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英雄虎胆》幕后故事 男主角为何不选王心刚?好电影为何挨批

 DJ雅清 2024-02-29 发布于陕西


我觉得,一部电影几十年后仍被广大影迷所津津乐道,那么这部电影,一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一定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拍摄上映于上个世纪1958年《英雄虎胆》,无疑就是这样的电影。

如今,66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提起这部惊险片,仍是交口称赞。豆瓣评分8.0分,网友们普遍对它的评论都是:无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摄影的构思,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属于一流。在那个年代有如此大胆的创意和尝试,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这部电影为何能够成为经典?

今天,我们不妨通过《英雄虎胆》的“诞生记”,通过对这部影片幕后故事的揭秘,来探寻一下“精品佳作”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一、剧本打造:严寄洲慧眼识“遗珠”

一部好的电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剧本。

然而《英雄虎胆》这个剧本,是严寄洲从八一厂编辑部废弃不用的剧本堆里,找出来的。

1958年,严寄洲在执导完《五更寒》之后,马上就着手筹备下一部影片的拍摄工作。他按照惯例来到八一厂编辑部,从被编辑搁置起来的剧本中,意外发现了一部名为《北伦河畔》的剧本。

严寄洲以导演敏锐的眼光,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有潜力可挖的好故事。尽管剧本的质量有些问题,支线太多,但它却选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通过一位打入敌人内部的侦察科长,在匪穴中与敌人斗智斗勇,来体现我军在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当时严寄洲希望能够让《北仑河畔》的原作者丁一三前来改写剧本,但原本在总政话剧团担任编剧的丁一三,却因为已经随部队整编调到到了南方。所以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严寄洲决定自己改写。他在征得时任八一厂厂长的陈播同意之后,便立刻奔赴广西搜集素材。

他在桂南十万大山走访期间,又听到了许多新奇的故事。其中女匪首韦秀英被我军歼灭的过程,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且在听人讲述中,他还了解到韦秀英有个贴身丫鬟名叫兰香,从小因为家贫而被韦秀英收养。于是严寄洲也将这个人物给加入到了剧本当中,她就是《英雄虎胆》中令观众过目难忘的阿兰。

严寄洲返回南宁后,又拜访了当年曾亲自指挥剿匪斗争的陈漫远,并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资料,这使他对这场剿匪斗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到八一厂后,严寄洲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素材,对《北仑河畔》进行了深度加工,除了对原剧本的框架进行重新调整之外,他还删除了许多细枝末节,重点突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行动线,使得故事更为紧凑。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他还有意识地在其中增加了许多惊险情节,并将剧名改为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英雄虎胆》

剧本创作完成后,严寄洲却并没有仓促上马。而是不断征求意见,并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反复修改,待剧本真正成熟后,他才开始着手组建团队。

他和另一名导演郝光联合执导该片。他们从一开始,就将该片的风格,确定为了“惊险片”。因此他们无论是从情节的设置,还是灯光的布置,还是摄影的构图,还是音乐的效果,还是后期的剪辑,全都围绕“惊险”二字做文章。

后来,我们对影片中悬念的设置、镜头的运用、气氛的渲染以及蒙太奇的组接,都大为赞赏,认为在那个时代能够拍出这样的影片,实属不易。

我觉得,这与主创者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反复推敲的态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哪部作品,真的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

二、选演员:为何没用王心刚?

后来,八一厂的王心刚和王晓棠,因为联袂主演了严寄洲导演执导的《海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两部影片,而成了万千影迷心中的“银幕情侣”和“最佳CP”。甚至在观众中一度流传着“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

大概也正因此,所以有影迷问,为何《英雄虎胆》的男主角不是由王心刚来扮演?如果由王心刚来饰演侦察科长曾泰,那和扮演阿兰的王晓棠同框,会不会更加“登对”呢?

我想这里面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王心刚当时正在八一厂另外的几个剧组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破除迷信》和《海阔天空》等影片,忙得实在抽不开身。

另一个是严寄洲选演员,一向有他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选“最合适的演员”,演“最合适的角色”。

所以他确定男主角曾泰的人选时,没有选择八一厂的那些“英俊小生”,而是将视线投注到了北影厂的于洋身上。

为什么会选于洋呢?

严寄洲看中了于洋的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尽管在这之前,于洋在银幕上所扮演的,大多都是《卫国保家》、《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农民形象,但严寄洲在看过他主演的《山间铃响马帮来》之后,却发现于洋的那双眼睛十分传神。他目光敏锐而坚定,仿佛能够透视人心,洞察一切。而他那锐利如鹰的眼神,又能揭穿一切谎言和伪装。

再加上于洋在经过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学习之后,在演技上更为成熟,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颇有心得。

当然,严寄洲选中于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眉宇之间,有一股凛然正气。哪怕让他穿上反派的服装,也能让观众看到他的赤胆之心。

