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武帝刘秀:制衡之术,用人如赶羊,跑得快往回拉,走得慢用鞭打

 涂鸦吧 2024-02-24 发布于重庆

前言

在历史的丰碑上,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留下了一段传世佳话,他的治国艺术被形容为“制衡之术,用人如赶羊,跑得快往回拉,走得慢用鞭打”。这句颇具寓意的描述,揭示了刘秀卓越的统治智慧和独到的领导风格。如何在权谋的沙场中游刃有余,如何在用人之道上巧妙运筹,刘秀用他独特的手法刻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刘秀的治世之术,探寻他如何运用制衡之术,在乱世中谋定长安霸业;如何以用人之道,像赶羊般灵活应对,以鞭策推动大政方针。穿越时光的长廊,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位帝王的智谋世界,揭秘他那个在历史长河中独具辨识度的治国方略。

他与寇恂的故事,难道不暴露刘秀的猜忌吗?

公元24年,刘秀起兵时,寇恂加入,任河内郡太守。寇恂深得群众拥护,使刘秀大为欣赏。当时刘秀刚起兵,打江山之路漫漫,能得一位民心所向的心腹助力,无异于雪中送炭。寇恂不仅镇抚百姓,丰收军粮,更在刘邦残余势力进攻时坚守河内,可谓功不可没。

然一日,刘秀催寇恂递交军需,来信频繁,言语严厉。寇恂心知刘秀生疑,遂称病请求离开。表面是工作需要,实则试探寇恂。刘秀此举,难道不与其后疑心耿弇、冯异如出一辙?

事实上,刘秀催寇恂的军粮,纯属杞人忧天。当时天下未定,各路战事频生。可刘秀手头并无紧迫战略需要寇恂大量补给。一时半刻调拨不到,也不会构成致命打击。然刘秀却以严厉措辞催问军需,此举的真正用意,只是试探寇恂的态度。一旦寇恂有所迟疑或推诿,他便可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可惜,刘秀小题大做之计划落空。寇恂在百姓支持下镇守河内已久,根基牢固。面对刘秀的突然调查,他从容应对,坦言已尽全力赶制军粮。刘秀恼羞成怒,遂使诡计,令寇恂自觉不安,主动请辞。

此事背后,是否存在嫉妒寇恂能力的疑忌?我们不难判断。刘秀虽会重用寇恂这样的贤臣,却终究无法摆脱积习难改的猜忌心态。如果他真的会用人,岂会因为下属得民心支持就生疑忌?他应该引为己用,发挥寇恂的才干。可惜,刘秀终究没能开拓视野,放下猜忌,让寇恂尽展政治手腕,实现宏图。

而后,寇恂屡建奇功,刘秀亦屡有试探。公元32年,寇恂平定颍川叛乱,百姓争相挽留。可刘秀面对民众自发的拥戴,心中不免涌起戒心——莫非寇恂真的要篡位夺权?于是刘秀故技重施,明升暗贬,让寇恂空当一官,不得实权。如此防人之心,岂会有威信可言?

他与耿弇父子的故事,难道不暴露刘秀的戒心吗?

公元27年冬天,耿弇自请进攻彭宠。当时彭宠据渔阳称王三年有余,刘秀手无余力剿灭,正迫切需人解围。谁知刘秀不仅没有采纳,还认为耿弇的策划 “疏阔”,过于简单直接。

其实,耿弇此计并不离谱。他本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渔阳之王彭宠也出身上谷县令,两家关系匪浅。以耿弇覆巢之下岂无一二?再则,时局动荡,诸侯观望形势。刘秀若明着调兵剿灭彭宠,势必引发渔阳百姓不满,失掉民心。借耿弇之手铲除彭宠,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然刘秀不但敷衍耿弇,还将耿弇疏阔论传达耿况。小耿回乡后,老耿立即派幼子入侍京城,以示忠心。可见,刘秀对河北豪杰的戒心已极。他宁可放纵祸患,也不放心真正的能臣。

事实上,刘秀戒心极重的根源在于权力不稳。此时东汉政权尚在建立过程中,四境未定,割据势力林立。刘秀必须依靠河北豪杰的力量稳固政权,但长期依附下也难免担心他们坐大。故而对能臣都极为戒备,生怕人才过高反噬自己。

这就是所谓枪杆子出政权。一旦政权建立,刘秀便可猜忌耿弇、寇恂,防止权力外溢。当然,由此可见的也是刘秀政权基础的脆弱性。天下才稍定,豪杰离心,政权就将如昙花一现。

他与岑彭的故事,难道不暴露刘秀的猜忌吗?

