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不逢时的高速城堡:伊兹梅尔

 fairyfail 2024-02-22 发布于北京
在1905年爆发的对马海战中,曾经盛极一时的沙皇俄国海军几乎一夜之间输掉了所有的家底——除了因奥斯曼帝国的封锁而无法出战的黑海舰队外,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仅有数艘中小型舰艇逃出生天。不过,对马海战的惨败并未动摇俄罗斯帝国建设海军的决心——由于俄罗斯方面已经获得了关于英国“无畏”号战列舰的情报,因此在新上任的海军部长比里廖夫看来,未来将会是无畏舰的时代,而俄罗斯损失的不过是一些已经被淘汰的过时战舰。因此,比里廖夫从1906年便开始推动俄罗斯帝国海军的“无畏舰”化,而这其中,甚至还包含了颇为时髦的“战列巡洋舰”等……

图片

1.来自日本的启发对马海战-压垮沙俄东进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马海战的惨败,令俄罗斯海军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海战中,利用机动优势抢占有利阵位将给己方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由此,俄罗斯海军总参谋部便对高速主力舰提起了兴趣。总参谋部认为,一个舰队中应该拥有一支独立行动的高速分队,专门用于抢占优势的T字横头阵位,并集中火力打击敌方旗舰,以便能够有效打散敌方战列线,并使敌方陷入混乱。

1907年,俄罗斯海军总参谋部开始将“装甲巡洋舰”列入未来的造舰计划,并将上述“高速主力舰”的战术任务分配给了这一被视作二级主力舰的舰种。由于在设想中,这种“装甲巡洋舰”需要在拥有高航速的基础上,还能够对敌方领航的战列舰造成损伤,因此也需要有战列舰级别的火力。这种“装甲巡洋舰”在1915年7月正式被俄罗斯海军修改分类为“战列巡洋舰”。

不过,由于海军和国家杜马在无畏舰问题上不断的扯皮,俄罗斯海军的“无畏舰化”进展的很慢,最后还是在沙皇的干预下才在1909年敲定了第一型无畏舰(即“甘古特”级)的建造计划,因此新型装甲巡洋舰的计划直到1910年才被拿到台面上来讨论。1910年5月,海军部批准了总参谋部关于研发新型装甲巡洋舰的请求,总参谋部因此给负责研发的舰船技术委员会(MTK)下发了要求,希望他们能够研发一型航速28节、主装190mm、装备至少8门12或14英寸口径主炮的“装甲巡洋舰”。

图片

不过,MTK很快便给总参谋部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表示根据初步计算结果,即便是采用最低配置(8门12英寸主炮),战舰的尺寸和吨位也会过于庞大(204米长,28000吨以上;作为对比:甘古特级长181米,吨位不到25000吨),而高航速需要的动力更是天方夜谭(至少80000马力,作为对比甘古特级是52000马力)。1910年12月,总参谋部决定修改需求,但是修改的方面仅仅是把续航力从5000海里降低至2500海里,把主炮的最大仰角从35°修改至25°而已(这两项要求原本是沿用自战列舰的)。

在总参谋部和MTK研究新型装甲巡洋舰的方案时,海军部也在预算方面做着自己的努力。1911年5月,海军部长格里戈罗维奇向沙皇进言,表示俄罗斯海军急需这种战舰。沙皇同意了他的要求,格里戈罗维奇随后便要求总参谋部准备好一个方案,以便他能够向国家杜马申请预算。不过,尽管总参谋部表示他们的方案造价应该在每艘4000万卢布上下,但是在国家杜马向私营造船厂方面询问相关事项时,造船厂方面却表示这样一型战舰造价高达每艘5100万卢布。由于海军总参谋部无法解释为何他们的预估造价和造船厂的报价有如此大差距,因此国家杜马没有批准海军部关于新型装甲巡洋舰的预算计划。

为了能够在第二年的国家杜马会议上顺利申请到预算,1911年6月,总参谋部在海军部的指示下大幅修改了新型装甲巡洋舰的技术要求。相比于1910年的要求,总参谋部将主装甲带厚度的要求增加至254mm,航速要求则下降至26.5节——这是因为在海军部看来,既然新型装甲巡洋舰是要和敌方先导战列舰直接对抗,那么就需要有较好的防护能力,以便在遭受敌方反击时有更高的生存概率。与此同时,由于获悉英国战列舰已经开始使用13.5英寸口径主炮,美日主力舰也相继装备了14英寸主炮,还有情报指出德国新战列舰(指“国王”级)也将装备14英寸主炮(假的),俄罗斯人也确定自己的“装甲巡洋舰”必须使用14英寸主炮,数量至少为9门。除此之外,其他的要求还包括24门130mm副炮,4门2.5英寸高射炮,以及一套主动防滚系统。

