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界一个“疯子”,连王羲之都敢骂,留下一部巅峰之作,字字惊为天人!

 墨品书法网 2024-02-15 发布于北京

书法领域不缺奇才怪杰,张旭、怀素、杨凝式都是这样,相比于他们,有一位书法家“怪”得更为出名,此人就是米芾。米芾是一位天才,他遍临古今名家法帖,且都学到了精髓,把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等人笔法融为一体,作品有“集古字”之称。

另一方面,米芾又像是一个“疯子”,他拜石头为兄长,为了得到王羲之的《破羌帖》,不惜用性命威胁别人。每当学完一位前辈,他就要批评人家一番,连王羲之父子也没能逃脱他的毒舌:“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有人说他哗众取宠,但一位能位列“宋四家”的高手,能得到后人无限追捧,即使赵孟頫、董其昌、王铎都醉心学习的名家,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认为,米芾是两宋时期仅有的能学到王羲之书法精髓的人,是“魏晋书风”的最佳传承者。

早年的米芾先从同时代书法家学起,如周越、苏轼,继而学习欧、颜、柳、罗让等人。30岁以后,一次与苏轼的交谈,彻底打开了他的眼界,他明白了“书不学晋”,一辈子都是“野狐禅”。于是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以王羲之笔法为根基,将个性与法度融为一体。

相较于其中年以后作品逐渐脱离法度,“尚意”压过了“尚法”,他三四十岁这段时间的作品最值得学习,达到了个性与法度的平衡。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米芾完成了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方圆庵记》。

这件作品是他为南山僧官守一法师所写,全卷共750余字,字字惊为天人。北大教授李志敏认为,初学书法,如果以王羲之入手,则难度太高,很容易不得要领、误入歧途;而以赵孟頫为师,又无法真正理解魏晋用笔之复杂,且没有赵氏的功力,我们练着练着容易陷入“俗媚”境地。

因此,学米芾书法是一种捷径,将《方圆庵记》临摹通透,对于魏晋笔法也就有了精准的把握,此时再去临摹王羲之作品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学米芾作品比较容易有所成就,又能免俗,写起来非常上瘾,就如文学家汪曾祺所说“一写米字就像寡妇失了身,无可挽回了”。

这部《方圆庵记》用笔细腻精准,入笔时或顺锋、或逆锋,下笔后有衄挫、有调锋,中侧并用,笔画自然精彩。结字欹侧内擫、纵逸潇洒,穿插避让、松紧、收放、高低对比强烈,颇有《圣教序》风姿,真可谓笔笔有魏晋,字字见二王!

《方圆庵记》论用笔之精彩、结字之多变、章法之灵巧,均无可挑剔,其中每个字蕴含的法度变化,值得细细揣摩学习。

而今,我们将米芾《方圆庵记》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为了便于您临摹和欣赏,我们还特地制成一款经折装。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