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被褐怀玉

 礼博士委员会 2024-02-21 发布于北京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陈超群绘制《司马季主被褐怀玉》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365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壬午岁读史怀司马季主七律

有道非关志气豪,俗情往往慕风骚。

生如蝼蚁虽卑小,德比丘山更峻高。

富贵于吾犹敝履,功名在手亦鸿毛。

不知天命之真义,枉自人间走一遭。

黄德劲先生诗评:

彬宇先生怀司马季主七律,血气蓬勃,真砥砺志气也!有道之人,未必高官显爵,未必豪言壮语,未必无限风光,但一定“德比丘山更峻高”,“不枉人间走一遭”——而此诗之“诗眼”,也正在此末一联。

在这个人间走一遭,是要了知“天命真义”的,否则辛辛苦苦走这一遭干什么?而天命之真义,又是什么?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愁的是什么?病又从何来?每日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贪花恋草爱慕虚荣,还是心怀梦想,大道而行,不在乎他人眼光,风雨无阻为苍生?

“被褐怀玉”,语出《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意为衣衫褴褛,心怀金玉,才德在身,深藏不露,此圣人之所为也。

司马季主与其所秉持、赞扬之品德,正是如此。司马季主的人生履历十分简单,几乎全部内容都来自太史公的一则《日者列传》。彬宇先生的诗,则是对这一列传的最好解读。

所谓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谨以“有道不与俗情俱”“富贵功名如敝履”“了知天命之真义”三部分简析之。

有道不与俗情俱

“有道非关志气豪,俗情往往慕风骚。”彬宇先生首联,道出了一个极其常见的“流行场景”——世俗往往喜欢那些出口便是豪言壮语,外表看起来倜傥风流之人。 然而真正的有道者,却全不在这些外在的装点上——“生如蝼蚁虽卑小,德比丘山更峻高。”有道之人也许貌似如蝼蚁一般卑小的人,但他身具的德行,却如泰岳昆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司马季主的一番宏论,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发生的。与他对话的两个人物与其所持的观点,正是“俗情所慕”。看原文: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相视而叹。

司马季主是著名的卜者,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卖卜。当时的中大夫宋忠、博士贾谊相约出外洗沐,聊着聊着便说到古代的圣人,不是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医师之中,于是找到了司马季主的卜筮馆。

宋忠,历史不祥。贾谊,则因其高才与悲剧命运而知名。“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过秦论》《鵩鸟赋》为其代表作。

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贾两人,无疑都是身居高位的“文化人”。太史公的叙说是很“周到”的,“天新雨,道少人”,天气刚刚下过雨,路上行人很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足够安静的环境,优雅从容地坐下来畅聊。彼时司马季主也正在和弟子们探讨天地日月阴阳吉凶。不速之客的到访并没有影响司马季主的发挥,反而思路更加清晰,理论更加系统,于天地日月,仁义吉凶,“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对于此情此景,宋忠、贾谊一则惊异莫名,赶紧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一则疑惑莫名,忍不住发声追问:

“看先生容貌,听先生谈吐,当世无人能够。可是您为什么现在地位如此低微,职业也如此上不得台面呢?”(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於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闻听此言,司马季主“捧腹大笑”——估计笑得直不起腰来了。直接追问:

“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看着你俩像有点道行的,咋见识如此简陋,语言如此粗野!那你们说说看,你们认为哪些人是贤人,高人?又有什么资格和道理,认为我这样的长者卑下污浊呢?

宋贾当然也不示弱: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於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世人眼中的高卑污浊是什么?

