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具有独立思考的人是最难征服的!

 陋室夜读 2024-02-1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独立思考,或者说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究竟有多重要?

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有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真正有思想的人,内心都是丰富的,这足以弥补物质的匮乏,足以支撑其进行一场思想上的“远征”。
独立思考是一种觉醒。因这种觉醒,人会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会尊重知识,但也不迷信知识;会大胆地想象,而不绝不崇拜偶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如牛顿所说与柏拉图为伍,与亚里斯多德为伍,更要与真理为伍。
循着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路途,亚里士多德才是亚里士多德,牛顿才是牛顿,爱因斯坦才是爱因斯坦。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也正因如此,人类社会的知识才有更新,科学才有进步,文明才有发展。
当一个社会中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多时,愚昧和野蛮自然就会远离,文明和自由自然就会到来。

图片

独立思考,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独立思考的人,内心一般都比较强大。一个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支持经系统,就不容易轻易改变。
独立思考的人懂得甄别是非,而不是只顾利益,从而变得有原则、有思想。不会思考的人盲目从众,极易迷信威权,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从而变得没有思想,只会是一个传声筒。
勒庞说过,人一到群体中,智商便严重降低,历史、今天的很多事件都证明了勒庞的正确性。比如现代史的纳粹德国全民狂热、当代史的卢旺达大屠杀、今天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
 
为何如此?勒庞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群体盲从意识会埋没个体的理性,与此同时,群体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这极容易抹杀人的个性,埋葬人的灵魂。
 
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他自己,其次才是群体的一员,独立的个人比较容易主宰自己行为,他的基本特征就是独立思考。而群体缺乏这种能力,特征就是不思考,容易被人带节奏,甚至无意识的去作恶。

图片


◎独立思考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

观念的种子有着无穷的力量,思想是一个人最坚强的武器。独立思考的人,他们拥有精神的自由,最难被征服。

今天,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泛群体时代”:网络时代,人人可说。然而,从古至今,真知灼见都是少数派,劣质信息泛滥也就必然成为前所未有的严峻现实。定力稍有不足,就可能迷失于无所不在的群体之网。
 
朝生夕死的网络潮流,此起彼伏的网络暴力,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如何避免不思考的恶,做独立思考的人?其实,有个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却少有人get到点的强力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
 
就比如,许多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不轻信,批判性反思、戳穿对方的逻辑漏洞。然而,批判性思维的精髓在于自我审视,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提升。
 
前者,可能走进固执己见的误区,变成一个杠精。后者,却像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的那种人:不盲从,不易被外界干扰。他们不断批判和修正自己,就在根本上了提升判别真伪是非的素养,提高了思维质量和深度。
 
正如已经掌握批判性思维,且在各领域卓有建树的人士所言:
 
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震撼,原来我们思维中隐藏着如此多的谬误和陷阱。
 
秋叶商学院创始人秋叶:熟练利用批判性思维永远是少数人的武器。
 
无须介绍头衔的俞敏洪:懂得批判性思维,你才会从容不迫。
 
图片
 
正因如此,市面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然而,多即是少,面对种类繁多的同类书,哪些作品最值得一读,成为广大学习者最挠头的问题。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一份精挑细选的,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系统书单。这套书由殷海光,理查德·帕克、徐贲等中外权威作者凝结多年研究心血而写。
 
● 系统性
 
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的《学会提问》《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让读者轻松入门。
 
详解大众常见的思维陷阱及谬误的《逻辑新引》《批判性思维》,对症下药指导读者正确进阶。
 
帮助读者把握批判性思维原则和方法的《思辨与立场》《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思维的利剑》,提升读者思维,辨识日常生活中大事小事的真伪是非。         
 
● 经典性
 
无论殷海光的《逻辑新引》、徐贲的《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还是《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都是广受好评、经久不衰的批判性思维经典之作。
真相如火,传播真相者如普罗米修斯。陈徒手这位“盗火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档案中挖掘真相,目的是“记录49年之后知识分子的几声长长叹息”,把历史的灰暗面平铺给人看。他说,“知识分子有个天职,就是说话,不论用嘴还是用笔,若一声不吭,是失职;若作假,是渎职。”

然而1949年之后,在一连串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运动组合拳”的“洗礼”下,知识分子们已经没有了这种“硬气”。

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思想改造”、“洗澡”这些消失于教科书,只会偶尔散落在网络世界隐秘角落的陌生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知识分子又如何看待“今日之我”与“昨日之过”?
好文分享:那年那月....我们本在恃强凌弱,还觉得是伸张正义!
秦晖雄文:论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