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长城历史】50:靖康之耻—北宋的覆灭——联金灭辽、反被吞噬

 愤怒的石头372 2024-02-13 发布于浙江


【品味长城历史】50:靖康之耻—北宋的覆灭

——联金灭辽、反被吞噬

图片

     前文我们讲过了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到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这81年时间里,北宋与西夏之间围绕“天然国界”横山山脉进行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依照北宋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时期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时期为第二次宋夏战争,神宗时期为第三次宋夏战争,哲宗时期为第四次宋夏战争,宋徽宗时期为第五次宋夏战争 。

     双方征战近百年,爆发了许多场战争,直至北宋“把握时机”转变策略“联金灭辽”,随后北宋被金朝所灭,西夏获得生机,得以蚕食宋朝西北领土,宋夏战争才得以结束。宋夏之间的战争中,有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十场战争中宋朝四胜五负一平。

     1100年,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即位,1101年,辽朝第九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辽道宗耶律洪基孙)即位。两个丧国皇帝相继即位,开启了不太平的12世纪。

     本文,咱们聊一聊宋与金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好了南北夹击大辽之后的事情,由此导致了靖康之耻—北宋的覆灭。

1


金灭辽初战告捷



天祚帝如何惹毛了完颜阿骨打

     逼反了完颜阿骨打,要从1112年说起。1112年是天祚帝耶律延禧执政的第12个年头,天祚帝继位后,错误地罢黜了南院枢密使、兰陵王萧兀纳,让他迁宁边州刺史(今吉林扶余北伯都纳古城)。

     忠言直谏的老臣亦遭废黜,忠臣不得善终,使得辽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同时,天祚帝在位时期,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国政。天祚帝的昏庸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

     在应对外部的潜在危机上,天祚帝对有识之士防范女真的建议置若罔闻。宁江州辖境接近女真人崛起的按出虎水地区,被贬为宁江州刺史的萧兀纳,目睹女真势力快速扩张,上书直言进谏,天祚帝不以为然,未作答复。

     天庆元年(1111年),萧兀纳任知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县)事,进一步侦查到女真“力农积粟、练兵秣马”的证据,再次上书进谏。萧兀纳连上数道奏章,天祚帝皆置之不理。

图片

完颜阿骨打

     1112年2月,耶律延禧从上京临潢府一路行“春捺钵”礼,来到位于嫩江下游左岸的“混同江行宫”也叫“韶阳川行在所”(即现在的新站镇古城遗址),设“头鱼宴”来接受附近各部落首领的参拜与朝贡。

     由于韶阳川行在所是松嫩两江左岸唯一的皇帝“春捺钵”行宫,因此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也前来朝拜辽国皇帝。

     耶律延禧生性残暴,再加上饮酒贪杯,所以在醉酒后强令各部落首领依次为其跳舞助兴。看到皇帝如此戏弄各部落首领,女真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十分不满,非常气愤。等到依次轮到他跳舞时,阿骨打推脱不会拒不从命,这下可惹恼了大辽皇帝。于是他下令推出大帐将其斩首,旁边的大臣和众部落首领一齐跪倒为阿骨打求情,耶律延禧才免除阿骨打一死。第二天醒酒后的大辽皇帝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阿骨打前来认错,愤恨之心又一次涌上心头。

     于是他命令密使萧奉先以边事不宁为借口欲将其杀死免除后患。萧奉先听到皇帝命令感到非常鲁莽,他奉劝天祚帝说阿骨打不跳舞也没有太大的过错,如果杀了他会让别的首领寒心,伤害所有向化之心。耶律延禧听后觉得论断合乎情理,于是命人将阿骨打释放回部落。哪成想此举竟然是放虎归山,导致两年后大辽江山的拱手相让。

宁江州之战

     公元1114年,久被辽国欺侮,早有反辽之心的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伐辽,先行进攻辽控制女真人的最前哨———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一举获胜打开了伐辽的通道。

图片

宁江州大概位置

     九月,阿骨打与各部兵在来流河(今拉林河口西,吉林扶余石碑崴子屯附近)会合,共得二千五百人。阿骨打率领兵士申告天地,列举辽朝之罪有二:“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疏,屡请不遣”。然后命诸将传挺誓师道:“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可以作平民,平民可以作官。原先有官职的,可以按功劳大小进升。倘若违反誓言,身死梃下,家属也不能赦免。”

     随后进军宁江州,次日刚到辽界,便与辽将耶律谢十率领的渤海军相遇。阿骨打射死耶律谢十,辽军溃败,损失惨重。

     女真首战告捷,士气倍增。十月,女真军乘胜攻克宁江州城,擒辽防御使大药师奴。

图片

出河店大捷

     1114年十一月,辽都统萧嗣先、副都统萧兀纳率领诸路大军,号称十万(实际上大约七千人),进攻女真,集中于鸭子河北,引兵屯于出河店(今肇源县茂兴勒勒营子古址),打算从松花江北岸进攻女真军一举消灭阿骨打。

     阿骨打得知辽兵集结的消息决定主动出击。他亲率3700名将士沿松花江右岸疾走,半路天色即晚士兵就地宿营。

     阿骨打辗转难眠,他想自己只有3700人面对7000辽兵,要想获胜必须出其不意发起进攻。全面分析军情后,他认为想活想胜今晚必须动身连夜奔袭。他马上传令让本部人马全部聚集到帐下。当时冬寒凛冽呵气成云,人困马乏的军兵立于灯笼火把之中个个面有怨色。又听说辽兵号称10万之众,恐慌万状。

