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次膺

 姓氏文化藏谱馆 2024-02-21

史料记载

辛次膺,莱州人。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值山东乱,举室南渡。属闽寇陷建州,宰相吕颐浩以次膺宰浦城,遏贼冲。比至,寇党已焚其 邑。于是披荆棘,坐瓦砾中,安辑吏民,号令不烦,邑民便之。数月,韩世忠破贼,复建州,除审计司。余党范黑龙破邻邑,闽帅张守檄次膺,俟贼平而后行。乃募 乡兵习强弩,贼至,与之夹水而阵,矢齐发,贼奔溃,生致首领五人,余悉宥之。
擢右正言。韩世忠男直秘阁,次膺奏曰:“攻城野战,世忠功也,其子何与?幸门一启,援例者众。”上信纳。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章留中。
求去,除湖南提刑。先是,贼龙渊、李朝拥众数万,据衡之茶陵,桧匿不奏,乃以见阙处次膺。既抵长沙,贼势方张,戍将抽回,始悟桧欲陷之。即单车趋茶陵,擒 贼骁将戮之,募贼党毛义等,赍榜谕以朝廷抽回戍将,务欲招安,宜亟降,待以不死。龙渊、李朝相继降,仍请料精锐,可得禁旅万余。次鹰笑曰:“是皆吾民,正当弃兵甲,持锄櫌,趣令复业。”
金好成,赦书至衡阳,次膺极陈其诈。书奏,不报。金陷三京。次膺罢。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桧死,起知婺州,孝宗即位,手诏 趣召。隆兴改元三月,同知枢密院事。符离之师,捷奏日闻,次膺手疏千言,乞持重。未几,军果溃。及见,上颜色不乐,奏言:“师溃而归,此上天大儆戒于陛 下。”上叹其先见。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宋史·卷三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译文:辛次膺·南宋资政殿学士。

辛次膺(1092年—1170年),字起季。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南宋名臣。政和二年(1112年),辛次膺登进士第,授单父县丞。宋高宗绍兴年间,擢左正言,主张抗金,力斥和议。除直秘阁、湖南提刑,为秦桧所陷,奉祠十八年。秦桧死后,起知婺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试给事中。宋孝宗即位,拜御史中丞。隆兴元年(1163年),同知枢密院事,又拜参知政事,以疾力辞。隆兴二年(1164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卒,年七十九,谥简穆。辛次膺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善属文,尤工诗。著有《属辞比事》5卷、《奏疏》10卷、《笺表》10卷,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辛次膺俊慧力学,日诵千言。善属文,尤工于诗。

政和二年(1121年)登进士第,历单父县丞。绍兴年间任左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对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一已私利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进行了猛烈坪击,对高宗“降万乘之尊”求悦于敌而负天下之人的做法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奸相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卑权微的辛次膺立即向高宗递交弹劾奏章,文中历数秦桧妻兄和亲家投拜金贼、佃占官田的卖国谋私行径,建议皇上予以严惩。高宗留下奏准备查处,可等辛次膺走后,秦桧追到高宗寝室,花言巧语说服皇上收回成命。辛次膺听后怒火中烧,立即上疏,尖锐指出这是秦桧的“容私营救”,而皇上却听之任之,致使“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他接着申明,就是皇亲国戚皇上宠任不当也应论劾,难道现在宰相的姻亲就不能治罪吗?!希望皇上“戒蒙蔽之渐”。史称“渡江以后,直言之臣以次膺为首”。终因势单力薄,为秦桧忌害,被削职为民,流落乡里达20年,仍“以礼自持”,“虽崎岖乱离,贫不自聊”,绝不屈服。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任御史中丞。

辛次膺十分同情战乱中老百姓的困苦,曾多次上疏,请求皇上赈济抚慰欲外出谋生的中原百姓,以定其心;停止无急用的赋税,精简多余官员的老弱残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召回逃亡农民并借给种子和耕牛,以开发荒芜了的两淮沃土。辛次膺极有文才,且代民而言,因而“每秦疏一出,天下韪之”。

