分享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战略文化:趋同还是分化? | 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4-02-12 发布于天津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战略文化:趋同还是分化?

作者:米雪,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欧洲安全、战略文化研究、外交政策分析

来源:Xue Mi, “Strategic Cultures between the EU Member States: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European Security, Vol. 32, No. 4, 2023, pp. 558-582.

摘要

由于欧洲加强防务合作的努力,欧洲战略文化是否正在形成已成为广泛争议的话题。由于成员国之间的趋同是开启欧洲战略文化之路的关键,本文考察了他们如何看待战略文化的关键方面,以及他们在哪些方面趋同和分化。本研究选取德国、波兰和爱尔兰作为欧盟成员国的代表案例。通过对2000年至2020年国家高层决策者的战略文件和官方讲话进行计算机内容分析,从战略环境、合作模式、战略目标和手段三个方面对三种国家战略文化进行了比较。该研究发现,尽管在战略目标和手段上持续存在分歧,但三国对战略环境的看法显示出更大的趋同。尽管它们对合作模式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改变,但它们似乎接受欧盟作为安全和防务合作的合法和有利平台。这些发现表明,欧洲战略文化的出现和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 CSDP)的进一步发展的前景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希望。

导论

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欧盟全球战略》的发布为欧洲安全和防务架构提供了急需的推力。在欧洲深陷俄乌冲突阴影之际,欧盟批准了《战略指南针》,为欧盟成为更强大、更有能力的安全提供者提供了政治方向。这些举措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防务领域似乎比以前更加趋同。这一发展提出了一个问题:成员国之间的战略文化趋同是否在扩大?如果是,这是否预示着欧洲战略文化出现的光明前景?

欧洲战略文化与成员国之间的趋同

1.过去对欧洲战略文化的研究

随着1999年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建立,欧洲战略文化的概念日益成为关于欧盟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未来发展的辩论中的核心因素。这个词最初被定义为:一种制度化的信心和程序,作为公认的合法和有效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以管理和部署军事力量,并且是对欧盟作为具有军事能力(尽管有限)的国际行动者的合法性的普遍承认。尽管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先前的研究已将欧洲战略文化描述为整个欧盟安全和防务领域的“共同心态”。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欧盟成员国的战略文化是建立在异质经验和身份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欧盟内部发展共同的战略文化不太可能或很难。

基于对历史和战略概念的建构主义解释,另一阵营的学者发现了逐渐趋同的领域,他们对欧洲战略文化的潜在出现持更为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各国在战略愿景上的差异正在缩小,使用军事力量比以前更容易被接受。欧盟领导的广泛的公共和军事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证据,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防务政策的关键领域的心态逐渐趋同。

2.理解欧洲战略文化与国家趋同间的关系

然而,欧洲战略文化不应被视为国家战略文化的替代品,而应被视为国家层面上共享思想、规范和价值观的补充和日益制度化。欧洲战略文化“不仅是各国战略文化的总和,而是超越了它们”。根据建构主义的立场,文章认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趋同过程是打开通往欧洲战略文化之路的关键,并且各国战略文化的趋同最终会导致CSDP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设计、方法和数据来源

1. 案例选择

考虑到趋同和离散效应,本研究的案例选择的指标是代表性和最大差异化。在对表1中列出的六个指标进行深入比较之后,本文选择了德国、爱尔兰和波兰作为案例研究。

表1:案例选取指标

从物质标准来看,这三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不同地理维度,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从战略文化维度来看,这三个国家实现了最大差异化。首先,三国涵盖了欧盟内部的三大外交政策取向。德国和波兰经常被定义为欧洲主义和大西洋主义维度的代表案例。选择爱尔兰主要是出于其对军事中立的强烈关注,因为爱尔兰似乎比其他中立国(瑞典、芬兰和奥地利)更“军事中立”。其次,案例选择还涵盖了对欧洲安全合作的两种不同态度,即一体化主义和政府间主义观点,以及对军事力量使用的两种不同观点,包括干涉主义和不干涉主义。

2.研究周期和周期化

本文选择2000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起点。由于欧洲国家在1999年创建了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Europea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 ESDP),有理由认为,在这个时间点成员国之间的趋同程度可能处于最低点。鉴于欧洲在2010年和2016年前后发生了一些关键的战略冲击,因此将21年期间分为三个连续的子时期:2000-2009年、2010-2016年6月和2016-2020年7月。

2010年,欧盟内部发生了欧债危机,这场危机被一致认为是迄今为止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欧债危机是一场系统性和多维度的危机,它破坏了整个欧洲一体化项目的合法性,进而进一步削弱了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有效性。

