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0. 2023年终总结

 火日立加煤 2024-02-15 发布于北京
“我希望的不是返老还童,不是老当益壮,而是枯木逢春;
我希望的不是谷底反弹,而是成为璀璨,在这璀璨中不带一丝伤感;
像一个年轻气盛,久离舞台的演员一样渴望表演;
仿佛我们从未经历过苦痛
在新的一年,就尽情地绽放,尽情地绚烂。”

这是2022年终,我写下的对于2023年的期待。

2023年,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我们的视线从国际,国家,社会,重新回到了个人生活。那个笼罩一切的背景终于消失了,苦痛的回忆消散了,但生活中依然留下了仍未愈合的伤痕。

每当看到大街上戴口罩的行人,未完全开放的大学校门,感受到经济的隐痛,仍然能想起过去的四年。

然而过去的终将过去。又到了新年里,照例和大家坐下来聊聊天,回想回想过去,畅想畅想未来。

拍摄于2023.04.26 陶然亭公园

1

2023年对我来说,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有巨大的转变。

去年年终总结时,我给自己的2023年定下两个目标:一个是早睡早起,另一个是承担责任。

说到早睡早起,实际上是过去几年都一直没实现的目标。

过去两年因为不用坐班,所以没有早起的刚需。这个目标在2023年终于有了突破。原因倒不是我的自控力有所提升,而是终于又开始坐班。早起问题解决了,不过早睡还需要继续努力。

拍摄于2023.04.06 陶然亭公园

另一个目标是承担责任。去年时就写到,人本能地趋向于逃避责任。但是很多时候,责任是逃不掉的。当责任来临,与其犹豫不决,不如迎面而上,当机立断。

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必然路径。况且,很多时候承担责任并不代表痛苦,相反很多时候会有1+1>2的效果。

我对23年的目标是,工作上能够突破自己老师的身份,承担更多的责任;生活上能够促成家长见面,领证结婚。

从这点来看,去年的目标全部达成了。拿工作来说,在去年年初,我并没有明确地想清楚要做什么事情。但是去年这一年,我在工作上确实实现了对我非常重要的三次身份转变。

2

春季,校长找我参加一个新的课程项目——思维能力课的搭建。简单来说,就是用英文教青少孩子经济学,历史,文学,心理学。

我第一次有机会从头参与一个课程的设计——从名字,到理念;从课本的选择到上课的方式;从课程设计,到最后自己上课。

我接手的是《美国历史》这门课。这门课也成了我去年上过最有成就感的课。

人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从课本,讲义,上课的方式,作业,到期末考试,全部都要自己来设计。

坦白说备课的过程很痛苦。我本身不是历史专业,首先我需要对内容了然于心,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找到一条主线,把这三个小时,三十多页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孩子们容易理解。

但是每周备完课,我都异常兴奋。我为我要讲的内容激动,也为自己做出的小设计充满期待。

讲到独立宣言,我仿照我看到的一个美国课堂,把独立宣言的原始手稿打在羊皮纸上,让孩子自己观察原始手稿,通过观察提出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管这些问题多么离谱。但是,提出问题之后,也要自己对这一问题进行预测和解释。

在课上,我们通读美国宪法的原文。当你真正逐字逐句进入这样的原始文本时,才能对这些看似高高在上,远离生活的东西,有更加切身的体会。

讲到第一届华盛顿总统的内阁,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两人之间的杰汉之争,我让大家戴上当年华盛顿时期的假发,分组角色扮演这三人,真正把自己放在他们的视角之下,阐述对于不同事项的看法,最后扮演华盛顿的同学要做出决定。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剧本杀。

讲到美国“好感时代 (The Era of Good Feelings) ”时期的艺术流派,我让大家观察哈德逊河学派(The Hudson River School)的画作,找出共同特征,体会美国的爱国主义对于艺术风格和主题的影响。

哈德逊河学派代表画作

On the Hudson River by Jasper Cropsey, 1860

评判一个课堂的好坏,关键不是看老师讲了什么,而是看学生自己做了什么,他们记住了什么。而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学生们自己在课程中的思考。

独立宣言中,杰斐逊写出那句著名的“人人生而平等”。然而杰斐逊本身就是一个蓄奴的人,所以我让大家在作业中写写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讲到美国宪法,我才发现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没有认真读过中国的宪法。于是作业中,我让大家比对美国宪法和中国宪法的任意一条,说说它们的不同,讲讲可能的原因。

讲到美国的独立战争,学生中有同学刚在学校历史课本上学到。我让大家看看中国的课本和美国的课本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在作业中写写这两种描述的差别,以及可能的原因。

讲到杰汉之争,杰斐逊认为民主应该是所有民众的民主,汉密尔顿认为民主应该是少数精英决策的民主。我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留出这些作业题目,其实也是受到这本课本的启发。我在上学时期,甚至到如今,很多人都会觉得文科简单,理科难。

