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海之战(18)石觉率部秘密撤离舟山,保存了12万兵力

 lixj1028 2024-02-22 发布于新疆

作者:刘统

当时舟山国民党军的实力有19、52、67、75、87五个军和45、71、92三个师,共计十五个师。加上海军陆战队、装甲兵、炮兵、工兵,陆军总兵力12万余人。

海军有第二舰队3艘驱逐舰、2艘扫雷艇、2艘炮舰、15艘炮艇、5艘巡防炮艇。空军有B-25型轰炸机8架、B-26型2架,F-51战斗机32架,还有部分运输机、侦察机。

国民党舟山防卫司令石觉自恃海空优势,本来想打“总体战”,使舟山成为反攻大陆的前进基地。但是1950年3月苏联空军进驻上海机场后,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在苏联喷气式战斗机的打击下,连连受损。

当舟山派出的侦察机拍到上海机场停放的战斗机照片后,国民党将领大惊失色。海南岛解放的消息传来后,石觉感到大势已去。

他分析道:“当时国军占有舟山目的,原为封锁长江,抑制共军行动。故必需兼有制空制海之两项优势,方能达成任务。但自4月以来,共军在俄支持下,华东沿海已有各式飞机200余架,其中一部为喷射机。因此我在舟山方面之制空兵力,显已陷于劣势。如我之制空权一旦丧失,则我之制海权亦相继不保。如此,则封锁长江口之任务,已无法执行。”

“舟山在国军整个防御部署中,乃为一远离基地之突出部,距离台湾甚远,距敌则极近。如金塘、大榭、桃花等岛,敌我之海面距离仅千余公尺,敌如挟全力大举来犯,我虽能一再挫敌,但敌近我远,我战力补充不易,而敌则增援迅速。且敌如对舟山、台湾同时进犯,我又将有不能兼顾之虞。”

“舟山与台湾距离遥远,运输补给线路过长,如大规模战斗连续展开,对此70万军民之补给,在制空制海落于敌手之后,实不易持久。”

基于“空中优势不能确保”、“敌近我远,支援不易”和“补给线长,运输困难”三大原因,国民党统帅部开始考虑撤军。

5月9日,石觉奉命秘密飞往台北,参加蒋介石召开的舟山撤军会议。会上,蒋介石作出舟山撤军的决策。当时蒋经国和一批国民党将领都表示反对。

蒋经国回忆:“到了五月,国军自舟山撤退,事前很多人都深怕放弃舟山,会引起台湾的人心不安,并使大陆同胞失望,所以纷纷向父亲表示反对的意见。我当时也不赞成舟山撤退计划。

后来,父亲向大家说:'你们恐怕因为舟山撤退,就会使得台湾人心不安。但是如果这支兵力在舟山被共匪消灭了,台湾的人心又会不安到什么程度呢?你们又恐怕因为舟山撤退而使大陆同胞失望,但是如果为了舟山而台湾不保,大陆同胞又将失望到什么程度呢?’

第二天,父亲就毅然下达了撤退舟山的部队。我们想起来,如果不是父亲力排众议,当机立断,当时驻守舟山的部队,恐怕早已不存在了。”

为保密起见,舟山撤军计划以“美援及日本赔偿物资运输计划”为代名。石觉于10日飞回舟山,召集各部队将领部署。

11日,国民党空军副司令王叔铭、海军代副总司令马纪壮和蒋介石的美国顾问、前第7舰队司令柯克上将飞抵舟山,指挥台湾来的大批商船、运输舰和飞机实施撤军计划。他们带来了蒋介石给石觉的亲笔信:“此时防备匪机突然来定海轰炸我运输船舰,比防范其陆军渡海来攻本岛更为重要。故应从速准备,以防万一。

关于运舰遇有各种情况发生,须有一海军高级将领,具有充分权力,在当地得以立即处置紧急事故,以免重大损失。故中意凡到定海之军舰商船,必须指定马代副总司令统一指挥,而马代副总司令则须受石兼司令官之指挥。必须建立如此之指挥系统,方不致临时仓皇,以免纷乱,务望想定各种不测之情况,以期减少损失至最少限度,是为至要!

