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视野下的兴义老城及地名

 不不君 2024-02-14 发布于贵州

地名是思想的脚印。而风水观念几乎就是中国人思想里抹不掉的底色,明清以前的识字阶层,明清以后包括普罗大众的各阶层可以说大抵如此。风水被社会排斥和扬弃,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原因主要还是明清以后,风水观念淹流于社会底层,被各种不胜了了又别有所图之人利用,成为愚弄民众和谋取私利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坚决扫除一切祸害人民的牛鬼蛇神。风水也成了迷信这盆脏水里的婴儿,一并倾倒。然而,风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和时空观念,从产生起就没有离开过中华大地和国人头脑。认识地名,看清思想的脚印,有时得借助风水的视角。

      自然界的动物都有趋利避害、主动选择生活与居住场所的行为,“风水”正是人类这一行为的经验总结。

        “风水”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代郭璞《葬经》“气乘风则散,遇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之前“风水”又称“相宅”、“相地”等,如《尚书.召诰》“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说的是“周成王住在丰镐,准备迁往洛邑,派遣召公前往勘查”。以“风水”观念选址营城,改善居住环境,少说也有3000多年了。如果把“风水”理解文化背后的时空观,“风水”的起源就跟文明一样久远,文明的开始,最初就是对时空的认识。

       风水又称“堪舆”,“堪”是“俯则观法于地”,即地勘,是观察地物空间;甲骨文里,“舆”为四只手抬着的“车箱”,上古神话《山海经》记有“羲和”以车载日奔行于天,所以“舆”的意思就是“仰则观象于天”,观察天文时间。把“时空选择”称“堪舆”那是从工作的方法上来讲的。但传统中国人特别看重“气”,很多生活中常说的概念都是对气的描述。如“顺不顺”、“和不和”指的都是“气”顺不顺、和不和;“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仍有变动不居的势,叫“气势”。不同的“时空”就体现在不同的“气”上,而“风”和“水”都是影响“气势”的关键,甚至就是对“气”的描述。所谓“气乘风则散,遇水则止”。把“时空选择”称“风水”,那是从“气”的角度来说的。所以“风水”之目的是选择有“生气”的时空,“风水”的本质是“时空观”,而“时空观”则是一切文化的底层代码,“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观念如此不同,其根子都是时空观这个底层代码的不同。

       总体来看,“风水”分为“峦头派”和“理气派”。前者重点关注“龙穴砂水向”五要素,而后者则重在“九宫飞星”加以阴阳二气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之理。“理气派”多流行于江西、福建,“峦头派”则流传更广。

图片
         图1—理想风水形势布局图

       峦头派认为,风水宝地“龙”即山势要绵长,祖山远及昆仑,“来龙去脉”可寻;“穴”要藏风纳气,(青龙白虎)左拥右抱;砂要秀;水要灵,来时缓、去有情;向要吉。这种地理空间实际上体现的正是老子《道德经》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观念。智慧的古人早已发现,“负阴而抱阳”则万物生,“负阳而抱阴”则万物死。建筑选址中的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前要有照、后要有靠都是“负阴抱阳”这一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

       这样的风水格局跟胎儿受孕发育的环境是一致的,所谓的龙脉可以理解为母亲的脊柱,而“左青龙、右白虎”也象形于左右髀骨。这样来比喻和取象“风水”,并非“风水”浅薄,仿生学在许多领域仍在启发科学研究。成年人的“风水”观念,或早在溟溟之际的胎儿时期就留下模糊的印迹。贯穿风水理论的“易学”历来认为,物中有象、象中有数、数中有理,象、数、理是传统中国士人认识事物的三个维度。无论“峦头派”还是“理气派”,风水学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学。“风水”文化里的空间结构,也是国人的“心理”结构。

图片

             图2—兴义老城地理形势图

       注:蓝色为老城街片区,建于乾隆十

  三年(1748年)

             红色为街心花园片区,建于咸丰                四年(1854年)

       从上面的“地理形势图”可见,兴义老城区正是几条山脉旋转会聚的核心,大扁山、将台营山、羊场坡山、柯沙坡-龙头山都奔竞归聚于伏牛山,青龙山护拥于右、狮子山盘踞于左,苍莽厚重的群山层层叠叠推拥着北固山横距于北,花水河(湾塘河)自西蜿蜒而来在右前方左拐平流,有如“玉带缠腰”。这种前有照、后有靠,来龙蜿蜒、去势盘旋,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地理形势,已然是少有的“风水”格局了。