旋同知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以疾祈免,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乾道六年(1170)卒,享年79岁,谥号“简穆”。


             辛次膺

1958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出土了辛次膺墓志铭。该铭虽有部分残缺,但基本信息颇为齐全,可与史传记载相互印证。拭去沉积的尘土,露出丰满的血骨,一个铁骨铮铮的身影浮现于我们面前。
长于困苦,心忧国事却难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用来形容辛次膺再合适不过。辛次膺的父亲名绍庭,曾担任过开封府尉氏县丞。但在辛次膺九岁那年,父亲就因病谢世,只留下他和寡母相依为命。后来,母亲没有能力独自抚养他,就南下到了江苏镇江,投奔辛次膺的外祖父王圣美。
  苦难生活磨砺了辛次膺的意志。他很快就展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聪慧。他不仅天赋极好,日诵千言,而且意志坚定,一心向学。年刚弱冠(古人称20岁为弱冠),就考中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进士。

​辛次膺(1091 -1170),宇起季,昌邑人。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宋史》有传。

辛次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为生计所迫,随母亲投奔其外祖父王圣美,迁往江苏丹徒县。他自幼俊秀聪明,在外祖父与母亲的督导下,刻苦力学。宋政和二年(1112)二十一岁的辛次膺考中进士,官授山东单父县丞。

北宋末年,国是日下,金兵人侵,山东大乱。辛次膺为避兵祸,举家南渡,侨居福建。

南末政权初建,政权尚不稳固,地方豪杰攻城略地,与南宋政权作对。当时,范汝为部起义军攻陷建州,宰相吕颐浩任命次膺为蒲城知县。以扼要沖。但等到次膺上任,蒲城城邑已被熊志宁部义军焚毀。他便坐在瓦砾堆中招集安抚人民,组织丁壮,办理兵械,把守险要地段,加强防卫。遇事果断干练,号令不烦,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数月后,范汝为部义车范黑龙攻破邻县。此间,辛次膺招募乡勇,练习强弩,起义车再次进攻蒲城,次膺亲率乡勇与之隔水而战,并借助弓弩优势,大败起义军,生擒其主要头目五人,其余皆予以宽宥。