严寄洲在北影厂,还选中了一位演员。那就在片中扮演大反派——土匪头子李汉光的方辉。

其实在这之前,方辉在电影中所扮演的,大多都是正面角色。像《走向新中国》中的青年工人、《三个战友》中的退伍军人卢凤阳等。但严寄洲却觉得他的外形很有特点,高高瘦瘦的,像根电线杆。而《英雄虎胆》中的李汉光是根“大烟枪”,像这样的人,一般都很瘦,所以严寄洲觉得,由方辉出演李汉光绰绰有余。

影片中的两位女主演,严寄洲倒是选了八一厂自己的演员。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王晓棠是严寄洲老早就认识的一位演员。王晓棠在没出演长影厂的《神秘的旅伴》之前,就曾在八一厂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跑过龙套。当时呢,又正好跟严寄洲在一个组。严寄洲很善于观察,他发现这个女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很专注,然而平常休息的时候却说说笑笑很放得开。所以他就记住了她。

在拍摄《英雄虎胆》的同时,严寄洲实际上还有拍一部影片,叫《一日千里》。这部电影是“多、快、好、省”的结果。在这部影片中,出演女主角小夏的,就是王晓棠。

随着合作的深入,严寄洲对王晓棠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发现这位女演员,绝不仅仅只是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具有多变的可塑性。比如王晓棠在《神秘的旅伴》中扮演的小黎英,纯真泼辣,而在《边寨烽火》中扮演的玛诺呢,又温柔娴熟,她将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都塑造的栩栩如生。

但其实生活中的王晓棠,既不像小黎英,也不像玛诺,而是个非常聪慧洒脱的女军人。严寄洲觉得,王晓棠一定能够将阿兰身上的多面性,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事实上,《英雄虎胆》上映之后,王晓棠所扮演的女特务阿兰,成为了广大观众最为难忘的一个角色。她的轻快、她的孤傲、她的痴情、她的妖娆,都无不充满了女性魅力。当然她那绝色的美貌,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如果说严寄洲选中王晓棠,是看中她的颜值和气质的话,那么他选胡敏英来出演女匪首李月桂一角,则纯属欣赏胡敏英的演技。

在此之前,严寄洲曾看过胡敏英在话剧《夜店》中的表演。她虽然长得不漂亮,貌不惊人,然而演起下等客栈“闻家店”的老板娘赛观音来,却是那么妖媚泼辣,一招一式皆是文章。所以严寄洲坚信胡敏英能够胜任李月桂这个角色。

而在我们所看到的《英雄虎胆》这部电影中,胡敏英的表演是那么细腻传神,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阴险、狡猾、狠毒的女匪首形象,并将她敏感、善妒的一面,也体现得惟妙惟肖。

有道是,“演员选对了,影片就成功一半了”。严寄洲显然深谙此理。而《英雄虎胆》为何大放异彩?当然导演与选角的成功,以及演员们精彩的演绎,密切相关。

三、拍摄过程:能省一分则是一分,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一部电影,要想成功,其中的细节,也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58年,是全国掀起“大干快上”热潮的一年,人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严寄洲在这一年,一共领导了三个摄制组,分别是《英雄虎胆》、《一日千里》和《县委书记》。而且这三部影片,他们总共用了不到10个月,就全部拍摄完成了。

但严寄洲并没有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偷工减料”或“得过且过”。比如他在拍摄《英雄虎胆》时,就采取了“该省的要省,不该省的一定不能”的原则。他坚持“一定要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当时参演《英雄虎胆》的演员,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出外景也是集体住在普通的招待所里,绝没有大腕就一定要住“高级套房”的惯例。他们的生活费按规定是每人每天一块钱,但个人只收两毛钱。

虽然剧组经费有限,但在细节的处理上,严寄洲还是想了很多办法。他主要采取了两大招数,一个是“借”,一个是“请”。

比如影片中为了突出曾泰打入敌人内部后的身份,他需要戴一顶法式凉帽。而这顶凉帽,就是严寄洲从八一厂另一位导演王冰那里借来的。

而王晓棠所扮演的阿兰,随曾泰前往搞土改试点的沙河圩时,她身上穿了一件款式新颖的塑料雨衣。这件服装的运用很出彩,既突出了阿兰贪慕虚荣的一面,又能显示出王晓棠曼妙的身材。而这件衣服,也是剧组从同厂的一位同事那里借来的。

另外,严寄洲为了节省开支,他还动用关系,“请”来了许多能人。

《英雄虎胆》中曾泰和阿兰跳伦巴舞的桥段,堪称影片的神来之笔,一直被大家赞赏不已。然而电影开拍的时候,于洋和王晓棠却并不会跳舞。于是剧组就专门请来了八一厂的一位录音师和他的妻子,来教两人跳伦巴。

还有《英雄虎胆》剧组所有的龙套角色,他们都没有花钱外请,而是剧组人员全部上阵。就连导演严寄洲,也亲自在影片中出演了一个角色,那就是曾泰所假冒的国民党军官。

而扮演我军连长的朱启呢,在演完正面角色之后,还在剧中客串了一名土匪。因为化妆技术了得,也因为演员演技精湛,所以观众都没有看出来而已。

在最后那场围剿土匪的战争场面中,需要有一组我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的画面。如果按现在导演的拍法,一定会动用千军万马吧?可是严寄洲却发现,150人的大场面,观众能看清的,其实只有靠近镜头10米以内的演员。所以他只准备了40套军装和40把枪支。这样,既能营造真实的氛围,又大大控制了制作成本。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以假乱真”的艺术,而在可控的范围内,能将“假场面”拍得比真的还真,这才叫真本事吧?

