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餐桌上,少不了这条“白石鱼”

 天水湖 2024-02-15 发布于黑龙江

在以前的文人画中,虾、蟹、鱼、蛙等不属于主要题材,白石师于此却颇有建树。譬如鱼,我国海岸线漫长,内陆江河湖泊众多,渔产丰富。在半坡仰韶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绘有鱼纹作为装饰,而且非常普遍。

在陕南临潼姜寨出土的一件橙红色的陶盆上,画有两条鳍尾俱全的小鱼,正向体态笨拙的蛙游去,十分生动有趣。这不仅是当时人们捕鱼生活场景的再现,也是人们在制作生活用品的过程中用鱼的形象来美化生活的反映与记载。

我国长期流传着许多关于鱼的动人传说。人们在“鱼”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感情和幻想。鱼千姿百态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它在水中逍遥安适、悠然自得的样子,更引起人们对自由的联想。《庄子·秋水》中关于庄子与惠子“子非鱼”的辩论,虽然是作者为揭示一种哲理而设的比喻,但由此也可看出,人们确实认为鱼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图片

齐白石画的鲤鱼

在民间,由于“鱼”与“有余”的“余”字谐音,人们常用鱼来表示富裕,鱼又成了富足充裕的吉祥象征物。

鱼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联系是这样密切,因此,民间很早就有艺人画鱼。年画中“富贵有余”的题材比比皆是。白石师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画家,很自然地受到这种感染,鱼也成为他喜爱的一种创作题材。

白石师年轻时画的鱼,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年画的色彩。他曾画过一条鲤鱼,体态丰满、肥硕,洋溢着富足的气息。当他学习了文人画的传统技法后,他画的鱼就兼取了文人画的笔墨洗练之长和民间艺术单纯、朴实的风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曾用淡墨画一条大鲇鱼,除去眼睛和须之外,连头带腮,通身只用了几笔。鱼的表面油光水滑,身体又肥又圆,俯冲前窜,逼真地表现出鲇鱼摇尾奋进的姿态。整个画面简洁淳朴,线条流畅。这不正是民间艺术特色的表现吗?

图片

  齐白石画的大鲇鱼 

白石师对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把自己的生活和鱼相联系。他曾画过一幅《三鱼图》,用“鱼”的谐音“余”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即他常说的:诗者,睡之余;画者,工之余;寿者,劫之余。

图片

《鳜鱼鸭子》

这幅图的主题是表现丰收的喜悦。一条肥硕的大鳜鱼和一只翘着尾巴被捆着腿的鸭子占了画面的大半部,强烈地渲染出年丰人乐的气氛。

图片

《鳜鱼鸭子》  齐白石

鱼鸭两个形象的夸张以用墨为主,墨色一浓一淡,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比,出现既有虚实相映又有色调统一的效果。鳜鱼的笔墨非常简练,几笔淡墨勾画出了形体,也表现出鱼的肥美质感。鱼尾和躯干上的几点浓墨更增强了鱼的肥硕感,使人一看便知这是一条产于江南的味美的鳜鱼。

鱼嘴和鸭腿上的几笔简练的浓墨草秸,巧妙地点示出这些都是由集市上刚刚购来之物,从而将画意大大地引申一步。白石师在这里要表示的不仅仅是鱼和鸭,更主要的是表达画家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生活的向往。由于鳜鱼、湖鸭都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所以画面带有浓厚的江南乡土气息。白石师所关心的是人民大众的美满生活,绝不是某些豪门贵族的腐朽生活。此画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使人联想到画面上没有直接画出的更深一层的寓意。

画面的款识题于右侧,填补了空白。从顶端一直写下的诗句,增强了画面的气势,并且点明了画意。

图片

《鲇鱼》

这幅画画的是一条摇尾俯冲前进的大鲇鱼。除去须、眼、鳍之外,连头带鳃,通身只用三笔画成,而且浓淡相宜、造型准确、神态逼真,表现出鱼身黏滑的质感。鲇鱼嘴上的须一笔画成,粗细变化均匀,笔道流畅,弯曲自如,具有圆润和柔韧感。由于它的衬托,鱼的游动感也更加强烈。四片鱼鳍,用淡墨侧锋画成,用笔很虚,表现出了它的薄片质感和动感。用笔和用墨都围绕着突出的主题,表现出了鱼在水中的游动感。

图片

《鲇鱼》  齐白石

在构图上,这幅画采取了突出重点的特写手法。鲇鱼占了整个画面的中心地位,身躯肥硕而充满生机,充分表现出祝愿大年长寿之画意。画的题款,仅题了“白石齐璜”四字,这样处理,形成画面向外延伸的效果,使鱼游翔的水域扩大,更好地表现出它悠然自得的姿态。

图片

《小鱼都来》

这幅画以洗练的笔墨、简练的构图描绘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

两根交叉的鱼竿由画面的右侧斜伸向左上方,一根钓丝从上垂于水中。几条小鱼摇头摆尾围拢而来。交叉的鱼竿一主一次,以次辅主,丰富了画面的线条。它打破了一线一杆的单调,利用次要的一根扩大了画面的空间,使画外有画。

图片

《小鱼都来》  齐白石

画面自然地留下了大片空白,把水面衬托得十分广阔,几条聚拢的鱼则相对显得体小而活泼。这大片空白是画面的虚处,但这虚处正好构成了实在的水面背景,有了它才使“实”更突出。在画面上,人们的视线随着钓丝下移,很自然地落在五条小鱼身上。这五条小鱼,以鱼饵为中心,姿态各异,相互争逐。虽然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这是采用构图以少取胜的表现手法。

作品的题跋“小鱼都来。九十一岁老人齐白石戏”,表达出了一种天真的童稚感情与希望,同时也弥补了画面过多空白,起到了增强画面气势的作用,一举两得。“小鱼都来”这孩子般的语言、孩子般的生活,出现在一位九十一岁老人的笔下,又使人联想到什么呢?是白石师对生活的热爱。人们欣赏这幅画时,无不被它所表现的纯洁天真情趣所感染,从而引起人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本文节选自《齐白石绘画艺术(一)水族动物》

娄师白 著 娄述德 改编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孟祥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