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老照片——地安门、鼓楼前!

 鼓楼静语 2021-10-26


         晚上十点多了,困意十足。躺在床上顺手翻看一下手机,看到了朋友群里发的怀念地安门鼓楼的老照片……扒开放大了老照片,看到了5路汽车的站牌,旁边还有几个等车的人,那等车的人我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啊?!我迷迷糊糊的走了进了老照片......哈!那不是几十年不见了的谭爷爷!大大的扇风耳光、圆圆的秃脑袋像个弥陀佛。我们惊喜的对视着问候着、笑着.....他指着手里的小锅说:“我到泰麟家旁边的豆汁店端豆汁来了!都爱喝又都懒得来....”


        告别了谭爷爷我也走进了鼓楼的豆汁店。一口大锅小火熬着豆汁,店伙计一边用勺子抄底搅拌着,不停地从旁边的铁皮桶里加生豆汁....柜台上小盘咸菜码放成塔型。二分钱一碗豆汁赠送一碟咸菜。店里酸馊味儿扑鼻,人满为患!在场喝豆汁的光膀子的老爷们儿居多!......

        出了豆汁店来到右手的“泰麟家”,那是个老副食店,一屉屉的卤水豆腐冒着香气,凭本黄豆芽儿鲜亮地支棱着,偶尔也卖廉价的鲜兔头等,吸引着许多市民排起长队。出了它家往右一拐弯是一家食品店,玻璃柜台三层放满了熟肉。酱肘子、糖醋排骨、干炸肉、熏鱼等....裁好的荷叶码在柜台上做为包装材料。破旧的门面里面藏着许多美食!令人流连忘返口水不断.....

        马路对面就是老字号“马凯餐厅”,开支了偶尔到那里搓一顿!菜系很正,虽然是湖南馆子,北京菜也做的地道,“糖醋鱼”“糖醋里脊”外焦里嫩,都是用酱油+米醋调汁儿。不像现在,号称老北京风味都是用番茄沙司调汁不正宗。


        马凯餐厅旁边是“红吉纸店”电光纸、皱纹纸、作业纸应有尽有……各种水彩颜料、油画颜料、六色、十二色、二十四色彩色铅笔、蜡笔琳琅满目……那是我儿时最爱去的地方!更是我流连忘返的地方......

        红吉纸店旁边是烟袋斜街的“澡堂子”,文革前家有厨房,做饭的灶台旁是蓄水池,生火做饭时蓄水池的水也热了,全天热水洗澡都在家里洗,就像现在的太阳能一样。文革中厨房给拆除了,脏的不行不行了,只好花0.26元到澡堂子里洗!有的朋友说烟袋斜街澡堂女部是香香的....其实不是!那个时期都是攒够了泥才舍得花钱去洗的。进门满屋雾气蒙蒙一股骚呼呼的味道……几个人挤在一个水龙头下洗,伸手取水往身上撩...灯塔肥皂切成四分之一块,服务员偶尔扔进一块儿几只手在抢。记得人多的时候进门发个箩筐,自己的衣服脱里面,两个松紧带的牌牌上写着同样的号,筐上拴一个,自己手腕上挂一个。几个箩筐摞着很高,什么卫生不卫生的,也没听说谁洗完澡得了皮肤病的......(洗完澡溜光水滑的披散着长发,回家的路上这个美!)


       “红吉纸店”南边是“地安门百货商场”,北边是“大众副食店”,专卖牛羊肉。偶尔也卖骆驼肉,比牛羊肉便宜一半,一到来了骆驼肉老街坊就互相告知,对排的很长,经常有加塞儿的弄得大家吵吵嚷嚷的......

      “大众副食店”旁边是“废品收购站”!那可真是个来钱的好地方。儿时,偷拿家里铜勺子、胰子盒去卖铜。卖了钱买杏干、黑枣、再到对面的药店买三分钱一丸的大山楂丸吃....(家里不给零花钱自己想办法)。


        再往南走是“和义斋”!包子炒肝一绝!那里的灌肠最地道,用大厂白薯粉+肥肠+红曲米水做的,粉红色大擀面杖似的。记得五六十年代是两毛五分钱一盘,浇上蒜汁那就一个“香”外焦里嫩,有多少吃多少....!

        过马路对面是“聚胜合”里面有炒红果、酸奶、乳酪各种点心...一到夏天门口卖“黑绷紧儿”西瓜。一毛钱一牙儿现切的西瓜老不断....

         “聚胜合”往南是桥头儿早点铺,一两粮票六分钱是白油饼,八分钱是糖油饼。烧饼火烧螺丝转等.....蓝圈的白瓷碗豆浆两分钱一大碗。两锅水(一锅热水,一个清水)喝完的空碗往热锅水里一涮,再往清水锅一涮,得呵!消毒了!下一位.....也没听说谁得传染病。


        印象深的还有再往南走的“信托商行”对那里的东西很感兴趣,生活用品俱全!记得上小学时,偷偷把妈妈的白色高跟鞋送到那里卖了四元钱....到旁边的地安门商场买了小动物造型的奶油蛋糕,“一毛六”角钱一块儿,连吃了五块儿,吃个肚歪....同样也爱逛信托商行的妈妈在那里发现了一摸一样的高跟鞋.....回家一看自己的鞋找不到了,从来不会动手打人的妈妈和我冷战了好几天....

        再往南走是“新华书店”,进门一股纸墨香味儿,同学的妈妈在那里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偶尔也去二层小楼看看......

         书店的旁边是隔断式的“地安门副食商场”记忆更是深刻,一种食品一个隔断,由数间小屋组成,互不窜味儿真是科学!中间大堂卖鸡鸭鱼肉等活鲜商品......地安门副食商场往左一拐就是“地安门中学”了,文革前那边有个棺材铺,儿时不敢走近,隔着马路望去,屋里放着棺材,外面摆了五六架花圈,大约是15瓦的小黄灯泡,昏昏暗暗、阴森森的甚是吓人.....

        在地安门中学上了三年,赶上文革,度过了我一生最苦难、最破落、破衣拉撒、食不饱腹的三年.....!幸好遇上了大我们六岁的班主任张娟老师。和我们站一起看不出来是老师,数学、语文全教。一起学工学农、脱砖坯、烧砖、拉练!张娟老师底气十足、音域很高,满满的正能量。她那种活泼开朗、不怕吃苦、勤奋不服输的性格也影响并感染了我的一生.....(这里免去八百字)

影像虽在、记忆虽在,但现实中都是物是人非了!就连物也没有了……从老照片中走出来吧!对过去的记忆给予“回眸一笑”……日月穿梭,时光荏苒,好好活着!永远往前看.....争取活到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如此,文以载之,让后人记住:地安门,鼓楼我们的家我们的根。

2018-8-11 21:30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