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拾掇 2024-02-23 发布于广东
中医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瘢痕疙瘩以局部形态为特征,明代《证治准绳·疡医》称“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为“肉龟”,近代名医赵炳南先生认为本病与刀伤关系密切,命名为“锯痕症”,此外还有“蟹足肿”“肉蜈蚣”等名称。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余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临床中探索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有关瘢痕的病机认识,文献记载较少,一般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素体特异有关,加之遭受金创、水火之伤,余毒未尽,气血瘀滞引起。瘢痕疙瘩的辨证论治从散在的文献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气血壅滞,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渗湿止痒为主。②瘀血阻滞,腠理肌肤损伤、经络受阻、营位失调、气滞血凝结所致,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③经络痹阻,以破瘀软坚加利湿为主。④邪毒与体内浊气、瘀血、痰湿搏结,以穿凿肿物、软坚散结、疏通气血、排出邪浊、修正肌肤。其方法有内治和外治之分。

中医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余认为瘢痕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凝。治疗此病的关键在解毒散结、散瘀消肿、化痰散结。余治疗此病一般采用内服、外洗、外敷同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方药:四味软坚汤加味。

生地黄 30g,牡丹皮 30g,赤芍 30g,蒲公英 50g,蚤休 15g,夏枯草 30g,昆布 30g,海藻 30g,炒三棱 30g,炒莪术 30g。煎汤外洗,1 日 1 次。

同时可用蝎甲散内服。即全蝎 20g,穿山甲(代)50g。打粉成细末,每次 5g,1 日 2 次。

外用乌梅五倍子膏即乌梅 30g,五倍子 30g,醋 200g,制成膏外敷患处。

[案]孙某,女,19 岁。2012-10-12 初诊。

病史:右手背部烫伤后留下疤痕 3 个月。患者 3 个月前因为烫伤后手背部遗留疤痕,凸起皮肤表面,色泽鲜红,天气变化时有时痒,有刺痛感。也用过药物,用过放射疗法,均无效,舌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增生性疤痕。

治法:活血软坚,散结消肿。

予以四味软坚汤外洗,1 日 1 次。蝎甲散内服。鸦胆子膏外敷,1 日 1 次。上方连续治疗 1 个月后,手背疤痕凸起部分变平,继续治疗 1 个月,疤痕完全变平,颜色与正常皮肤无异。

考辨:四味软坚汤,方出《千家妙方》卷下。原方为:生地黄 30g,牡丹皮 9g,赤芍 9g,蒲公英 15g,蚤休 9g,夏枯草 9g,昆布 9g,海藻 9g,炒三棱 9g,炒莪术 9g_o 治疗囊肿性痤疮效果特别佳。余改为外洗治疗疤痕同样取得很好效果。方中蚤休消诸疮,无名肿毒,利小便。此药对疤痕增生伴红肿者有控制作用。全蝎与穿山甲相伍能消肿散结。外用乌梅五倍子膏。乌梅《神农本草经》云: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蚀恶肉,去青黑痔。五倍子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本草纲目》谓:外用能收湿敛疮,解毒消肿。醋《本草纲目拾遗》谓:散瘀消积,止血安蛔,解毒。三药共用,共奏散瘀消肿,蚀恶肉之效。

[临床心得]疤痕的治疗时间要长,一般一个月为 1 个疗程。乌梅五倍子膏相对来说比较温和,适用面部疤痕,对于其他地方疤痕增生者,可以用鸦胆子膏即鸦胆子 30g 打粉,凡士林 70g,搅拌均匀成膏,外敷患处。因为鸦胆子腐蚀性较强,切忌接触正常皮肤。

中医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