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9:皮肤湿疹瘙痒

 贤霖堂中医馆 2024-02-21 发布于广东

湿疹的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不同发病期皮损同时出现而形成多种形态(多形性)。

首诊

图片

女 15  

皮肤痒,手抓皮肤后皮肤更加瘙痒,略有红疹。

脉弦细力弱,舌尖红。

图片

分析:病位在皮肤,为太阳。

火郁则发之,柴苓汤、麻黄桂枝汤除湿散火。

处方

柴胡10,黄芩4,姜半夏6,太子参30

炙甘草10,茯苓皮30,泽泻10,蝉蜕5

桂枝10,麻黄8,大枣10,白芍10

粉葛12

7付

反馈

微信回访,家长叙述小孩皮肤瘙痒明显减轻,不在用手抓皮肤。

思考题

  1. 笔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

  2. 用柴苓汤针对的是哪条经?

  3. 为什么方中加太子参?

    (答案在最后)

图片
图片

答案

  1. 笔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

    患者脉弦细,非单纯太阳经病,复合了少阳经病。当加柴胡剂。

  2. 用柴苓汤针对的是哪条经?

    柴苓汤一方面针对患者少阳火化,另一方面可以利水除湿,针对皮肤将要出现之渗出,为少阳截断。

  3. 为什么方中加太子参?

    患者脉弱,为太阴虚。总结:太阳寒湿困表、少阳之火伏而不能发,太阴里虚。故选用麻黄桂枝各半汤 柴苓汤,发表除湿、散郁火、补里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