图片前代继承,舰名:巴黎公社 历史角落的巴黎公社

1911年8月,俄罗斯帝国海军部向6家本土造船厂和17家外国造船厂下发了自己对于新型装甲巡洋舰的技术要求,并希望他们能够参加竞标。不过,响应的厂家并不多,只有3家国内造船厂和4家外国企业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自己的方案。总参谋部和新成立的船舶制造管理局(GUK,用于替代MTK)负责进行方案筛选。俄罗斯人首先毙掉了三家英国造船厂的所有方案,因为这些方案都不满足俄罗斯人设置的技术要求——布朗造船厂的方案火力和防护都不达标,维克斯的方案则体格过于庞大(超过35000吨)。随后,俄罗斯人又毙掉了所有使用12英寸主炮、双联装炮塔和背负式炮塔布局的方案——在先前的研究中,MTK认为背负式炮塔会存在高处炮塔的炮口爆风损坏低处炮塔的风险,而双联装炮塔则不能在保证在火力充足的情况下战舰不至于超重。在MTK(当然,1911年以后这个机构已经改为GUK)看来,主力舰最理想的火炮布局方式便是在舰体中轴线上线列排布足够多的三联装主炮塔。因此,海军部造船厂的6号方案成为了最终的胜选者。

1912年3月,格里戈罗维奇再一次向国家杜马提交了新型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计划,这一次他提出的造价是每艘4550万卢布。为了能够顺利获得预算,格里戈罗维奇向国家杜马保证,如果提案通过,他此后不会再要求国家杜马在这个项目上追加预算。1912年6月,建造4艘新型装甲巡洋舰的提案获得通过,然而战舰方案那边又出现了变数——GUK的火炮部门认为,一艘装备4座主炮塔的战舰才能最大化火控系统的效率,因为在校射阶段,一次4炮的半齐射比3炮的要更便于观测与判断。不过,由于格里戈罗维奇已经向国家杜马做出了保证,他担心加强火力会导致超支,因此起初他拒绝了这项提案。但是,在GUK的不懈努力下,格里戈罗维奇也终于相信,4座主炮塔对于战舰的战斗力来讲是必要的。1912年5月,招标重开,俄罗斯海军要求此前进入最后竞选的厂家拿出新的装备4座三联装主炮塔的方案。起初,总参谋部和火炮部门都认为普蒂洛夫斯基(一家私营造船厂,由德国的布洛姆-福斯提供技术支持)的707-14号方案是最优解,但是却被GUK否决——因为这项方案采用了过多的德式技术,无论是船体结构设计还是动力系统都与现行的俄罗斯海军舰艇不一致,会增加后勤维护的难度。最终获得胜选的,依旧是海军部造船厂的方案——他们仅仅是将此前3炮塔的6号方案舰体加长,以能够增加一座主炮塔。

图片最初胜选的海军部造船厂6号方案,编号5为4门2.5英寸高射炮,17为47mm礼炮。这套方案设计排水量29350吨,长204米,宽27米,最大吃水深8.8米,动力66000马力,航速26.5节 

1912年3月,格里戈罗维奇再一次向国家杜马提交了新型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计划,这一次他提出的造价是每艘4550万卢布。为了能够顺利获得预算,格里戈罗维奇向国家杜马保证,如果提案通过,他此后不会再要求国家杜马在这个项目上追加预算。1912年6月,建造4艘新型装甲巡洋舰的提案获得通过,然而战舰方案那边又出现了变数——GUK的火炮部门认为,一艘装备4座主炮塔的战舰才能最大化火控系统的效率,因为在校射阶段,一次4炮的半齐射比3炮的要更便于观测与判断。不过,由于格里戈罗维奇已经向国家杜马做出了保证,他担心加强火力会导致超支,因此起初他拒绝了这项提案。但是,在GUK的不懈努力下,格里戈罗维奇也终于相信,4座主炮塔对于战舰的战斗力来讲是必要的。1912年5月,招标重开,俄罗斯海军要求此前进入最后竞选的厂家拿出新的装备4座三联装主炮塔的方案。起初,总参谋部和火炮部门都认为普蒂洛夫斯基(一家私营造船厂,由德国的布洛姆-福斯提供技术支持)的707-14号方案是最优解,但是却被GUK否决——因为这项方案采用了过多的德式技术,无论是船体结构设计还是动力系统都与现行的俄罗斯海军舰艇不一致,会增加后勤维护的难度。最终获得胜选的,依旧是海军部造船厂的方案——他们仅仅是将此前3炮塔的6号方案舰体加长,以能够增加一座主炮塔。 