       伏牛山(即穿云洞公园)之名显然也是因“风水”而得。《晋书.周访传》载: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说的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年轻时家道贫穷,侃父死时失牛,有老父说若将“侃父”葬于前山牛卧之地,陶侃将位极人臣。陶侃如是葬其父,后来果然为军中名将,官至太尉,获赠大司马,谥号“桓”。

       前人将“大佛洞山”以“伏牛山”名之,除了山形如卧牛之外,应还受到风水中“卧牛之地”的影响。或许正因于此,何应钦二哥何应禄的长公子何绍斌才会在“伏牛山”与花水河(湾塘河)之间的风水宝地(伏牛饮水处)建筑“何公馆”(现今“通灵宾馆”处)。

       从大格局来看,“伏牛山”还是原县府(今市委市政府大院内)之案山,其后的将台营山、羊场坡山都是其领衔来朝之“砂山”。风水讲,“案”要低伏,“砂”要明秀,上述诸山应当如是。

       明清以降,“风水”地理中的白虎山南方多称“狮子山”,著名音乐人罗文曾为香港的“狮子山”演唱过《狮子山下》的歌曲。兴义老城里的“狮子山”也是白虎山。只是为何“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在兴义却变成了“左白虎(狮子山)、右青龙”了?我想,这或许是“宁可青龙高千丈、不可白虎抬头望”观念导致的。“风水”认为,白虎踞右为西方,五行属金,五色为白,主兵事;青龙踞左为东方,五行属木,五色为青,主文事。白虎山高于青龙山,则兵事多而文事少。就一个城市来说,就是易犯兵灾。史料记载,清嘉庆咸同年间,兴义老城至少被攻破四次,可谓兵灾多发。把更低的东边之山名为“狮子山”,更高的西边之山名为“青龙山”,是有心要光大文事,压抑武事,消弭兵灾之意。当然,“狮子山”、“青龙山”现在位置的定型,是筑城之初还是兵灾之后,我没有考证。

      兴义老城里“花水河(湾塘河)”的来势和去向,与北京城的金水河非常相似,都是从西北而来,折弯后顺东南而去,筑城于内湾,水也成了护城河,完全符合风水观念。“花水河”从木贾经坪东而来,落差不大,可谓“来要缓”;但“花水河”过“跋浪亭”后,极速下跌,落差极大,与“风水”里的“去有情”不符。此种情况,一般采取筑坝修桥等方式,减缓水势,形成一波三叠,不舍外流之势。甚者还要建庙以镇之,曰“水口庙”,兴义老城的“水口庙”位于金三角爆仗铺处,想必也是因“风水”需要镇水而建。

        兴义老城北门环岛处有山曰“水金山”,山上有寺曰“水金寺”。我曾以为,因环岛处为原老城“北门”,城墙脚有井,至今尚存,“水金山”、“水金寺”都应为“水井山”、“水井寺”。我的朋友反驳说,“水金山”与苏州街处的“火金山”是一对儿,北方属水为“水金山”,南方属火为“火金山”,两山一南一北,跟水井没有关系,我以为然。至于名中的“金(或:晶)”为何意,至今不明,盼有识者教我。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渊流而来的重要民俗,在地名的产生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长安,洛阳,淮阴,汝南,金陵、咸阳等地名,都直接或间接因“风水”而生。这些地名的背后包含着“风水”观念对地域的理解和改造。

       “风水”在选择和构建人居环境上的价值,比较中会更明显。因为工作,我曾认真学习过西方的“田园城市”、“光辉城市”、“生态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这些“城市模型”或者说“规划理论”总少不了机械、直白、生硬的感觉,更多是一种逻辑思考下的工业化空间安排,是理性规划。而明清北京城的时空布局,却给人一种把握阴阳、提携天地、天人合一、通天彻地之感。“风水”中营城选址的方法、蕴含的时空观,和其孕育的地名,或自有其价值。

       地名是历史的“生死符”,一旦被解读,历史的“酸麻胀痛”仿佛就在我们身上,作为重要传统民俗的“风水”,或也是射出这枚“生死符”的天山童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