中意舰只停泊,不可太挤,总以疏散为宜。故部队开始登舰,亦以陆续行之为妥,不可太迟。明(12)日晚间,即应开始登舰,并期于本月15日至迟16日上午,必须完成全部工作,是为至要。”

蒋介石为了保证舟山国民党军全师而退,为台湾保留这12万人的军事实力,可谓殚精竭虑,用心良苦。

石觉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下达紧急命令:

“1.关闭通讯:各军用、国营、民营电台,自即时起,一律保持静止,普通电话及邮件亦停止收发。

2.封锁交通:本区各岛屿至苏浙沿海之任何船只,自即日起,一律停驶,泊港待命。

3.控制码头:各部队就辖区内之码头,确实警戒,非指定之部队与船只不得接近。

4.掌握船舶:加强船只、领航及船员之管理,严防破坏活动。

5.全面戒严:全区戒严,非事前通知及持有通行证,任何人员车辆船舶不得通行。”

随后,石觉将所属部队分别编为机动兵团、守备兵团和两栖作战兵团,在岛上和海上划定区域,在战备状态下分批登船,再转到远海的大型货轮上。家属和物资先行转运。

行动步骤是:1.将定海本岛战车及重炮,与各机动兵团,于第一日夜撤收登轮。

2.定海本岛守备部队,于第二日夜撤收登轮。

3.将册子山、大猫山、登步、朱家尖等岛屿及岱山、普陀山等地区部队,于第三日夜撤收登轮。

5月13日黄昏,第一批部队52军开始登船。那几天舟山持续大雾,给国民党军的撤退提供了掩护。晚上又雾散天晴,为国民党军集结登船输送提供了方便。

到17日晨,最后一批国民党军登船到外海集结后,石觉下令海空军掩护,船队以疏散队形向台湾航行。

5月20日部队全部到达台湾各港口登陆。共计撤出人员12万5千人,战车121辆,卡车180辆,及大批武器弹药。国民党军舟山撤退完成。

在撤退过程中,国民党海军和空军提供了有效的掩护。为掩盖其撤退,迷惑扰乱解放军。5月13日,担任掩护任务的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司令黎玉玺接到蒋介石手令:“此次我军行动,能否完满达成任务,全视海空军出击之努力程度如何。务希同志积极行动,每一舰艇皆能发挥大功效,是为至要。”

按照蒋和石觉的命令,第2舰队“太昭”、“太湖”等8艘战舰连续出海,在舟山靠近大陆的海域巡游,并向我大榭、桃花、六横岛阵地进行炮击,显示进攻模样。其余海军舰艇编成几个分遣机动小舰队,日夜封锁大陆和海上的交通,连渔船也不准接近舟山。

在陆军完成撤退后,海军也开始撤离舟山。到17日,除护航舰队外,撤出大小舰艇56艘,人员1500余人。

国民党空军在撤退之前,用炸药将岱山机场跑道炸毁。岱山岛分南北二山,中间淤积为平地,星罗棋布些小山头。国民党空军工程队使用机械和人力平山填海,花了4000万银元,修了将近半年,完成了2000米长的跑道,本来是供B-29重型轰炸机起降攻击大陆的。没想到才使用了仅仅4天,就在一瞬间被彻底破坏了。当时执行任务的国民党空军非常伤心。

舟山解放与接管

舟山国民党军撤退期间,由于大雾和国民党海军的袭扰,三野7兵团没有察觉敌军的动向。15日,三野技术侦察部门发现舟山国民党军电台出现不正常的静默。

情报部门通报:国民党空军往来于舟山的运输机多达36架,台湾方面租用了15艘民用轮船,调动9艘军舰去舟山。三野首长分析情况,判断舟山国民党军似有撤退企图。

15日23时,三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参谋长周骏鸣致电7兵团:“根据以上情况,定、岱之敌似有撤退企图,近日变化甚大。希七兵团即加强当面敌情侦查,并用各种有效手段,迅速查明敌之动态,上报本部。并应严密侦查警戒,防空、护船与抓紧战斗准备,不可丝毫放松。”

随后,三野截获国民党海军第2舰队司令黎玉玺报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电报,声称“舟山本岛及前卫岛屿撤退极顺利,本晚约可全部完毕”之语。粟裕判断舟山敌军已全部撤退。

16日晨6时,粟裕、唐亮、周骏鸣紧急命令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及各军军长:“

(一)如敌已全部撤退,应即派队进占,控制舟山、岱山、长涂、衡山各岛,肃清残留匪特,组织接管工作。

(二)如敌尚未全部撤走,应即令二一军、二二军、二三军首先夺取登步岛、册子山、大猫山,查明情况,并续攻本岛,求截歼后尾之敌一部。

(三)如敌刚在开始撤退,应即按预定作战方案,以你兵团现所指挥各部,全力部署攻击。为迅速查明情况与截歼后尾残留之敌,你们应即首先部署对登步岛、册子山之敌攻击。

尔后,续作夺取本岛作战准备。如敌确已撤退,敌内部势极动摇混乱,我即应以果敢、迅速行动,发起对本岛攻击,以收截歼溃敌之效。请据此原则即行部署,并将部署进行情况随时电告。”