     阿骨打见此就用女真人最相信的萨满教梦卜之说来稳定和鼓舞军心。他说我在梦中得到神的暗示:我们连夜起兵必能大获全胜,否则将有灭顶之灾。听了他的话,军士们士气顿长,数千铁骑乘风踏雪直扑出河店。

     拂晓时,他们行至江边发现有少数辽兵正在破坏冰面上的道路。女真精兵抢占先机猛冲过去将其消灭,大部分随后向江对岸的辽兵发起猛攻。此时大风骤起浓雾弥漫,辽兵没有料到阿骨打军队来得如此之快,猝不及防溃不成军,女真兵乘势追杀大获全胜。此役女真俘获的辽兵和车马、粮草不可胜数。

图片

出河店大概位置:肇源县茂兴镇(省界即为松花江和拉林河)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出河店大捷之后,各路女真兵纷纷来投,女真兵力已经超万。出河店大捷使女真军实力更强,军威更盛,为以后大金国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

     1130年(金天会八年)“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于是出河店建肇州。



2


虎狼之师蚕食辽国东京道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终于成功统一女真各部,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完颜阿骨打,1068年生人,称帝时已48岁,1123年崩逝,终年56岁,在位8年。

图片


黄龙府之战

     黄龙府之战,这次完颜阿骨打不玩出其不意了,这次玩的是围点打援。

     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县)是辽朝重要的国库之所在,也是辽国的经济命脉。阿骨打建国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占据黄龙府。南宋时期的岳飞,说他要直捣黄龙府,救出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他所说的黄龙府,既是这里。

     但是黄龙府外城防御完善,内城守备坚固,若要强攻硬取,一旦辽兵增援就会腹背受敌。经商议,阿骨打采取常胜将军完颜娄室的意见,' 围点打援',围住黄龙府,扫清其外围,歼灭救援军队。

     黄龙府外围被扫平后,阿骨打率兵直捣黄龙府。当时的黄龙府被围困数月,守将耶律宁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惶惶不可终日。阿骨打一声令下,金军如潮水般推着各类攻城器械涌至城下,人人奋勇杀敌。辽兵一触即溃,耶律宁见大势已去,弃城而逃。此役表现了女真人勇夺智取的特质与锋芒。

图片

黄龙府所在:吉林农安县

护步达冈之战

     1115年十一月,辽天祚帝闻黄龙府失陷,即令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章奴为副都统,发蕃汉兵十余万,号称七十万,下诏亲征,备数月粮,以期必灭女真。但意外的是,辽大军刚渡混同江,发生了耶律章奴谋反事件,极大地动摇了军心,天祚帝被迫退兵。阿骨打闻讯后立即挥兵尾追,于护步答冈(今吉林农安西)大败辽军,获辽舆辇、帝幄、兵械、军资与其他宝物、牛马不可胜计,辽军死者相连百余里,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天祚帝亲征失败,再无力组织有效的防御了。

     这个耶律章奴谋反事件,加速了辽王朝的灭亡,也单独说一说:耶律章奴是辽皇族,天庆四年(1114)为东北路统军副使,五年(1115)改同知咸州路(今辽宁开原老城)兵马事,十一月,天祚帝下诏亲征女真,他又被任命为御营副都统。大军到前线刚渡混同江,他即策动政变,率将士三千余人返回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谋废天祚帝,另立魏国王耶律淳。不意耶律淳不从,并斩了派来的使者,耶律章奴遂大掠上京府库财物,至祖州(今内蒙古林东镇西南)太祖庙等地历数天祚帝罪过,并告以起兵原因。后又率兵攻打天祚帝行宫,不克,只得北走欲投女真,中途为巡逻者所获,缚送天祚帝,被腰斩处死,政变平息。

图片

占据东京辽阳府

     1116年,渤海人杀死东京留守起事。

     渤海国君主后裔、东京辽阳府裨将高永昌乘机率戍卒3000人反辽,驱逐大公鼎、高清明等东京官员,占据东京辽阳府,自称大渤海皇帝,建国号大元国,建元隆基,攻占辽国东京道五十余州。

     天祚帝派萧韩家奴张琳率军讨伐高永昌。高永昌向北面新兴的金国求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增援为名,占领东京地区。金军乘机从背后攻击辽军,辽军大败。金太祖命令高永昌取消帝号,高永昌不听,金太祖便击败高永昌的渤海军,占领东京,擒斩高永昌。从此,辽国东京道54州归入金国。自此,渤海国亡国后的一系列复兴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自此,金灭辽的第一步:吞并东京道,已完成。

     1116年5月,金太祖加号大圣皇帝,改第二年年号为天辅。

图片

金大败辽怨军收降显乾等八州

     为了防止金兵的进犯,1116年,天祚帝命燕王耶律淳招募饥民为兵,名怨军,取报怨于金之意。七年,置怨军八营,布防于燕京(今北京)至阴凉河。其募自宜州(今吉林丹东市东)的称前宜、后宜;募自锦州(今辽宁)的称前锦、后锦;募自乾州(今辽宁北镇南)显州(今辽宁北镇北)的分别称为乾营,显营,又有乾显大营、岩州营,总共有二万八千余人。这年十二月,金将斡鲁左与知东京事斡论领兵大败屯驻于卫州蒺藜山(今辽宁阜新北)的辽军,怨军帅郭药师乘夜领兵袭击金军,被斡论击退,金兵乘胜攻下显州(今辽宁北镇北)。随后,显州附近之辽乾州(今辽宁北镇南)、懿州(今辽宁阜新北)等七州相继降金,全部为金所有。