因为政绩突出,经参知政事孟瘐的推荐,次膺得到宋高宗的召见,并询以国事。辛次膺本着忧国忧民之心,针对当时用人与行政中的弊端,在廷对中向高宗提出“用人在于用其真才实学,行政施令在于令行禁止”的建议,受到高宗的称许,随即调他到驾部工作。他又针对郡邑当时百业调弊,人民失所的实际情況,请示高宗敕令“各都县长官亲自督促人民耕种,并且减轻征税额,以加强农业生产。”同时,他向高宗提出:“中原之人抛弃了祖宗坟基和家业,颠沛流离,来到江南,希望朝廷加以抚恤,以坚定中原人民收复失地的信心。”高宗又升他为吏部郎、湖北运判。赴任途中,再被召回,见高宗于建康行宮。他再次针对实政中的弊端向高宗建议:“首先皇帝要巡视检阅部以人,鼓舞士气,关心官吏的任免,恩威并施,树立权威;其次要杜绝左右亲信干政的不正之风;再则要节省开支,精兵简政。”他尖锐地指出:“从南渡以来,连续十年征战不息,一岁用钱三十万,米四百万石,各种常赋只能供应一半,其他的都取之于民。因此,必须减轻人民的负担,不急办的事不办,不该升的官不升,裁冗吏,汰弱兵,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高宗非常赞许,令将他的公文张挂于朝堂之上,并擢升他为右正言,奉职谏官之列。以上建议的提出,对于改良风气,稳定局势,减轻人民负担,压缩财政支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谏官,辛次膺负有纠察官吏的职责,他遇事敢言,不畏权势。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儿子因韩世忠战功加恩授直秘阁,辛次膺上奏说:“攻城野战,是韩世忠的功劳,他的儿子管理图书,有什么战功呢?如果这个先例一开,后患无穷。”当时秦桧为相,把持朝政,想利用职权授给他的妻兄王仲嶷官职。辛次膺揭露秦桧徇情枉法,他弹劾王仲嶷曾经巴结奸臣朱勔,投降金国,罪在不赦。同时又弹劾时任抚州知府的秦桧的另一个妻兄违法出租官田,不纳租税。宋高宗袒护秦桧,将奏疏留中不发。辛次膺再次上奏,他说:“我最近向皇上弹劾的两个人,听说皇上要追回成命,这是秦桧挟私营救他们。如果皇上曲从他的心意,那么国家的法纪、大臣的职责,都成了一纸空言。即使皇亲国戚,任用不当,我也得提出意见。难道大臣的亲戚,就不能绳之以法吗?我希望皇上做事要刚毅果断,不要受人蒙蔽。”辛次膺刚正不阿,大义凛然。但是,宋高宗忠奸不辨,是非不分,辛次膺乃以侍奉老母为名愤而辞职。宋高宗不准,依秦桧之言,授辛次膺直秘阁、湖南提刑,将其派往湖南。此时,湖南农民起义军龙渊、李朝的队伍已有数万人,占据荼陵,秦桧隐匿不报,无非是想借刀杀人。宋高宗还被蒙在鼓里,辛次膺辞别之时,他还说;“你请示回家奉养母亲,本来不应留你。不过湖南风物甚佳,而且没有盗贼,给你这样的官职,以示恩宠。你好好干,一年后再召你回京。”待辛次膺抵达长沙,起义军势头正旺,而本地守将却已调走,他才明白是秦桧故意陷害。不得已之下,辛次膺单身赶到荼陵,招集少量官兵,趁义军不备,突然出击,斩杀义军的头目多人,并招降了义军部众。秦桧的阴谋未能得逞。

战与和,偏安江南还是徐图北伐收复中原,一直是南宋政局中的首要问题。以岳飞为代表的抗战派主张北伐收复失地。曾被金国俘获归来的秦桧则主张“南自南,北自北”,鼓吹妥协投降,党同伐异,斗争不休。但在宋高宗的支持下,投降派逐渐把持了朝政,并派王伦使金议和。辛次膺对议和之举极力反对,先后七次上疏讲明金人变诈无常,背信弃义,劝谏宋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合约签署后,文书传到湖南,辛次膺义愤填膺,他再次冒死上疏,对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一己之私利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进行了猛烈抨击。对高宗“降万乘之尊”求悦于敌而负天下之人的作法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不久,金人果然食言,向宋发动了进攻,三京陷落,长江以北大片土地尽陷敌手。投降派把怨恨发泄到抗战派头上,辛次膺被罢官。      辛次膺为官清正廉洁,没有积蓄,罢官十六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丝毫不求助于人。刚罢官不时,秦桧曾写信与他,想利用收买他,他拒绝了。      

秦桧死后,辛次膺始得复官,出知婺州,至任三月,即被召见赴京。临近京城,又以足疾为由求去,被授为秘阁修撰还乡。不久再次被召见,擢升权给事中。在此期间,他弹劾权户部侍郎蒋璨不守正事,使之降职,出知平江。御史中丞汤鹏举因之弹劾次膺假权抱怨,次膺被降职待制宫观,后起为泉州知州,移福建帅,因母亲故去,乞致仕。

