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江古城:在高原寻找诗意江南

 眉山阿勇 2024-02-14 发布于湖南

——云南采风纪行之一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

缘于记协县市区域报工委组织的骨干记者采风活动我有幸飞抵云南,一睹西南边陲的亮丽风景。丽江是本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

这座高原地带拥有江南小桥流水景致的古城,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六年前的中秋节期间,我曾经有幸游览过丽江,对于丽江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丽江独特的人文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故地重游,内心仍然产生着兴奋和冲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到达丽江已是下午四点左右,走出机场,高原的天气似乎有点像秋天的味道,天高云淡,阳光高照。

此时,江南早已是花红柳绿、莺飞长了,然而,地处西南边陲的丽江古城,还刚刚萌动着初春的味道。

空气中渗透着的干燥气息,让人感受到高原地带的闷热。

接待我们的丽江导游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纳西族姑娘,她说得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言语之中充满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推崇。从机场到我们入住的酒店,一路上,纳西导游丽江的人文、历史、景观、特色,娓娓道了个遍。

丽江的一切,在导游嘴里如数家珍。

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对丽江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属横断山脉云岭深处,北连迪庆藏族,南接大理白族,西邻怒江傈僳族,东靠四川凉山彝族

丽江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这座历史古城,明清风格的建筑保留得十分完整。1997年,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此,丽江成了中外游客的必到景点。

图片

进入丽江古城后,导游说,在丽江古城游览,主要是体验一种心静和休闲的氛围,大家可以自由转悠。因我曾经来过丽江,所以采风团里,许多人都说要跟着我去古城转悠。

其实,对于六年前的丽江之旅,我是有些茫然的,当年秋游古城,一切都感到新奇,但对古城的明清建筑、雅静韵味,还没有深切的了解。当时在丽江古城转过一圈后,只是觉得像梦幻一般,飘然而过。

一踏入丽江古城,我就觉得有一股亲切感,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门对青山千峰秀,家前溪水万柳青。小桥流水江南韵,远处群山绕古城。

在古城与远山之间连绵不断的绿色田野,宛如翡翠的托盘,衬托出丽江古城这颗耀眼的明珠。

不同的,就是云南近年来的干旱,很多沟渠都已经干涸,就是穿城而过的河流,也比以往缓和了很多,这让丽江少了些许温润的味道。

在丽江,纳西族人口占据一半以上。所以走在街上,穿戴纳西传统服饰的少女们不时穿梭着从我们身边走过。姑娘们身穿着的“披星戴月”服饰,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纳西民族的勤劳。

纳西族是世界上仅存的母系氏族大家庭,纳西族人勤劳质朴,善良热情。古城入口处的壁画和奇特的东巴文字,展示着纳西悠久的文化。

纳西族子女以“黑”“”为美,认为女子黑且胖是勤劳能吃苦的体现,纳西族人心目中的少男少女被称作胖金哥”或“胖金妹”。

在纳西族,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的,往往以女子为主,而男人则负责琴棋书画烟酒茶。也许,男主内,女主外的习俗,和纳西族推崇的“母系氏族”有关。

纳西导游半开玩笑半作真说,如果你们在田野中看到,一个男人独自在劳作,这只能说明,这是一个没老婆的光棍,所以要自己去干活。

男女劳作搭配和江南完全不同的习俗,让我们颇不可思议。

在我们江南人氏看来,柔弱的女子在创造着物质财富,而身体强壮的男人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女人带来的安逸生活,这多少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丽江古城的入口处,熙熙攘攘的游人簇拥在一堵古色古香的文化墙边,文化墙上刷写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几个大字。

城墙边上的小河两旁,垂柳依依,清澈的河水潺潺流动,小河的中央架着两个大水车,经年流水的冲击,水车已变成紫黑色,从玉龙雪山融化的泉水沿小河向古城中心流淌,河水的冲击力推动着水车日夜转动,给古城增添了些许动感和安详

图片

溪流给古城提供了许多生活的便利,也增添了古城的活力。

古城内的街道都用五花石板镶嵌而成,由于游客不停地走动,青石板早已打磨得浑圆光滑,在阳光的反射下闪着光亮,让人感受悠悠岁月。

古城内水道纵横交错,长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依水而建,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搭建着精致的石桥,流水的波光返照在石桥上,与门前的垂柳组成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宛如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游览丽江古城,一般都是顺水而进,逆水而返,按照水流走向,我们向古城中心行走,颇有纳西风格的民居展示着丽江独特的韵味。

丽江古城的中心是出名的闹市区四方街,这是古城最热闹的地方,小贩摆卖的都是五光十色的工艺品,但最多的都是手镯、项链之类的首饰。

和所有的旅游景点一样,小贩不住地向游客推销着产品,也一如既往地漫天开价,一件开价上百元的手镯,可以用五块钱成交。

也许是丽江古城独特的风格,纳西族姑娘都会穿着民族服饰坐在店中,但很多小店门口都挂着“谢绝拍照”警示,这让我们这些江南游客很是不解。我们的到来,应该是可以更好地宣传古城特色,店主何以拒绝拍照呢?

