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不在于正当防卫,而在于你懂不懂弱势群体

 江船看雨 2024-02-17 发布于陕西

昨天聊过20条的电影,很多人问我正当防卫这件事。

关于正当防卫领域判案的例子,以前多次聊过,从昆山社会我龙哥的纹身,到唐山烧烤摊姑娘被调戏操起酒瓶子爆头。

这些有关正当防卫的案例,咱们当年都聊过,也跟读者介绍过正当防卫专家陈鹤皋的那些理念。

简单地讲,就这么两条。

1、能碰瓷就别动手,不能碰就跑,然后打电话报警。

大庭广众下,或者面对摄像头,第一反应就是深圳那俩亿万富翁的应对措施。

彼此一旦有身体接触,你立刻躺平,然后就哆嗦,嘴角挤点泡沫出来。

接下来就是报警,要求对方检查费,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你就朝着这个路子走,绝对是正确的方向。

而且我讲句良心话,现在这个局面下,工作不好找,所以你就当上班了,能挣几天工算几天工。

如果对方是王校长,那你发达了,200万起步,妥妥的少奋斗十年。

那么如果不是大庭广众下,第一反应就是跑。

跑,然后去报警,这就对了。

我们国家的出警速度那是妥妥的,去年暑期我在新疆旅游,当地人跟我讲。

任何时候,你发生任何争执,第一反应就是报警,他们的出警速度是1分钟。

听清楚,城市内,1分钟,警察叔叔到任何地点。

我旅游的时候,有个出租司机跟我讲,前段时间,他们小区两口子吵架,被邻居听到报警了,结果整个小区围了几十辆警车,现场堪称美国大片。

事后其实啥事儿没有,就是两口子吵架动手了,互相推搡,摔碎了几个碗碟。

所以如果不是大庭广众,第一反应跑,然后报警,这个建议真的很专业。

毕竟你不是黄飞鸿,大概率还没等你打完起手式,警察叔叔已经到了。

2、上述情况全都做不到,那么你只有一次出手机会。

陈鹤皋这个专家教给你的就这点事儿。

如果第一条里面的所有条件都不具备,那你就要充分把握有且仅有的一次机会。

你不要把对方打跑了,再追上去继续动手,这性质就变了。

你只有一次机会,要尽量用身边的工具,剪刀,板砖,或者像昆山龙哥反杀事件那样,用对方掉落的工具,一击必中。

换句话说,其实你是存了那个心的,但是,因为你是在受到生命威胁的前提下,而且只出了一次手,按照法条的解释,你就是在惊慌失措之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无意识地把对方送去了灵山脚下。

这就是陈鹤皋这个正当防卫领域里的专家给出的专业建议。

这些,我们以前都聊过。

但是,这和电影里拍摄的案例,是不一样的。

电影里的那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极弱势群体。

什么叫做极弱势群体?

就是上述这些,他全都不知道。

或者说,一个人被欺负了之后,他都不知道该报警,这才叫极弱势群体。

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真正熟练运用法律工具的人,就不会是极弱势群体。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社会规则玩得这么溜儿,谁能欺负他?

别人避他都唯恐不及。

所以真正挨欺负的是什么人?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连告都不知道什么情况可以告,怎么收集证据,以及告什么点,他都不知道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受了欺负的人,有可能因为反抗,反而触犯了法律。

电影实际上聊的是这件事。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好,很深刻,比其他的都好,深刻诠释了法条的第二十条。

真的是这样么?

也对也不对。

真正意义上的极弱势群体,他们会看电影么?

他看不起,也看不懂。

就像我们的电子支付开展多少年了,你能确保全国14亿人,每个人,每个地区的每个老年人,都能离开现金么?

能么?

不能对吧。

现在问题就在这里,极弱势群体不仅仅是他没有钱,他也没有知识,他也没有能力,他也不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以及怎么使用游戏规则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如果你像电影那样,把目光完全投向法条,你会发现大家走进误区了。

我们想一想,法条那么多年以来,为什么对正当防卫这件事的认定,都是极其谨慎的,或者说,是过度谨慎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像陈鹤皋的弟子那样,完全弄懂了正当防卫这件事怎么个玩法,你是很容易被判故意伤人的。

那我们想想,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在审判的时候,都这么过度谨慎?

