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豚积气

 钱要向我飞 2024-02-14 发布于山西
图片

第13章:古代灸疗临床


图片
第一节:内科疾病 

四十四   奔豚积气

【概述】

  奔豚气系指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的一种病证。奔豚一名,首见于《内经》。因其发作突然,痛苦剧烈,故列入本书介绍。本证的针灸治疗,始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之后,从唐宋至明清的针灸医藉多有记载,尤以明清为多。取穴多用腹部经穴,方法则强调灸法。

  奔豚气的病因,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肾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现代医学中某些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的症状与此证有类似之处。

【古代灸疗文献】

1.《针灸甲乙经》

  卷八·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腹中积,上下行,悬枢主之。

  贲豚,上腹膜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阴交主之。

      奔豚气,腹膜痛,口强不能言,颈肿先引腰,反引小腹,腰臏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而丸骞,石门主之。

  奔豚,寒气入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下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

  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胁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

      气疝烦呕,面肿,奔豚,天枢主之。

      奔豚上下,期门主之。

      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

      奔豚腹肿,章门主之。

2.《葛洪肘后备急方》

  卷三·治卒上气咳嗽方:治卒厥逆上气,又两心胁下痛满,淹淹欲绝方,温汤令灼灼尔,以渍两足及两手,数易之也,此谓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追得之,气下纵纵,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治煞人……,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壮,差。

3.《脉经》

  卷七: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面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壮。

4.《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奔豚腹肿,灸章门百壮,章门一名长平,二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奔豚,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半。又灸关元百壮,穴在脐下三寸。奔豚抢心不得息,灸中极五十枚壮。中极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奔豚,灸期门百壮,穴直两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五分。奔豚上下,灸四满二七壮,穴快侠田两傍相去三寸,即心下八寸,脐下横纹是也。

5.《千金翼方》

  卷二十七:心中烦热奔豚,胃气胀满不能食,针上管入八分,得气即泻。若心痛不能食为冷气,宜先补后泻,神验。灸之亦佳。日二七至一百止。不差倍之。大忌房室。

  奔豚冷气,心间伏梁,状如覆杯,冷结诸气,针中管人八分,留七呼,在上管下一寸,泻五吸,疾出针,须灸,日二七壮至四百止,慎忌房室。

6.《针灸资生经》

      卷四·贲肠气:期门、阴交、石门主贲豚。章门、石门、阴交,主贲豚上气。中极,主贲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天枢,主贲豚胀疝。关元、中极,主妇人贲豚抢心。上管,疗心中烦,贲豚气,胀满不能食。巨阙,治贲豚气胀不能食。中脘,治因读书得贲啄气上攻,伏梁心下,状如覆杯,寒癖结气。明云贸贲豚气如闷,伏梁气如覆杯。归来,治小腹贲豚。气海,疗贲豚腹坚。气穴,治贲气上下,引腰脊痛。关元、中极、阴交、石门、四满、期门,主妇人贲豚。上管治伏梁气,状如覆杯。中管,治伏梁气。

7.《针经摘英集》

  治病直刺诀: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满胀,上抢心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俛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

8.《黄帝明堂灸经》

  歧伯灸膀胱气攻冲两胁,脐下时鸣,阳卵入腹,灸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六分,各三七壮。

9.《玉龙经》

      针灸歌: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

10.《神应经》

  诸般积聚部:贲豚气、章门、期门、中脘、巨阙、气海百壮。

      厥气冲腹,解溪、天突。

      卷三·积聚痞块:奔豚气逆,痛不可忍,关元。

  阴疝小便部:膀胱气攻两胁,脐下阴肾入腹,灸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11.《针灸集成》

  卷二:奔豚气,小腹痛也,气海百壮,期门三壮。独阴五壮、章门百壮、肾俞年壮、太冲、太溪、阴交、甲根各三壮。

  奔豚气绕脐上冲,照海、太冲各三壮、独阴五壮、石门七壮、又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灸三七壮。又量口吻如一字,作三折,如此样以一角按脐心,两角在脐下,两旁尽处是穴二七壮。两丸骞缩亦灸左取右,右取左,气冲七壮。

12.《古今医统》

  卷七·针灸直指:诸气逆上,腹中雷鸣,呕逆烦满,忧思结气心痛,太冲、太仓、胃脘并宜灸。

13.《类经图翼》

  十一卷·诸证灸法要穴:肾积,名奔豚。生脐下,或上下无时。关元(瘕癖)、肾俞、中极(脐下积聚疼痛)、涌泉(四五壮不可太过,炷如麦粒)。

14.《采艾编翼》

      中卷:奔豚气穴,中脘、章门。

15.《灸法秘传》

      奔豚……先灸气海,兼灸中极是。

16.《神灸经纶》

  卷三·积聚痞块:积气上奔,急迫欲绝,期门、天枢、梁门。

17.《针灸逢源》

  卷五·积聚门:贲豚气,从少腹起,气冲胸腹痛,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按语】

  有奔豚气症状的患者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本病也是古代的常见病,亦有很多针灸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加以论述,诸医家多取任脉的穴位关元、中极、气海、上脘、中脘,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厥阴肝经的章门、期门、太冲,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三阴交,还有一些医家记载的奇穴如度手拇指折度心下、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六分。因本病是以寒邪、水饮为主,故温阳散寒、平冲降逆为要。灸局部任脉的关元、气海、中极可温阳散寒,且气海为气聚之海,用该穴,使气复归于海;期门肝之募,太冲肝之原,两穴配合,可平冲降逆;灸任脉的上脘、中脘适用于中焦虚寒型;灸足阳明胃经的天枢可使胃腑之气通降。古代灸法治疗奔豚气取穴见表 13-35。

表 13-35 古代灸法治疗奔豚气取穴

书 名   取 穴

《针灸甲乙经》 悬枢、三阴交、石门、关元、中极、天枢、期门、归来、章门

《葛洪肘后备急方》 度手拇指折度心下

《备急千金要方》 章门、气海、关元、中极、中府、期门、四满

《千金翼方》 上管(上脘)、中管(中脘)

《针灸资生经》 期门、三阴交、石门、章门、中极、天枢、关元、上管(上脘)、巨阙、归来、气海、气穴、四满、中管(中脘)

《针经摘英集》 气冲,足三里

《玉龙经》 五枢

《神应经》 章门、期门、中脘、巨阙、气海、解溪、天突、关元

《针灸集成》 气海、期门、独阴、章门、肾俞、太冲、太溪、三阴交、甲根、照海、石门、气冲

《古今医统》 太冲、太仓(中脘)、胃脘

《类经图翼》 关元、肾俞、中极、涌泉

《采艾编翼》 中脘、章门

《灸法秘传》 气海、中极

《神灸经纶》 期门、天枢、梁门

《针灸逢源》 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本病多采用艾炷灸法,《千金翼方》提到针刺上脘、中脘,并提到治疗期间慎忌房室。患者发病期间应多注意休息,发作时可不断用温热水浸手足。对于本病由于神经官能症引起者应积极配合针刺、中药治疗和心理治疗,对于本病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应积极配合相关药物治疗原发病。


图片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