图片



3


商谈间,拿下上京道



     1117年,宋派将校浮海辽东

     金国苏州(今辽宁全县)汉人高药师曹孝才及僧人即荣等率其亲属二百余人渡海欲去高丽避乱,但所乘船被风刮到宋朝的驼基岛(在渤海湾上)他们向宋的地方官介绍了有关金、辽的情况。说自高永昌被女真杀害后,居住渤海的汉人纷纷聚众起事,辽已无力控制渤海.而金已占领了辽河以西的地方。

     宋知登州王师中将此事向朝廷作了报告。宋朝廷内本就有人主张与金结好,以对付辽。得此消息,徽宗大喜,召蔡京、童贯等商议。蔡京、童贯建议派人以市马为名,前去探问虚实。

     宋政和七年(1117)七月,宋徽宗命王师中选派将校七人,各借以官职,携带市马的诏书,用平海指挥的兵船,与高药师等一起,浮海西去辽东。这一行人至金界,看见女真巡逻的兵士,吓得不敢向前,退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假称已入苏州界,金人不纳,差点被巡逻者所杀,被安抚崔直躬奏告朝廷。徽宗暴怒,将这些人全都被编配至远恶州军。徽宗令童贯重新布置通好女真之事,童贯让王师中另选能担此任者。王师中推荐了马政。

     于是宋徽宗派遣武议大夫马政率同高药师等乘平海指挥兵船,自山东登州渡海,以买马为名,前往金国结好,登岸后即遭巡逻金兵所擒,行经十余州,三千多里才送到来流河面见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与臣下计议数日,扣押登州小校王美等,派遣撒睹和李庆善等携国书,及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同马政一起返程。

图片

     宋重和元年(1118年)十二月,马政从金返回,并带来了金国的使者,自登州入京师。于是双方就展开了宋金之间的秘密外交,此后双方互派使节,屡次商谈。

     宋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蔡京、童贯等于宝相寺,会见金使李庆善等。李庆善居住了十多天后,宋廷遣赵有开、马政等为宋使携带诏书礼物,随同李庆善渡海聘金。

     这时,宋廷已采纳赵良嗣(马植)的建议:会金以图燕,于是派遣使者王尧臣前往辽国,使者带了两个画师,将天祚帝的相貌状态一一作画,回来上报给徽宗说:辽主的状态很差,看起来不像人君,观其面向,亡在旦夕,宜速进兵。宋徽宗大喜,于是联金灭宋以图燕云十六州的策略已定。

     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使赵良嗣等与阿骨打达成协议,决定联兵攻辽。这一年,抗金名将岳飞17岁。

图片

     早在金天辅二年(1118)、辽天庆八年,金太祖阿骨打就开始逼辽国册封其为大圣大明皇帝。双方几经使臣来往,未取得统一意见。辽朝方面认为”大圣”二字与其先世称号相同,要金重议称号。

     1120年二月,辽派使者向金转达了这一意见。阿骨打大怒,认为这是辽不愿册封而又害怕金进攻所用缓兵之计,当即决定出兵攻辽。

     四月,阿骨打亲自出征,分兵三路,日行数百里昼夜兼程,直奔辽都城上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当时,天祚帝正在外地狩猎。

     五月,金军抵达上京城下,金太祖亲自督战,从早晨发起进攻,不到中午,辽上京留守挞不也就率众出降,上京城即为金所攻占。至此,辽已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州郡。

图片

金国吞灭辽国东京道和上京临潢府

     话说此时,出使金国的赵良嗣,二月出发,四月到达时,完颜阿骨打已率师进攻辽国上京,赵良嗣一行急忙兼程追赶,至半路上见到金太祖。

     攻上京时,金太祖命辽使习泥烈及宋使赵良嗣皆从军,且谓赵良嗣曰:“汝可观吾用兵,以卜去就。”于是赵良嗣随金军一起到达上京城下,亲眼看到金军仅用二、三个时辰即攻下上京。

     宋金你来我往商谈间,金国已经拿下了大辽的东京府和上京府,现如今着急达成谈判的,我想应该是宋朝吧...大金打仗如此之猛,我宋是不是赶紧参一股?赵良嗣捧觞为寿,口呼万岁,呈上徽宗亲笔信,请金一起夹攻辽朝,帮助宋收复燕京(今北京市)旧地。

     经过协商交涉,金表示愿夹攻辽朝,而宋每年向金纳币五十万。双方约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宋取辽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金原定立即出兵攻辽,要赵良嗣迅即回去让宋也立刻出兵。但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金军连续征战较疲劳,牛马发生流生病。金与赵良嗣改约明年(宣和三年)举兵,并派勃堇曷鲁持国书使宋回报。

图片

    宋宣和二年(1120)北宋六贼之首蔡京致仕去相,北宋六贼之五王黼拜相。同一年,徽宗又擢升北宋六贼之六宦官梁师成为太尉,可说是权倾宰相,被京师之人称为“”。

     宣和二年(1120)秋,赵良嗣使金回朝后,向朝廷报告了金朝的意见,说金太祖认为燕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一带均是宋旧地,金从辽手中收复后,都将送还给宋。宋徽宗信以为真,九月,即命马政与王瓖为使臣,再次出使金朝,并送金使勃堇曷鲁等回金。

     马政此次使金所持宋给金的国书中称,为了履行之前赵良嗣与金所定共同攻辽的协议,已命童贯勒兵待发,只等马政使金归来,约定日期,即可举兵攻辽。

     国书还根据赵良嗣一面之辞,要金答应前所承诺的将五代以后被辽占领的幽(今北京市)、蓟(今河北蓟县)等十六州及整个长城以南地区,在灭辽以后归宋,宋金双方今后以长城为界,而宋将原向辽所贡银绢转贡给金。

