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为了疗愈:全新的呼吸科学与医学,透过清醒的呼吸,彻底转化身心》|水姐一天一书实验室221

 兰若青青 2024-02-1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1、是一种很强烈的感触推动着,要我把这些知识带出来。(这句话我可以学)。脱胎换骨+强烈推动。

2、多年来,对我来说,“呼吸”是一个核心的主题,而有关键的重要性。虽然我在许多场合引用过本书所谈的呼吸的观念,但还没有机会彻底介绍这些方法、知识和机制。是到了近几年,大众健康观念突然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转变,才让我有空间从疗愈的角度来谈呼吸带来的转化,就像去年终于能透过《疗愈的饮食与断食》对饮食的疗愈做一个大的整合。

3、从我的角度来看,呼吸、运动、饮食、断食是一样的重要,一个都不能少。

4、舌抵上颚,突然落到我眼前。

5、我那时在跑步,还是照着做,将嘴巴闭起来、舌头贴在口腔上方。本来在跑步,呼吸很重、很快。一做舌抵上颚,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在跑步,但呼吸马上变慢,而且全身顿时放松下来。

6、我后来在许多场合和作品中,都会把“舌抵上颚”带出来。

7、“舌抵上颚”是我最常带出来的练习,你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到,它其实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但我把这个最终的结果直接带给每个人,也就打破先后的观念,让终点成为你的起点。

8、一样的道理,我在“全部生命系列”也把最成熟的人自然会进入的参和臣服当作是你的练习,而你走到最后,也会发现参和臣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9、一般人会以为大口深呼吸可以增加血液里的氧气,让身体安定下来,为各部位的运作补充氧气。但这并不是事实,大口深呼吸并不会增加血氧。

10、一个健康的普通人,他的动脉血液里,红细胞里的血红素已经被氧气几乎占满,是饱和浓度的95%~99%,吸更多新鲜空气进入身体也不会更提高氧气的含量。这时如果做大口的深呼吸,反而会将二氧化碳快速排出体外,而破坏血液原本的平衡。

11、我们随时都在呼吸,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天下来“吃”最多的其实是空气。

12、我们每天吃进身体的食物约1~2千克、喝进身体的液体约2~3千克,但吸进身体的空气可以高达10~20千克。以氧气占空气的20%来算,也就是至少透过呼吸“吃”进2~4千克的氧气。

13、10千克的脂肪,透过氧气帮助燃烧,脂肪里有84%(8.4千克)会转成二氧化碳,而1.6千克会转成水。这最终的二氧化碳和水会从吐气、汗、尿液或粪便排出。

14、如果有过度呼吸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立即调整、得到一点修正。修正的方法很简单,也只是闭气,帮助自己直接把呼吸量降下来:

15、如果你还记得,二氧化碳会让血管放松、血压降低。所以,体内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周边的血管也跟着放松,而让四肢的血液流动更顺,你会感到比较温暖。

16、如果长期呼吸过度,像是习惯叹气或用嘴巴呼吸,血液二氧化碳偏低,血管收缩,末梢组织得不到血液和氧气,也就容易觉得手脚冰冷。

17、身心变得比较柔软、比较通畅,呼吸的弹性也自然会回来。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甚至,呼吸自然停下来都不是问题。

18、科学领域近百年有两位著名的波尔,都是丹麦人而且是父子。儿子是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Niels Bohr(1885~1962),父亲就是这个“波尔效应”的发现者Christian Bohr(1855~1911)。

19、二氧化碳浓度与酸碱值在某个层面是同一件事。我们都喝过汽水或气泡水,气泡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打进水里,一部分溶解,让水微微变酸,而有一部分没有溶进去,在水里被气泡包裹着。

20、CO2+H2O→H2CO3/H2CO3→H++HCO3-

21、在一定的范围内,液体里二氧化碳愈多,会比较偏酸。但因为有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存在,它可以发挥缓冲的作用,让酸碱值不会下降那么快。

22、这是一个很棒的机制。化学的特性让血红素好像懂得思考,遇到缺氧的组织能回应二氧化碳累积带来的酸度变化,而将氧气释放出来;回到充满氧、二氧化碳浓度比较低的肺泡,又能将二氧化碳送走,补上氧气。

23、表面上,呼吸多,进入身体的氧气就多。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因为二氧化碳被排出太多,反而让血红素失去了二氧化碳和酸度的调控,而不能将氧气释放出来,于是减少了身体组织和器官可以取得的氧气量。

24、结果,呼吸过多,反而导致氧气不足,这就是我小时候一再注意到的矛盾。

25、举例来说,人的体温一般要维持在37℃,往上往下的正常运作范围大概只有0.5℃的空间。这是因为37℃的温度,对身体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尤其有酵素参与的反应,是最稳定作用的温度。体温如果再高或低一度,这些生化反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完成。这里多消耗一点,那里多消耗一些,整体运作效率也就变差,而不利于个体的生存。

