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也要体面,韩寒拍出了真实的中年人生

 外滩TheBund 2024-02-14 发布于上海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不留遗憾
即是胜利
时隔五年,韩寒又把他最爱的赛车搬上了银幕。

《飞驰人生2》上映仅4天,票房超过11亿,豆瓣18万人打出7.9分。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的口碑和票房,都将是他执导生涯至今最好的一部。
经历过去年《四海》惨败的韩寒,这一次学聪明了。
他不再执着于在大年夜为大家献上悲剧结局,也尽量收起了自己标志性的“韩式金句”,以极低的姿态,把一个更容易被接受的自我填充进主角张弛的形象中。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纯粹的中年人艰难追梦的故事。
与寻常励志片不同的是,他追梦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公平”。
下文有剧透。

01

回归生活的车王
是每个中年人的写照

出身上海金山亭林镇的韩寒,早期无比热衷于拍摄小镇电影。
无论是处女作《后会无期》,还是贺岁档上映的《乘风破浪》和《四海》,都以小镇为舞台,讨论“故乡、孤独、放纵与自由”。
但这一次的他却完全放弃了对时代氛围感的渲染。故事发生在当下,而城市存在感被模糊,变成了一个一心追梦的故事。
追梦片的通常套路观众已经熟悉:一开始窘迫潦倒的主人公,怀揣梦想坚持奋斗,最终走上巅峰。
这也是《飞驰人生》第一部的套路,没有大公司背书的野生车手张弛(沈腾饰),跑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而第二部的开头直接把观众拉回现实。
冲出跑道的张弛,手腕和脚踝严重受伤,难以复赛。更糟糕的是,他的赛车铅封丢失,成绩无法证明,参赛资格被取消。
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当上了驾校教练。
现实迫使他飞速成长。曾经意气风发的车王,变成了熟练提出趁着还有点名气,赶紧多招几个学员的“老油子”。
韩寒在这里的描述,体现出一种冷漠透彻的黑色幽默。
曾被视若珍宝的赛车比赛,变成了捞钱的工具。为了利益,现在的张弛什么都能骗。
骗厂长、骗厉小海、甚至骗过了自己
这位昔日爱车如命的巴音布鲁克之王,就像生活中绝大多数认命的中年人一样,老老实实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归鸡毛蒜皮、锱铢必较的生活。
跟养老金比起来,梦想又算得了什么?
这种对现实的残忍叙述,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象征着资本的赛车大厂,连续四年包揽巴音布鲁克比赛冠军。一次划船,一场饭局,就能扭转草根车手的命运。
而只是刚刚开始试图变得老辣的张弛,完全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验车仓库里,他发现自己的铅封原来早被找到。苦苦追寻的“公平”就在身边,只是有人挡着不允许他接近。
五年的日日夜夜里,他把记录着比赛规则的蓝皮书倒背如流,可所有这些都敌不过赛事主管的一句“规则明天就有”。
至于是什么规则,到底对谁有利,结果可想而知。





02

油腻、撑面子
底色是悲凉
虽然是喜剧片,但这部电影将“韩式金句”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化。
没有抖机灵,也没有无时无刻的大道理,反而留下苦涩的基调。
很多时候,都在用笑点掩盖背后的痛苦与困难。
张弛赛车能力下降严重,还要“考考”新来的车手厉小海。技不如人就找借口,不是把锅甩给老搭档宇强,就是甩给汽修师记星,有时甚至甩给小海。
乍一看这里,一个“油腻”、“撑面子”的中年男子形象呼之欲出。自己能力差,还好为人师。
但其实,每一个笑料背后,都是主角真实的困境。
为了后续资金和赞助商来回掰扯,背后“宫心计”,是因为“穷”。
车不敢停近、网球接不住、踩秤踩不稳,是因为之前的失败对身心造成重创。赖以维生的腿脚和手腕,根本无法提供有效支撑。
看起来强撑的张弛,内心是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一场夜戏里,痛苦集中爆发。他想着小海的话被激励,鼓起勇气再次全力开车前进,结果来了场大翻车。
头朝下被困在车里的时候,他一开始是急。
后来手机落地,意外开始播报其他运动员光荣退役的新闻,刺耳的声音如同巴掌一样扇在他脸上,窝囊许久的张弛终于大哭了起来。
那一刻,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像之前表现得那样完全放下。
手机播报运动员,也许是像他自己之前说过的那样,“你爱搜什么,大数据就推什么”。一场堂堂正正的退役,对他来说成了奢侈的梦想。
就连留给他流泪的时间也不多。
小海一来,苦痛被生硬咽下,他又开始笑。张大了嘴巴,露出不齐的牙齿,不顾任何体面。
他笑得不是别人,正是这个无能为力的自己。
前作被嘲讽“为中年男人造梦”的韩寒这一次变得非常聪明,他把主角的姿态放到了最低,不再追求“赢”,而是只为证明自我。
直到电影最后,张弛也没有再追求过夺冠。
无论经济、年龄、健康,都是限制。经过几年技术的更迭,最好成绩早已由他的59分变成了57分。
比赛意义上的赢,已经与他无缘。
但作为一个深爱着赛车运动的车手,能开着燃油车再跑一回巴音布鲁克,能证明自己没有作弊,拿出的是真实成绩,就是一种成功。
无独有偶,这个春节档另一部大热影片也是在说战胜自我。
两部都有相同的镜头——现在的自我看向玻璃镜中过去的自我。

挑战自己,就是一种胜利。



03

学会迎合观众的韩寒
谈点钱怎么了
10年导演生涯,韩寒俨然被打磨成了一位更加成熟的商业片导演。
他开始关注观众想要什么,把结局改成更受欢迎的合家欢。
张弛接比赛时质问队友,“现在不捞一笔,以后怎么办?”类似的觉悟,早在几年前韩寒就有了
一次演讲中,他说:
“站在这里谈钱,好像和我的形象特别不符。大家觉得我就应该永远是一个翩翩少年,提着大宝剑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大宝剑不要钱吗?”
这位年逾四十的80后代表性文艺中年,敛去了曾经的锋芒和对文艺的执着。亲自“下海”成立亭东影业,投资和创办了多家公司。
赖以成名的文字,许久未更新;称之为主业的赛车,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放弃。
张弛的反问,似乎也是韩寒在问那些质疑他不再文艺和热血的人:人到中年,谈点钱怎么了?
但是即使被不断稀释,你依然能从他的电影里找到属于那个作者韩寒的蛛丝马迹。
片中最后的名人墙上,韩寒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了最边上,中间留给已故好友职业车手徐浪。
后者既是他赛车职业生涯上的引路人,也是中国永远的草根飞车王。在这项最看背景的比赛里,靠技术杀出一条血路。
验车时,赛事主管不能理解张弛为什么对一个小小铅封如此执着,毕竟“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而张弛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当着众人面大哭了起来:“这件事不是过去了,是我接受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长年被质疑的韩寒内心的写照。
接受满天飞的负面新闻,接受一个时代的褪去,接受老友的逝去,但这种接受不过是一种被迫的成长。
虽然他接受了,但也许有时他也希望自己不要那么快接受。


文、编辑/海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