     马政抵金后,留金月余,双方争议不决。主要是金不同意西京(大同)归宋,又认为平州(今河北卢龙北)、滦州(今河北滦县)、营州(今河北昌黎)不属燕京所管,亦不能归宋。马政不敢强争。

图片

辽国统治下的燕云十六州

     当时,金太祖已有取代辽朝进而侵宋之意,他对大臣们说,如果将西京地区归还宋朝,金就只能退守长城以北,也就无法控制宋朝,更不能兵临宋境,向南扩展。

     但金在回报宋的国书中只是说,前次赵良嗣来,已有约在先,如宋与金一起攻辽,当将燕京东路州镇归宋。至于西京地区,要宋自己设法收取,如果宋难以攻取,可通知金。对宋提出的对西京的要求未作明确回答。

4


中京西京已陷,把握住燕京的机会!



    自然界都是有天敌的,这么多年北宋的天敌不仅有大辽,还有西夏。虽然北宋在后半程,慢慢找到了对付西夏的办法,甚至还一度占据了横山地,但是北宋面对大辽,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首先是宋太宗赵光义主持了两次对辽的战争,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均告失败;其次是宋真宗时,大辽南侵,一直杀到黄河岸边,再过了黄河首都汴梁就不保了,这时候寇准强劝宋真宗亲征,真宗到达澶州都不敢过河,被寇准硬拽着过河,登上城头鼓舞了士气,应运而生的是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签署,而不是宋军一鼓作气,在河北地界把萧太后和辽圣宗包个饺子。宋朝君臣上下,除了寇准等主战派外,都没那个胆量!

澶渊之盟

     达成澶渊之盟是在1004年,到如今1120年,也116年之久了。双方虽时有摩擦,但大的地盘变动没有,偶尔大辽还充当西夏和大宋战争之间的说客。所以其实虽然大宋打不过大辽,但是大辽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北宋是一个屏障。但是如今对西夏战斗的节节胜利,也许宋徽宗有些膨胀了?也许祖宗念念不忘的收回燕云十六州,能在自己手里边恢复?也许是宋徽宗和宋廷想多了?

     去除大辽这个屏障的后果只能是,引狼入室。况且,大辽堪称北宋的天敌,就是跟金朝南北夹击的情况下,北宋军队居然没占到一点便宜,败下阵来!人家金朝打下东京、上京、中京、西京,北宋连个南京都打不下来,还吵吵什么要跟大金共分天下呢?我就来看看北宋是如何配合金朝,攻击燕京的。(辽国南京即今日北京,为免于重复注释本文以燕京指代

     1121年正月,大辽副都统耶律余睹降金,这之后,金完全了解了辽朝的内情,加快了灭辽的进程。于是决定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伐辽战役。他以斜也为内外诸军都统。以完颜昱完颜宗翰完颜宗干(阿骨打庶长子)、完颜宗望(阿骨打次子)为副,统领大军发起进攻。阿骨打下诏说:“辽政不纲,人神共弃。今欲中外一统,故命汝率大军以行讨伐。”明确把夺取辽朝领土,作为这次作战的目标。

图片

     三月,大辽遣太傅萧实埒讷等册封金主完颜阿骨打为东怀国皇帝。金复遣使赴辽,责册文无兄事之语,不言大金而云东怀,乃小邦怀其德之义。又册文有“渠材”二字,语涉轻侮;若:“遥芬”、“多戬”等语,皆非善意。这年九月,辽天祚帝移居燕京。

     1121年六月,呼延庆等至金主军前,金主及宗翰等责以中辍,且言登州不当行牒。呼庆对:“本朝知贵朝与契丹通好,又以使人至登州,缘疾告终,因遣庆与贵朝使臣同行,欲得早到军前,权令登州移文,非有它故。若贵朝果不与契丹通好,即朝廷定别遣使人共议。”金主不听,遂拘留庆等。又以索多受宋团练使,杖而夺之。

     十二月,呼延庆已逗留金朝六月,数见金主,执其前说,再三辨论。金主与宗翰等议,乃遣庆归。临行,语曰:“跨海求好,非吾家本心。吾已获辽人数路,其它州郡,可以俯拾,所以遣使人报聘者,欲交邻耳。暨闻使日不以书来而以诏诏我,此已非其宜。使人虽卒,自合复遣;止遣汝辈,尤为非礼,足见翻悔。本欲留汝,念过在汝朝,非汝罪也。归见皇帝,若果欲结好,请早示国书;或仍用诏,决难从命。且我尝遣使求辽主册吾为帝,取其卤簿;使人未归,尔家来通好。而辽主册吾为东怀国,立我为至圣至明皇帝,吾怒其礼仪不备,又念与汝家已通好,遂鞭其来使,不受法驾等。乃本国守两家之约,不谓贵朝如此见侮。汝可速归,为我言其所以!”

