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或重于泰山!写在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之际

 昵称15596056 2024-02-1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由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

1951年1月19日,上海下了一早晨的雪。

东宝兴路173弄9号,四岁的小姑娘李维永在阳台上跳舞唱歌:

“一颗子弹不算多,送给朝鲜的大哥哥,快快打倒美帝国,平壤解放真快乐!”

瑞雪兆丰年,对于上海人民来说,经历了一年零七个月的解放生活,从老人到孩子,都深刻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生活如今结束了,三四十年来战乱所造成的牛马生活如今结束了。封建制度培养出来旧官僚剥削方式,匪帮培养出来新官僚资本主义,如今都从根铲除了。

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新中国人民太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太宝贵这已有的收获了。但是美帝国主义要跟新中国作对,中国人民就有权不许战争贩子夺去我们的幸福,斩断即将越界的魔爪。

图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动员起了亿万民众团结一致支援战争,举国上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

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科主任兼任校工会主席李健吾同志,在一次大会上,听到一位老人在大会上如数家珍一般,数着一年来的人民政府的成就,最后说到志愿军辉煌的胜利,以坚定宏亮的土音喊着:

“中国人头一回在近百年史上打败了外国人!还是头号儿自命强大的美帝!这都是谁给我们的?共产党给我们的,毛主席给我们的!”

是啊,对于这一代饱经屈辱的中国人来说,1937年12月我们丢了首都南京,1938年10月我们又丢了战时首都武汉,1951年元旦前后,我们却先后解放平壤、汉城——这两座朝鲜半岛上别人家的首都。

新旧中国的对比如此强烈,稍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个不会由衷地去热爱以毛主席为首,以全体人民意志为意志的中国共产党,去热爱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爬冰卧雪的志愿军战士呢?

图片

正在渡过鸭绿江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

听说爸爸要给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正在读高一,天天嚷嚷着要报名参加“军干”,成为志愿军大哥哥、大姐姐一分子的大女儿李维音,强烈要求把自己的心里话,一字不改地抄上去:

“人民解放军和援朝志愿军部队都是中国的老百姓,他们是从群众中来的,但是他们已成了老百姓的保护者和和平的保卫者。他们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及国际主义精神。他们将个人利益完全抛弃,为着党、为着人民、为着和平而奋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纪律是世界上称颂的。我爱他们。”

不但上海人民热爱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国中国人民无不热爱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魏巍同志采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产生热烈反响。“最可爱的人”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哪怕这篇文章一度被别有用心者撵出了中学课本,可历史证明人心有杆秤,公道在民心。

那么,让我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回顾这些英勇伟大的志愿军战士,特别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烈们,在这场光荣正义的战争中,何以配得上祖国人民给他们的光荣称号——“最可爱的人”吧?

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们纷纷写下抗美援朝申请书

这是一首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这是一位志愿军烈士临牺牲前,还在轻轻哼唱的歌,这也是志愿军老战士戚以忠同志萦绕在记忆深处的歌——

1951年,朝鲜清川江畔的一条山沟里,志愿军炮兵二十七团的野战医院设在这里。

不远处,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飞贼,正在对清川江大桥及其附近的志愿军运输部队狂轰乱炸,伤员们不断被送到这个小小的临时战地医院。

戚以忠同志当时担任卫生队的卫生统计员,负责转运伤员工作,也急忙跟到了手术室。

在送来的伤员中,有位他的老熟人、副司机胡宝敏同志。

胡宝敏同志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将后勤补给物资送往前线,受到师部领导的表扬。他曾几次灵活地躲过敌机炸弹的轰炸,这一次是在向前线运送物资时不幸在汽车转弯时被敌机炸成重伤的。他的右大腿被炸了一个大窟窿,大动脉被炸断,鲜血止不住地流。

卫生队长、医生们赶忙给他动手术,紧急止血,对伤口进行消毒,抢救包扎。

图片

正在与美帝飞贼的绞杀战作斗争的英雄汽车兵

只见胡宝敏同志因为失血过多,此时已经是脸色苍白,痛得大汗淋漓,但仍牙关紧咬,始终没有叫喊一声。

医生对他说:“胡宝敏同志,你痛就喊叫出来吧,喊出来就会舒服一点。”

但他没有喊,而是坚定地说:“我不喊叫,我想唱歌行不行?”

