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后,那个火速回家给奶奶磕头的帅气男孩现在做什么?

 破局浅语 2024-02-14 发布于山东
近日,山东临沂,一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因为一个举动,火速上了热搜榜。6月17日中考结束后,这个大男孩飞奔出考场,冲进家里,拉着正在做饭的奶奶,让奶奶坐在沙发上,给奶奶磕头致谢,感谢奶奶这些年对他的付出与照顾。

男孩这一跪,跪出了奶奶的幸福的热泪,跪出了奶奶所有的值得,跪出了千万网友的感动,跪出了万千长辈的赞许与羡慕。网友称:懂感恩的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

毕竟,育儿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养出一个懂感恩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这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一直跟着奶奶在一起生活,孩子深知奶奶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不易,日常就体贴奶奶辛苦,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奶奶虽一字不识,却教育出一个:刻苦学习、勤俭节约、懂感恩、知礼仪、明孝道的好孩子。这下网友坐不住了:这明明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呀!众人纷纷表示:此刻,成绩已经不重要了!

网友不禁纳闷:什么样的家风养育出这来报恩的好孩子?孩子父亲是这样回答的:穷养富养,都不如孩子有教养!大男孩的父亲是河南一所文武学校校长,看看这所学校的校训:树高千尺不忘根,永远牢记父母恩!就这一句校训就给网友交代了人家的家风。
所以,估计你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帅气的大男孩被父亲带去武校磨练了。男儿应传承武艺,当自强不息!尚武崇德,内外兼修。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未来?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车子和票子,而是养出一个懂感恩的孩子!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不是养出来的孩子有出息,而是有出息的孩子懂感恩!

这个来自齐鲁大地的男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可能有些南方的网友没法理解这种礼仪。
齐鲁大地是一个历史上多鸿儒,多良民,多豪杰,多君子,多烈女,多忠臣的地方,诸多名人志士的丰功伟绩都被镌刻在中华历史的篇章之中。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九州一域,华夏之央。地理位置于华夏大地的东部,素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这里被誉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齐鲁大地,山水雄浑,天高地厚,河海浩荡,上古之少昊,开鲁之周公,兴齐之姜尚,贤达名仕,灿若星河,依周礼而成定制,启民心之醇严浩气。

孔子提倡“仁爱”,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爱护他人。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之一。孟子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孔孟之道深深地植根于齐鲁文化中。
可以说齐鲁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建立在孔孟之道的基础之上的。齐鲁民风厚重憨实,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同时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更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作为礼仪之邦,这里的人们非常注重礼节和规矩。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场合,都会遵循着一定的礼仪,以表达尊敬和谦恭之意。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青少年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意识,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礼仪观念淡薄。对父母,对师长不尊重,不懂感恩,不知礼仪,不明孝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辄顶不住压力,以死相挟。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热不得,冷不得,累不得,常常搞得父母身心疲惫,精神分裂。
这个时候足以看出国学礼仪的重要性。俗话说:“礼多人不怪。”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论语》中孔子几次强调“不知礼,无以立”,把对于礼仪的家庭教育看作是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基,是有见于人和动物的区分。
所以呢,击鼓知礼鸣志,培养我们的娃娃知礼仪,懂感恩,明是非,守规矩,势在必行啦!唯愿我们都能培养出懂感恩的娃娃!

心理学家认为:愿意表达感谢并擅于表达感谢的人,他们生活的更愉快。因为他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强,满足感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别人,亦能快乐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