公元27年夏,南阳名将岑彭奉命围攻襄阳。岑彭乃刘秀心腹,此前跟随刘秀东征西讨,建立汉业。然汉军围城一个多月,久攻不下,刘秀遂大怒,责其乏进。

我们不难理解刘秀的急躁心理。在汉军主力四处讨伐其他军阀时,襄阳拖延战事,势必影响东汉威信。且刘秀刚刚平定南阳叛将邓奉,汉军多次战败,此时岑彭又进展迟缓,难免有失体面。

然则刘秀是否想得过于简单?令行禁止的军队,岂能人人猛将?秦丰、延岑也都是披荆斩棘的死士,岑彭要速战速决并不容易。况且汉军主力四出用兵,岑彭能调配的援军有限。想速战速决于襄阳,难度极大。

可见刘秀的急躁责难,并非全在军情判断,而是政治猜忌。南阳旧将领败北已成既定事实,此时岑彭的作战进度过慢,难免引发朝野非议。况且岑彭乃南阳名门,一旦在刘秀麾下失利,势必动摇南阳豪杰对刘秀的向心力。故而刘秀才如临大敌,压力倍增。

岑彭最终通过释放俘虏激将的毒计大破秦丰,证明了自己的才干。然则刘秀的这番急躁与责难,已深深打击岑彭,显示其内心依旧防备南阳故人。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刘秀对南阳豪杰的猜忌,已覆水难收。

他与冯异的故事,难道不暴露刘秀的警惕吗?

冯异,刘秀麾下猛将。此人跟随刘秀多年,建功立业。尤其在剿灭赤眉军一役,冯异既战无不胜,又抚民生焉,令三辅大治。民众争相赞颂,甚至有人号“咸阳王”。

然则刘秀对如日中天的冯异,岂会真心赞叹?必然警惕防备。于是刘秀故意将民间举报冯异谋反的信件转达冯异,警告他别得志。此举几近公开宣告:朕忌惮尔权势!

当然,我们不难看出此乃刘秀权谋。转达谋反信件,既可利用举报牵制冯异,又可通过冯异的反应,试探他的忠诚度。这一招杀二鸟,刘秀运用得心应手。冯异也不傻,立刻通盘否认,重申忠心。到此刘秀暗中试探的目的已达,冯异也总算过关。

然则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刘秀防人心态之深。冯异忠心耿耿,建立汉业的战功无数。就连普通民众也知他绝无二心,只因手段高明受人拥戴。然则刘秀面对心腹中枢,仍要故弄玄虚,实在荒唐。

所谓猜忌之心,人皆有之。但明主运筹帷幄之中,应当深谋远虑,体恤民情。刘秀此举只能说暴露心术不正,若非天下太平盛世,只怕难以镇服人心。

他与马援的故事,难道不暴露刘秀的无情吗?

这还得从马援讨伐南越一事说起。马援年近花甲,执意请缨,终因主帅失职而大挫锐气。此后奸人当道,捏造马援贪污罪名,进言收爵。刘秀信以为真,激将马援气死沙场,尸骨未寒。

马援生前立功,刘秀吝啬嘉奖。他不遗余力开拓疆土,刘秀却因为一言片语便信,毫不深究。马援死后冤情昭著,刘秀避之不及,拒不平反。此番作为,岂是明君?分明是心狠且忘恩负义!

君臣之间,当以德为先。刘秀此举,无异推己及人,实已说明心。第一世皇帝,权力来之不易。建国之初,马援早已披甲战场,立下汗马功劳。天下初定,人心未匝,刘秀岂有资格怀疑马援?

且曰无情。马援取南越之败,本因主帅不当,此乃客观事实。刘秀身为明君,理应体谅老臣苦心,深究事件前因后果。奸佞在朝,信口雌黄,皇帝岂可轻信?此次放逐马援,罪不在马,乃在君也!

结语

刘秀用人混乱无方,疑神疑鬼,防人防己。他爱憎分明,忌才忌谊;他权变捉摸,人情难料。用人如此,安能久安?江山易得,天下难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