    宋孝宗即位,励精图治,刚登基即宣布为岳飞平反,并将秦桧余党逐出朝廷,接着又派张浚统帅三军北伐,欲收复中原。同时,孝宗亲手书诏召次膺回京,初见孝宗,辛次膺即提出了重要的建议。他说:“皇上用人一定要考核他的政绩,勿以一人誉用之,一人毁去之,出令不能反悔。”“两淮地区尽是荒野,应招集流民归业,借给耕牛,或者命令屯田的兵士耕种,以便足兵足食,使敌人不能乘虚而入。”辛次膺的意见受到孝宗的重视,升授他为御史中丞。当时已退位为太上皇的宋高宗有一次召见辛次膺,不无遗憾地说:“可惜在你强健的时候,小人离间我们君臣关系,使你的才华未能施展。”复职后的辛次膺在朝一如既往,对贪得无厌、结党营私、欺君罔上的官吏,他都一一弹劾,毫不通融。他的奏书一经传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宋孝宗很重视他。只呼他的官职不称其名。隆兴元年(1163)三月,辛次膺升同知枢密院事。时张浚督师北伐,与金军相持于符离一带,由于手下将领不能协同进攻,反而被敌人击溃,造成符离大败,朝野震动。于是“和议”的呼声又甚嚣尘上。孝宗重新起用投降派汤思退为相,并升次膺为参知政事,辛次膺誓不同奸臣同朝,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参政知事回乡。乾道六年(1170)辛次膺去世,时年七十九岁。

辛次膺生性孝友,清正梗介,立朝正直敢言,为官五十余年,没有丝亳事情被人议论。他为政注重清静,以德政为主,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故《宋史》给子他很高的评价,称“南渡直言之臣,宜为首称焉。”同时他又善文辞,尤工于诗,著有《属辞比事》五卷、《奏疏》十卷、《笺表》十卷。



              辛氏图腾释义

【释义】辛为天干的第八位。按照五行学说,辛属金。与“五方”之西、“四季”之秋、“五味”之辛相配。秋时万物生长成熟,但因味辛,故有的果实有辛辣之味。

【起源】出自莘姓。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得姓始祖:夏王启之庶子

始 祖 地:陕西合阳

​辛姓陇西郡望由秦汉之际初具规模,下传至五代十国依旧长盛不衰,而且高官不断,这种史实为他姓所不可比拟。辛姓人才济济,从周朝开始即有辛姓名人入载史册,尤可一提的是辛弃疾,其文韬武略备受千秋万代的敬仰,更为辛姓家族增添了光彩。

​出自莘姓。由莘(Shēn 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 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 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源于 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裔。

出自赐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夏​启。父大禹,母涂山氏,夏朝开国君主。启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禅让制一去不返,世袭制度从此确立。启建国后,封庶子于莘,其后以封地为氏,因莘辛在古时同音,后去掉草头,称辛姓,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

​辛姓发源于今陕西合阳(莘国),为夏时诸侯,夏传至桀时灭亡。商时辛姓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 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春秋战国时, 晋国有辛俞、辛寥,周国都(今河南省洛阳)有辛有,鲁国有辛栎,表明辛姓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姓在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别是 辛庆忌家族世代显贵,更为后世辛姓陇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际还有赵(今河北省一带)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姓族人已经遍布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 陇西繁衍的辛姓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而且高官不断,数量众多,辛姓陇西郡望已经形成。另外,在 雁门一带的辛姓也势头很猛,并形成了辛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门郡望。此际,由于陇西郡望的带动,辛姓在今甘肃兰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颇为辉煌。另外,辛姓在河南也繁衍地颇为兴旺,并有辛普明由河南徙居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当为辛姓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时期, 陇西仍是辛姓主要繁衍之地,而且势头不减,并出现了辛姓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 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辛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陇西郡望尤在,但已失去往日光彩,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姓发展迅速,尤其在今山东境内,辛姓繁衍的尤为兴盛。随着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现了更多的辛姓人家,并且已有辛姓入闽。

元代,有辛姓迁居新疆。

明初,山西辛姓作为明朝 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代以后,辛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辛姓繁衍最盛。

​辛氏历代名人

辛 甲

西周开国大史。

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由 召公奭推荐,任周大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

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祖籍宋国(今河南省),代表作品为《文子》。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 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班固等都认为文子是老子弟子,并说“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认为“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至于文子, 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 李暹为文子作传曰:“姓辛氏,葵丘濮上人,曰计然。 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三》说:“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字计然,文子其号。家雎之葵丘,属宋地,一称 宋钘,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二篇曰《文子》。”

