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4年我国造世界最大钢筋混凝土船,重达3024吨,航行1次就报废

 卜锦 2024-02-14 发布于山西

听全文约8分钟
8人听过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极度薄弱,工业生产力全面落后,连一艘自主研发的船都造不出来,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中国近海随处可见大摇大摆的外国军舰,每每这样的景象都让中国人倍感羞辱。

“他们可以造船,我们凭什么造不出来!”这样的心声在民间广泛传播,于是,全国船舶工业工作者积极探索,寻求突破。

其中一批马尾造船厂的技术骨干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方案——用水泥造船!

用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建筑材料水泥,加上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大船,简直是“移动的水泥高楼”。

这个想法一出,立刻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大跌眼镜,觉得荒唐可笑;有人拍手叫绝,对其创新性极为赞赏。

正因为当时国家物资匮乏,能省则省,这个看似粗放的设想反而获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这样,命名为“古田号”的中国首艘全混凝土巨轮项目就此立项启动。

按照计划,它的建造全程将由马尾造船厂主导完成,上海708设计所负责制定具体方案设计

两地船舶专家密切配合,集结了当时最强大的技术团队。

眼看这艘“水泥泰坦尼克号”即将在福建诞生,业内外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记者话唠式地描绘未来它滑下江面那恢弘场景;有专家严肃地分析其在能源动力系统中的优劣;老百姓们也热火朝天讨论这个稀奇古怪的新生事物。

“这船体会不会太脆弱?”“这么大块头,运转效率够吗?”种种疑虑与期待在民间广为传播。

就像古代盖房子要占卜吉日一样,人们也期待着这艘“移动之屋”能否运气佳,一帆风顺。

可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团队就遇到了重重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问题,水泥和钢筋的采购与搬运就考验着建造者的体力与毅力,当时的画面,可以比喻为“一群蚂蚁在搬家”。

当时条件艰苦,可谓是人海战术,靠人力背负搬运大量建材,工人们都累得腰酸背痛,等材料就位,正式开工后的现场更是热火朝天。

巨大的水泥搅拌机嗡嗡作响,忙碌的建工们有条不紊地安排模板、浇筑混凝土……一时间,希望的火种在水泥和汗水中燃烧,新中国工业奋起的姿态跃然眼前。

终于,在费尽千辛万苦、付出无数血与泪之后,我国第一艘全钢筋混凝土巨轮——古田号诞生了!105米长、3024吨排水量,它就像一座漂浮的高楼,矗立在水面上。

人们由衷地为之骄傲与自豪。

这一刻,中国人民的船舶梦终于实现,我们终于也可以狠狠朝西方竖个大拇指——我们也造出巨轮来了!

1974年,古田号终于迎来了它首航的伟大时刻。

这是全国上下久盼的一刻,无数双眼睛聚焦在这艘来之不易的“水泥巨轮”身上。

在万众期待中,2700余吨的木材、砂石等物资被运上船,船长亲自命令启航,古田号缓缓驶离福州母港,这一刻,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航行途中,古田号的表现十分出色,13.5节的航速非常稳定,装载也很安全;终于,它平安抵达上海终点港,完成了首秀任务。

我们成功了!船长兴奋大喊,并当场表示这证明了中国人完全有造船的实力,消息传回国内,立时在社会各界掀起轰动,一时间,古田号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巨轮。

人们为国产水泥巨轮的成功首航而自豪,同时也对中国造船的美好未来充满无限遐想,据说有关部门考虑,未来将大力发展水泥船,甚至要组建一整支混凝土舰队。

这让许多人血脉偾张、热血沸腾,中国终于也有自己的强大舰队,再也不会被人瞧不起!

但是,最高主管部门在1977年忽然做出一个令所有人猝不及防的决定——叫停水泥船的使用及建造!

这一变故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水泥轮船,完成了划时代的首秀,本应作为未来发展的典范,却在一夜间“永久性退役”了,如何不叫人感到莫名其妙?

原来,这艘水泥泰坦尼克号存在着致命的安全隐患,水泥这种脆性建材,确实不太适合当船体使用。

这就像是把一栋豪宅放到海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裂缝渗水的危险,古田号很不幸就暴露了这样的致命弱点。

而且航线变更时,这种笨重船难以快速转向;遇上惊涛骇浪,它的船体也极易出现损伤。

万一深海里碰上暗礁或搁浅,脆弱的水泥船体可能瞬间就会四分五裂,人员伤亡难以估量。

可以这么类比:普通船只就像柔韧有弹性的舞者,能灵活应对舞台上的各种变数;而水泥船就像一个笨拙的仓库管理员,基本上只能原地挂机任人摆布,遇大事只能等着被救援。

除此之外,还有巨大的能源消耗成本。

这艘3000多吨的庞然大物,每一次启航都像开动了一座行走的小山,想要让这么个“大家伙”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柴油燃料以提供持续动力。

可当时的国民经济并不宽裕,能源如同奢侈品一般稀缺,如果真的批量建造水泥舰队,每年的油料消耗量恐怕可以让财政部门晕倒。

在那个寒酸的年代,水泥船的运行成本实在太高,完全不符合经济实际。

在多次模拟和论证后,考虑到水泥船在经济和安全上的劣势已然明显,最终中央作出了果断决定——停止这个注定难有作为的“水泥船梦”。

这对于一代人的混凝土情怀而言,无疑是个残忍的打击。

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决定背后蕴含的深刻启示: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盲目追求并非最佳策略,清醒认识自身短板,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

在成功首航后的短暂辉煌后,古田号就此一蹶不振,被迫退役,孤单地停靠在福州港口,整整30多年。

这里原本是片开阔水域,牢牢抱住了古田号孤独的身影,它无声地凝视着江面,仿佛在追忆自己曾经出色的“处女秀”。

三十年,它默默地见证着这片水域慢慢变成陆地,变成一条核心的城市主干道。

期间,古田号曾一度重拾新的使命,被当地交通职业学院利用起来,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子们围绕这艘老船学习航海知识,聆听它沉默的故事。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这片区块被规划投资开发,古田号的命运被彻底封存。

它所在之处已经不再属于它,这个曾经的巨人也因年久失修而象征性地退出现役。

直到2012年,开发商最终决定将这块“搁浅段”彻底清理,拆除大军乘着拆迁的尾声进驻现场,水泥巨轮就此走到生命终点。

现今,古田号的事迹已经鲜为人知,它就像一个传说般的存在,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这艘水泥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见证和昭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精神潜能。

也正是这种胆识与毅力,支撑起中国钢铁业的高速崛起,让我们终于摆脱尴尬的追赶角色,站立于世界工业制造的顶点。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中国科技实力足以支撑,我们会再造新一代“水泥泰坦尼克”号,届时它将坚不可摧,像我们民族的意志一样顽强。

到那时,我们会体会到,失败和成功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唯有不断反思和进取,才能展现历史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