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香山碧云寺与金刚宝座塔的传奇故事

 山居诗语 2024-02-23 发布于北京

    今天,跟大家聊聊北京香山的碧云寺。

    相传碧云寺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以佞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这块风水宝地,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后,后来于经下狱庾死,葬身碧云寺的打算落空。明熹宗天启三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寺,又在于经墓圹屋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后墓地,但五年后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到清代,碧云寺吸引了清帝王,乾隆十二年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碧云寺坐西朝东,依山势从山门至寺顶共有六层院落,逐进而高。雄伟的殿堂层层迭起、肃穆庄严。同其它丛林一样,寺院布局除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殿等外,还有一座仿杭州净慈寺而建的罗汉堂。堂内有木质漆金罗汉500尊。神像7尊,以及梁上济公的佛像。据说其中第295尊暗夜多罗汉,和360尊直福多罗汉,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来碧云寺的人都会到五百罗汉堂数罗汉。数罗汉,是指随便选一尊罗汉数起,数到当年本身的年龄那一号止,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漫说佛塔》中,专门谈到官渡妙湛寺金刚宝座塔与北京真觉寺塔、西北香山碧云寺塔同为喇嘛塔中的宝贵实例,是研究密宗佛教历史、建筑和艺术的极为珍贵的文物。

    “金刚宝座塔与孙中山先生还有一段不解之缘。”碧云寺讲解员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来北京时,在塔顶发现了一棵柏树已近枯萎。他亲手扶植了这棵柏树,并为它浇水,还嘱咐了寺内的僧人不要再摧残它。当孙中山先生去世后,1929年时,孔祥熙登塔看见柏树已经苍翠欲滴。为此,写了'总理亲手扶植塔顶侧松记’来纪念它,如今这棵柏树已长得非常的茂盛。”

     每当提起碧云寺这个名字,脑海里往往会联想到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词句以及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典故。无独有偶,孙中山先生,一生颠沛,为救国弃医从政,但凭一颗赤子之心,“天下为公”之信念,终帝制而起共和,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品质相互映衬。

      公园的管理人员说:“普通游客前往碧云寺除了其作为古建筑的本身价值外,更与这里曾经诞生过海淀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以及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灵柩曾停放在这里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19253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的遗愿应殡葬在南京紫金山,由于陵墓工程浩大,短时间无法竣工,因此当时的国民党治丧委员会就决定将灵柩暂贮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直至南京中山陵竣工以后,在灵柩南移时曾在这个殿里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公祭活动,室内存放有未曾使用过的玻璃盖钢棺。移灵时更换出的衣帽,放回到原斂的楠木棺中,并封葬在石龛下。即谓之孙中山先生衣冠冢。”来到了普明妙绝殿前,工作人员介绍道。

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首诗词,谢谢。

七绝·秋山萧寺

霜冷叶黄人迹绝,孤峰松下坐空亭。

秋山萧寺僧何处,万壑涛声独自听。

七绝·苍崖古寺

苍崖古寺斜阳外,苔径无人锁暮烟。

石上清溪枯叶落,空山独步觅幽玄。

七绝·独坐松林

独坐松林尘不染,涛声一曲寄禅心。

此中已得清琴趣,胜奏丝弦太古音。

两同心·机心忘

满院幽香,落花风扫。

机心忘、闲看经书,俗缘绝、星稀月皎。

乐清闲,独坐蒲团,形神俱妙。

万事不由计较。玄关一窍。

得真趣、无作无为,三尸退、观天行道。

一炉烟,野鹤孤云,尘埃不到。

两同心·逍遥客

石上飞花,去留无意。

忘世情、随处安然,大梦醒、浮生如戏。

远尘劳,返本归元,无量欢喜。

可叹世间名利。转瞬即逝。

逍遥客、自在优游,无拘束、清闲最贵。

卧松林,笑看风云,世间能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