辛胜

辛胜,秦国将军。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国派 荆轲刺杀 秦王失败,秦派大将 王翦、辛胜攻燕,于 易水之西大破燕军。

辛追

(前3世纪-前186年),辛胜之女,因与后称南越王赵陀之关系,为护家族之利,辛追嫁西汉长沙相利苍助其抗赵陀,育有一子 利豨。

因为名将之后,辛追夫人有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为汉军事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直到清朝初期都没有超越其军事测绘水平。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是长沙市马王堆1号墓主人。

辛延年

(公元前220~?年待考) ,著名秦汉诗人。 作品存《羽林琅》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 费锡璜《汉诗总说》)。

辛武贤

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著名汉朝大臣。曾任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破羌将军。

汉宣帝元康时任酒泉太守。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羌贵族反叛,同年六月,汉宣帝任命侍中、乐成侯 许延寿为强驽将军,派使者到酒泉任命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赐给加盖印玺的书信表扬他并采纳他的计策。让辛武贤与许延寿、赵充国率军合讨罕、秆羌,取胜。神爵二年(前60年)设置金城屈国。赵充国振师凯还后,辛武贤的儿子辛临众担任护羌校尉。辛武贤东返后七年,又任破羌将军,率兵远征乌孙(今独联体中亚伊什按城),走到敦煌发病,奉诏返回,未到长安病卒于途中。辛武贤对羌人的军事进剿,起到了巩固汉朝边防的作用。

辛庆忌

辛庆忌(?—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辛武贤之子,西汉将领。初为右校丞。后随 常惠率军前往 赤谷城(今苏联中亚伊塞克湖东南)驻兵守边,开垦屯田。 甘露二年(前52年),乌孙大、小 昆弥王内争,辛庆忌与歙侯作战,陷阵却敌有功,升任 侍郎,后又升任为 校尉。 汉元帝初年,补任金城长史,荐为 茂才,又调为郎中、车骑将军,累迁张掖、酒泉太守,汉成帝初年,征为 光禄大夫, 执金吾。后拜左将军,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

辛庆忌平日的仪容举止恭敬谦逊,饮食穿戴尤为节俭,但性喜车马,标识很醒目,这算是他唯一的奢侈。为国家勇武之臣,适逢天下太平,匈奴、西域亲近归附,敬重他的威信。 元延元年(前12年),辛庆忌年老死于任上,长子 辛通任护羌校尉,次子 辛遵任函谷关都尉,幼子 辛茂任水衡都尉、又出任郡守,他们都有将帅的风范。宗族旁支亲属到二千石的有十多人。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叙述两位从事夷狄或西域的将领 赵充国、辛庆忌的事迹。传内详载赵充国事羌之计与屯田之策,很有价值。 班固有感于白起、王翦、公孙贺、傅介子、李广、李蔡、赵充国与辛庆忌等秦汉名将都是山西(崤山以西)人,乃于传末论“山西出将”。指出“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四郡)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尚)勇力鞍马骑射”之故,归结“风声气俗”使然。这是实事求是的论断,颇有史识。

辛毗,(?-235年),字佐治,三国时魏国谋士。

本居 陇西(今甘肃 临洮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 颍川阳翟。当初,辛毗跟随其兄事 袁绍。曹操任司空时,征召辛毗,他不受命。 官渡战后,辛毗事 袁绍的儿子 袁谭。公元204年,曹操攻下 邺城,上表推荐辛毗任 议郎,后为 丞相长史。

公元220年, 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为 侍中,赐爵 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公元234年, 诸葛亮屯兵 渭南, 司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为 大将军 军师,加使持节号。 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不久逝世,谥肃侯。

辛 攀

字怀远, 陇西狄道(今甘肃境)人。北朝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辛公义

又名辛亚,隋代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少年时丧父,母亲教他读书,以勤苦著称。周天和年间,挑选品性好的人做太学生。辛公义凭勤奋出名。武帝时,召他到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武帝每月召他到身边让他和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他多次得到皇帝赞叹,当时同举人都仰慕他。辛公义跟随军队攻打陈,凭功劳被授予宣纳中士的官职,征讨动乱,升迁为扫寇将军。