26、从身体需要把体液维持在pH 7.4,守住7.35~7.45这么小的区间,就可以知道酸碱值稳定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生理参数。既然酸碱值的稳定是如此重要,身体也需要有足够的保险机制让我们一天呼吸、饮食、运动、睡眠、心情……运作下来不至于带来太大的波动,而能保持健康。

27、这一生,遇到有人问我最好的运动是什么,我的答案都是“游泳”。会推荐游泳,不是为了锻炼肌肉漂亮的线条或是游泳的速度。真正的关键,其实是闭气。

28、慢下来,让心安静,断掉念头,练习闭气。呼吸离不开心理的状态。

29、双手握拳,鼻子吸气,嘴巴吐气。无论吸气吐气都非常细微,气的出入连自己都听不到。呼吸轻,呼吸慢,最好看不到呼吸。吸饱气,就闭气,闭到脚心出汗,内心默数“一、二”一百次。

30、闭不住了,微微吐气,轻轻吸气,再一次闭气。如果身体发热,就发出“呵”的声音来吐气;感觉发冷,就用“吹”的声音来吐气。

31、用这个方法闭气,能维持内心默数“一、二”一千次,基本上已经可以不吃五谷,也不需要药物,最多是偶尔喝一小杯酒(古代的酒是非常淡的酒,类似发酵的淡五谷浆)润润口腔。

32、《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修真服气诀〉。

33、这里所谈的超越状态,指的是人体会到一种很深的宁静和放松,没有念头,但还有意识。当然,人在这放松的状态下没有念头,不

34、数息、观息、随息、守息。

35、“闭气”。1.先用鼻子呼吸几次,鼻子吸气,鼻子吐气,一般速度自然呼吸即可。2.吸完气,捏住鼻子,开始计时。3.出现想呼吸的自然征兆时,再忍耐一下,然后再恢复正常呼吸。

36、一样地,闭气强度先守在“感觉有点在忍耐,但还不至于忍不住”的程度就好。适当的练习强度,会让你在闭气结束后的第1、2口呼吸会略大一些,但接下来第3口呼吸就应该已经恢复平稳。用这样的强度来进行,你可以早晚各做几次。观察自己的变化。和前面的吐气后闭气相比,吸完气后再闭气,对一般人比较容易适应,不会有空气不够的恐惧感。吸气后再闭气,可以慢慢体会到身体各部位的代谢作用下,不断累积二氧化碳,直到需要忍耐着不呼吸的地步。在忍耐不呼吸的同时,对横膈膜和肋间肌也造出压力,而造出一种类似于按摩的效果。

37、华人和印度关于养生的说法,一般都会强调呼吸要细、要慢、要柔。也许你本来觉得这种说法很矛盾:明明活着就要呼吸,为什么反而把呼吸慢下来?

38、扎托佩克可能是透过闭气训练,在奥运会拿下金牌的第一人。

39、扎托佩克练习时,会屏住呼吸尽力跑,撑不住了就恢复几口呼吸,然后继续闭气跑。再呼吸,再继续……他很有实验精神,有一次他想知道自己可以闭气走多远,结果走到晕倒。

40、如果只用鼻子呼吸,呼吸再怎么加快,到一个地步就不会再更快,而这样的呼吸量比嘴巴呼吸的量少得多。甚至有些人在提高运动强度时,保持鼻子呼吸的话,他的呼吸速度反而会变慢。

41、专家在做了长期的观察后,结论是:运动时用鼻子呼吸可以增加耐力,减轻剧烈运动的费力感,运动后的恢复情况也更好。

42、鼻塞也许是身体在试着修复鼻黏膜。

43、硝化甘油可以放松并扩张血管的机制,是隔了许多年以后才厘清。原来是因为硝化甘油在体内可以转化成一种气体——一氧化氮。

44、一氧化氮,也就是你刚刚从鼻子吸气时,跟着新鲜空气一起进入呼吸道、肺部深处的分子。现在你知道了,它能帮你放松血管和支气管。

45、一氧化氮只在鼻窦和鼻腔生成,用鼻子呼吸,可以将一氧化氮带到呼吸道内部,但使用嘴巴呼吸也就错过了这个重要的分子。

46、一般会被归为酸性的食物,包括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像是谷物、肉、鱼、贝类、家禽、鸡蛋、奶酪、花生,再加上某些脂肪像培根、坚果和种子,以及咖啡和酒精。

47、这是因为这些动物性蛋白质的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比较高,含硫的氨基酸代谢后,会在血液和体液累积氨和硫化氢,而硫化氢会再转成硫酸。这些酸性的代谢物,可以在血液或体液被酸碱中和,也可能需要刺激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造成呼吸性碱化将体液酸碱值平衡回来,或透过肾脏以尿液排出。