卫生队长刘琦同志眼含热泪点点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顿时,手术室里每个人都随声附和地唱了起来,豪迈、正气的歌声,震撼着整个手术室,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紧急包扎后,救护车护送胡宝敏同志和其他伤员,不顾敌机的轰炸,穿过封锁线,往师部医院输送,队里最优秀的护士陈连等同志专门护送。

图片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第二天天亮后,陈连同志回到卫生队,大家听到汽车的声音,都焦急地站在门前,翘首盼望,希望陈连同志能带来好消息,希望胡宝敏同志的伤势能经过处理后控制住,及时转回国内。

可陈连同志却告诉大家,胡宝敏同志牺牲在师医院,为祖国、为朝鲜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临终前,他仍用微弱的声音,一遍遍哼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是一位志愿军烈士和他新婚妻子的故事——

1951年1月,解放军某部连长张长贵同志进入军校短期培训学习。

8月,学习结束后,借着难得机会,他回家乡河北沧县牛进庄(今属孟村县)探亲。

原先部队里有“258团”的规定:25岁、8年党龄、团级干部,也有28岁、5年党龄、的说法。

图片

烈士英名录中的张长贵同志

长贵是1924年生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军铁道兵二师担任连长,这支部队的前身,也就是长贵参加革命时的番号是冀鲁边区回民大队。

新中国成立,已经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虽然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但部队对干部战士的结婚限制,基本已经不存在障碍了。家里也想着,长贵也老大不小了,怎么也该结婚了,何况部队随时要赴朝参战,结婚总有个念想和盼头吧?

在父母操持下结了婚,长贵结了婚,但军情紧急,只在家呆了十天,他便辞别新婚燕尔的妻子归队,随部队入朝作战。

10月,长贵与抗战时期的老战友张景明在朝鲜新安州不期而遇,两人尽诉乡情和分别之念。长贵告诉张景明,他刚从祖国学习回来,并利用学习结束回家探亲的机会把婚结了。

“如今咱也是有人疼,有人盼的人了!”

说着说着,长贵还从贴身衣服里拿出一样东西向老战友炫耀——那是他的新娘子给他精心绣制的一只牙具袋,袋子上还绣有八个字:

“祝君平安,长贵用袋。”

图片

朝鲜人民热爱中国人民志愿军

娟秀的字迹透露出,爱人对自己身处异国他乡作战的丈夫,有着无比的担心和浓浓的惦念。从精美别致的绣功可以想见,那位美丽的新娘,一定是个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的贤妻良母。

到了朝鲜,作为师长刘震寰同志抗战时期的老警卫员,又参加了军事业务培训,各级领导都是老熟人,希望长贵留在机关当参谋,却被长贵婉拒,他要求到一线去,回到连队。

因为祖国有他的亲人和爱人,需要他来保卫!

不久,张长贵同志带领战友们在保障运输的战斗中,被美帝飞贼的炸弹击中,不幸牺牲!

那位在遥远的祖国日思夜念、望穿秋水,期盼他的丈夫早日凯旋回家的新娘子,再也盼不来他的心上人了,她和他的甜蜜婚姻,就戛然而止于1951年漫长的冬天。

图片

陕西三原各界欢送爱国青年参军大会

为了祖国人民安享太平,为了拯救朝鲜人民于水火之中,张长贵同志和千千万万个烈士一起,将满腔热血抛洒在了异国他乡。

烈士名录上,只留下短短一行字:

“张长贵,1924年生于河北省沧县。1939年8月参军,中共党员,营长。1951年11月牺牲在朝鲜。”

这是一位志愿军女战士的回忆——

1953年6月,夏季反击战打响,此时在五圣山地区作战的是接替十五军四十五师的二十四军七十师,这个师也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的部队,有红军老底子,抗日战争时期战韦岗、打黄桥,解放战争在莱芜和渡江战役也都有不俗战绩。