开皇初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医药还不普及。当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里的人就会合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灭。辛公义为了改变当地的风俗,就让有病的人用车辇送来衙门听事厅的廊上,以至于廊上都睡满了病人。辛公义自己设了一个休息睡榻,日夜守候在病人身边。并且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于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愈。等病人痊愈以后,辛公义就将病人的家属召来,劝说他们要事亲至孝,友爱同胞,诸病家子弟也都惭愧而去。岷州的百姓都称 辛亚是“慈母”

辛茂将

陇西狄道人,曾任唐高宗宰相。历任大理少卿、 中书侍郎、侍中等职。后兼左庶子,与 许敬宗共审 长孙无忌案。不久死于任上。

辛云京

辛云京(713年-768年),唐代将领, 陇右道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出身将门之家,兄弟数人,并以将帅知名。云京有胆略,志气刚决,不畏强御,每在戎行,以 擒生斩馘为务,累建勋劳。安史之乱前,为太常卿史。安史之乱时,率军与 史思明大战,大败史思明,遂出任 代州(今山西雁北地区) 都督、镇北都知兵马使。继又任 太原尹,封金城郡王。在任期间严于法制,军中上下,无不畏服。后累升 检校尚书、右仆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左仆射等职。

辛京杲

辛京杲(?~784年),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辛云京从弟,唐朝将领。曾从李光弼出井陉、战嘉山、督战甚力。肃宗赞其与黥、彭、关、张一样勇猛。累迁鸿胪卿,英武军使。唐代宗时,封为肃国公,迁左金吾卫大将军,进晋昌郡王,历湖南观察使、工部尚书致仕。朱泚造反时,因为年纪大身体不好没有领兵平定叛乱,向着皇帝所在的方向痛哭流涕而逝世。

辛 秘

辛秘(757年-820年),子藏之,陇西(今甘肃境)人。少嗜学。贞元年中,累登《五经》、《开元礼》科。 高郢为太常卿,嘉其礼学,奏授太常博士。迁礼部、兵部员外郎,仍兼博士。

元和初,历任湖州刺史、河东行军司马、汝州刺史。九年,征拜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选为河南尹。十二年,拜检校工部尚书,代 郗士美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昭义军节度、泽潞磁洺邢等州观察使。久历重任,无丰财厚产,为时所称。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赠左仆射,谥曰昭。

辛君昌,陇西狄道人,唐代官吏。初为 邛州刺史,后历任任润州刺史、魏州刺史。

辛仲甫,字之翰,生于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卒于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汾州 孝义(今 山西孝义)人,宋初大臣。辛仲甫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好学,成年后处事机敏果断,颇有城府,而且姿仪 丰伟,相貌堂堂,被 宋太祖誉为“文武才干”之臣。

20岁从军为幕僚,乾德五年(967年),辛仲甫迁右补阙,出知 光州、彭州,迁为 西川 兵马都监,掌管 四川的军事大权。977年辛仲甫迁 起居舍人,奉命出使 契丹。后任成都知府时,免岁输铜钱,为蜀人赞誉。历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开封知府,不久为 参知政事。991年以 工部尚书知 陈州,后以 太子少保退。

辛仲甫谋事深远,御吏有道,在军中、地方、中央及出使外族时,都能尽职尽责,罢除苛务,为民雪冤,表现出了雍容大度,浩然正气的性格和为人,是一位正直而有作为的官吏。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期,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的辛弃疾承祖父辛赞之志,聚集二千人,参加由 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 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 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 耿京被叛徒 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 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南归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 美芹十论》、《 九议》等,但不受重用,多时赋闲在家,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与苏轼并称“苏辛”,但词风更纵放自如,冲破音律限制。著有《稼轩长短句》。

