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彭篆刻赏鉴

 石安说 2024-02-23 发布于上海

文彭篆刻赏鉴

文/石安

我们通常把文彭以石治印、自篆自刻作为文人流派篆刻的肇始。中国印章史上提及文人篆刻常会引出一段关于文彭的典故。清代评论家倪印元《论印绝句》中有诗云“照眼灯光出世间,西虹桥畔车载还”说的正是这个典故。而更详细的记载最早见于稍晚于文彭的明代学者周亮工所撰《印人传》。

图:周亮工著《印人传》

《印人传》是史上最早关于印人传记的专著,周亮工在书中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后》一文中如上描述:“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jiǎn)卫(蹇卫:驽钝的驴)驮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指不出运费或劳务费),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时谼中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 '吾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

在文彭得到这筐印石后,这篇文章生动而精彩地描述了文彭以石自篆自刻印章的缘起。

据闻,文彭“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并且热衷于自篆自刻起来。而以文彭当时在文坛和印坛的影响力,最终大力推动了这种风气的盛行。

因缘际会,石材治印在文彭引领下形成群体盛行现象,开启了以石治印、自篆自刻为典型特征的文人篆刻时代,并把他创立的篆刻流派称为“三桥派”或“吴门派”,所以我们一般称文彭是流派篆刻的鼻祖。

“三桥派”以文彭的号为名,“吴门派”以他的祖籍地苏州而名——这种篆刻流派的命名方法被后世普遍采用。

在我看来,文彭的印风大体可以归纳为平和静穆、古雅质朴,取法主要源于元朱文和汉印。

图:文彭所刻组印

对于文彭具体印作的鉴赏,我列举一二以便管窥其貌。

这一方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文彭的“七十二峰深处”名印。这方印既是文彭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人篆刻史上的著名作品。

图:文彭“七十二峰深处”

据传,这方“七十二峰深处”牙章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被发现后,曾经被杭州的大收藏家高络园先生收藏,后来收藏于无锡的近代实业家华笃安先生处,1983年由华笃安遗孀毛明芬女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图:华笃安像

这方文彭的朱文印印文布白匀整,线条细劲圆润,工致秀雅,兼有元朱文和汉印面目,呈现出匀和疏朗的气息,是文彭的代表作。

“雅”是元朱文印的重要特点,也是文人追求的意趣所在,又能契合普通大众易识好看的审美要求,由此元朱文印成为最典型的“雅俗共赏”的印风。

这方印是象牙材质,相对“用力少而易就”的石章来说,象牙质地较硬(摩氏硬度2-3),不易入刀,文彭在用石章自篆自刻之前,多是把印文篆写好后交给专业刻工去刻,比如李文甫。

图:文彭“七十二峰深处”象牙印

我们看这方象牙印的文字非常光洁流美,印底也铲得非常平整,这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专门的刻工所为——刻工为追求印面整体美观,刻好后通常会对印面线条乃至印底处理得比较精细和干净,把印底铲得比较平整等等。

这方象牙章表面斑驳脱落,风化得很厉害。因为是象牙的材质,所以我们看到其脆化龟裂很严重,印边上布满了裂纹,甚至可以看到红色的印泥油墨顺着裂纹向上爬升,几乎布满了整个印章侧面,更增添了这方印历经沧桑的岁月痕迹。

图:文彭“七十二峰深处”印面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这方印从艺术欣赏角度看,它最特别甚至可以说最具艺术美感的地方在于其残损效果。由于长年风土侵蚀,导致这方印的印面文字已经严重残损,如“七”的大部,“峰”字右下角,“深”字上方及左边,“处”字左边和下边等。最终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妙造自然的效果和意境——仿佛隐隐有山水林云之象现于其上,观此印,如欣赏一幅山林水墨,“处、峰”如近石、丛树、曲径,深如溪涧、远峰,“七”如崖岩,“七、深、十、二”等笔画残破处有如烟云缭绕于山峰之间,山涧穿流于岩石之中,如游于深山高壑,涧流云移,周遭环境清幽疏朗,令人心旷神怡,这反而给这方印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而又自然天成的特殊艺术效果。