五圣山战斗中,七十师打得既精彩,也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连师文工团也上了前线,女文工团员同志们纷纷写战书,要求参加伤员救护工作,分配到离前沿阵地最近的坑道急救站,跟男同志们一起与敌血战到底。、

图片

志愿军女战士袁秀英同志

一位叫袁秀英的女文工团员,多次力争,才被分到重伤员组。

某天,前线抬下来一位重伤员,满脸是血,白纱布绷带把他的头部包得严严实实。忽然,袁秀英发现他胸前有一朵大红花,虽然被硝烟薰暗了,染满血污,但在昏暗的光线中,仍然显得那么耀眼。

看到大红花,袁秀英同志的心就立刻猛烈地跳动,猜到这位伤员定是主攻六连的战士。六连是主攻部队,在出征前夕,师领导带着当时还在文工队的袁秀英她们这些女队员去欢送,还给六连的同志们带上了这样的“光荣花”。

伤员同志昏迷了三天三夜,袁秀英同志不离左右也守护了三天三夜。

看到伤员同志醒来,袁秀英同志问他,你是六连的吧?

伤员同志也认出了袁秀英同志,两人展开了一段对话:

图片

押解美军俘虏的志愿军战士

“你是怎么负的伤?

我抓了两个美国鬼子。当我去抓第三个时,他向我开了枪,把我的右眼打瞎了。那时,我疼痛难忍,就用冲锋枪一梭子把他打倒了。

打得好,早该把这个狗东西打死。

你是教我们跳苏联红军舞的袁秀英同志吧?

是的,我是袁秀英。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马洪生。

让我叫你一声姐姐,好吗?

行,行,行!

姐姐,等我养好伤,还要去前线杀美国鬼子。我们胜利了,我请你教我跳舞。

好!好!好!”

图片

负伤仍坚持战斗的志愿军战士

袁秀英同志认出了这位伤员同志就是六连的文艺骨干,18岁的马洪生,能歌善舞,是个文艺苗子,战前大家还在聊,等和平了,国内大规模建设搞起来了,就吸收马洪生同志到文工团,一起为建设祖国的工人表演。

可现在,马洪生同志却忽然头一歪,合上了双眼,带着一丝微笑,永远离开人世,牺牲了。

军医赶紧过来,摸了脉后,摇摇头走了。 

袁秀英同志强忍悲痛,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落。

“我的战友,朋友,亲爱的小弟弟,就这样离开了我。”

在离急救站不远的山坡上,袁秀英同志亲手挖了一个一米多宽,两米多长,一人多深的坑穴。在安葬前,战友们在小木牌上写了烈士的姓名、部队番号和家乡地址。袁秀英同志亲手给马洪生烈士换上里外三新的衣服。为了表达对他的怀念思恋之情,还流着泪将自己的一床新被子裹在了他身上,才慢慢地把弟弟放进坑穴,执锨铲土。

图片

胡素贞 烈士

这是一张并不清晰的烈士遗照——

多少年后,志愿军老战士汪志荣同志还清晰地记得:

胡素贞同志,个头不高,圆圆的脸上一对细长的眼睛。性格并不活泼,话语也不多,却常常哼着她家乡的黄梅调,有时还躲在宿舍里教其他女同志唱。

1953年6月,夏季反击作战前夕,志愿军二十四军后方勤务指挥机关驻地搬到了五圣山背后两双岭的一个大坑道里。这里狭小、潮湿,同志们每天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去山沟里挖野菜,然后洗干净送到伙房,改善伙食。

有次轮到管理科的同志们,这天“战绩”不错,休息的时候,汪志荣同志跟胡素贞同志开玩笑,说:

“小胡,你什么时候也唱给大家听听你们老家的黄梅调?上次我请你唱你不唱,这次唱不唱啊?”