     从史料看来,完颜阿骨打军力膨胀,信心满满,既不满辽主的册封,又不满宋廷派过来呼延庆这样的小吏,一直在挑轻薄怠慢之礼。

     而此时的宋朝,正忙于对内平定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对外童贯强遣刘法取朔方,刘法坠崖折足被斩首。之前大败夏军于古骨龙、仁多泉的北宋末大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逃亡的天祚帝

     天辅六年(1122年)正月,完颜斜也攻下辽中京(今赤峰宁城大名城),进据泽州。居于燕京的天祚帝闻讯,逃出居庸关,又至鸳鸯泺(今河北张北县)。叛逃的耶律余睹引金兵袭击驻扎于鸳鸯泺的天祚帝。萧奉先向天祚帝献计说:“耶律余睹此来不过是为了夺取晋王(天祚帝六子中最具威望的一个,耶律余睹是他姨父),干脆把晋王杀了,他就死了心,自然会退兵回去。”耶律延禧就处死了无罪的晋王。这使贵族寒心,纷纷思叛。

     而耶律余睹非但没有退兵,反而引导金军直逼耶律延禧行帐。耶律延禧只得率领卫兵五千人逃往西京(今山西大同)。耶律延禧着急逃亡,连传国玺也丢到了桑乾河。

图片

天祚帝的流亡和辽朝灭亡

蓝色虚线为天祚帝流亡线路,红色为金军进攻线路

     1122年三月,身在西京(大同)的耶律延禧听闻金军将出岭西,逃亡到了白水泺(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黄旗海),之后又到了女古底仓。听说金兵将要到达,计不知所出,乘轻骑逃入夹山(在今呼和浩特)。逃亡之前,以不忠之名遣散萧奉先父子,萧奉先父子被人抓获送往金朝。

     1122年四月,从鸳鸯泺打到白水泺的金军,南下攻打辽国的西京(今山西大同),辽将耿守忠率兵救援。金将完颜宗翰除亲率主力冲击辽军,还派一部进行侧击。耿守忠大败,金军占领西京。

     1122年四月,西南面招讨使耶律佛顶降金,云内、宁边、东胜等州都投降金朝。西京之战后,沙漠以南的部族都投降金朝。于是耶律延禧逃亡讹莎烈。

北辽另立中央

     1122年三月,由于战场上消息不通,辽朝内部又以为天祚帝在前线阵亡或被围,于是耶律大石在南京析津府立耶律淳为皇帝,改元建福,史称“北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降为湘阴王。

     北辽政权占据了燕、云、平及上京、辽西六路。耶律延禧占据的地区,只有沙漠以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而已。而辽朝的大臣也各不自保,有的与北宋大臣童贯通气打算投降宋朝的,有的则想投降金朝。

     六十岁的耶律淳,被拥立后,立即“遣使投宋,免岁币,结好”。也就是说,北辽不要北宋每年的岁币了,甚至还有“上表称臣纳贡”之意。但都被北宋拒绝,也许是因为与金国有约在先(合约一旦达成,双方不可与辽通好),也许是北宋君臣对南北夹攻的胜券在握,还是盲目的自大,总之错过了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契机。真不知北宋的目的是实现归复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还需宣泄对辽人赶尽杀绝、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民族仇恨。或许只是单纯的战略无知,付出了兵败亡国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图片

北宋二次北伐燕京之战

     此时的宋朝君臣都认为:辽已分崩离析,败局已定,若不立即出兵,幽燕必为金人所占;既然要攻辽,此时正是时机,何必接受其投降。宋徽宗于是派遣童贯、种师道、辛兴宗领兵15万,进行“巡边”。

     下面我们也说说北宋二次进攻燕京之战,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很少,中国军事博物馆主编《中国战典》(1994年未做收录,本战不受重视可见一斑。  

图片

童贯剧照

     1122年五月,宋军分两道北进。辽军也仓惶以3万人,分两路军迎战。北宋三支主力禁军,分别是中央禁军、河北禁军和西北禁军。这个西北禁军,就是童贯要等的西军。为啥要等西军?因为也就西北禁军还能打仗,其他两支全被养废了。

     但是,西军统帅种师道抵达河北前线后,竟然不讲军事、讲政治。“今日之事,譬如盗入邻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师出无名,事固无成,发踪之初宜有所失”。你童贯跟宋徽宗干得什么事?邻居遭了强盗,不帮忙也就算了,竟还趁火打劫,这是师出无名,开始就错了。

     种师道是能战之将。但大军已经开到前线,说这种话,除了动摇军心,还有什么意义?而作为北伐大军的都统制,相当于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纯粹的军事干部,更不该说这种话。但种师道就是说了,而童贯还压不住,只能拿宋徽宗来压他,“今日之军事,上既有成算”。

图片

     童贯先是搞了招降,率先贯彻了宋徽宗的中策,能让耶律淳投降,这多好?结果耶律淳一怒之下,砍了使者的脑袋。然后,他又搞了离间,派使臣赵翊去游说大辽易州守将史成,结果也被人家砍了脑袋。还不行,他又把数次出使女真的马扩薅了出来,让他出使大辽。童贯这个操作,就是要把队友往死里坑。这跟让马扩送死有啥区别?