但是当你看到美国的初中课本,看到他们的写作任务,别说初中孩子,大人都未必写得出来。如果我们的文科教育都做这种要求,没有人会认为文科很简单。

拍摄于2023.04.26 陶然亭公园

而我之以敢于留这些题目,也是因为生给予的正反馈。对于这些看似困难的题目,他们真的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些见解甚至出乎意料,很有新意。

比如杰斐逊说人人生而平等,不过是为了取得最广泛民众的支持;或者他只是在描述一个愿景,表达一种未来的政治理想,让大家共同努力实现。

有的时候,我们从成人的眼光很容易小看这些孩子。当给到他们足够的空间,足够的舞台时,他们的思考和成长,往往出乎意料。

而作为老师,我最开心的不是看到他们拿到托福高分。最开心的是他们真的能用英文来学习,来认知,来思考,来表达。当他们能做到上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真正突破了一个考试对他们的束缚。

反过来,这也重塑了我。我也不再是一个英语老师,一个托福老师。对我来说,能从头到尾用英文独立完成一门美国历史课,对我自己是一次自我认同的飞跃。

3

第二次身份转变发生在6月。学校的教师培训师岗位空缺,举办竞聘。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参加了竞聘,并顺利通过。

培训新老师,对我来说是把教学从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变成一个个课题,并促使我思考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很多国外的课堂,也激发了我自己的很多思考。更直接的作用就是,我自己更加明白了怎么上好一堂课。

拍摄于2023.06.10 陶然亭公园

4

第三次身份转变发生在9月份。校长找我谈话让我接手市场部的工作。我此前从来没想过我和“市场”这两个字会有什么关系。但还是年初的设想,承担责任,转变身份,该上就上,所以也就火线加入了工作。

新接手工作,两眼一抹黑,再加上还有上课的任务,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培训的任务还没结束,最忙的时候身兼三职,更不用说还有新的历史课要备。如果说23年的前半年是闲得发慌,那么后半年把前半年所有的闲都补回来了。

拍摄于2023.09.19 海淀黄庄

和不少人分享过,整个秋季给我的感觉,整个人的状态就像一直在水下,透不过气来。眼睛一睁开就在想工作的事情,做梦都梦见的是工作的细节。

除了日常工作,秋季最有挑战的就是三场活动的举办:年度演讲评选,新课发布会,公司年会。基本上每做一个大活动就发一回烧。

但好在关关难过关关过。每一个大活动办完,真的能感受到和大家一起打了一个漂亮仗的成就感。

拍摄于2023.12.02 

虽然我工作时间也不算久,今年算是第三年。但是说实话,直到在市场部工作,才真正有了在工作的感觉。

转行当老师之后,其实工作状态很非典型。不需要坐班,时间自由,不需要和太多的人接触,只需要把自己班的孩子照顾好即可,可以说比之前流行的所谓“数字游民”还要舒服很多。这是多少人梦想的工作状态。

所以,在重新坐班,接手新工作的时候,我也有犹豫。

但是,正如22年年终所想,承担责任,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2023年,我的工作收获加起来比前两年要多得多,而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也是继续学习,继续观察的动力。

5

每年过年回家,能和许久未见的同学好友聊天。加上这一年和身边人的接触,都感觉大家进入了某种倦怠的状态。英文中有个词可以描述这种状态:languishing,意思是to become weaker or fail to make progress。

看来倦怠的核心是不能取得进步。

工作中被动完成着领导的任务,做着各种没有绩效的低效面子工程;生活中更加谈不到进步。工作已经疲惫异常,一有闲暇,大家倾向于家里一躺,玩玩手机,曾经的兴趣爱好也再不问津。

这当然是很不佳的状态。如果说工作与生活是两个最重要的人生课题,2023年,我越发感觉到生活对于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个照顾不好自己生活的人,很难照顾好自己的工作。同样,一个照顾不好自己工作的人,也很难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拍摄于2023.09.28 北坞公园

如果说,2022年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片灰暗,2023年,我的生活丰富度提升了许多。

去年加上2024年年初,一共走了四个地方,算是有点报复性出游的意思。云南、天津、三亚、长沙,每次出游都收获颇丰(也感叹全世界的生活都比北京舒服)。每次出游,都是难得的分心和放松。最近就时长想起在三亚的生活状态。随时着拖鞋短袖短裤出门,出门便能在泳池边一躺,上街便是小吃街,打车十分钟就能到无人的海边。物价便宜,天气宜人,无比悠闲。