公元1207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 少师,谥号忠敏。

辛彦博,山西平遥人,明代官吏。洪武中由 岁贡入太学,擢监察御史、佥都御史,调山东浙江 按察使。永乐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应乾,(1521-1593)原名子厚,字伯符,号顺庵,山东省安丘人,明中期大臣。明嘉靖41年壬戊(1562)以第三甲41名中进士,授长治县令,后升郎中、都御使、山西巡抚、兵部侍郎。年老辞职时皇上特赠为兵部尚书。著有三命全书、劝善录、官迹图等书。明万历21年病故,葬在安丘西近戈庄。

辛自修,开封府襄城(今属河南省)人,明代官吏。嘉靖进士,历任海宁知县、吏科 给事中、太仆少卿、 应天 府尹、左都御史等职。卒于 工部尚书任上,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辛毗:字佐治,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他最初跟随其兄辛评为袁绍效力,后来归顺曹操。在曹操攻下邺城后,他被任命为议郎,后为丞相长史。曹丕即位后,辛毗被任命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后,他被封为颍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在诸葛亮屯兵渭南时,他被司马懿任命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逝世后,谥号肃侯。

辛评:字仲治,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也是曹魏卫尉辛毗之兄。在韩馥让出冀州后,辛评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与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袁尚继位后,辛评与郭图一同挑唆袁谭攻击袁尚,此后事迹不详。袁谭、袁尚反目时,辛评全家被收捕。后来曹操攻入邺城,辛评全家被审配怨恨并杀害。

辛云京:字京昙,是唐朝时期的将领,左骁卫大将军辛思廉之子。出身陇西辛氏,将门世家。有勇有谋,刚毅果断,不畏强权。长年征战,屡建军功,授特进、检校太常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迁开府仪同三司、镇北兵马使、代州都督。宝应元年(762年),河东节度使邓景山遇害后,担任太原尹,进封金城郡王。执法严格,整肃三军,治理太原。联合宦官骆奉先激反仆固怀恩,平定叛乱后,迁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

辛甲,西周开国大史。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由召公奭推荐,任周大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祖籍宋国(今河南省),代表作品为《文子》。

辛胜,秦国将军。秦王政二十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破燕军。

辛追(前3世纪—前186年),辛胜之女,因与后称南越王赵陀之关系,为护家族之利,辛追嫁西汉长沙相利苍助其抗赵陀,育有一子利豨,是长沙市马王堆1号墓主人。

辛延年,公元前220年生,著名秦汉诗人。作品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

辛武贤,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著名汉朝大臣。曾任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破羌将军。

辛庆忌(?—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汉将领。

辛毗(?—235),字佐治,本居陇西(今甘肃临洮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颍川阳翟。三国时魏国谋士。

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今甘肃境)人。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辛公义,又名辛亚,隋代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凭功劳被授予宣纳中士的官职,征讨动乱,升迁为扫寇将军。

辛茂将,陇西狄道人,曾任唐高宗宰相。历任大理少卿、中书侍郎、侍中等职。

辛云京(713—768),唐代将领,陇右道金城(今甘肃兰州)人。

辛京杲(?—784),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辛云京从弟,唐朝将领。

辛秘(757—820),子藏之,陇西(今甘肃境)人。元和初,历任湖州刺史、河东行军司马、汝州刺史。九年,征拜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选为河南尹。十二年,拜检校工部尚书,代郗士美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昭义军节度、泽潞磁洺邢等州观察使。久历重任,无丰财厚产,为时所称。

辛君昌,陇西狄道人,唐代官吏。初为邛州刺史,后历任任润州刺史、魏州刺史。

辛仲甫(927—1000),字之翰,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宋初大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彦博。山西平遥人,明代官吏。洪武中由岁贡入太学,擢监察御史、佥都御史,调山东浙江按察使。永乐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应乾(1521—1593)原名子厚,字伯符,号顺庵,山东省安丘人,明中期大臣。

辛自修,开封府襄城(今属河南省)人,明代官吏。

目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