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仿诸家山水八屏

 zgsc2002 2024-02-21 发布于重庆
       前言
       在《宋史·何灌传》中,详细记载了何灌的英勇事迹:“(灌)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何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虽名声未及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但同样以武功盖世、忠肝义胆而著称。
       尽管何灌在历史上有着许多英勇的战绩,最为传奇的一次事件却是三箭吓跑了辽国大军,而且这三箭竟然都“射歪了”。这一传奇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要了解何灌是如何凭借“射歪了”的三箭,成功吓退强大的辽国大军的?


       神射手何灌,武艺过人
       何灌,开封祥符武举出身,是一名武艺高强的武将。他练就了一身非凡的神射本领,远超常人。何灌从小便对射箭情有独钟,日复一日地锻炼自身的箭法。
       他的箭术已达到了百步穿杨的地步,这对一般神射手来说都已是高超的境界,但对何灌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据说,他能单手拉满弓,箭箭穿体,正面射入敌人前胸,从后背穿出,继而射杀第二人。这样强大的射力,足以看出他的强悍。


       何灌之所以能练就如此惊人的箭法,源于他从小便对射箭的热爱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每日清晨,他都会带着自己的弓箭来到近郊的树林里修练箭法。他选择树木最茂密的地方,在其中悬挂靶子,再拉满弓射击。
       如此反复数千次训练,才将百步穿杨的本领练就到极致。每当箭支脱手而出,破空呼啸,准确无误地射入树木或靶心时,何灌心中都会涌起一阵难以言表的兴奋与喜悦。这成就感与快感推动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训练。


       随着年岁增长,何灌的箭法已臻化境。他能凭直觉判断敌人弱点,箭无虚发。就连后来金兵见了他也胆怯三分,不敢轻举妄动。这都源于何灌年复一年地努力追求,终于练就了如此惊人的本领。
       与此相比,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神射手李广将军,也远不如何灌。李广曾在猎场误射一块大石,箭支深深插入石中。但后来,李广再也无法将箭射入同一石头。而何灌不同,他有“箭箭没石”的神射本事,可见实力远胜李广。


       何灌两度大胜辽军声名远扬
       拥有如此强大箭法的何灌,在边防巡检期间,立下了两次大功,扬名天下。第一次是在火山军巡检期间,贾胡疃有一眼甘泉,水质清澈,辽人时常越境取水,被何灌发现。
       他亲自划定边界,禁止辽人入境。这引起辽人不满,数千辽兵压境抢水源。面对敌众我寡的境地,何灌毫无惧色,驱马登高,抬弓射箭。他神射本领发挥,箭无虚发,每射必中,一个箭贯二人,辽兵大乱。敌军惊慌失措,只得败退。


       事后何灌带人前去清理战场,遍地都是辽兵的尸体。这些死去的敌人脸上都带着惊恐与不可置信的表情,像是不明白为何会中箭丧命。何灌看在眼中,心中五味杂陈。他并不喜欢杀戮,也为这些不幸丧生的敌人感到遗憾,但保卫边疆是他的责任所在。收拾好战场,何灌下令加强巡逻,严禁辽人再越境取水。
       此事令何灌大名远播,连辽国大将也听说想来验证。于是几万辽军再次压境,辽将点名要何灌过招。何灌从容不迫,抓住机会一展身手。他连续射出数支钢箭,全部射中对面的山崖,深深插入石壁,惊得辽将军目瞪口呆,再不敢轻视。


       辽将对何灌的箭法深感惊骇,思前想后也不愿意白白送命。于是他下令撤军回国,并在返回途中反复向手下官兵强调不可小看宋人。“他们看似文弱,武将如何灌却是神乎其神的高手。须防备,切勿掉以轻心!”辽将一再叮嘱道。
       如此强大的实力,让何灌成为北宋有名的大将。那么问题来了,拥有何灌这样的猛将,北宋何以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厄运?


       建言不从惨死沙场
       宣和七年,金兵南下,何灌奉召北上抗敌。他建议不要调走北方所有的禁军,以防后方危机。据何灌分析,金兵主力南下,若北方防线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但建议不被采纳,所有禁军都调往前线。
       何灌前往浚州防守,但手下只有数千老弱残兵,难以抵御金军压境。这批士兵大多来历不明,身材瘦弱,很多面黄肌瘦像是刚刚病愈的样子。且都年事已高,根本不是合格的战士。何灌心中焦虑,军心涣散的队伍很难抵抗金兵的攻击。他立即向朝廷禀报问题的严重性,请求重新调配部队,但并未得到批准。


       就在训练民兵之时,前线禁军贻误军机,主帅逃跑。金兵大举南下,情况危急。何灌盼望援军赶到,可是日复一日,却不见半个人影。终于,他在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这时传来金兵已突破防线,杀入边境的捷报。何灌心如刀绞,这下子真是危机四伏了。
       无奈之下,何灌回援京城,请求面见皇上。然而他再次奉命死守西墙,与金兵展开激战。此时的何灌已是心力交瘁,他预见到朝局的混乱以及北宋潜在的危机,但奈何权力不在自己手中。面对金兵来犯,他只能力战一场,为国家赴汤蹈火。


       战场上,兵强马壮的金兵虎视眈眈,何灌背靠城池奋力厮杀。三天后,他因伤重不治身亡,时年六十二岁。手下亲兵韩综、雷彦兴等悉数壮烈牺牲。
       一代武人就这样与世长辞,不能为国尽力,实在令人痛惜。何灌临终前想到的,是自己辜负了守土抗敌的职责,没能保家卫国,他为此自责,然而生命的消逝已近在咫尺。这时一波又一波的悔恨淹没了他,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对祖国的宏愿,想起人们对自己的期待......种种往事在脑海中一一浮现,然而一切太晚,主宰生命的大手已将他拉向永恒的长夜。


       为何北宋武将不能挽狂澜?
       纵观何灌的一生,他作为一名武将尽己所能保卫国家。然而生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北宋,一个崇尚文人的王朝,对于武将其实并不重视。
       何灌武艺高强,战功赫赫,本是抗金利器,奈何其忠言常被当权者所忽视。前线主帅贻误战机,后方无援,欲挽狂澜于无形,终究难逃一死。


       同是北宋名将的岳飞、韩世忠也无异命,折戟沉沙场。这三位都忠心报国,却也都被奸佞所害或命运所弃。他们为国捐躯许久,建言无门,终成悲剧。可悲北宋武人,为国献身却难逃厄运。何灌和他们一样,都是那个时代悲剧性的产物。
       其实,北宋灭亡的原因很复杂。军事上的种种失误固然很致命,但更重要的是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昏庸。他们迷信和平繁荣,不知兵家大事;他们视武人为下乘,缺少雄才大略的武将;他们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如此种种积弱积败,导致北宋迅速灭亡。


       结语
       何灌与其他忠心抗金的武将一样,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有力无处施展,奋勇抗敌却难逃宿命。北宋灭亡的教训值得后人深思,一个文弱的民族是站不住脚的。同时武将的地位也需要重视,不该因启蒙运动的影响而被低估。文武两全,国家才能鼎盛富强。
       何灌和其他死难烈士的故事,永远值得被纪念。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中华民族才得以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摇。值此何灌逝世数百年之际,让我们缅怀这位武人的一生,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