由于已经向国家杜马进行了不会申请追加预算的保证,因此海军部长格里戈罗维奇需要想尽办法节省开支——由于增加一座主炮塔,舰体尺寸和吨位也有相应扩大,此前申请的预算必定不可能满足新型装甲巡洋舰的需求。格里戈罗维奇于是要求GUK将航速和防护指标稍微调低,但是即便是25.5节航速和242mm主装的标准下,每艘装甲巡洋舰的预计造价仍会超过预算约700万卢布。格里戈罗维奇无奈,只得从其他项目上抠资金,例如轻型巡洋舰(“斯维特拉娜”级)——他将轻巡项目的航速要求从30节降低至29.5节。

为了能够遵守自己的诺言,海军部长格里戈罗维奇不得不从其他项目上抠资金来满足“装甲巡洋舰”项目大幅增长的预算需求,同期的轻巡洋舰“斯维特拉娜”级便是“受害者”。

图片图为首舰“斯维特拉娜”号,摄于1929年,彼时已改名“赤色职工国际”号

1912年9月,尽管详细技术设计还未完成,GUK还是向海军部造船厂和波罗的海造船厂各下了两艘新型装甲巡洋舰的订单,并要求第一艘应在1916年7月做好试航准备,第二艘则应在9月完工,海军造船厂的两艘被命名为“博罗季诺”、“纳瓦林”,波罗的海造船厂的两艘被命名为“伊兹梅尔”、“金伯恩”,即为“博罗季诺”级装甲巡洋舰。为了能够节省成本,在1912年12月全部四艘战舰开工后,海军部尽力不去修改初始方案,以防止产生额外开支,然而天不遂人愿:1913年,俄罗斯帝国海军对一艘报废的老旧战舰进行了射击测试,这艘老舰安装了一小段与“甘古特”级战列舰相同的装甲防护系统(“博罗季诺”级的装甲结构与“甘古特”相同,只是厚度不同)。测试结果表明,在主装甲带内部设置一层装甲隔板的概念很成功,炮弹在击穿主装后无法对隔板内进行有效损伤;然而,对于那些没有空间设置内部装甲隔板的区域,例如指挥塔和主炮塔,现有的装甲厚度无法抵挡12英寸穿甲弹直击,会导致严重损伤。水平防护系统也在测试中暴露了缺陷:“甘古特”级较厚的装甲甲板是37.5mm厚的上层甲板(露天甲板),而主装甲甲板仅厚25mm;若38mm厚的上层甲板被击穿,炮弹爆炸后产生的碎片便足以击穿25mm厚的主装甲甲板。根据设计测试结果,俄罗斯海军决定修改仍在建造中的主力舰的装甲防护方案——“甘古特”级已经接近完工因此无法修改,但是“博罗季诺”级的工程才刚刚开始,修改方案不可避免。

图片“甘古特”级战列舰舰舯部截面示意图,因为比较直观所以采用了俄国热心网友的带标注的图。注意其225mm主装之后50mm厚的内部装甲隔板,这种设计是这一时期的俄国主力舰的典型特征 

为了能够满足防护需求,波罗的海造船厂很快拿出了一个方案,将“博罗季诺”级的主装甲带加厚至305mm,同时削减一些诸如舰艏、舰艉等非核心区域的装甲,不过这仍会导致舰艇尺寸、吨位以及成本的增加(吨位会增至35000吨以上,成本每舰增加约300万卢布)。由于在造船厂提交方案时,格里戈罗维奇正在出差,因此海军副部长布勃诺夫做了决定,接受这项方案。然而,他擅自的决定令出差归来的格里戈罗维奇十分不满——如此轻率地增加成本极有可能会破坏他与国家杜马建立信任关系的努力。格里戈罗维奇立刻叫停了所有改动方案,不过设计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1913年11月,在各方商讨下,格里戈罗维奇同意了一份轻度改动方案,改动的部分包括:将指挥塔装甲从300mm增厚至400mm,主装甲甲板由20mm增厚至40mm+20mm结构背板,内部装甲隔板增加25mm的结构背板,主炮塔顶部装甲由76mm增厚至150mm。为了能够维持吨位不变,这份方案还取消了后部指挥塔,并把主装甲带厚度进一步减薄至237.5mm。