     作为北伐统帅的童贯,非常认真又锲而不舍地干起了外交工作。但是,你总得出兵吧?十几万大军摆在宋辽边境,总要搞搞动作吧?招降失败后,童贯就命令种师道率东路军出白沟、辛兴宗率西路军出范村,十几万宋军开始向燕京方向运动。

     就在大军稳步推进的时候,出使劝降的马扩竟然送来了绝密情报说:辽军只是虚张声势,契丹、渤海、奚、汉四军中,只有三百骑兵经过战阵,其他都没打过仗,宋军只需大举掩杀就能攻克燕京。

     童贯拿到这个情报之后,立即强令两路宋军快速推进,直接打乱了宋军的行军部署。然后,就悲剧了。种师道一路遭遇耶律大石,战败;辛兴宗一路遭遇萧干,战败。随后,宋军只能变进攻为防守、变前进为撤退。然后,军阵混乱加辽军掩杀,宋军立即陷入全线崩溃。

     结果宋军两路皆败,退守雄州。宋徽宗闻宋军战败,慌忙下令班师。“闻种师道等兵败,惧甚,诏班师”,打不过就别打了,赶紧回来。

     而北伐统帅童贯不是想着如何撤军,而是想着如何委责于人。老将种师道、雄州知州和诜,以及高阳关守侯益,等等这些认为辽军不堪一击的官员,统统成了替罪羊。王黼愤怒,责令种师道以右卫将军身份致仕退休,而用刘延庆代替他。

图片

宋第一次进攻南京之战

     1122年四月,西京大同府被金军攻破,辽天祚帝逃亡夹山(属呼和浩特)。

     1122年六月,耶律延禧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合并诸蕃精兵五万,相约到八月进入南京。并遣人到南京索取衣裘、茗药等物。耶律淳听闻后命南、北面大臣商议如何处置。七月,耶律淳病死。众臣商议立其妻萧普贤女为皇太后,主持军国大事,并奉遗命迎立天祚帝的次子秦王耶律定为帝,太后称制,改元德兴。

     听闻耶律淳病死,宋徽宗又令童贯领诸道之兵20万进攻燕京。就在宋军正要进攻燕京之际,辽将郭药师降宋,辽朝主政的萧太后闻讯惊慌失措之余,曾遣使对宋“上表称臣纳贡”,但被统领宋军的童贯拒绝。

     1122年九月,童贯遣刘延庆率军10万北出雄州,渡白沟,向燕京方向前进过良乡,但在卢沟桥附近遭遇辽将萧干的伏击,战败,改为迂回奔袭燕京东南方向,拂晓攻城。萧干闻讯急派3000精骑返救燕京,与宋军展开激烈巷战。郭药师因刘光世未如期而至而战败,弃马离城溃逃。辽军分兵截断宋军补给线,攻城行动失败,战斗意志全失,只得退回雄州。

     辽军则一路追击,宋军士兵相互踩踏而死者,弃尸一百余里。宋朝自神宗熙宁、元丰以来所储之军备,在此役损失殆尽。

图片

     纵观此二次攻燕京作战,宋军打得是一无是处。战略不能指导战术,战术无法支持战略;目的与手段完全脱节;加上宦官领军,外行领导内行,无知侵害专业,导致原本已严重缺乏训练的军队,作战效能更行不彰,所以即便拥有兵力优势条件,但却遭到劣势辽军的痛击,其结果应是预料之内的。

     本战宋军战败,但金军方面却势如破竹,燕云之地全为其所占。

     1122年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南京被攻破,北辽萧太后出逃。左企弓、虞仲文等汉臣开城门降金。完颜阿骨打进入燕京城,接受官员们的朝贺。至此辽朝五京俱陷,辽政权迅速瓦解。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5


靖康之耻:北宋的覆亡



     宋廷遣童贯二十万军队北伐燕京,大败而回,严重暴露宋兵的腐化,为后来的靖康之难埋下祸根。兵败的童贯乞求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

     “收回”燕京后不久,宋徽宗因童贯收复燕山有功,下诏解除他的兵权而为真三公,加封他为徐、豫两国公。过了两月,命他退休,由谭稹代替他。第二年又起用他,领枢密院,宣抚河北、燕山。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复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下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天辅七年(1123年),金军将燕地的金帛、豪族、工匠、民户席卷掳掠一空,随后阿骨打按照和宋朝约定的条件,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将燕京六州之地分给宋朝。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已许将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县)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图片

金朝前四皇帝

     完颜阿骨打命完颜斡鲁完颜宗望等继续追击天祚帝,自己领兵回师。途中,阿骨打病重,并于八月戊申日在“部堵泺西行宫”崩逝,时年五十六岁。

     1123年九月,其弟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改元天会元年。同月,阿骨打的棺椁被运送回上京,葬于宫城西南。后两度改葬,最终葬于大房山,陵寝睿陵。

     金太宗继续讨伐大同一带的辽军。1124年正月,金太宗为了联合西夏灭辽,把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地割给西夏。西夏则改对金朝称藩。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1124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

图片

金太祖睿陵

     宋军二次北伐燕京之战,这场看似不起眼的寻常战争,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次北伐失败,直接导致四个恶劣结果:

     一是财政吃紧。为了应付更为剧烈的外部风险,北宋加征了酒税和契税。外面打不过,只能欺负自家百姓。这是北宋王朝的一贯套路。

     二是外交被动。北宋战败的消息瞬间传到了金人耳中,已经占领西京的完颜阿骨打立即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北宋打不下燕京,但我能打下啊。打下燕京再卖给北宋,这是一笔好买卖。本战过后,燕京府及其附近六州,虽由宋朝以重金买回,但经过金军劫掠搜刮后,只剩空城一座、废墟一片。

     三是对金展示了自己羸弱的一面。更为严重的是,依照“海上之盟”夹攻辽朝的过程中,金人看破了宋王朝的政权腐败、将帅懦弱无能与军队战斗效能低落,于是兴起了金人灭宋的决心。

     最后,它导致了北宋迅速亡国。

     金天会三年(1125年),二月,金俘虏辽天祚帝,辽朝亡。而之前拥立耶律淳的耶律大石率军西行,于西域建立西辽。辽朝(907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至此曲终人尽。

