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芳|课题研究:坚持五个“导向”,力求五个“避免”

 阿白9jcs73pgjt 2024-02-17 发布于浙江
课题研究:坚持五个“导向”,力求五个“避免”
王国芳
图片
(点击图片可阅读活动报道)

在去年9月的浙江省高中思政学科省教研立项课题交流研讨活动小结时,我提到了课题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避免“有课题无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避免“有实践无提炼”、坚持任务导向,避免“有行动无研究”、坚持成果导向,避免“有成效无成果”、坚持创新导向,避免“有研究无价值”。趁春节假期,将当时小结的提纲具体成了文,作了补充和完善,加了题目,发在这里,供大家批评讨论。

一、坚持问题导向,避免“有课题无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一线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避免出现“有课题无问题”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增强问题意识。首先是“是什么”的问题,即要明确课题研究针对的是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如何等。其次是“为什么”的问题,即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弄明白了原因,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再一个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如果问题的解决并无太大的意义,不研究也罢。最后才是“怎么办”的问题,即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拿出方案,并付诸研究行动。如果说“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侧重的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那么“怎么办”则是课题研究的实践性问题了;如果说“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属于“想”的层面,那么“怎么办”就进入到“做”的层面了,课题研究是“想”和“做”的统一体。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关系到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任务、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问题越清晰,研究才会越有效;相反,离开问题,何谈研究,而没有研究,又何谈课题。

二、坚持目标导向,避免“有实践无提炼”

目标是灯塔,指引着研究的方向。课题研究须坚持目标导向,方案的设计、任务的分工、研究的推进、成果的呈现等,都要紧紧围绕目标。这里需要我们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有清晰的目标,也即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课题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否则目标导向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二是要有具体的路径,也即怎样来实现这些目标。离开了具体的路径,目标也只能是空目标、假目标。三是要有相应的指标,也即要思考怎样才算是达成了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的达成与否,不能只是一个主观的判断,而是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符合预先设定的指标。四是要有必要的提升,即从课题研究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总结出主要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给自己和他人提供借鉴和指导。这也可以说是课题研究的最终价值所在。所以,目标导向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标签,也不能只停留在扎扎实实实实的行动上,而是需要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提炼。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一定要走出“有实践无提炼”的误区。

三、坚持任务导向,避免“有行动无研究”

课题研究要有任务意识,坚持任务导向。任务不同于单纯的行动,不是简单地“做什么”,而是包含着很高研究含量、很强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做什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为什么”,也即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课题研究的行动就难免盲目,效果也就难以保证。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做”,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做什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怎么做”的问题牵涉到做的主体,即由谁来做的问题;牵涉到做的时间,即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问题;牵涉到做的重点,即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或者说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还牵涉到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即对每个阶段的目标也要有相应的定位,等等。而最易为人所忽略的问题则是“做得怎样”,也即需要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既然是任务,一定有完成了多少、完成得好不好的问题,而不是做完了事。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任务导向,在回答做什么的同时,回答好为什么、怎么做和做得怎样的问题,改变不少教师重教轻研、重学轻研的倾向,把工作、研究和学习融合起来。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应既源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又高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不能把课题研究窄化为或混同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丢失了应有的研究味。

四、坚持成果导向,避免“有成效无成果”

课题成果是衡量课题研究成效的一个重要维度。课题研究要坚持成果导向,围绕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来下功夫,努力实现课题研究过程与课题研究成果的“双向奔赴”,让课题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水到渠成,而不是在课题结题时生硬拼凑。从某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课题成果分为三类。一是策略性成果,也即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等。坚持策略性成果导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的设计中创新问题解决的对策、方法、路径等,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调整、完善、优化,并对这些策略的科学性、价值性加以检验和论证。二是作品性成果,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案例、编著等。坚持作品性成果导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做好论文和编著的框架建构、进度安排等,注重资料收集、案例积累等。三是成长性成果,也即通过课题研究,在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坚持成长性成果导向,需要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获取具体的数据、关注师生成长的个案,并注意厘清课题研究与师生成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而不是把课题研究当个筐,把所有师生成长的成果都往里装,从而影响课题研究的严谨性。坚持成果导向,有利于避免出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感觉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却拿不出具体成果的尴尬。

五、坚持创新导向,避免“有研究无价值”

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生命,也是课题研究的价值之源。坚持创新导向,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创新的基础点。创新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在一定意义上,创新就是一个正确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问题,是在立足现在、回望过去基础上的面向未来。因此,创新的基点是抓住当下、做好现在,处理好经验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创新的结合点。就当下而言,学科课题研究的创新,需要处理好与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优化的关系,把创新与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结合起来。三是创新的内容点。就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而言,课题研究的创新主要包括经验的创新性提炼、问题的创新性解决、理论的创新性运用等。四是创新的切入点。创新的切入点,关键是要抓住一个“新”字,包括新方法、新策略,新理论、新理念,新概念、新模板观点,新模式、新机制等。至于有没有出新、新在哪里,就需要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问一问:现在的做法,与我们原来的做法相比,有什么区别?我们的做法,与他人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的研究只是自己原先做法的简单重复,或者别人早已有了解决的方案,那就谈不上创新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课题研究要坚持创新导向,避免出现“有研究无价值”的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