接到三野首长命令后,7兵团21、22、23军紧急出动,进军舟山本岛。

据三野作战总结记载:“沿海我军长期处于紧张战备工作中,我虽于14日谍息敌撤退征候已形明朗,但终因我备战不充分,监视不严密,情况突变,仓促之下,加以海障,不能及时发起投入岛上歼敌后尾。

16日中午,21军181团一部登占登步岛,下午23军68师加强营进驻大猫山,当夜1时(即17日1时)22军占领册子山。

17日4时7兵团前指到达宁波指挥进军,当日拂晓23军68师刘副师长率加强营首先由大猫山登陆定海本岛,继于8时203团进入定海城,一部去三江口搜索,69师主力10时续在本岛登陆向十字路搜进;

21军182团同日7时登陆沈家门,183团跟进,中午到达;22军66师主力亦于当午由岑港登陆,向十字路等地推进。斯日我军已布满本岛。

18日4时,21军183团一个营由沈家门往占普陀山,181团加强营亦于拂晓由登步岛进占朱家尖,同日22军196团进驻岱山。

19日64师师部率191团抵达岱山,当日下午该团一部占领长涂岛西半部,至20日下午占据全部长涂岛。

19日止,本岛计有21军两个团、22军两个师五个团、23军前指率两个师四个团。

20日,22军军部去定海城担任军管警备,七兵团前指亦于22日午后去定。衡山及以北各小岛刻为散匪盘踞,正待我35军两个团前往剿灭并驻守设防。”

因国民党军全部撤退,并将物资基本运光,码头、仓库、机场等全部破坏,我军在岛上只俘获少数散兵游勇,岛上青壮男子也被国民党军掠去台湾。

舟山解放的消息,使上海人民感到欢欣鼓舞。《解放日报》5月21日在头版以套红标题报道:“舟山群岛全部解放,上海封锁宣告解除”!

几天后,来自舟山的渔船陆续到达上海十六铺码头,满载新鲜的大黄鱼、带鱼,上海百姓的饭桌又摆上了久违的舟山海鲜。战争和空袭的阴霾一扫而光,人民真正开始了和平安宁的生活。

同日,中央军委发来贺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陈毅、粟裕、饶漱石、谭震林诸同志并转浙江前线的全体军民同志们:

我浙江前线人民解放军在人民努力支援下,已于本月十七日登陆舟山本岛,十八日完成舟山群岛的解放。这个胜利,打破了台湾残匪利用舟山群岛为根据地对华东实行封锁轰炸骚扰的计划,进一步造成了解放台湾的条件。特向你们致以热烈地祝贺,并望全华东和全国军民继续积极努力,为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全部残匪而奋斗。

舟山群岛解放虽然是三野在东南沿海作战的重大胜利,但三野首长对没有能够歼灭舟山国民党军感到非常遗憾。

张震上将晚年在回忆录中说:“应当说,蒋介石做了一个不失为明智的抉择。”

国民党军这样大的行动,我军前线部队居然没有察觉,说明我军的侦察工作存在弱点。

他在1951年1月17日华东军区暨三野高干会议上做《关于华东军区军事工作的报告》时特别指出:“舟山敌人的逃跑,还表现了我们情报工作的弱点:对具体情况研究不够,发现敌人有逃跑的征候未引起重视。难怪22军战士反映:'野战司令部犯了错误,敌人跑了不知道。’”

5月17日,三野前委致电第7、9、10兵团,就占领舟山后攻击金门和台湾的形势与各项部署作了指示。

电报说:“由于海南岛的迅速解放,由于我军对舟山及金门敌军之攻击准备已经完成,使该敌已面临全军覆灭的威胁,以及我空军之威力,迫使蒋匪放弃舟山群岛,猬集台湾,以图苟延残喘。金门的蒋匪军,在我军迫近时,亦有可能撤退,但在确知我军尚无大举进攻时,则仍可能再守一时期。敌人的这种做法,是为摆脱我军的各个歼灭,以图加强台湾守备。这在今后将增加我军攻台湾的困难。

但在另外一面讲,则敌人的这种撤退,却更迅速的将台湾本岛主力在我陆、海、空直接进攻的威胁下,将增加蒋匪在军事供应及财政经济上的更大困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更大的政治上的困难,和加重对台湾人民的压榨所促成的台湾人民反蒋斗争。因此,舟山敌人的撤退,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这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的。”

电报指出:“由于舟山敌人的撤退,虽然减少了或免除了我们对攻台作战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但今后敌人可能集中四十万左右的陆军及其海、空军全部守备台湾。这将使我台湾的作战准备更加困难,更需要充分的准备,而(对)台湾的作战,也将更加激烈与残酷。” [乘着海南岛、舟山解放的大好形势,中央军委和三野加紧进行攻打台湾的准备工作,决心一鼓作气解放台湾,彻底消灭残存的国民党军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