拍摄于2023.12.30 三亚太阳湾

此外,去年的公众号虽然有一些时期没能保持住周更,但是也完成了一个一直以来的夙愿,那就是做一些视频内容。

2023年,我终于开始在b站发一些视频内容,并且单条突破了7.5万播放,这是我写了七年公众号都难以企及的浏览量。

对我来说,生活中自发的一些努力和坚持,对我自己的生活至关重要。有时候,人需要从工作中,从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而脱离之后的自我认同,不来自于玩手机,而是来自于对于自己喜欢事情的坚持。

我关注的球鞋博主xcin有一次说到一个点我很认同。大概是说,一个成年人,最有魅力的就是对于自己爱好的坚持。哪怕就是喜欢球鞋,如果能一直坚持这份热爱,这个人也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万维钢老师也说,生活上同样需要一些小进步来给自己成就。刻意练习,习得性进步,对于生活的完整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23年有两件非常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实现。一个是把钢琴重新捡起来,一个是把篮球重新捡起来。24年,希望继续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有所进步。

拍摄于2023.08.16 北京街道

6

2023年我还有一个个人感受。我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难专注,也越来越难分心。听起来这是一对矛盾的说法,但我一解释或许你会有体会。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德鲁克有过一个论断:管理者的职位越高,他不能掌控的时间、对贡献无益的时间的比例就越大。也正因此,整合自己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也就越重要。

工作中,琐碎的事情很容易占据我们的注意力。常常一整天忙忙碌碌,但总是在处理琐碎的事情,最后一天下来,工作的成就感会很差。但是如果在工作中我能有哪怕1小时不受打扰,专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间,这一天的工作感受都会好很多。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越来越希望把我们的所有碎片时间,用碎片填满。也正因此,我们很难再专注于和彼此对话,关注身边人的感受,坐下来聊聊天,度过一段高质量的时光。

拍摄于2023.07.08 陶然亭公园

专注是如此困难,分心也是如此。

工作忙起来的时候,闭眼前是工作,睁眼想的也是工作,大脑无时无刻不再进行思考。

很多时候,分心是一种奢望。即便把注意力交给手机,或者看剧,有的时候也并不能完全分心。看不了一阵,就又开始担心没做完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看芭蕾舞剧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一个创造一个分心的场有多么重要。

相关文章:
318. 感受的世界和分心的世界

这其实需要我自己调整状态。很多时候,吃饭,睡觉,思考一些有的没的东西,完全只是担心,并不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在2024年,生活中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活在当下。虽然是一个说烂的话题,但是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对我来说真的不容易。

从哪里落实到行动中呢?我每天都会写日记,但是很多时候晚上已经疲惫不堪,常常草草写完了事。从年初开始,换了新日记本,于是我打算,每天写日记,要求自己把字写慢,写好,写认真。这就是活在当下的第一步。

7

前两天看《飞驰人生2》,电影本身算不上多深刻,但是我总能被一些奇怪的点触动。

我喜欢他们在电影中,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围在一起讨论,创意,决策,行动。不管是否身处高档写字楼,不论有没有美食咖啡,无所谓时间,白天还是深夜。那是理想的工作状态。我喜欢他们在机会降临之时,聚光灯照在自己身上时专注的眼神。

你会说,机会不总是降临。是的,23年,我对此最有感受。

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有一次讲起自己的一个同行朋友。在他年轻时,在美国每天通宵赶稿,每天乘飞机奔波于不同城市报道NBA比赛;而他的朋友则每天按点下班,和老婆把市面上所有能看的电视剧都看了个遍。

这两种生活,没有高低之分。享受清闲是一种福分。机会来临,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拼搏,也是一种幸福。

拍摄于2023.06.20 陶然亭公园

去年在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中看到一段描写,很受触动:

“我没有太要紧的事情,不需要快马加鞭去处理……我还处在人生的闲散时期,许多事情还没迫在眉睫。也许有些活我晚到几步被别人干掉了,正好省得我动手。有些东西我迟来一会儿便不属于我了,我也不在乎。”

是啊,我也总回想起那些闲散时期。那些光辉的日子,时间能够富裕到拿来挥霍。无所事事是正当的,心里也还没有那么多事需要操心。23年,我正是在清闲和忙碌之间做极限的切换。

我想,有时候人生就像打牌。大部分时候,牌很臭,即便有通天的本领,我们也无能为力。这时,我们只好默不作声,坦然接受;但同时这样也好,不用动脑子,不用承担责任,还能享受清闲。

但是一旦起到一手好牌,那就要打起精神来,把这把牌打好。

你可以专注到不顾形象,你可以眉飞色舞,你可以指点江山,你要动用毕生所学,你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你要读书,要学习,要锻炼,要自律,要照顾好身边的人,要过好自己的生活,要坚持自己的爱好,要赚好多好多钱。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你更没有理由奢侈的浪费机会。

此时此刻,就是属于你的时刻。

送给我们共同过去的2023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