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称“天下第一塔”,距今已有千年,历经37次地震而不倒

 木栗山人 2024-02-16 发布于河南

今天较闲,天气又晴好,吹面不寒杨柳风,所以来到了开封,游览开封铁塔,实现了我多年的一个愿望。

对开封铁塔,近年来我一直有几个疑惑,开封城的大多数古代建筑早已都被黄河所淹,为啥开封铁塔没有被黄河的泥沙所掩埋呢?开封铁塔是铁做的吗?为啥称为天下第一塔?

上初中读《水浒传》时,就知道了开封,北宋时称为东京,在当时是北宋的都城。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亦号称“七朝古都”。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都曾在此建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屡次水患,黄河在此淤积,形成了“地上悬河”,也层层深埋了六座不同时代的都城。“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着六座城”,开封城的大多数古代建筑早已都被水患、地震和战火销毁殆尽,留下的古迹寥寥无几。开封的很多仿古建筑都是近年复建的,唯有开封铁塔和繁(po婆)塔是留在地面上仅有的货真价实的北宋时期的建筑。

走进铁塔公园,迎面就是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天下第一塔”墨迹石碑。

再往前走,是极乐世界牌坊,高8米,跨度15米,三门四柱的极乐世界牌坊在接引殿前一百米处。它的正门顶端和背面中央分别镌刻着“极乐世界”、“慈航普渡”字样。

接引殿在铁塔的正前面,仿汉白玉砌成,系三门牌楼式仿宋建筑,宽70米,高12米,大门左右墙壁上,对称镶嵌着8块庄严、肃穆、圣洁青石神佛坐像,1986年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而建。

接引佛是北宋时期文物,大佛高5.14米,重12吨,慈眉善目,法相庄严,两耳垂肩,足踏莲花,遍体华光,乃北宋铸造工艺中的精品。

​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的开封铁塔,现今已有975岁的高龄了。开封铁塔十分壮观,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为此地曾为开宝寺,又被称为“开宝寺塔”。铁塔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倒呢?现在我们来解开铁塔的千年谜团。

很多人疑惑,这铁塔是铁做的吗?为什么叫铁塔呢?其实铁塔并不是由铁建成的,而是由特殊的琉璃砖堆砌而成,历经风吹日晒,琉璃砖的外表形成了一层特殊的物质,颜色似铁,且经历近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坚固异常,故被称为“铁塔”。

大家仔细看会发现他的塔身是倾斜的,它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在建造的时候设计的就是倾斜的。由于这一带以西北风为主,所以当初设计的时候塔就是往西北方向倾斜,以抵抗西北风的吹袭。但经过千年的西北风,原本往西北倾斜的铁塔已经变成向东南方向倾斜,我们在折服于大自然力量的同时,也不得不钦佩古代人民的智慧,若不是当初特意而为之,如今铁塔能否依旧屹立还很难说。 

开封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几次繁华,黄河多次淹没这里,也让开封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叠城”。开封铁塔之所以没有被河沙所掩埋,因其当初建造时就选址在一座叫夷山的小山上,夷山早已不复存在,被埋在了地下,所以现在的铁塔在平地上。

说开宝寺塔是“天下第一塔”一点不为过,据记载,开封铁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历经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漫长岁月,是古都开封当之无愧的标志景观,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铁塔无论是其高度还是历史都独一无二的,称为天下第一塔都是有依据的

据记载,建塔以来的900多年,铁塔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依然巍然屹立,这与塔身当初严丝合缝的精妙设计分不开。铁塔塔身挺拔,装饰华丽,虽多为盲窗,但每层都开设有明窗,不仅能采光、通风、瞭望,还能减缓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塔砖以许多形状大小各异的“结构砖”相组合。这些结构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组装起来,严密合缝。

1938年5月,日军炮轰铁塔,最大的弹孔直径达到了两米,但整座塔照样巍然屹立,也象征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即使是现在,也可以看到铁塔第十层左侧的塔壁和檐角有个坑坑洼洼的白洞,那就是日军轰炸留下的痕迹。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开封,看到被日军炮轰后依旧屹立的铁塔时曾说:“这开封铁塔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是日本人打不倒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