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 《易·系辞》说,万物“润之以风雨”。雨水节气,万物复苏。春天真的到了! 龙,腾云驾雾,行云布雨。龙行雨施,消灾降福。龙年的雨水节气,更显祥瑞。 正月初十,见证了完美的循环与开始。愿十全十美,一切美好随雨而至! 《易·泰》:“天地交,泰。” 言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 天地和同得雨水,故春之水言“泰”。“春”为春光,“泰”为雨露,皆是万物所需。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春天以阳光雨露施予万物,彰显博爱精神。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抽青早的草木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毕竟物以稀为贵。 沿河漫步,柳梢头若有若无的一抹新绿,便是残冬早春时节人们的视觉盛宴。 郑板桥有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雨水时节, 人们带着敬畏与感恩,走在雨水里, 走在冰消雪解,万物复苏的春天里。 天一生水 古人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雨”是象形字,左右四个点是雨滴,上面一横代表云,也代表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有了雨水,才有了世间万物的欣欣向荣。 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此时节,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随地中阳气的升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润泽万物 杜甫有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中国人对水有太多的感激。人们把它视之为上天的慈悲,上天洒降甘露,润泽万物生灵。 谚语里说: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了人间的丰饶。雨水就相当于大地的母亲,对于大地万物都有孕育的恩德。 雨水给予万物生机,万物养育了人,我们感恩雨水。 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感恩父母。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古代,雨水节气,是中国的感恩节。 在这一天,女儿都要回到娘家,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感恩母亲生养之恩德。 女婿也要给岳父岳母送藤椅,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古人说,天一生水,生生之德。雨水对万物,对人有生生之德。 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 雨 水 三 候 《宋史·志第八十五·乐七(乐章一)》 酌献《祐安》 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启蛰,吕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荐,景福攸臻。 启蛰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1、一候,獭祭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獭,又名为水拘贼或食鱼。祭鱼,即川鱼祭天。雨水时节,冰开始融化,水獭在水里面很容易将冰打破。 2、二候,鸿雁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瑟而北矣。” 二候时,南方的大雁又开始向原来在北方的驻地飞返。 3、三候,草木萌动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艾动,坤变为良,良为山林,故为草木。良梭卦为震,震为萌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雨水节气习俗 1、忙春耕 雨水节气预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 雨水至,春耕忙,此时正是准备春耕春播的好时机。农民忙着翻田,将杂草等深埋地下,经雨水一泡,正是农作物最好的有机肥。 2、占稻色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的丰歉。 作为春耕初始的重要节气,雨水当天,华南地区的农户人家往往以爆炒糯谷占卜收成,爆出的糯米花越多,意味着收成越好。起 3、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会纷纷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4、撞拜寄 在一些地方,雨水节气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日子。在川西民间,早晨天刚亮,一些年轻的妇女便牵着儿女站在大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 当有人经过时,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拦住对方,让年幼的儿女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称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 5、多春捂 雨水时节虽然阳气渐升,天气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且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会加重,要特别注意“春捂”。 不要过早脱下棉衣以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腿脚的保暖,多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以顾护脾胃阳气,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拉伸筋骨,舒畅心情。 雨水节气养生三秘诀 1、防寒抗冻,注意保暖 雨水过后,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回升但依然偏低,并且寒中有湿。这样的气候对人体关节、内脏有一定的影响,此时,不可过早减去衣物, 所谓春捂,便是要多捂一段时间,让身体缓慢接受外界的温度,防止身体的损伤。尤其是腿部和脚部的保暖,晚上去睡前热水泡脚,对身体更有益处。 2、调整作息,适当锻炼 春季虽然潮湿寒冷,但也要保持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可在空气新鲜的户外,做一些轻缓的运动,身体稍微冒汗最佳。 早睡有利于储藏阳气,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早睡早起,睡眠规律,对身体大有益处。 3、多晒太阳 雨水时节,阴雨天气较多,在出太阳时,应多晒太阳,尤其是背部,可补充阳气,提升身体能量,充养身心,亦可使心情变好。 可在家中阳台晒太阳,若阳光不足,可到空旷的地方晒背,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背部属阳,也可按摩背部来提升阳气,亦可将双手搓热,温捂腰部。 雨水节气穴位养生 1、搓大椎:驱寒防风 大椎穴是人体诸阳汇聚之地,春季寒湿重,要注意此穴位的保暖。 晚上睡觉前,可用热毛巾对大椎穴进行热敷,起到驱寒除湿的作用,也可防止感冒,或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症状。 2、足三里:减少脾胃湿气 足三里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按摩足三里,可减少脾胃湿气,缓解春季潮湿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可用手指点按,一日10分钟左右,每分钟15-2-次为宜,感到微微发热效果最好。 雨水节气饮食养生 ![]() ![]() 让我们在雨水中懂得感恩, 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朋友。 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承接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