48、中国台湾是全世界慢性肾脏病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将饮食减量,或减少食用容易产酸的饮食和动物蛋白质,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但我遇过许多长年素食的朋友,他们到后来都有肾脏的问题。我也只好一再提醒不要完全依赖黄豆作为蛋白质来源。植物里的凝集素和其他过敏原造出的不耐受、过敏甚至自体免疫问题,可能也和一些慢性疾病,包括肾脏问题,脱离不了关系。

49、一个方法是采用“止鼾带”,沿头脸绕一圈,将下巴固定起来。但绑住头脸其实很不舒服,有些人会磨破皮肤。绑得太紧可能影响咬合而妨碍睡眠,绑得太松也可能脱落。

50、4-7-8入睡呼吸。有一个简单帮助入睡的“4-7-8呼吸法”相当流行,你可能也尝试过,也可以搭配睡眠胶带一起使用。要准备入睡前,给自己几分钟的空当。放下手机,贴上胶带,让自己习惯胶带,也习惯安静的时光。吸气4秒,闭气7秒,然后呼气8秒。重复这个4-7-8呼吸法几次,很快就可以放松下来,而让人自然感觉到睡意。这时,放过自己,去睡吧。

51、而且这种舒畅感,不只是在心情的层面,还包括精神、活力、运动、睡眠的层面。

52、很多书都提到,一个人每天呼吸25,000次。但我感觉不是那么高,如果一般人的平均呼吸速度是1分钟16次,一天24小时,也就是1,440分钟,再乘以16,大概是23,000次出头。倘若一生的呼吸次数是固定的,那么一个人呼吸快,一天呼吸的次数多,寿命就短。如果慢下来,寿命会长。

53、呼吸慢下来,一个人也就多半是横膈膜呼吸,或者也会说是腹式呼吸。

54、光是静静坐着,我们体内的血液1分钟就穿越了10万千米的路途,虽然不能和每分钟1,800万千米的光速相提并论,但时速600万千米仍是极速太空舱也难以追上的速度。

55、缓缓吸气,吐气,吐气时从1大声数到10(或更多,如果数不出声音,也可以在心中默念),直到所有空气完全从肺部排出。

56、多重复这个练习,横膈膜的扩张和呼吸能力会逐渐增加,在减少劳累的同时,也可以让身体表现和机能得到改善。

57、从神经解剖的角度来看,交感神经的紧绷作用是要透过许多个分散的神经去转达讯息。下页图脊椎和胸骨上的黑点,就是交感神经一一转出去的位置。副交感神经则集中在红点上,也就是说身体的放松作用,特别是针对心跳、呼吸、消化的功能,只需要启动一个神经结就能带头来作用。

58、这个关键的神经,也就是第10对脑神经,一般又称为迷走神经。

59、我发现副交感神经启动的放松反应,透过舌抵上颚这一个动作就可以把全身的紧绷放掉。

60、这对我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体会。原来我当年做瑜伽,或是后来的静坐,这些作业都是让身体放松,是从交感神经为主转成副交感神经为主,而马上让吐气拉长、心跳变慢、从肩膀到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都放松下来。肠胃的紧绷消失,包括连眼睛都有变化。

61、Om Ah Hum是宇宙最根本的3个频率,一切创造都跟这3个声音有关,就好像是无色无形和有色有形之间的一个联结。阿弥陀佛,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净土、最单纯、最天真的体,带来最高的顶礼。Om Mami Padme Hūm是慈悲和智慧从心里流出来,在人间带出一种新鲜的气息。Om Namah Shivaya是对我们全部最圆满、最高的智慧,跟这个“在”、跟整体做一个最高的顶礼。

62、鼻孔交替呼吸法,无论白天或晚上都可以进行。轮流只让一边鼻孔通气,可以改善注意力、情绪和睡眠,并且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

63、特别对失眠或容易焦虑、恐慌的朋友,如果夜里醒来心里很不好受,别忘了鼻孔交替呼吸法。透过鼻孔轮流呼吸和闭气,可以让身心尤其自律神经系统“重新开机”。呼吸和心跳自然放慢,吐气拉长,手脚变得温暖,身体重新放松,脑海里杂乱的念头也逐渐平息。这时候,你知道自己也慢慢回来了。

64、4-4-6-2 帮助放松和稳定的呼吸

65、延长呼气会导致放松,结合呼吸与闭气,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气功和瑜伽常用一种称为“4-4-6-2”的方法。吸气4秒,闭气4秒,然后呼气6秒,吐气后停顿2秒。这些呼吸练习,对有忧郁、焦虑、恐慌症或压力后创伤症候群的人都很有帮助,而一般人也可以透过这些练习达到放松和稳定的效果。