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字延宁,小字阿果。

辽朝第九位皇帝,也是辽朝末代皇帝

    大辽已收拾妥当,下面该轮到北宋了。金太宗以宋收留平州之变中的辽将张觉违反宋金双方前议为由,发动金灭宋之战。

     1125年十月,金太宗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分兵两路从太行山东西两侧,山西、河北南下,意图最后会师北宋首都开封,展开灭宋之战。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当金兵两路南下,长驱直入,渡黄河,迅速接近北宋都城开封府时,宋徽宗接受李纲之言,慌忙传位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自称“道君皇帝”,且欲南逃避难。

     钦宗即位后,1126年改元“靖康元年”。这一年宋钦宗赵桓年26岁,其九弟宋高宗赵构年19岁。

     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但是肃清前朝奸贼,这件事倒是干得不错!宋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

     话说宋徽宗带着蔡京、朱勔父子逃到镇江,看来当时是想到苏州朱勔老巢避难。后因金兵未克开封即退兵,蔡京等还朝,当时,朝野同声要求诛杀“六贼”。

图片

宋钦宗赵桓

清算之日已到

     北宋六贼之首蔡京: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侍御史孙觌等开始上书极力陈述他的奸恶,于是蔡京以秘书监的身份管南京,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又迁到韶、儋二州。走到潭州,蔡京去世,终年八十岁。

     蔡京长子蔡攸(时为太保)贬为太中大夫,贬往万安军安置,旋即赐死于贬所,时年四十九岁。蔡京有八子,蔡倏早死,蔡攸、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没受处罚,蔡京的其他儿子及孙子都分别被流放到边远的州郡。

     北宋六贼之二童贯:金军南侵,广阳郡王童贯不守河北,反而逃回京城,宋钦宗已即位,下诏亲征,以童贯为东京留守,童贯没接受而是同徽宗南逃。谏官、御史纷纷上书历数童贯的罪恶,宋钦宗起初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连续降官,谪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今广东英德)、吉阳军。还没到地方,又下诏历数他十大罪状,命监察御史张澄沿他所走路线,到途中斩掉他。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廿二,童贯在南雄的使院内伏诛,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北宋六贼之三王黼:宋钦宗即位后下诏贬他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吴敏、李纲请求杀王黼,这事交给开封尹聂山,聂山正与王黼宿怨未解,就派武士追到雍丘南面的辅固村,杀了王黼,百姓取他的头献上。

     北宋六贼之四梁师成:梁师成与王黼是邻居,宋钦宗即位后,当时宠臣多随宋徽宗东下,梁师成因旧恩留在京城。于是太学生陈东、布衣张炳上书指斥梁师成。张炳指出梁师成就是李辅国,并说宦官里外相应,恐有不测。陈东又说梁师成有异心,窃取定策之功,应该依法惩处。宋钦宗下诏历数罪状,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开封府衙吏押送他到贬所,走到八角镇,把梁师成缢杀,报告朝廷说他是暴死的,抄没家产。

     北宋六贼之五朱勔宋钦宗削去朱勔父子官位,并将其流放,后又下诏中途处死,籍没其家。消息传到苏州后,积怨已久的人们冲进苏家,把同乐园抢砸一空。同乐园虽然已无迹可寻,但还是留下了一个地名叫朱家园,千载白云悠悠,一任后人凭吊 。

     北宋六贼之六李彦: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诏罢西城所,将土地还予农家。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赐死李彦。

     高俅的结局:史书记载,在宋钦宗登基后,与高俅摩擦不断的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而高俅因为之前在徽宗南渡时被童贯强令不准渡江从而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到之后徽宗与钦宗的权力斗争,反而因此得到善终,病死于靖康元年。

图片

金军第一次南侵

     再说回金军第一次南侵,宋钦宗与其父亲一样优柔寡断,在是战与和之间举棋不定,最后竟在称侄、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条款下,与金朝达成和议,金军满载而归。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朝易州(今河北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十二月甲辰(1126年1月2日),于白河(今北京密云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古北口)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西路没有东路顺利。十二月庚子日(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1126年1月6日破代州,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

图片

     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己巳日(1月27日),完颜宗望军渡过黄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正月,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投降派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劝宋钦宗赵桓向襄阳方向逃跑,而主战派李纲力劝宋钦宗留京,宋钦宗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另一方面,派枢密院长官李棁前往金营议和。

     李棁等到了金营,吓得什么都不敢说,只是领回了金军提出的议和条款: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李邦彦等极力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国库早已空虚,哪有那么多金银?只好下令在京城尽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全城乱纷纷,朝野闹哄哄。

     李纲坚决反对这些条件。赵桓慰谕李纲说:“卿先出去指挥军事,此事慢慢商议。”但是,等李纲一退出去,赵桓就全部答应了金军的条件。

     赵桓正在为派哪位亲王去金营作人质而发愁时,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后来的南宋高宗)前来朝见,坚决请求派他前去。康王赵构对宋钦宗赵桓说:“敌人一定要求亲王作人质,臣为宗社大计,难道能推辞避让嘛!”赵桓一听很高兴,就派他和宰相张邦昌前往金营。李棁对康王赵构说:“金军担心南朝失信,要求亲王送他们渡过黄河才能回来。”康王赵构正色答道:“国家处在危难之时,就是以身殉国也是应该的!”