由于计划方案不停变动,导致“博罗季诺”级的建造工作在初始阶段就产生了延宕。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原材料供应不足、工厂产能不足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俄罗斯海军在积极向国外购买材料之余,还将头两艘战舰的预计下水时间从1914年4月延后至1914年10月。1914年7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令“博罗季诺”级的进度更加雪上加霜,不过俄罗斯人还是设法让船体整体已经完工的“伊兹梅尔”、“博罗季诺”和“金伯恩”号在1915年相继下水——因为“伊兹梅尔”是最早下水的,因此后世多将此级舰称为“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

图片1915年6月22日,正在下水的“伊兹梅尔”号战列巡洋舰,不久后她的分类便会从“装甲巡洋舰”修改为“战列巡洋舰”。由于她是同级四舰中最早下水的,因此后世多用她来命名该级舰,但是订单中的首舰应该是其姊妹舰“博罗季诺”号

不过,下水之后的“伊兹梅尔/博罗季诺”级的建造却无以为继,俄罗斯海军也不再认为他们有能力在战争中完成这型战舰的建造。主要的问题出在“伊兹梅尔”上装备的14英寸主炮上,这型主炮的很多部件都仰赖国外供应,但是战时这些国外供应商无法及时提供足够部件不说,还有一样关键部件甚至是他们的敌人德国制造的——应用于炮塔座圈旋转机构上的大型滚珠轴承。由于根本不可能从敌国获得关键部件,寻找替代供应商的努力也宣告失败,GUK只得宣布“伊兹梅尔”的建造计划暂停。1916年10月,四号舰“纳瓦林”号下水,倒不是因为其建造进度已经到了需要下水的时候,而仅仅是因为其在船台上的木质支撑架已经开始腐烂。

图片

由于建造计划延宕,俄罗斯海军也开始考虑基于当前经验对“伊兹梅尔”的方案进行修改——例如增高烟囱,因为“甘古特”级在试航时暴露出了排烟会灌入舰桥的问题。1917年,俄罗斯人甚至开始准备战后继续建造该级舰,但是二月革命的爆发却令海军人员的希望再度化为泡影——尽管造船厂公会决定继续“伊兹梅尔”级的建造工作,但这仅仅是为了使造船厂的工人不至于失业,工作也仅限于日常维护,但即便是这些维护工作也被新成立的共和政府在1917年10月叫停。不久后,十月革命爆发,不过在1917年12月,当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掌权后,状况依旧没有改观。

转机来自于1921年夏,由于苏俄红军基本结束了欧洲部分的战斗,红海军也开始考虑起续建沙俄战舰的计划——毕竟对于成立不久的红海军来说,继承的为数不多的沙俄舰艇大多年久失修、缺乏保养,根本不堪一用。在这些沙俄未完成舰中,“伊兹梅尔”级被认为是最具战斗力的一型,因为其设计航速快、火力强,即便是在未来海战中仍能有一席之地。不过,由于船体已经闲置多年,四艘“伊兹梅尔”级的舰体均饱受海水摧残,因此苏俄政府下令,要相关造船厂“不惜一切代价”尽快修复4舰舰体。

1921年10月,苏联军事工业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一部分内容便是讨论未来海军的建设方向。会议上,一些沙俄时代的海军军官均建议续建“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海军学院的院长彼得罗夫建议至少完成两艘。尽管需要面临一些困难(例如上文提到过的德制滚珠轴承依然无法获得,他们最终决定换用滑动轴承),但是会议仍然得出结论:续建“伊兹梅尔”是可行的。委员会随后决定,完成度较高的“伊兹梅尔”和“博罗季诺”两舰应按照原方案建成,而完成度较低的“金伯恩”和“纳瓦林”则可以做一些改进,例如换装16英寸主炮。

图片

1921年12月,委员会指定了两位来自海军学院的砖家,要求他们开始针对“伊兹梅尔”级换用16英寸主炮的方案进行研究。2月份,两人提交了4份方案,计划将12门14英寸主炮换为8门(四座双联)或10门(两座双联+两座三联)16英寸主炮,动力系统也计划用体积更小、更现代的燃油锅炉替换此前的油煤混烧锅炉,节省的重量则用于加强防护——主装甲甲板由40mm+20mm增强至75mm+20mm。两位专家也同时指出了“伊兹梅尔”级存在的问题:舰型设计已经过时,主炮布局导致纵向火力劣于背负式主炮布局的战舰,装甲防护水平不足以抵御新型火炮,改进动力系统后预计28节的航速对于战列巡洋舰来说并不足够,较老的船体设计也导致水下防护能力严重不足。 

