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东包氏廉明公裔迁徙考:古田双塔井~芳溪(北宋)

 太平时光 2024-02-22 发布于广西

闽东包氏廉明公裔迁徙考:古田双塔井~芳溪(北宋)

送鲜花给作者
鲜花使用说明
取消
支付收银台

美篇闽东包氏廉明公裔迁徙考:古田双塔井~芳溪(北宋)

包大庆 2017-05-30 



国有史、家有谱,繁简不同,其义一也。

国而无史,将何以垂鉴戒,以儆将来。

家而无谱,将何以联亲疏,以敦一本。


按谱包廉明公由僖宗光启二年,随王审知入闽始居福州北门,凡三迁而抵今东洋。

~~~~~~

东洋包氏的三迁是指:


从福州北门开始

一迁:古田南门

二迁:二十六都芳溪

三迁:十七都东洋。


国有史,家有谱,家乘配国史一起介绍,会有更直观的了解。

入闽四世具美公于943年迁住古田南门双塔井,共历六世:


入闽四世:具美公
入闽五世:国政公、国宦公
入闽六世:尧历公、尧典公
入闽七世:可轨公
入闽八世:天旨公
入闽九世:琦公、瑞公、玟公

为943年~1127年,所处年代为北宋时期。

对比下国史可知道:

具美公与宋太祖赵胤是同一时间。


琦公为国学上舍是在宋微宗时期,宋江方腊起义也在这时期。


宋太祖到宋微宗也是六世。


包拯公是仁宗时期的,与闽东入闽六世尧历公是生存在同一年代。

  宋仁宗在位41年,差不多占北宋皇朝1/4时间,其间名人辈出,如包拯(999~1062)、唐宋八大家里宋朝时的六位(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沈括、狄青、柳永等等,可谓是人才鼎盛,君子满朝。四大发明中有三大: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文学著作、科技发展得到很大的发展,对于家谱学来说苏谱、欧谱更是一个里程碑。

(1100~1125年)宋徽宗即位,在位25年


1119年至1121年 方腊、宋江起义

1125年北宋联金灭辽,金国伐北宋,宋徽宗逊位,宋钦宗即位,在位2年(1125~1127)

1127年金国二伐北宋攻破东京开封,俘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北宋期间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可惜重文轻武,名臣虽多但奸臣也多。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从中可看出北宋的经济发达。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经济发展与人口红利分不开。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政治开明,名人辈出。北宋道教发展与太学生学潮这段历史可与族谱里几位先祖生平做参照。

入闽七世:可轨公
入闽八世:天旨公
都是法术高明的闾山道士。

入闽九世:琦公
为国学上舍,参与过北宋学潮。

 闽东包姓挺多,如屏南凤溪,长桥,古田平湖都有很多包姓的聚居地。包姓在屏南姓氏人口排名是17位,在古田姓氏人口排名为38位,在国内包姓中,屏南与古田算是包姓很集中的地方了。

    包可轨是谁呢?据包氏族谱记载:
    包可轨为闽东包氏入闽第七世祖,包氏之祖可轨、天旨父子相继皆有道术……可轨公,一名拷鬼,当胜国之末,天地晦明之际也,古田居万山之中,林木茂盛,人迹罕到,况多山洞,不为盗贼窃据之场,则为妖怪潜藏之所。旧传公往闾山亲授灵宝符命三年而归,誓以斩妖缚邪为己任,故其名曰拷鬼。
    公殁时,乡里人见公乘白马、前擁大纛,白乡人曰:“告我家,天帝以我正直,勅我为本乡拓主。"言讫不知所逝。至今古田四十都人皆感祀公云。
    当日事迹烜赫耳目,盖至于今五百余年。

《古田县十七都东洋上党包氏族谱源流考》是明万历29年(1585年)撰,那五百余年前就是1085年之前,那么包可轨就是为宋神宗时期的人。

图为屏南县甘棠乡坂兜村的包公殿,始建时间待考,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由包地村蓝姓合村重修。


说起包公殿,一般会以为供的是包拯,按民间道教文字记载:包公去世后得道成神,被玉皇大帝封为阎罗天子,掌管地狱第五殿,百姓尊称包王公或包王爷。


但旧时闽东包公殿供的包公是包可轨,又称拷鬼包公,为本地的拓主(也有称土主),地方保护神。

这是可轨包公的神位

神位上碑刻:


包公当境明王(香位)


光绪岁次丁酉(1897)三月吉日重修


廿六都包地村蓝姓合乡同立