另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2016年6月,即英国投票决定离开欧盟。英国脱欧使欧盟失去了最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使法国和德国成为唯一可以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的两个大国。然而,英国脱欧似乎也给欧洲防务合作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动力,这一点从欧盟加强欧洲战略自主的举措中可以看到。

3. 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对战略文件和高层决策者的官方讲话进行了基于计算机的内容分析,描绘了战略文化的多面和动态图景:成员国如何看待战略文化的关键构成,以及在2000年至2020年之间它们在哪些方面趋同和分歧。本文通过关注精英的看法来看待战略文化,特别是高层决策者的看法,因为他们有直接的权力来解释战略环境,确定外交政策的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在面临新的挑战时。

表2:对本研究政策文件和讲话的统计

内容分析分三步进行。首先,为了结构化定性数据并使其具有可测量性,文章基于统一的编码方案对文件和演讲进行了内容分析,该编码方案包含战略文化的三个方面:战略环境,目标和手段,以及合作模式。其次,本文通过计算份额的方法,描绘了成员国如何看待战略文化关键方面的差异化细节图景。在第三步中,文章采用标准偏差检验来审查2000年至2020年期间成员国在哪些方面趋同和分歧。

发现

1. 欧盟成员国如何看待战略环境?

鉴于战略文化与“适应环境的特定方式”以及对特定威胁的恐惧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行为有关,研究的第一个方面是战略环境,重点分析各国对欧洲邻国和主要威胁的态度。

图1显示,这三个国家在欧洲周边的地理重心非常不同。德国在这一方面有40%的话语提到了欧洲的南部维度,而35.26%提到了欧洲的东部维度,这两个维度对德国决策者来说似乎同样重要。波兰最重视欧洲东部的安全(68.53%)。相比之下,爱尔兰更关心的是巴尔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对这两个地区的讨论总比例超过了一半。

图1:各国对欧洲周边地区的看法

如图2所示,三国对威胁的看法惊人地相似,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对威胁的优先级不同的事实。德国人最关心的是冲突和脆弱性(25.05%)和气候相关威胁(16.31%)。爱尔兰是最担心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国家(20.74%)。恐怖主义是波兰最常提到的威胁(17.86%),这一点与爱尔兰相似。波兰也是对俄罗斯相关威胁最敏感的国家,包括对其领土和近邻的军事威胁(9.54%)和能源风险(13.64%)。

图2:各国对主要威胁的认识

2. 欧盟成员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图3显示了这三个国家对战略目标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促进普遍价值,特别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目标,在德国的案例中被提及最多(53.6%)。在爱尔兰的目标中,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授权的和平行动来促进跨国集体安全行动排名最高(40.03%)。波兰在国防(31.29%)和加强形象、影响力和地位(28.61%)两方面得分最高。

图3:各国对战略目标的认识

有趣的是,如图4所示,德国在涉及战略手段方面的战略文化与爱尔兰几乎相同。然而,波兰使用或威胁使用军事手段的话语比例明显高于德国和爱尔兰,占21.63%以上。此外,在这三个国家中,提到民用手段的比例相对接近。在综合方式方面,德国名列前茅(57.97%),提及比例接近爱尔兰(54.91%),而波兰仅为34.77%。

图4:各国对战略手段的认识

3. 欧盟成员国首选的战略合作模式是什么?

图5显示了德国对合作模式的偏好与爱尔兰惊人地相似。两国提及多边主义的频率保持在87%以上。相比之下,在波兰案例中,与双边主义相关的话语最为频繁(46.65%),其次是多边主义(42.68%)和国家联盟(10.67%)。爱尔兰是唯一一个将中立作为国际合作指导原则的国家(4.54%)。

图5:各国对合作模式的偏好

对多边主义相关话语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三个国家对多边主义的偏好各不相同(图6)。从德国的角度来看,北约(33.46%)和欧盟(34.95%)似乎同样重要。波兰是最常提到北约作为首选多边合作平台的国家,提到欧盟的比例(40.78%)与北约(43.22%)大致相当,而提到联合国的频率远低于其他两个国家(10.65%)。爱尔兰是最频繁提到联合国的国家(24.82%),而北约则最少(17.66%)。

图6:各国首选的多边平台

在与双边主义相关的话语中(图7),三国加强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的提及是频繁的:波兰得分最高(43.43%),比其他两个国家高出近10个百分点。德国对其与法国的双边关系特别感兴趣(32.28%),而波兰对法国的谈论较少(10.9%)。德国(30.86%)和波兰(34.99%)更频繁地提到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与欧洲大陆有一定距离的爱尔兰很少谈论俄罗斯,他们特别强调与英国的特殊联系(65.2%)。