尊贵的官爵,优厚的俸禄,是高,为世人所仰望。

如此高位,只有贤才能居。潜台词其实是说,只有如我们宋贾这样的人,才配享高位。先生您不行啊,您没有啊,所以“卑”啊。而且说话不能让人信,做事不能见实效,取用不能合情理,这不就是“污”吗?污浊污诞不高尚啊。

两人借助世人的口,直言不讳卜者的“卑污”:

卜筮者,大多喜欢夸大怪诞之辞,以迎合人们心理;虚伪地抬高他人的禄命,以讨人们的欢喜。随意谈论灾祸,以伤害人心;假借鬼神,以诈取人们钱财;谋求厚礼拜谢,以满足自我私欲。

以上种种,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卑污。

闻听此言的司马季主让两位稍安勿躁,听他道来。他认为世上本来就很少人能分别“贤与不肖”,看不清君子小人。(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随后的一席话,司马季主直接道出了自己眼中真正的“贤人”与宋贾两人所认为的贤人有何不同,直接戳破了宋贾二人“贤人”的画皮。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贤者的行为,都是以率直的言辞,做正直的劝谏,三次劝谏不被接受,就会隐退。赞美他人不希求有回报,批评他人不顾虑被怨恨,只求有利于国家和民众。因此不随便做官,不随便接受俸禄,只求名副其实,德配其位。对心术不正的人,即便身居高位,也不会尊敬他;对有污点的人,即便尊贵,也不屈尊其下。得到官位不会得意忘形,丢弃官位不会心怀愤恨,不是自己的罪过,虽然屡屡受辱,也不会觉得内心有愧。

(这样的贤者,还有吗?)宋贾眼中的贤者,什么样?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於操白刃劫人者也。”

现今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令人感到羞愧的人。他们很自卑地寻求进身之阶,说些过分恭维的话,互相以权势为攀引,以利益为诱导,结党营私,去求取尊宠和名誉,为的是要享受公家的俸禄。谋取私利,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只知道利用官威,投机取巧,钻法律的空子,追求私利而做出横逆残暴的行为:这和拿着刀子去抢劫有什么差别呢?

(类似的情况,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还没完:

“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当他们做官还在试用期的时候,会加倍努力地从事技巧诈骗,巧饰虚假的功劳,捏造不实的空头文章来蒙骗主上,因此能受到提拔,居于上位。他们在试官时,不知道让贤;陈述功劳,则会把虚的说成实的,把没有说成有,把少变成多,为的是讲求便利,取得荣势和尊位;大吃大喝,声色犬马,无恶不作,无所不为,把亲人的名誉抛在一边不管,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虚耗公家的财帛。

对于此类人此类事,司马季主此时连续用了四个比喻,均十分形象:

这不就是那些不拿长矛的强盗,不持利刃的歹徒,期骗父母却未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人吗?

这样的人就是宋贾认为的“高贤之才”吗?!更有甚者:

“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乱不能治,四时不和不能调,岁穀不孰不能適。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讬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有人者进,有财者礼,是伪也。子独不见鸱枭之与凤皇翔乎?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种种“低能行为”,都是所谓的“高贤”干的——出现了盗贼不能设法禁止,蛮夷不服来犯不能感化收摄,奸邪兴起作恶不能遏阻消除,官家消耗糜乱不能治理,行政措施和四季不合拍不能调和,年谷收成不好不能调度。

如此“懒政怠政”,是贤才吗?有贤才,不作为,是不忠;非贤才,居官位,享受主上俸禄,占着茅坑不拉屎,妨碍真正贤者的进路,这叫窃位。有关系的就进用,有钱财的就礼遇,这是虚伪。

司马季主质问:你们难道没有见过猫头鹰和凤凰一起飞翔吗?兰芷等香草被丢弃在旷野,蒿萧等野草却茂密成林,正人君子被迫退隐而不能显达——这就是诸位干的事啊!

可以说,司马季主在啪啪打脸,打宋贾以及以宋贾眼中所谓的“高贤”的脸。“有道非关志气豪,俗情往往慕风骚。”宋贾所推崇的正是“志气豪”,而其所为,正是“慕风骚”。司马季主还有一段总结的话:

“故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微见德顺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养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誉。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长者之道乎!”

优良的马,不能和疲弊的驴子同行;飞天的凤凰,不和檐下的燕子麻雀为群;贤者,也不会和不肖的人同列。因此,君子居于卑下隐蔽的地位,以避开众人;自己藏匿来,以避让群伦;精细观察天理人情和世间万象的道理,以除去种种祸害,以此来彰明天地之真性,辅助上天,化育下民,只希望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国为民,并不求什么尊位和声誉。

而你们这些人,只知道哗众取宠,玩弄嘴皮子功夫,又怎能真正了解长者之道呢?!

