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孤独,始见菩提

 扫地僧一一 2024-02-22 发布于江苏

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看透了很多东西,却没有话语权。

所谓话语权,即改变外界的能力阈值。

阈值太低,陷入深沉的痛苦挣扎,怀才不遇,虎落平阳。

阈值太高,登高跌重,高处不胜寒,陷入众矢之的,与全世界为敌。

因此,孤独的底色,永远是与环境的裂隙。

裂隙越大,孤独越深重。

图片

01

如若,发现了自己与环境的裂隙,那么,保持清醒,不要委曲求全,更不要虚与委蛇。

人世间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折辱了自己,屈就了自己,就能相安无事的。

所谓看破不说破,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处世之道,只不过是清醒地隔岸观火而已。

因此,孤独,一定是与大众认知的断层相关。

断层越大,越孤独。

孤独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呈现荒诞、虚无的特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走向“问道”。

孤独,一如走向哲学的思辨,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被迫”。

思辨繁盛的时代,要么麻木,要么“无道”。

02

很多年,寻寻觅觅,纠纠缠缠,甘愿与不甘,妥协与违拗,热烈或冷漠,发现,真相,也不过就是生活的日常。

而无常,才是日常。

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不过是,以最低的姿态,确认日常的可得。

可是,终究,无“究竟”。

年轻的时候,觉得这句诗,可以温暖得让人泪流满面。

多年后,才知,只有经历过风霜孤寂的人,才会懂得温暖的底色,不过是那半生蹉跎的孤独。

原来,诗人们的孤独,才更靠近真相。

03

孤独。

走过的,终无有“究竟”,可见菩提。

走不过的,于“究竟”处,终不得“究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