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女儿出嫁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些只给车不给房的父母有多聪明

 幻影2012565 2024-02-17 发布于广西

01

今年是小女儿出嫁后的第15年,大女儿也嫁人18年了,但是两个女儿现在都在甩冷脸,这让姚桂萍(化名)和老梁(化名)心里堵得慌。

女儿们甩脸子这事,要从老梁生病说起。

几天前,老梁病了,住院治疗后医生表示要做手术,手术费8万,再加上其他费用,至少也得10万打底,最多可能要花15万,毕竟还有后续的恢复期。

老梁很难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腿部水肿了,腰也疼,姚桂萍看了直掉眼泪。

老两口只有两个女儿,如今这手术费,只能指望她们掏钱。

若要问老两口这么多年的积蓄,就得一件件摘清楚说——他们退休前有150万存款,退休后每月养老金加起来一共4千。

150万存款,被他们拿去给两个女儿买房了,养老金除了日常开销,也拿去补贴女儿们了。

这事乍一看有点离谱,因为养闺女的家庭里基本上没人这么干的。

要怪,就怪老两口为什么那么爱面子、那么爱女儿!

姚桂萍年轻时有个大专文凭,在当时都算是有文化的人,在老家厂里工作,直接就是坐办公室里操作大型机器的,属于那个年代的高材生。

老梁也不错,又上进,后续还去学开各种车,混成了一个技术工。

后来厂子绩效不行搞内推,两口子不甘平庸,拿钱跑到省会城市做生意,吃了不少苦,也赚了不少钱,他们自己交着养老保险,还存下百万资产。

他们对两个女儿做到了富养,从来没让女儿们在物质上面有过遗憾、受过委屈。

女儿结婚时,男方家给的彩礼钱他们也没要,都给了女儿。

不仅如此,他们还给两个女儿各陪嫁一套70万的房子,面子上好看,又是为了女儿们婚后幸福,毕竟家里没男娃撑腰,就怕男方不靠谱,欺负人怎么办?

不过两个婆家都没欺负人,这一点让老两口很放心,觉得女儿们嫁到了好人家里,很满意。

正因为如此,后来老两口即便手里没什么钱了,还是舍得给女儿花钱。

他们对外孙和外孙女,也是非常关爱,大女儿出嫁18年,小女儿出嫁15年,这么多年来老两口余下的钱,都花在了女儿和女儿的孩子身上。

老两口寻思着,自家这么有钱,等他们要养老的时候,还不随便搬到给女儿买的房里,跟女儿家离得也特别近,女儿女婿随便照顾一下就行,这不是尽享天伦之乐?

再说了,房子给了快20年了,光收房租就能收几十万呢!什么医药费付不起?

像这样的房,有俩!女儿们怎么养不起他们?

所以,当老梁生病住院时,姚桂萍是一点都不担心,唯一心疼的,就是老伴这个病实在是太遭罪了,浑身上下都疼。

62岁的姚桂萍哭得太阳穴都疼,因为老伴突然发病,送来比较急,她也没时间打电话给女儿们,等情况稍微稳定点,她这才急忙打电话。

这时候正值半夜两点,女儿们对于被吵醒相当的不耐烦。

听母亲说父亲重病,她们竟然丝毫不慌。

一个说“明天还上班呢,你先治着不行吗,非得这么晚打给我”,另一个说“我儿子明天月考,你别吵了行不行”。

一个说“我现在手头没钱,你怎么不攒钱,这时候问我要,我问谁要”,另一个说“现在养娃多少钱你不知道吗,能不能别逼我了,你平时怎么不节省一点”。

陷入绝望中的姚桂萍,在医院的走廊冲着手里的老人机怒吼:

“别人家陪嫁一辆车都算你们投胎投得好!我陪嫁一套房!我成罪人了?你把房还给我!”

但是姚桂萍得到了什么呢?她得到的是女儿们无情挂断电话的声音,和一个护士来劝她不要在医院大声喧哗的警告。

冰冷的医院走廊里,姚桂萍蹲在墙根一直哭。

她这时候才明白,那些不给陪嫁的父母有多聪明,哪怕是那些只陪嫁了一辆车的父母,也比自己正常得多。

她和老伴掏空了积蓄,最后只感动了他们自己。

如今她只想找个什么办法把房子要回来,因为她决不能放弃治疗,让老伴撒手人寰。

毕竟,现在对姚桂萍来说,可能只有老梁才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02

1.不论多大岁数,手里都要有钱

在人类文明影响下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因为手里有钱而拥有自信,手里没钱,就容易变得焦虑、暴躁。

因为钱对于大家来说,就是生存的基础资料。

这和远古人闲着没事就得出去打猎屯吃的一样,都是为了活着。

所以每个人为了自己,手里都必须得存点钱,这不是什么“物质拜金”,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和贪财是两码事。

做父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就被迷了眼,你再疼爱子女,手里也必须有存款,不论子女孝顺与否,你有存款脾气才能保持稳定,才不会心慌心烦。

单纯为了你自己的生活质量着想,你也不能把钱都给子女!

2.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不要做供养者

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供养者。

但是这仅限于子女没有生存能力的时候,不是要持续一辈子的事!

法律上父母要抚养子女到18岁,现实里大家都是养孩子到大学毕业后,一般都在22岁时,很多疼爱子女的父母,在子女毕业后的起步阶段依然给予金钱支援。

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养男娃的父母付出得更多,要买房买车,最少也得付首付。

但成年之后的这些,是“帮助”而不该是“供养”,因为供养意味着无条件地给予,就像上供一样,你不能要求对方回馈你什么。

所以超出一般社会共识的给予,就要慎重考虑了,因为对方很有可能会找理由拒绝回馈。

有些人自私的时候,就会特别依赖这些社会共识。

他们会说“别人家都不这样”,来拒绝付出,但是拿好处的时候从不手软。父母最好把话敞开了说,给好处时提出要求,或者干脆就不要多给,免得夜长梦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