~~~

当境明王就是当境地方保护神,又称拓主(土主)。

2012年坂兜包公殿造路芳名碑,大都是甘姓。

~~~

    蓝姓是屏南县甘棠乡巴地村的。

    甘姓是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的。
    据东洋包氏族谱记载,可轨包公之孙入闽9世这代于北宋末年从古田双塔井迁出,其中包琦芳溪开基,包瑞迁会稽,包玟迁巴地、梨滩、小梨洋。可知道这巴地、小梨洋两个村最早开基的是包姓,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迁出了。这段历史有待考正。

说完北宋道教,现在说下学潮,北宋政治开明,言论自由,主要体现在北宋太学生的学潮。


包琦、邓肃及陈东都是北宋徽宗时的太学生。


琦公为国学上舍,国学上舍是什么?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也称国子监,是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创立太学生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上舍(100人)、内舍(300人)、外舍(2000人)三等。在一定的年限及条件下,外舍生得升入内舍,内舍生得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中等者直接参加蓼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省试。


北宋的三舍制,太学生都很早参与政事,以学潮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其中最著名的是陈东在北宋末期所引发学潮。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钦宗即位后,试图中兴宋朝,多有革新。陈东鉴于时事危机,为重振朝纲,于十二月二十七日联合其他爱国太学生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忠义十·陈东传》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号栟榈,沙县人,唐末崇安镇将邓光布将军的后裔,自幼聪明好学,能写文章,长得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擅长议论。26岁入太学,深得杨时先生的器重。

宣和元年(1119年)11月,他写下了《花石诗十一章并序》,批评献“花石纲”被逐出太学,贬回故里。回沙县后,他经常同李纲聚谈,饮酒赋诗,抒发爱国爱乡之情。
靖康元年(1126年),李纲复职任兵部郎、亲征行营使,在李纲的举荐下,宋钦宗于便殿召见邓肃,赐以进士出身,补承务郎,并授予鸿胪主簿之职。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李纲被罢相,太学生陈东等为保李纲被斩首。邓肃毅然呈上《留李纲疏》,触怒了宋高宗,被免去左正言之职,谪贬回乡。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邓肃携母避乱于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日病逝,年仅42岁。
后归葬于沙县虬江先街道曹元村(邓墩),俗称曹元墟后山。有《栟榈文集》25卷传世

古田县十七都东洋上党包氏族谱源流考记载:


具美鲁孙琦以秀才读书国学上舍,与沙县栟榈先生郑肃结莫逆交,齐名一时,尝进'’花石纲”诗以讽徽宗,及徽宗北狩,公与栟榈先生拂袖南归。


戒子孙曰:“国事已非,时不可焉!尔辈当躬耕立家,独善其身,毋为仕进,计以贪饕富贵为也!"

~~~

徽宗北狩:就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1127年金国二伐北宋攻破东京开封,俘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入闽9世包琦公就是1127年南归后,从古田迁到芳溪。

谱载:

古田虽为福州岩邑,厥田上壤且饶,竹木銕矿之利,计可开基创业,无如二十六都芳溪,遂移家居焉。


芳溪峰峦秀丽,土田蔓衍,溪流潆洄,物产攸萃,复居万山之中,而非往来孔道,尔若明夷养晦,以待时清,舍此将何适也。

当时兄弟分孟、仲、季三房,将所有本县田产谨载簿书:

东至茅寮,
西至界竹(所)石门,
南至水口鸡角墘,
北至倪鼻岭头。
又有茶亭庄一所。

计田二十亩,捨入本寺香灯,自为檀越,期与世世子孙往来汤水之需,当日资产丰隆,子姓繁衍。

孟公琦,仍居祖地芳溪。
仲公瑞,分派会稽。
季公玟,分派巴地、梨滩。

三房鼎立,甲于县治,载在家乘班可证。
~~~
这就是说琦公三兄弟迁往芳溪前,把田产捨给当地的寺院,查了下福建最早的志书《三山志》,在古田旧城附近的崇礼里确实有个地名为"茶亭“。是否同一地方,待考。

琦公南归后迁居芳溪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避战乱,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建州(今建瓯市一带)地方驻军被调往北方的滑州(今河南省滑县)把守渡口,被金兵击溃。虽是失利返回,但按照惯例,官府仍需发放一笔“卸甲钱”,以作为士兵应征的报酬。福建转运使官员却借故扣住这笔经费不发(也许因为北宋末年地方财政紧绌),于是,在一次检阅军队时,以张员为首的士兵发起叛乱,杀死转运副使毛奎及判官曾伃(一作曹伃),扣留建州太守张勤(又作张勋),大掠建州城,许多富户被杀被抢。宋朝政府以王淮为统制官,驻兵建州城下,与叛军对峙多时,最后以招安杀死为首的张员等人。为了最终解决建州军队的问题,朝廷打算调建州军三千人到北方作战,而对官府杀降早已不满的士兵们便在叶浓等人带领下,于建炎二年(1128)六月再次发动兵变。


建炎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形势不稳,高宗赵构疲于奔命,时正以巡狩为名率文武官员南下扬州。外患未除,再加上北方张遇、李成等起义接连爆发,对于叶浓的叛乱朝廷已是无力顾及。促使叶浓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大肆劫掠。自六月初十夤夜起事,纵火焚掠,盗本州观察使印,突城而出。随后率部夺“溪舩”溯闽江流域而下,于六月十六攻陷古田,二十二日到达福州。

“己巳(六月十六日),叶浓破古田县。”(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六》)




查看主页
取消
发送
🌹
👍
🙏
🍵
❤️
🎉
😊
👌

付费购买后才可以评论,是否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