遭到迎头痛击的宋贾,什么表现呢?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于是摄衣而起,再拜而辞。行洋洋也,出门仅能自上车,伏轼低头,卒不能出气。

宋忠和贾谊精神恍惚,失魂落魄,茫然无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于是整衣起身,拜了又拜,落荒而逃。而且二人走起路来,不辨东西南北,出门只能自己上车,趴在车栏上,不敢抬头,始终像是透不过气来。

是不是像痛打落水狗,又像捅破了猪尿泡?酣畅淋漓,直击命穴。“生如蝼蚁虽卑小,德比丘山更峻高。”君子地位卑微,身居山野陋巷,却德比天高,行出于众,并不是宋贾等人所能比。彬宇先生诗言,正是司马季主眼中的贤才。谁又能说他们卑微呢?

富贵功名如敝履

“富贵于吾犹敝履,功名在手亦鸿毛。”对于真正的有道者来说,富贵功名是不会萦系于心的,因为他们早已经看破了这些而不会为外在的虚荣所困缚。其实司马季主在总结中已经阐述了这个道理,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微见德顺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养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誉。”而宋贾二人的命运,完全没有逃出司马季主锐利的眼光,用自己的悲惨结局,“实证”了这一点: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在听完司马季主一番“训诫”之后,“久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来这段时间之内两人并未真正反思而修正自己的言行,宋忠出使匈奴,没到达目的地就返回来了,因此而被获罪。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因梁怀王坠马去世,贾谊引咎绝食,忧恨而死。两人的结局都够悲惨的。为什么呢?“务华绝根”。贪求华而不实的外表,而自绝了根本所在。根本所在又是什么呢?

在司马季主回答宋贾二人对卜者的质疑中,暗藏了“安身立命”“立身处世”的大道理:

述而不作,君子义也。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於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釭,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代;正时日,乃后入家;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勾践放文王八卦以破敌国,霸天下。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负哉!

述而不作,是古时君子的道义。今天的卜者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上必效法天地的规律,下必取象于四时的变化,以顺合仁义的原则。……然后才讲天地间的利害关系,才讲事业的吉凶成败。

在以前,不论国家的奠基,政事的治理,还是乔迁新居,怀孕生娃,都要预先卜定吉凶。从伏羲氏画八卦,到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方才达到天下大治。越王勾践也是效仿文王八卦,攻城略地,打败敌人,称霸天下。由此来看,卜筮有什么乖悖于大道的呢

况且卜筮者,必然洒扫庭除,端正衣冠,之后才谈论事情,这是有礼的表现啊。他们的言语,让鬼神得到祭飨,让臣子忠心侍奉君上,让子女孝养双亲,让父亲慈爱养育孩子,这是有德的表现啊。(且夫卜筮者,埽除设坐,正其冠带,然后乃言事,此有礼也。言而鬼神或以飨,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养其亲,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

又有礼,又有德。卜者怎么能不被尊重呢?而且治病救人,利人无数却并不收取巨额的酬谢,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吗?(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此夫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谢少,老子之云岂异於是乎?)

而对于宋贾二人所说的卜筮者之“多言、虚高、擅言、矫言”,司马季主是如此回应的:没有人可以凭借一两句话就能让君王高兴,从而影响君王的决策,更何况是那些愚顽不化的人呢?

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虑事定计,饰先王之成功,语其败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严,莫大於此矣。然欲彊国成功,尽忠於上,非此不立。今夫卜者,导惑教愚也。夫愚惑之人,岂能以一言而知之哉!言不厌多。