可是对于镜头的运用和演员的表演。严寄洲却是精雕细琢,因为这才是一部电影,真正能抓住观众的,最重要的东西。

四、上映风波:最受欢迎的“复映片”,为何当初会屡遭批判?

《英雄虎胆》拍完后,严寄洲很是满意。然而他送审时,就遇到了难题。

主要原因发生在阿兰这个角色身上。

这原本是严寄洲认为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角色,不同于当时银幕上的任何一个女特务形象。然而个别领导在审查后却觉得,王晓棠将阿兰刻画得过于妩媚了,有“美化女特务”之嫌。而且在原片中,阿兰在开枪击伤曾泰后是开枪自杀的。有领导认为这是“对阶级敌人持有同情心”。

严寄洲对此哭笑不得。但为了影片能过审,他不得不将阿兰的结局,重新修改为被我军连长击毙。而且在拍摄阿兰中枪倒地的镜头时,他还要求摄影师蒋仕将王晓棠往“丑”里拍,还让王晓棠做出“面目狰狞”的表情来。可无奈王晓棠长得实在太漂亮,无论她怎样“目露凶光”,出现在镜头里的她,还是美的。

电影好不容易过审上映后,观众都很爱看,成了1958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然而上映不久,又有一些不同声音传来。有人为影片列举了三条“罪状”,甚至到最后,这部电影还被打为了“毒草”,遭到批判和禁映。

这三条“罪状”分别是,一、于洋扮演的曾泰,打入匪穴后,怎么看上去比土匪还像土匪?二、王晓棠扮演的阿兰那么漂亮,是想让观众丧失革命立场吗?三、匪窟里“跳伦巴舞”那场戏,描绘了敌人的腐败生活方式,这不是腐蚀观众的灵魂吗?

以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三项指责,都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那可都是了不得的“罪状”啊。

但真正的好作品,是经得起观众的检验和时间考验的。之后不久,《英雄虎胆》被前苏联电影厂翻译成俄语在莫斯科放映,也收获一致好评,甚至还有苏联观众专门写信到八一厂,对这部影片进行表扬。陈播厂长读完信后很是激动,还将这些信给裱起来挂在墙上,以展示成果。

然而时间进入60年代中期之后,这又成了一些人攻击严寄洲和《英雄虎胆》这部电影的理由。

直到70年代末,曾被打为“毒草”一度遭到禁映的《英雄虎胆》才终于得以“复映”。而且它所发行的拷贝,还在当年的“复映片”中排名第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广大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喜爱。

时隔66年之后,《英雄虎胆》依然久映不衰,而且每次观看,都能引发广大影迷的“回忆杀”。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电影创作者,都一心一意地扑在本职工作上,没有追求名利这一说。

当一个人,非常专心地做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又怎能做不好呢?

后来,我们又看到了许多“惊险片”,花钱是越来越多,场面是越来越大,特效也是越来越酷炫,可是为啥拍出来的效果,却“越来越假”呢?这应该与编剧的“闭门造车”、导演的“故弄玄虚”和演员的“浮夸做作”,都有很大的关系吧?

时至今日,执导《英雄虎胆》的严寄洲,已经去世6年时间了,然而他所留下的《英雄虎胆》这部电影,却依然散发着瑰丽的色彩。

在此,请让我们向严寄洲导演以及《英雄虎胆》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致敬。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王晓棠王心刚:银幕上公认的最佳情侣,银幕外为何从不单独同框?

郭允泰:我们欣赏的好演员 性情中人 一生光明磊落 也一生吃尽苦头

昔日貌美女星 颜值不输王晓棠 王心刚老搭档 只演两部电影 71岁便去世

李炎和王心刚:割舍不断的战友情,如今一个91岁,一个已去世26年

《艳阳天》一波三折拍了七年 男主角原定庞学勤 为何换成张连文?

记得《保密局的枪声》中老三扮演者吗?帅气男星如今82岁近况如何

同为上影厂头牌男星,细扒赵丹和孙道临的演技,差别真的挺大的

70年前的银幕女神 拍戏不多昙花一现 但清水出芙蓉的模样 真好看

化妆师说他长得比王心刚还漂亮 可演的角色却丑得令人心发慌

两位大明星,用15张照片,告诉所有年轻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八位北京人艺女艺术家,个个演技精湛,为何没有特别漂亮女演员?

同样演“脉脉含情”,把王晓棠、王丹凤和杨丽坤放一起看,差别在哪儿?

老照片:十部样板戏,18位男女主角,70年代的偶像,全都神采奕奕

好不好看,你说了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