66、我们跟呼吸的关系,就好像自己养了一只宠物蛇,和它是友善的。这只蛇,在舒服的状态下,它的律动是温和的。就像我们的呼吸,只要没有特殊的需求,呼吸应该是顺的、和谐的。

67、迷走神经的“迷走”是来自拉丁文的vagabundus,也就是像个吉卜赛人到处流浪,走到哪里算哪里。在身体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它,从内脏、每一个部位到处都有迷走神经。走到最后,就是它。

68、迷走神经,是人体12对脑神经中的第10对,也是最长的脑神经,分作左右两侧,从下脑干的延髓一直延伸到颈部、胸部、心、肺、腹部、消化道、包括大肠,路线非常曲折,所以有“迷走”神经的称号。

69、一般说迷走神经张力低(low vagal tone),也就是交感神经的作用比较活跃,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低,让人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但反过来,如果迷走神经张力高,也就等于交感神经作用比较低,而副交感神经开始活跃起来,也就是可以放松。

70、光是左右迷走神经,就包含了75%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在脑、心脏和其他器官之间来来回回发送讯息。

71、活化迷走神经的小游戏。

1.耳朵按摩:许多朋友耳朵很敏感,冬天时用温热的手捂住耳朵,立即会感受到一种陶醉而舒畅的感觉。我们不用等到冷天才做,将食指和拇指勾起来,像耳环一样扣在耳朵上,往前轻轻滑5次,往后轻轻滑5次,立即就会有放松感。

2.打哈欠:打哈欠的运动,大家都会做。在别人面前打哈欠时,我们会捂住嘴巴,好让哈欠可以打得更大而不会失礼。如果旁边没有人,还会发出很满足的“啊”的声音,愈投入,愈让人放松。我过去会建议大家连续做50次打哈欠,很快就能体会到头脸和肩膀跟着放松,甚至会流出眼泪来。再搭配伸懒腰的动作,将腋下和肩背的肌肉伸展开来。这是能让人身心很快柔软下来的练习。试试看。

72、在闭气的时间,你可以体会到身体每个细胞不断的代谢,身体温热了起来。随着代谢性酸化平衡掉原本的呼吸性碱化,手脚刺刺的感受慢慢消失。身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慢慢累积,血红素不再抓着氧气不放,身体组织可以得到氧气,飘的感觉也消退了。

73、横膈膜附近或古人说的“胸臆之间”,是前面提过的太阳轮的位置。从能量来看,这里储存了许多情绪的结。重生呼吸造出的震动,可能将这些结震开。

74、呼吸已经完全是独立的,跟你的念头、你想做什么、你这个人、你生命的故事、你受过的创伤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不靠你来维持,已经在活它的生命,而把你的萎缩和疤痕给抚平、给融化。

75、创伤的影子,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

76、也只有这样子,创伤才可以变成一个完全打开的门,让宇宙来祝福我们、打开我们,而让我们回到自己、回到生命、回到心。

77、怎么找到这个天真性?其实就是重生。

78、不去想,不去分析这个现象,也不去解释,不再投射,只是轻轻松松回到这个循环而联结的呼吸。轻轻松松吸气,爽快地放掉。还没放完,吸气又来了。就这么不中断,让呼吸自己呼吸自己。

79、重生呼吸的吐气,是臣服,是完全放松,是完全交给生命,让生命带你吐气。生命带领吐气,并不需要特别用声音去强调,也不需要你出力把气赶出来。它是很轻松的,你几乎听不到。

80、我们每个人都是多层面的组合,在肌肉、筋膜、神经的层面不晓得累积了多少创伤的记忆、多少能量的结。一个人懂得理论,懂得很多道理,但这还只是在头脑的层面。念头的懂穿不透肉体的疤,也自然懂归懂、活归活。懂的和活的,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81、这一生,能透过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推翻这个原本捆得很紧的自我观念,放松对自己、对别人的观感,对我来说,反而才是重要的一个成就。

82、既然什么观念都可以打破,你可能也体会到很多方法可以找回健康和快乐,不见得非怎样不可。饮食、呼吸、运动、静坐这几个项目,是我认为帮助一个人重新活得健康最重要的支柱。

83、让呼吸,扫描全身,爱护自己。

84、生命本来是圆满的,完整的,为什么我们全都活成了一个萎缩的状态?都是采用浅的呼吸?

85、让生命贯通。

数息:安静坐着,躺着,都可以。什么都没有要特别做,只是鼻子吸气,鼻子吐气。开始数息,也只是轻松吸满气后,轻松吐气,吐气时数1,直到吐完为止。再吸气,吐气数2。再吸气,吐气数3。以此类推,数到10。不需要去控制呼吸的强弱快慢,唯一要做的只是自然吸气、自然吐气,在吐气时数息。数完10,再回到1。再一次,数到10,又回到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