你们这些先生们,可曾遇到过巧言善辩的人吗?商议事情,制定计划,一定会是这些人。但是他们不能凭借着一两句话让君王高兴,所以说话时一定托称先王,说话必定提及上古;思考问题,决定策略,夸赞粉饰先王的功绩,以及解释他们的失败与祸害,以此来让君王的内心恐惧或是欢喜,以期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言辞繁复而夸张,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但是希望国家变得富强,事业取得成功,对皇上尽职尽忠,如果不这样做是不行的。现在的卜筮者,是解答迷惑、教化愚顽的人。那些身处愚顽迷惑的人,怎么可以凭借一两句话就能让他们变得聪明呢?因此说话不能因反复陈述而产生厌恶之情。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卜筮者可能会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可能会虚高夸饰,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但这只是达成他们志愿的手段而已,根本要看他们的“发心”。只要发心正,剩余的便只是路径问题。他们的发心是要“法天地,象四时,顺仁义”,匡扶国家,济世利民,而不是自己的富贵功名,舆论观感。世人往往误解了他们,但真正有君子操守的卜筮者,对此看得明明白白,并不在乎。因为他们——“富贵于吾犹敝履,功名在手亦鸿毛。”

其实宋贾二人也并不是真不明白。二人三天之后的一席对话,满是畏惧与羡慕:

居三日,宋忠见贾谊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我与若,何足预彼哉!彼久而愈安,虽庄氏之义未有以异也。

过了三天,宋忠在殿门外见到贾谊,便凑到一起,偷偷谈论慨叹:“道德越高越安稳,权势越高越危险。处在显赫的地位,丧身将指日可待。卜筮即便不周密,也不会被夺去应得的精米;替君王出谋划策如果不周密,就没有立身之地。这二者相差太远了,就像天冠地覆不可同日而语一样。这正如老子所说的'无名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呵!天地空阔无边,万物兴盛和乐,有的安稳,有的危险,不知所处。我和你,哪有资格干预他们卜者之事呢!他们日子愈久就越安稳,而我们呢?”

想想世间,有了权势便不可一世。距离宋贾的层次境界还相差很远,又何其悲哀呢!

了知天命之真义

“不知天命之真义,枉自人间走一遭。”来到这个人世走一遭,如果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还不明白天命是什么,不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不明白来这个世界上到底为什么,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混吃等死,躺平摆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真是“枉自人间走一遭”了。彬宇先生在《干支哲学》中反复强调《论语》前中后三个部分的三句话,《论语》一开篇就开宗明义——“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中间借曾子之口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最后又总结——“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原点,正如彬宇先生在《干支哲学》中所强调的一样,“儒家文化及中华文化是围绕人类命运而展开的文化,是为如何圆成我们的生命与如何完善我们的人生而设立的文化。中华文明天命观,是站高立远的中华文化立足人类命运未来归宿何去何从所作出的终极关怀。”彬宇先生称之为“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一切不能完善命运的文化都是无益和无意义的,全世界唯有中华文化具有此特点。不仅能改善个人命运,更是要改善人类命运

这首七律之尾联,振聋发聩,余音绕梁!因为许多人,也许就是这么混混沌沌过了一辈子!

当然必须要注意的是,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不尽相同。要根据自己的天资禀赋,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才是了知了天命的真义,不怨愤,不懈怠,不自弃。太史公以司马季主为代表,专门用一大段,一系列实例,论述此一道理。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游观长安中,见卜筮之贤大夫,观其起居行步,坐起自动,誓正其衣冠而当乡人也,有君子之风。见性好解妇来卜,对之颜色严振,未尝见齿而笑也。从古以来,贤者避世,有居止舞泽者,有居民间闭口不言,有隐居卜筮间以全身者。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及卜筮立名声千里者,各往往而在。

褚先生说:我做郎官时,曾在长安城中游览,见过从事卜筮职业的贤士大夫,观察他们的起居行走、行动都由自己,常常谨慎地整理好衣服帽子来接待乡野之民,有君子的风范。遇到性情喜爱解疑、乐于卜筮的妇人来问卜,对待她们态度严肃,不曾露齿而笑。自古以来,贤者逃避世俗社会,有的栖息于荒芜的洼地,有的生活在民间而闭口不言,有的隐居在卜筮者中间以保全自己。司马季主是楚国的贤大夫,在长安游学,通晓《易经》,能够陈述黄帝、老子之道,知识广博,远见卓识。看他对答二位大夫贵人的话语,引述古代明王圣人的道理,原本不是见识浅薄能力低下之辈。至于以卜筮为业名扬千里之外的,往往到处都有。

