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管理你的35岁—55岁(深度好文)

 一个干大事的人 2024-02-16 发布于陕西

岁月未曾老,时光悄然逝。

每个人的35岁,都是一生中最大的一道分水岭。

35岁之前,正值青春年华,是一生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不断试错的阶段;

35岁之后,生命逐渐走向成熟,不管是生活的负担还是命运的馈赠,我们都应该好好经营。

正如杨绛所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今天,我们整理了人生中的4条强者法则,希望能在这段不断追求更好的旅途中,给大家带来帮助。

好好管理你的35岁—55岁(深度好文)

善用“涟漪效应”

听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名男子因郁郁不得志,前去求教大师。

大师带他来到湖边,捡起一块石子投入湖中。

大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他回答:“涟漪。”

大师又问:“涟漪从哪儿来?”

他回答:“来自刚刚投下的石子。”

大师说:“那你试试去阻止这些涟漪。”

男子试着伸手去阻止,结果手一入水又产生了更多的涟漪,他顿时不知所措。

大师笑道:

“生活就像这片湖,你走的每一步或许刚开始并不起眼,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以后的路。”

35岁以后,我们总是会对一举成功抱有幻想:

总想着跳过眼前的小事,一步到达人生的顶点。

其实,真正的强者,能低头走路,更知抬头看路。

因为他们懂得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布局。

佳士得拍卖公司有一个著名的门童——吉尔·佩雷斯。

工作期间,他态度认真,礼貌亲切。

下班回家后,也会经常翻看报纸,把与客人相关的报道剪下来贴在墙上。

长期下来,不管来者是谁,他都能脱口喊出名字。

这份门童的工作,吉尔做了三十多年,可以说35岁以后的每个工作日,他都在佳士得度过。

后来,公司举办了一场重要的商业活动,需要找一位认识所有客户的员工。

大家发现除了门童吉尔,几乎找不到任何人可以胜任。

吉尔多年的积累,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绽放。

因为吉尔的突出表现,这场商业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佳士得公司在他退休的时候特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酒会,并宣布让他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和待遇退休。

英文里有句谚语:

“Think big,do small.(做好当下,会成就不一样的未来。)”

做好当下事,好运自会来。

35岁之后,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

把每一步都用来积累,哪怕每次只收获一点点,涓涓细流终会奔涌成滔天巨浪。


好好管理你的35岁—55岁(深度好文)

培养“故事思维”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懂技术,也不是懂营销,而是会讲故事。”

生活不是枯燥的三点一线,而是活泼多变的一个个真实场景。

有智慧的人,善于借助“故事的力量”:

把刻板的问题生动化,把枯燥的道理变成有趣的故事。

当沟通变得快捷直观,原本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看过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做作业时,总是偷偷去看后面的答案。

于是,她反复劝说孩子:

“做作业要自己想,才有检测的意义,才有助于提高……”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后来,她变换思路,决定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射手,他要前往射手之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磨练射术。

他穿过森林,越过大山,看到一棵树上插着一支正中靶心的箭。

再往前走,又遇到了无数支正中靶心的箭。

终于,他见到了国王,但是国王看起来并不像身怀绝技的样子。

于是他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箭箭正中靶心的?”

国王笑道:

“谁都可以做到,你先射一箭,然后围着箭头画出靶心就行了。”

这时候,他才知道射手之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讲完故事,她看着孩子说:

“做练习也是一样,照着答案,全答对了,也不会有进步。”

孩子听完,哈哈大笑,然后主动把答案交给了妈妈保管。

逻辑不容易使人信服,故事却可以让人得到启示。

在故事中体会问题,远胜于在争论中记住道理。

曾有人将TED演讲进行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

主讲人自我介绍的时间占了10%,逻辑论证的时间占了25%,而剩下的65%都是在讲故事。

如果把做事比喻成做菜,会讲故事的人会把原料相同的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故事力,就是影响力。

故事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顶级思维。


好好管理你的35岁—55岁(深度好文)

养成“柔道思维”

听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河边一棵大树被风连根拔起,落入一个小溪。

大树在水里看到岸边的芦苇,哭着说:

“我觉得很奇怪,像你们这样轻柔的身体,怎么没有被狂风摧折呢?”

芦苇回答:

“因为你去和狂风抗争,所以失败了;

“而我们会随风弯曲身体,所以保全了自己。”

人生下半场,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并不在于天资的强弱,而取决于懂不懂得成长的规律。

层次高的人,擅用“柔道战术”,找准关键点,厚积而薄发。

说起养鸡大户赵亮,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要是说起《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三德子,大家肯定印象深刻。

剧中,赵亮扮演的三德子古灵精怪,点子特别多,是个非常出彩的角色。

也许是因为三德子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赵亮在经历了早期的辉煌后,一直不温不火。

眼看着40岁将至,影视圈里新人辈出,继续这样苦熬下去,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

于是,赵亮开始远离影视圈的“风浪”,保持谦逊,积蓄力量,寻找人生路上的破局点。

后来,赵亮找准时机,转身变成了养鸡专业户。

赵亮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曾在节目中自曝,仅用五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可以容纳13万只鸡的大农场。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35岁之后,面对生活路上的“腥风血雨”,如果你还不够强大,一定要擅用“柔道战术”。

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不断寻找着力点。

将自己的优势逐渐放大,在任何风雨面前,都有取胜的可能,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顺。

好好管理你的35岁—55岁(深度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