图片

导游诠释了秘密:在丽江古城,很多民间工艺都是具有独家特色的,正是为了保持独一无二的特点,店老板才不想过多地张扬。

沿着古城河道的走向,我们悠闲而散漫地行走着。各种不同肤色的游客,也都聚集在四方街上,所有的人都对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惊叹不已。走进丽江古镇,犹如走进一首古典的婉约词。

在这里,我们可以开俗世的烦恼,悠闲地哼着江南小调,闲庭信步绕行于小桥流水之间,带着一路风尘穿行于喧嚣的人群中,让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充满奇趣的民族风情展示无遗。

在古城漫步,我们时常可以欣赏到古老神奇的巴东文化,聆听到幽雅飘逸的纳西古乐,探寻着神秘古朴的纳西民族,没想到在高原地带,还有梦境般诗意江南情调。

蜿蜒无尽的玲珑小桥,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雅致古朴的青砖黛瓦,依水而立的粉色陈墙,无不透出“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

诉说着沧桑岁月的青石板路引导着我们步入小巷深处,典雅、古朴的小院落安详而宁静,只有垂柳依依,让我们忘记一切俗世的凡尘,给灵魂一次洗礼。

古城的宁静融化了我的心灵,冲淡了我的贪欲,让我仿佛进入一种禅境,从喧嚣中回归宁静。

可以说,丽江的白天是恬静的,朱漆门板、茶幌酒幡、客栈招牌,还有在街上飘荡的纳西古乐,都给人清新甜美感受。

我们轻轻地踏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街道两旁摆放着鲜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追逐着摇摆的花朵,一切都如同梦境般遥远,恍惚之间觉得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时空,进入一个遥远的年代。

喧闹的街道上,飘着悠扬的纳西古乐,我们慢慢地走着,心灵深处从未如此平静。难怪有人说,行走在丽江古城街道上,会有东方威尼斯的幻觉。

夜静悄悄地来临,街上的游人并不见减少,反而显得更拥挤了。河道两旁小酒店门口都点上了红灯笼,将整个古城装扮在温柔与迷醉之中。

此时,街上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沿河的商铺在红色的灯影倒映下,与清澈的河流浑然一体。

最具特色的就是丽江古城的夜间小酒吧了,每家酒吧内都是轻歌曼舞,激情飞扬,身着纳西民族服饰的姑娘站在酒吧门口,用她们甜美的声音招揽生意。

图片

这时,月光如水般倾泻在四方街的老屋和石板路上,朦胧中老仅剩下了若有若无的轮廓,被磨得滑滑的石板,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亮,水声从绕屋而过的小河中传出,更增添了古城的宁静。

远处的小客栈内,红灯笼高挂门前,为游客送来诚挚的邀请。这时,丽江古城的街上,飘荡着悠悠的纳西古乐,走累了的游客们也纷纷寻找着休憩的场所,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休整。

也许是中央电视台宣传缘故,在丽江古城,似乎许多酒吧都悬挂着“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之类的招牌。然而,对于游客来说,店名已经不重要了,他们要的就是在这个醉人的夜晚品味一下丽江古城的韵味,那是一种闲适、安逸、淡泊的心境,更有一份醇厚、开阔、明朗的胸怀。

在灯火辉煌、繁星闪烁中,和着酒吧里飘荡的纳西古乐,丽江古城沉浸在恬静与繁华的交叉间,连同弥漫在空气里的温柔,谱写着繁华景色。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我们拾级而上,不知不觉中来到望月楼,这是丽江古城的最高点。此时,夜幕降临,望月楼已关门谢客,我们只好每个人花两块钱,登上了望月楼边的商铺二楼,此处登高望远,真是一处绝好的观景台.

古城全景尽收眼帘,一览无余。

我们一边品尝着店家准备的茶水,一边俯视古城全貌。在观景台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丽江古城是一派青砖黛瓦景象,连绵不断的古城建筑是这样广袤。视线所向,远处群山在夕阳的照射下,与晚霞连成一片,景色竟然是如此的秀丽。

在我们眼前,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宏伟建筑,古城的屋顶成片相连,如同平原地带一马平川。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1965年8月出生,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从事石匠、泥瓦匠、代课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后通过自学获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政府机关新闻中心,任副总编辑。曾出版诗合集《九峰派诗选》、个人散文集《行走田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