图:《芥子园画谱》中的“听泉图”

顺便提一下,中国有多处七十二峰,如黄山七十二峰、安吉七十二峰、衡山七十二峰等,文彭的“七十二峰深处”印中的七十二峰是指衡山七十二峰,即文彭祖籍处——其先祖从湖南衡山(今衡东县大桥镇礼厚村)迁到江苏苏州,因文氏故土情结,故有此印。

图:上海博物馆藏《李思训碑》盖有“七十二峰深处”印蜕

图:李东阳“七十一峰深处”和叶璐渊刻“七十二峰深处”

顺便提一下,在上海博物馆中还藏有一本《李思训碑》拓本,这本拓本中盖有一方李东阳的“七十一峰深处”的朱文印,其印文设计无论篆法、章法均与文彭“七十二峰深处”非常近似。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明朝重臣。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为明宪宗时顾命大臣。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李东阳一生著述甚丰,存世诗约3000首,文近千篇。曾主编《大明会典》《孝宗实录》《历代通鉴纂要》,主要著作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续稿》20卷等。)

而近代篆刻家叶璐渊曾刻过一方“七十二峰深处”,风格近于原印,稍有变化,亦可作对照鉴赏之用。

就石章而言,文彭另一方青田石章“画隐”可称佳作。这是一方两面印,分别由两位篆刻家所就内容:一面是文彭所刻“画隐”白文印,一面是另一位明代篆刻家、何震弟子梁袠所刻“东山草堂珍玩”朱文印。

图:文彭刻“画隐”

”这方印能够非常好地反映文彭自篆自刻的特点。通过这方石质印章就会更容易地发现,它的印面线条、印底乃至刀法都是一任自然有很强烈的刀笔意味的——线条有刀刻的坡度,印面不刻意铲平的——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印是自篆自刻还是交给刻工去刻的依据之一。

这方印的尺寸是2.3*3.3*5*5.3cm。

图:文彭“画隐”及边款

边款既有文彭隶书刻款,也有近代篆刻家王福庵和高野侯刻的补款。具体内容是:1、“壬戌春,文彭。” 2、“传朴堂藏,高野侯观。”3、“眉公《妮古录》谓文五峰有“画隐”印,此刻刀法古茂,为文氏遗物无疑。望葊属记之。禔。”

图:梁袠刻“东山草堂珍玩”

梁袠在此印另一面刻有“东山草堂珍玩”朱文印,并刻有行书边款:“文寿承氏篆刻“画隐”二字,胡可复得于江阴之贾肆中。刀文遒劲,古雅直逼两汉。乃复命予作“东山草堂”于其一面,予惭手腕远不及寿承,而与之并列,不几东施愁乎。然想游刃之时,距今且四十载,而使予得学步后尘,亦奇遘也。丙申秋日,千秋梁袠记事。”

通过边款可见,此印是文彭65岁时刻,即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

眉公为明代学者陈继儒。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顺便提一下,最能充分展现文彭双刀边款风采的印作可以参见现藏于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的【琴罢倚松玩鹤】朱文印,材质:青田石。

此印为文彭于1547年刻成。

图:文彭“琴罢倚松玩鹤”

所谓双刀边款,类似于古代碑刻刻法,先用毛笔蘸墨汁或者颜料直接书写于印章边款上,然后用刻刀(多用薄刃细刀施以冲刀及披削之法刻成)把笔迹刻掉,精于此道者可以完美地再现书法的形神风采,宛如小型碑刻,极具观赏性,故双刀法所刻边款可称为微型碑刻。此种刻法为后来技法精熟的文人篆刻所常用,具有雅逸之趣。

图:石安临刻“琴罢倚松玩鹤”

PS:为感谢您对“石安”公号的关注与厚爱,您可免费获赠石安所编《石安临摹经典书法选》《石安临摹经典印作选》电子书,如需要可加石安微信号(shian2013)或在本公号后留言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