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滕训超 2024-02-20 发布于河北

一、备好课标

1.明确新导向——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里。

2.掌握新要求——课堂教学由关注知识点走向关注核心素养;教师要由课时教学设计走向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注重学科逻辑走向关注生活逻辑;由单学科教学走向跨学科学习;由面向全体走向关注因材施教;由关注结果评价走向重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结果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

3.“活”新课标——用新课标把握教材潜在的教学意图,内容编排,具体要求,抓住最重要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知识的运用。

用新课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精选、设计课程内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明白怎么学、为什么学。

用新课标设计真实情景下的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打开深度学习的秘密,解决真实挑战,创造公共价值。

用新课标实施清晰可测的教学评一体化,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评”保持一致,明确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套具体可执行的教学方案。

用新课标了解学业质量的每一个要求与标准,促进全人发展,将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二、备好教材

1.整体把握,理清脉络。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点,也是日常教学研究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结构思想,了解一节课在教材这个单元的作用,一个单元的知识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明晰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别是要强化单元知识的结构意识,站高一点看教材,“眼高手低”,自上而下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是读好教材的一个重要维度。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习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了。

3.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要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集思广益,用好教参。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尤其要用好《教师教学用书》之类的材料,因为它是教学的直接理念依据,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把握该册教材和教学的重要依据。

三、备好学生

1.备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例如小学生一般心理特点是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进取心强但自制力弱;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幼稚与成熟并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才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2.备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每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学校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学生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住址、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应了解其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哪些是教育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条件,并适当利用各种条件协助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与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接触,初步具有了是非的判别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既能看到社会中光明的一面,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也会看到许多丑陋的社会现象,使他们产生种种不正确的认识,甚至产生种种疑惑。对此,教师不能回避这样的客观现象和问题,必须面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要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既要深入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又要了解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善于区别这些问题产生的不同条件,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

3.备学生的知识基础。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要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就要了解掌握他们对已有相关知识的占有状况。

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并分类登记,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等等。每次单元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地做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以及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要个别辅导。

4.备学生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中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教师可少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机会,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便可多费些工夫讲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5.备个性差异。差异性作为一条原则,前边已经简要介绍过,但这里还要细说一下备课中如何备个性差异的问题。备个性差异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性格特点等个性的差异状况,进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①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

②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③设计作业分层。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三组,即基础组、中等组和最佳组。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落实新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6.备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难懂的问题。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换位思考,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易到难的转化。

②疑虑的问题。课堂上,有时会看到一些学生表情呆板,脸色凝重,学生的思维不能与教师同步。此时,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虑如果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和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细心一些,耐心一些,善于转换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些疑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努力在课堂上消除这种教与学的尴尬。   

③易错的问题。指导学生作业、批阅试卷时,经常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备课时,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习题,上课时给学生看,让学生去思考并引以为戒。

四、编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1.导学案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2.导学案编写原则。

1)课时化。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导学案。

2)问题化。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方法化。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4)层次化、递进性。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成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3.导学案备课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作者: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