图7:各国首选的双边伙伴

4. 欧盟成员国在哪些方面趋同或分化?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了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本文将评估在2000年至2020年期间,成员国在哪些方面趋同和分歧。表3概述了三个国家围绕所研究的三个方面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 SDs)。

表3:本研究战略文化三个方面的标准差演变

从第一个方面(战略环境和关键威胁)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两组平均SDs总体下降,这表明这三个国家在2000-2020年期间对欧洲邻国和主要威胁的看法逐渐趋同。

相反,第二方面(战略目标和手段)的两组平均SDs均呈稳步上升趋势,这表明三国在2000年至2020年对战略目标和手段的看法上变得更加分歧。

第三方面的SDs(战略合作模式)表明,在2000-2020年期间,成员国对战略合作模式的偏好既没有分化,也没有趋同。

为了描绘成员国之间趋同分化的一般和区别图景,本研究通过计算所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平均值来量化标准差。如图8所示,成员国对战略环境的看法越来越趋同,而对战略目标和手段的看法却继续存在分歧,标准差从12.9%持续增加到17.3%。2000年至2020年,三国对战略合作模式的偏好虽有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

图8:成员国战略文化在三个方面的趋同与分化

讨论

研究结果证实,成员国之间存在一些不断扩大的趋同领域。然而,结果也表明,在趋同领域和持续差异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对战略环境的看法的差异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具体而言,三国在对待欧洲大部分周边地区和相对非传统威胁(如恐怖主义、网络和混合威胁)方面的态度日益趋同。

但由于历史经历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一些战略文化细微差别将持续存在。首先,尽管各国对东方维度的看法略有趋同,但各成员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仍存在巨大差异。其次,调查结果显示,各国对相对传统的威胁(例如对领土和邻近地区的军事威胁)方面的分歧仍在继续扩大。第三,尽管各国在对共同防御的看法上越来越趋同,但仍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成员国在战略目标和手段的看法上继续存在分歧。对此可能的解释是,一些国家战略文化因素仍然过于强大,无法促进趋同。

至于战略文化的第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尽管从2010年到2016年有明显的趋同,但如果我们从整个时期来看,各国对合作模式的偏好似乎没有改变。

由于潜在的偏差,这些发现也应被谨慎看待。首先,研究结果受到案例国家数量和特定时期的限制。其次,这些发现主要来自于对那些英文出版的文件内容,这些文件似乎针对的是更国际化的受众。第三,研究结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所采用方法的限制。

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结构化和细致入微的方法来研究成员国之间的异同,并评估它们在战略文化方面的趋同和分歧。这项调查的结果表明,尽管在战略目标和手段上持续存在分歧,但所选国家在战略环境的看法上表现出更多的趋同;尽管他们对合作模式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改变,但他们似乎接受欧盟作为安全和防务合作的合法和有利平台。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欧洲战略文化的出现和欧盟CSDP的进一步发展的前景既有希望,也有挑战。

文章的发现证实并更新了先前关于欧洲战略文化的建构主义研究:在一些成员国之间,围绕战略文化的某些维度存在某种程度的趋同。然而,与其他接近核心国家主权和身份的政策领域相比,外交和国防政策中强烈的碎片化和政治化程度似乎不那么普遍。

然而,现在预测俄乌冲突对欧洲可能走向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因为本文中发现的成员国之间持续存在的分歧和日益扩大的分歧最终将在暂时的“聚旗效应”消退后重新出现。成员国之间持续的分歧表明,要形成一种共同的战略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仅仅是国家的融合是不够的,需要满足其他条件才能形成共同的战略文化。首先,必须有一个将CSDP制度化的持续过程,其中加强以布鲁塞尔为基础的机制和结构至关重要。其次,参与CSDP发展和实施的相关精英之间也必须有一个一致的社会化过程。第三,欧洲战略文化的诞生需要共同叙事和连贯话语的持续发展。

鉴于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已经改变了许多国家对安全和国防的态度和方法,未来的研究还应该调查为什么一些国家(如德国、芬兰、瑞典)的战略偏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对战略文化趋同产生什么影响,战争是否拉近了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与欧盟之间的战略文化距离。

词汇积累

Strategic culture

战略文化

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CSDP)

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Europeanism

欧洲主义

Atlanticism

大西洋主义

Rally-around-the-flag effect

聚旗效应

译者:龙健欢,国政学人编译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兴趣为国际关系理论,欧洲政治等。

校对 | 陈扬 夏菲

审核 | 米雪

排版 | 钟汝熙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