小姑娘依旧腼腆一笑,不过这次她略加思索,大大方方唱了起来:

图片

抗美援朝胜利归国的志愿军女战士合影

 “小女子本姓胡呀子依子呀,今天挖野菜依子呀,挖到一大包呀乎舍,同志们乐开怀呀子依子呀……“

大家热烈鼓掌称赞她唱得好,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胡素贞同志在公开场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唱家乡戏。

不久后的一天,美军12架轰炸机突然空袭我军后勤部机关,分成三批轮翻俯冲轰炸扫射。共造成伤亡近百十人,组织股长陈钦培和干部干事陆富楼、保卫干事陈烈,军需科李辉、朱凤瑜,管理科文书丁明、机要员胡素贞,司务长王德明等同志壮烈牺牲。

胡素贞烈士的遗体,是汪志荣同志在一棵被炸到的大树下发现的。当时小胡还有一口气在,尽管双目紧闭,胸口流出的鲜血已染红了上衣,但她的两只手却像老虎钳一样,还紧紧地抓着密码皮包。

你很难想象,一位18岁的小姑娘,瘦瘦小小的样子,又流了这么多血,竟然还能牢牢抓着密码皮包不撒手,拽也拽不走。

图片

志愿军战士把红旗插上敌阵

感觉到有人来了,胡素贞同志缓缓撑开眼睛,看到是机要组的负责人汪志荣同志,这才撒开手,轻推了一下密码皮包,带着一丝笑意,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汪志荣同志的眼泪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

第二年,二十四军凯旋回国,在新义州向朝鲜人民挥手告别,到丹东车站接受祖国人民一束束鲜花时,汪志荣同志仿佛两次都看到了胡素贞同志的身影,要是她能与我们同享这胜利的欢乐,该多好啊?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青年人,胡素贞同志是在抗美援朝后参加华东军区青年干校的,不但具有一个机要人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品质,更处处体现了青年团员对革命执着而坚定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心中理想而表现出的坚韧意志和牺牲精神。

回国后,汪志荣同志曾到皖南筹建三线工厂,并在那里工作了16年。16年间,他跑遍了青阳的山山水水,查询了有关部门和资料,也没有找到胡素贞同志的家,这成了汪志荣同志晚年最大的憾事。

图片

志愿军战士以简陋的武器向敌人坦克发动袭击

如果您已为人父母,家有儿女初长成,如果您是马洪生、胡素贞的同龄人,如果您已经是他们大哥哥、大姐姐的年级,在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想到,今天这幸福是他们用生命来换取的?

1951年6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二十军干部管理科文书周其雅同志,给家里大哥写了一封信,信中他高兴地告诉大哥:

 “我用美国信封写的这信,请你们特别注意,这就是说我们在这里是胜利的。” 

写完这段话,此致敬礼和署名、时间都写完了,周其雅同志仍意犹未尽,给弟弟们还专门又写了一段话:

“三弟们安心,在和平中争取很好的学习吧! 

你们受到的是人民所给的,这是区别着别的不用心读书的人的一点,希望你们注意要用心读书,你们是幸福的一代,将是没有人敢于扰乱的,没有敢于来破坏你们,因为你们的警卫者:人民志愿军、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坚强的、最有用的。”

图片

周其雅 烈士

1951年10月26日,志愿军战士周其雅同志,牺牲在朝鲜江原道文川郡鱼游池里,忠骸就埋在当地东面的一座小山上。

图片

《嘉定县志》中收录有周其雅烈士的英名

周其雅同志的一家是上海嘉定人,解放前他在浦东高桥一家酱园当学徒,业余时间去亚伟速记学校学习,是个勤奋好学的少年。

上海解放之初,国民党反动派丧心病狂,用美国飞机美国炸弹对上海实施狂轰滥炸。周其雅同志所在的酱园店也不幸被炸,不但整爿店彻底坍毁,店主人的两条腿都被炸飞在电杆上。一怒之下,他就参加了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又随部队入朝作战,最终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7岁。

这封最后的来信,就成了周其雅烈士的遗书。

最近我在寻找一位新四军烈士史料的时候,阅读《嘉定文史资料》发现了这封志愿军烈士的遗信,读到了烈士大哥跨越半个世纪的锥心之痛,更为周其雅烈士在这封信末尾的这段话而热泪盈眶,不禁想起我郑州老乡,志愿军老战士魏巍同志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段话,我想把这段话送给今天的人们——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

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无尚光荣的,英烈忠魂,重于泰山,与国同辉,常祐中华! 

今天是毛岸英烈士牺牲73周年,昨天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了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谨以此文,献给19.8万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因帮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