     康王赵构出发之后,各地援军陆续到来,共有二十多万,而金军只有六万多人。李纲等指挥宋军同金军交战,互有胜负。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议和

图片

李纲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协助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宋军派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的营寨,之后被全歼。这件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

     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金兵已经得到三镇和不少赔款,看到勤王的宋军陆续来到京城,宣布退军。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

     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到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倒,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宋徽宗赵佶

     早在金兵南渡黄河时,太上皇赵佶就仓促出城逃避,先逃到亳州,再逃到镇江。金军退走以后,赵桓派李纲去接赵佶回京。1126年四月间,太上皇赵佶回到京师。可是金军北退后不久,宋钦宗也罢免了李纲。同时,他迫于朝野内外的压力,也杀掉或贬黜了蔡京、童贯等六贼臣子。

图片

金军第二次南侵

     金朝退兵后,宋朝未依约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镇予金,于是次年,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国又沿太行山东西两路,再度南侵。第二次南下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两人的比赛。

     第一阶段,西路完颜宗翰八月庚戌(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样从大同出发,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山西文水,9月21日克太原。

     东路完颜宗望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中山(今河北定州)。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第二阶段,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进攻,22日攻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长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阳)、永安军(今河南偃师东)、郑州(今河南省会)皆投降。12月4日,完颜宗翰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

     东路完颜宗望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进攻;12月4日宗望诸军渡河,随后攻下临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临河村南)、大名县(今在河北)、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于12月10日克怀州(今河南沁阳)并到达汴京城下。12月16日,宋出兵拒战,被完颜宗望等击败。12月17日,完颜宗翰才到达汴京城下,又被完颜宗望抢了先。

图片

     和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第二次围城战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首先,王禀守卫的太原在被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围困二百五十多天后终于失守,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其次,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四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再次,第一次围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颜宗望到达开封的前夕定下了战守之策。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和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战守的大权。而第二次围城时,李纲已经因为姚平仲劫寨失败一事和种师道一起被褫夺军权,宋钦宗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栗。

     何栗一边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边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求和,自以为双料保险,却不是守城之道。宋钦宗又临时派待罪在京的刘韐提举四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孙傅为守御使,事权不一,掣肘实多。孙傅和何栗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并于十月再次派遣赵构出使河北的金营求和,但因副使人选而延宕至十一月十六日才和副使王云等离开东京。

图片

     最后是兵力对比。第二次围城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仍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 。西路军仍以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三大将为主副帅,完颜银术可等战将都属麾下,汉人高庆裔时立爱为谋主。完颜娄室完颜希尹两人轮流至潼关外督师阻止宋朝的西军勤王。西路军的总人数,原来与东路军相等,也是六万余人,经过长期的围攻太原,兵力不断补充,总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这时除封锁潼关的五万人外,仍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计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

     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解围后,这些大军没有安放到应当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以致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各地勤王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时宋廷由主和之唐格耿南仲等人掌政,坚决主张割地求和,遣返勤王军队,并撤除防备。是年闰十一月初,金军进抵开封城下,宋朝守军一战即溃,所谓六甲神兵,更是不堪一击,宋廷投降。

图片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1127年3月20日),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

     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完颜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完颜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史称“靖康之变”。





后记

     观察北宋与金之战,宋廷败亡之速,应非金军战力超强之故,而实在是宋廷无能、军队无节、人民无奈所致。也就是说,北宋亡在自己手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其说北宋亡于宋钦宗之手,不如将其归咎于宋徽宗的联金灭辽国策,甚至可以上溯到北宋立国之初的以文制武的国策为佳。北宋的军事管理中枢枢密院,长官皆为文官,而兵部只是执行机构,派出军队也以宦官或文官为最高统帅。

     以文制武国策,对内可以防止“陈桥兵变”之类的事在北宋发生,但是却严重抑制了各级军事首领的话语权和正确判断的执行力。导致不懂军事的宦官与文臣轮番登场,演绎了一场始终是外行指挥内行的北宋长城内外故事。其实北宋的经济一直很强,但却没能培养出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军事实力,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北宋(960年—1127年),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最后,欣赏一首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部分,咱们终于告一段落了。下一章,我们为大家开启金长城的新篇章,敬请期待!

图片

品味长城历史系列

偏重于长城沿线发生的历史事件

用心品读是对编者最大的奖赏

顺便点个赞和点个在看吧!

让更多人都能读到好文章

品味长城、爱护长城,

希望大家重视文物保护,重视环保,

自备垃圾袋,至少将自己的垃圾带下山!

图片

【品味长城历史】49:宋夏横山之争(十一)横山之战:最后的辉煌

【品味长城历史】48:宋夏横山之争(十)——两败西夏、一雪前耻

【品味长城历史】47:宋夏横山之争(九)——拓边熙和!进筑横山!

【品味长城历史】46:宋夏横山之争(八)——第二次宋夏战争(英宗时期)

【品味长城历史】45:宋夏横山之争(七)——北宋有没有修筑过长城?

【品味长城历史】44:宋夏横山之争(六)——范仲淹所修的城寨

【品味长城历史】43:宋夏横山之争(插曲)——庆历新政为何失败?

【品味长城历史】42:宋夏横山之争(五)——定川寨之战到庆历和议

【品味长城历史】41:宋夏横山之争(四)——麟府丰之战与折家军

【品味长城历史】40:宋夏横山之争(三) ——范仲淹与种家军

【品味长城历史】39:宋夏横山之争(二)——三川口之战

【品味长城历史】38:宋夏横山之争(一)——西夏的独立、新三国的形成

【品味长城历史】32-37:辽宋长城内外

【品味长城历史】24-31:隋唐长城内外

【品味长城历史】20-23:魏晋南北朝—北魏北齐长城

【品味长城历史】9-19:汉长城与匈奴、西域

【品味长城历史】1-8:春秋战国长城-齐楚魏赵燕秦中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