图片

将“伊兹梅尔”号船体改装成为航空母舰的计划因为陆军的反对而被腰斩。“伊兹梅尔”号改装的航母计划拥有20000~22000吨排水量,装备8门180mm火炮,8门102mm或130mm火炮,16门20mm或40mm高炮,以及50架各型飞机 

后记:关于“伊兹梅尔/博罗季诺”级的主炮

苏俄政府在十月革命和内战胜利后决定续建“伊兹梅尔”级战列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较高的完成度:“伊兹梅尔”号的轮机已经安装完毕,超过半数的锅炉也已经上舰,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主武器系统也接近完成——他们拥有数门现成的14英寸火炮,一个已经基本完工的炮塔,和三个进度均比较高的未完工主炮塔。

图片

“伊兹梅尔”级使用的主炮为1913型356mm火炮,由于沙俄计划该型炮也要用作芬兰湾的岸防,因此总共订购了76门该型火炮。由于国内负责火炮生产的奥布霍夫工厂早已超负荷运转,因此沙俄决定向国外订购一批火炮。因此,奥布霍夫获得了40门火炮的订单,来自英国的维克斯工厂获得了36门订单,两家工厂也各自独立展开火炮研发工作,不过根据沙俄军方要求,两家的火炮应该具有相同的弹道特性。起初,维克斯打算在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新建一座工厂以实现本地化生产,不过直到一战爆发,这座工厂也没能建成投产。而一战也极大影响了奥布霍夫工厂的生产,因此战争爆发后,几乎所有的订单都被转移给了维克斯,奥布霍夫只来得及生产出了一门炮。这门国产炮在1917年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不过测试结果未知。 

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前,维克斯完成了16门火炮的建造,其中10门已经交付,1门在海运途中由于运输船被击沉而丢失,其余的则被英国人扣下。至俄国内战结束时,新成立的苏联拥有8门完好的维克斯炮管和数门未完成的奥布霍夫炮管。不过,“伊兹梅尔”级的续建计划在不久后便被放弃,苏联海军便计划将其用作岸防炮,不过直到二战爆发,他们也没有实际启动这项工程。二战中,苏联人利用这些炮管建造了六门TM-1-14型列车炮,每三门配属一个炮台。这其中一个炮台部署在列宁格勒,下属的列车炮均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另一个炮台则部署在远东,没有参加战斗。 

图片

二战中的TM-1-14型列车炮

部分武器参数:

它的武器为4座3联装14英寸/50 Model 1913主炮,非背负式布局,安装在电动炮塔里,转动速度为3°/秒,俯仰-5°至+25°,可在-5°到+15°间的任意角度装填,射速3发/分。每炮备弹80发,弹重747.6千克,炮口初速731.5米/秒,最大射程为23240米。2.5英寸高炮每炮备弹220发,弹重4.04千克,炮口初速686米/秒。每具鱼雷发射管备弹3枚。

该级舰的前后主炮塔安装了6米测距仪,司令塔顶安装了5米测距仪,数据传输给盖斯勒中央火炮模拟计算机计算。机械式火控计算机可能是1913年引进的 Pollen Argo range clock,要么是国内设计的Erikson system。Pollen Argo range clock的设计非常完善,可以将计算得出的敌舰的预测距离和航向信息通过手动发信器发送给射击指挥仪和炮塔,但是如果本舰在计算过程中改变航向,它就无法计算参数了。 

其装甲由克虏伯渗碳钢制成,装甲专门设计得与框架匹配,并用接头固定以分散被炮弹击中的冲击力。水线装甲带最厚处超过了甘古特级无畏舰的水平;水线装甲带长151米,高5.3米,最厚处为238毫米,船首尾减弱到125毫米。上装甲带厚100毫米,高2.89米,从前主炮塔到舰艏逐渐变薄。装甲堡上方的上甲板38毫米,炮廓100毫米;中层甲板水平63毫米,倾斜75毫米;炮座在上甲板上方是300毫米(也有说法是247.5毫米),下方是150毫米。主炮塔前后300毫米,侧面200毫米,顶部150毫米。司令塔侧面400毫米,顶部250毫米。水下防护很薄弱,双层船底上方有10毫米的水密隔舱壁,向船尾方向逐渐变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