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三珠树”之一倪元璐:书法峻宕,气格高炯

 陆增辉 2024-02-18 发布于广西
书法发展到明代已相当成熟了,诸体兼备,能书者夥,但同时也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台阁体因此大行其道。延至明末,一批深具远见卓识的书法家起而反对台阁体书写的板滞浮薄之弊,于书史吹进了一股新风。

图片
倪元璐行书扇面

倪元璐就是其中的代表。无怪乎其后的康有为会在其《广艺舟双楫》中称:“明人无不能行书,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新理异态”者,即是对以往陈旧的书写的超越和反拨,倪元璐的创造性,也就是在书法创作的各个方面摆脱台阁体僵化的阴影,开创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境界。其《行书杜牧诗轴》就是一个典型。

图片
倪元璐书法

《行书杜牧诗轴》正文二十八字由三条一气贯串的字组构成,其间大量留白,疏处可以走马,与密集的字组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大疏大密的格局使得纵向倾泻的气势更加夺人眼目。同时,倪元璐对字组行气的把握也颇具匠心:字与字之间纵向的联系很少靠实在的牵丝来完成,而是字字独立者居多,在此基础上紧凑字距,或者强化单字之间空间上虚的呼应关系,这样就容易实现“笔断意连”的审美效果,比之牵丝繁复的书写更显空灵。


倪元璐用笔重而拙,为求整体书写气势的实现而难以全面顾及点画的完整。勇武狼藉,反足以衬托野犷泼辣的表现力。《行书杜牧诗轴》中,“冰”字、“差”之末笔、“下”之竖、“人”之捺等均乱头粗服不假修饰,逸笔草草而有自然之致。

事实上,倪元璐这种做法是对此前陈陈相因、刻板书写的大胆冒犯,从而张扬一种真正缘情任性的创作状态。在功夫足够扎实的基础上,强调书法家在创作中对胆魄和襟抱的发抒,而不是汲汲于点画的完整刻画,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书法家的精神气场,真正回归到书法艺术最本根的诉求上来:抒情表意。

图片
倪元璐行书手札

在《行书杜牧诗轴》中,倪元璐中锋、侧锋并用,加上时施颤掣之笔,使得线条遒媚劲健,跌宕多姿。与此同时,倪元璐还善于翻折笔画,如“少”字之撇、“凤”字之横折弯钩、“差”之末笔等皆果敢猛厉,为作品平添骨气。也正是因了倪元璐对翻折笔法的运用,加之顿挫果决,使得全作读来斩钉截铁、铿锵有力。


因为动作果断干脆,从而使墨色变化也颇见生机。倪氏此作用浓墨书写,枯湿变换一任自然,同时又常有出人意料之致。如“少”、“冰”、“层”、“麒”、“麟”等字的墨色,在一字之内常有“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神奇韵味,令观者品之不尽。

图片
倪元璐行书立轴

倪元璐书法在晚明书坛挺然秀出,不可忽视,是他对书法结体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表现。倪氏喜在造型上造险,取斜势,令单字抑左扬右,疏密处理上也是收左放右,以此形成鲜明对比,并试图在欹侧中取得平衡,获得“似奇反正”的效果。

此外,将单字重心提高,上密下疏,则称得上是倪元璐独具个性的探索创造。这样就打开了局面,雄伟宏阔,使字字如闽楚壮士,裘马剑戟,凛然若熊罴,于险峻恣肆中尽显奇崛高古之风流。

图片
倪元璐行书立轴

倪元璐崇祯初抗疏魏忠贤遗党杨维垣,崇祯末年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自缢,殉明王朝。倪元璐书法骨血峻宕,气格高迥,想来与其人心性不可分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