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5年,秘书的敲门声打断了周总理的思虑。他将自己从堆成山的公文中抽身出来,说道:“进来。” 秘书进来之后,递给了周总理一份电报,回报道:“上海那边消息,说刘亚楼将军病危,您要不要去看最后一眼?” 周总理听到这个消息,神色骤然间黯淡了。那可是他一同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如今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思来想去,周总理还是叹了口气说道:“我就不去了。”秘书点点头,回去向上海方面传达周总理的意思。 为什么周总理不愿意去看看生命尽头的老战友呢? 铁血团长 1910 年,刘亚楼出生在湖南。刘亚楼的家境并不好,小时候还得给家里打杂草,给地主放牛补贴家用。 但是在14岁那年,他终于还是进入了湘店高等小学接受教育。短短三年的学习,已经让他拥有了足够考取中学的成绩。 1926年,他考入了省立七中念书。可是上了中学之后,一切花销就要自己承担了。因此没有多长时间,刘亚楼就辍学回家,当了崇德小学的老师。 当时崇德小学的校长是刘克模,也是一名进步的革命志士。在他的影响之下,刘亚楼也就到了革命事业当中。那段时间,刘亚楼组织了48名有志青年,一同组成了铁血团,就在当地进行革命运动。 刘亚楼不断在实践当中检验自己的认识,终于越来越向我党靠拢。1929年,他终于加入了党组织,紧接着就参加到了红军的队伍当中。虽然是湖南人,不过他被分配到了闽西游击队,历任班排长。 1929年12月,他进入了红四军的随营学校接受培训,狠狠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战术知识。次年,他就被调派到红十二军担任连长。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屡屡给国民党军队造成打击,因功升任营长兼政委。 在攻打文家市之前,他已经是红三军第八支队的政委了。随着任务的推进,他又回到了湖南这片他熟悉的土地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参与了二攻长沙与进攻吉安等战斗。 我军整编之后,刘亚楼成为了一军团二师的政治部主任,在每一次对敌人的反围剿战斗中都担纲大梁,屡次击溃敌军的进攻。 1934年,长征开始了,刘亚楼所在的第二师被选为我军进攻的先头部队,走在所有部队的前面。很快,部队就抵达了乌江江畔。刘亚楼英勇地率领二师强渡乌江,为我军的前进打开了通路。 在此之后,他带领部队接连攻下了遵义和娄山关,让我军有了充足的喘息机会。在我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多次关键战斗中都有刘亚楼的身影。如果没有他的拼搏,我军在前进途中很难如此顺利。攻下泸定桥的红四团,就是在刘亚楼的命令下发起的进攻。 到达陕北之后,刘亚楼转任第二师师长,又参加了东征战役。他的履历就是我军的战争史,每一场重大的关乎生死的战斗都有经历。 从抗日红军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开始担任军政大学训练部的部长,为我军培养出了一批精干的军官人才。 1938年开始,刘亚楼与罗瑞卿一同负责我军抗大的教育工作,在这时他发现自己的理论仍然存在很大漏洞,便在1939年前往苏联军事学院进修。 直到1942年,他才从军事学院毕业,之后就留在了苏联军队中工作,被分配到了位于远东军区的伯力,在步兵88旅任职。 东北主将 虽然不在国内,但刘亚楼并没有缺席抗日战争。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刘亚楼便跟着红军一起进军东北,在军中担任参谋。 可是在战斗中刘亚楼还经历过一次生死危机。当时苏联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出了差错,竟然对己方陆军进行了轰炸,导致大量红军战士牺牲。 后来排查事故原因时,才发现是因为一条命令没有被准确传达,而那条命令正是经由刘亚楼传达的。因为这项事故,刘亚楼就被苏联军方判了死刑。幸亏最后调查还了刘亚楼清白,他才幸免于难。 日本投降之后,刘亚楼一直留在苏联驻华部队当中,担任两军之间的联络。因为当时苏联在东北的态度非常暧昧,幸亏有刘亚楼从中斡旋,才避免了两军之中更大的误会。 当时我军想在东北推进土改,却常常被苏军阻止,我军领导就误以为苏联反对我们进行土改。刘亚楼告诉大连书记韩光:“苏联是支持的。只是担忧激起蒋介石和美国的反对,所以希望我们采取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在城市管理权的交接上,我军摸不准苏联的路数,担心他们会把沈阳等大城市交给国民党管理。这种担忧在苏联把沈阳交给国民党之后到达了高峰。 又是刘亚楼找到韩光传达苏联的心思:“苏联认为把东西都拿走不符合大连本地生产,希望我党把物资留下来。不过大连和旅顺的管理权,苏联并不会轻易地交给国民党。” 韩光把刘亚楼的意思传达给了中央,同时希望能帮他和中央重新建立联系。很快中央就回复,同意刘亚楼回国参加工作。 1946年2月,罗荣桓刚好在大连疗养,韩光就带着刘亚楼去见他。刘亚楼见到罗荣桓之后,立刻表达了回到组织工作的渴望。罗荣桓考虑到当时我军在东北正急缺将领,而刘亚楼又是党内的老同志,值得信懒,便同意了他的申请。 5月,刘亚楼出任参谋长,同时担任航空学校校长,和林彪与罗荣桓一起成为了我党在东北军队的指挥中心。 作为参谋长,刘亚楼最重视的就是领导机关的建设,他多次举办参谋集体训练,提高参谋们的战术水准。同时他还组建了测绘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能够为军队绘制地图的专业人才。 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刘亚楼都作为我军的领导核心,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就在我军攻势正劲时,刘亚楼却接到了一个来自中央的任命。 空军司令 1949年5月,毛主席亲自给刘亚楼下令,让他去组建我国的空军队伍。因此,刘亚楼就在8月份作为代表前往苏联,和苏联军队争取援助,希望能够提供人力和物力资源,帮助我军建立空军队伍。 努力争取到了8月底,终于让苏方同意帮我军建立6所航空学校,同时援助了434架飞机与878名空军专家。 经过一年的训练,我军一下子获得了三个师的空军技战术人员。依靠着这批人员作为骨干,我军真正具有了家里一支空军部队的框架。 10月25日,刘亚楼被正式任命为空军司令,也成为我军首任空军司令。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也正式建立了起来。 当时毛主席给空军建设提了一点建议,要“边打边建”,在战斗中锻炼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出来。 因此刘亚楼就带着新建成的空军前往了朝鲜战场,把刚成立的空军投入了战场。这个决定证明了我军的建军思想是绝对正确的。 只有在战斗中锻炼出来的空军才是有战斗力的。我军空军虽然刚成立,但勇于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力量出击,不畏惧任何挑战。 这种精神也成为了我国空军的军魂,支撑着我军从建成到壮大。在这场战斗中,锻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其中就有未来的空军司令王海。 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先后建立起了空军学院与空军工程学院等一系列配套学院,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空军输出人才。 可惜1964年时,刘亚楼外出访问,回来后却被查出患了肝癌。他的病情恶化极快,1965年已经不得不在上海住院,专心接受治疗。 治疗并没有太大的用处,5月初医院就下达了病危通知。周总理也从秘书那里收到了消息,可他最终还是决定不去见刘亚楼这位老战友最后一面,他不忍心。 5月7日,刘亚楼在上海病逝,时年55岁。 结语 从一个农村少年成长为共和国空军的第一任司令,刘亚楼的一生就是中国梦最完美的体现,也是一个革命者精神最精准的贯彻。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刘亚楼不畏艰险,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前往各种不同的革命战线,他从不向任务的困难退缩,这种精神值得后来者颂扬。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