答案只有一个,法律是管理预期的,他就不想让你们打起来。

一旦打起来,事情就不可测了,小伤害就可能转为大伤害。

咱们的预期管理精髓实际上就四个字,息事宁人。

大家能动嘴,就别动手,能谈尽量谈,谈不拢警察叔叔帮你们双方协调,总之别动手。

所以我们的法条,从一开始就在试图威慑动手这件事。

你不要动手,你动手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是不可测的,大家最好都像深圳那俩亿万富翁一样,刚一动手,就像师兄妹,习惯性躺倒,嘴里哎呦,哎呦,等着警察叔叔来调解。

这就是希望的结果,希望每个人都这样,只要这样搞,那就永远都是钱的事儿,就不会闹成人的事儿。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预期管理目标。

这种模式有没有优点?太有了。

如今的中老年都有体会,你想想咱们小时候什么情况,现在什么情况。

反正我小时候,人和人动手打架司空见惯,拎起榔头,砖头,爆头的,太多了。

现在没这事儿的,别说动手,谁要是凶一点,对方马上躺平,捂胸口,这边手机开摄像。

你要对我凶,请继续,我后半辈子都靠你了。

尤其最近几年,就是我前面说的原因,很多人本来就被毕业了,被输送到社会上当了人才。

正愁没有东家呢,你个长期饭票倒送上门来了。

所以我说这种预期管理下,效果是好的,比起我们小时候,治安好太多了。

碰瓷的很多,但是打架的,太罕见了。

而且随着碰瓷的变多,实际上连骂人的也越来越少。因为也怕别人讹上。

我们有部分发达城市的人际关系,已经很像日本,很像新加坡了。

你去日本或者新加坡,会发现他们的人与人之间很客气,也很疏远。

说白了就是生怕摊上官司,明白这意思么?主动和每个人,保持距离。任何事情都是走法条。

这就叫彬彬有礼下的生疏。

看着对每个人都笑,但内心极度疏远,这实际上就是步入发达社会后的特征。

这是一种模式,一种预期管理的模式,我觉得这种预期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成为日本,新加坡那样的人际关系。

客套下的疏远。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美国那种。

美国的模式是全民持枪,你可以仗着有钱有势去欺负一个极弱势群体,问题是,极弱势,他也有枪。

你自己掂量吧,兔子急了也咬人,他急了要是掏出枪,你懂的。

所以在美国,要不要欺负弱者,是一个自我评估的事情。

你首先就要明白,对方哪怕是个乞丐,他有枪。

当然,坏处也很明显。

如果对方是个瘾君子,他今天嗑药嗑迷糊了,带着枪弹跑到学校里到处突突,这就是校园枪击案。

这个事情是一体两面的。

全民持枪,的确可以让强者在欺负极弱势群体的时候,要掂量下后果,但是,为此每年要死掉太多无辜的人。

毕竟你没法控制几亿人里面不出现几个脑子抽风了的。

所以我说,有利有弊,一体两面,这件事能带来价值,也会带来危害。

反观我们的预期管理,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疏远的客套关系。

俗称咱们再有矛盾,不会正面冲突,有事儿找警察。

但问题是,离开大城市呢?

如果到了一些管理不善的区域,警力覆盖不足,又或者到了一些认知不足的群体,比如民工群体。

这就是我说的,假如双方都是法盲,一个不懂法的呆霸王遇到一个不懂法的弱势群体。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尴尬的点。

很多事情,现实中难以两全。

就像法条的第20条,你可以判的时候偏左一点,也可以偏右一点,问题是,不同的偏向,会左右预期。

而不同的预期,都有各自的代价。

就像风险情绪和避险情绪,哪种都有好处,哪种都有代价。

并不存在像某些观影者误以为的,电影看完,鼓鼓掌,从此只有好处,没有代价。

你以为这就叫掌握了深刻?

你太天真了。

法条,很多时候就跟金融市场一回事,你往左一点也好,往右一点也好,只要你有规定,就一定有人踩着你规定的线,钻空子。

俗称你想打耗子,但金融市场里的耗子,往往钻在花瓶里。

我知道有人会说,能不能针对弱势群体,专门出台特殊的补充规定,来加以保护。

我告诉你,只要你制定标准,马上就有人伪装成符合标准。

到时候难题又回到你手里,你知道怎么回事,可是,人家条条框框都是符合的,你说你咋办呢。

所以什么深刻?电影深刻么?

不,老子的那句话深刻,治大国,如烹小鲜。

尤其是金融市场里,不怕你动,你只要有动作,就有一堆深谙细节,熟悉规则的人,要套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