传曰: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黄直,大夫也;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留长孺以相彘立名。荥阳褚氏以相牛立名。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绝人之风,何可胜言。故曰: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夫家之教子孙,当视其所以好,好含苟生活之道,因而成之。故曰:制宅命子,足以观士;子有处所,可谓贤人。

传记上说:“富为上,贵次之;已经显贵了,各自还须学会一技之长以立身于社会之中。”黄直是位大夫,陈君夫是个妇女,皆以擅长相马而立名天下。齐国张仲和曲成侯以擅长用剑击刺而扬名天下。留长孺因善于相猪而出名。荥阳褚氏因善于相牛而成名。能够因技能立名的人很多,都有高于世俗和超过常人的风范,怎么能说得尽呢?所以说:“不是适当之地,种什么也不生长;不合他的意向,教什么也难以成就。”大凡家庭教育子女,应当看看他们喜好什么,爱好如果包容生活之道,就顺其爱好因势利导而造就他。所以说:“建造什么住宅,为子取用何名,足以看出士大夫的志趣所在;儿子有了安身之处,可以称得上是贤人了。”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可谓知命者也!彬宇先生所言天命之真义,正是各自当有足够的智慧,认清天地自然的道理,明晰大道之所在,自我之所长,不慕富贵,不羡功名,甘于贫贱,德高丘山,“人不知而不愠”,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成就人生,成就事业,利益国家,利益苍生。既要有乐天知命的能力,又要有逆天改命的力量,更要有尽心达命的责任感!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所以不被记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见于文献。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由此可知,世间卜者若司马季主者,何其珍惜而让人尊敬也

彬宇先生在以往讲学时说了一个另有新意的道理——

太史公实则也将贾谊后来的悲惨命运暗藏在了此篇《日者列传》之中,贾谊在常人面前,固然是风流倜傥,一代英才,但在真正的高人看来,正如彬宇先生所言:“汲汲于功名者,必岌岌而可危”。世人都以为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委屈了贾生的“绝伦才调”,其实在彬宇先生看来并不然,世俗的风骚如若不载道,不通达于道,这样的风骚就是华而不实的“附庸风雅”。彬宇先生认为汉文帝对贾生的“问鬼神”,不是说汉文帝愚昧无知,不关心民生疾苦,只关心迷信糟粕,恰恰是对贾生才学的考验考核。这里的“问”不是询问,而是考问。不是让贾生怀才不遇,恰恰是要给贾生施展抱负的机会。事实证明,贾生不但没能把握住此次机会,反而认为汉文帝不懂他。其实,汉文帝关心的“鬼神”是天地大道,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天地大道,才是民生与社稷的根本之道,合此道则天下安、民自安,乖于此道而大谈民生,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同样是征问,贾生之才只是文学小才,而董仲舒回答汉武帝的《天人三策》才是雄才大才!对此后的历史做了巨大贡献。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门生,自然深明大义,将贾谊的命运结局暗藏于此了。

彬宇先生还有诗云:“觉世牖民方谓圣,吟风弄月并非才”,先生说文章有两种,一种叫道德文章,一种叫锦绣文章,道德文章是文以载道的,锦绣文章是华丽的文字堆砌,是文字游戏,是小道小术,不值一哂。

而彬宇先生诗若太史公文,传世化人之意义何其非凡也!

张红星教授注:

俗情:世俗的情态、情感。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唐·杜甫 《久客》诗:“羇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风骚:本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宋书‧谢灵运传论》:“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后借指诗文。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此处“慕风骚”之慕非真慕,诗人特指世俗之人喜好附庸风雅与搔弄风骚。

峻高:高峻,高耸。 《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汉·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峻高者隤,叶茂者摧,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清·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诚明》:“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志意所与;而能尽其性,则物性尽,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

—————————————————————

《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仪叁百图》为廖彬宇先生古体诗集,《礼记》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彬宇先生汇集历年吟咏往圣先贤及其事迹的古体诗365首,透过圣贤事迹来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发扬礼乐文明。该文献简单易记,大雅斯文,使圣贤精神能够让人口耳相传,深入人心。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血之作。既是歌颂古今贤哲,致敬圣贤,也是献礼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