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头

 新用户3420km4d 2024-02-24 发布于湖北

记载历史

乌头的块根形似乌鸦的头,故名乌头,在中国主产区又被称为“乌药”,其在中国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始载于中国汉代医书《神农本草经》,汉代《金匮要略方论》就有记载“五枚,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宋朝文人杨天惠彰明附子记》中记载乌头“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元朝医书《丹漠心法》中记载乌头“凡用乌附、天雄、用童小便侵透煮过,以杀其毒并助下行之力,入盐少许尤好”;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 “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清代医书《本经逢原》中记载乌头“入祛风药,同细辛黑豆煮,入活络药用甘草炮制”。现代《药学学报》中也有记载乌头含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化合物,其他医书如《中药材手册》《中药志》中均有乌头的记载[1][4][9]

形态特征

乌头为多年生草本植物[3]
乌头全株

根、茎

乌头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1]
乌头的根
乌头的茎

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1]
乌头的叶

顶生总状花序长6-10(-25)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唇微凹,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1]
乌头的花

果实与种子

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1]
乌头的果实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乌头原产于中国,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地,包括云南四川、湖北、贵州湖南浙江等地[1][3]
乌头分布范围图

栖息环境

乌头在中国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处,在中国湖南及江西分布于海拔700-900米处,在中国沿海诸省分布于海拔100-500米处,其中野生乌头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寒冷、凉爽山地。乌头多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其在丘陵地区多生于阳坡半阴山区。乌头在中国的主产区为涪江中下游两岸,此地的年平均气温为13.7-16.3℃,年降雨量为860-141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约为79%[1][5]
乌头生长环境

生长习性

乌头喜凉爽环境,有一定的耐寒性,其宿存块根在-10℃以下的环境中仍能安全越冬。乌头不耐高温多湿,在干旱环境中其块根生长发育缓慢,其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但最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中,以中性土壤为宜[6]
乌头为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在地温10℃以上的环境时,7天即可长出新根,次年地下茎节即可长出放射状排列的基生叶。乌头抽薹后,地上部生长加快,尤其是气温在13℃以上时生长更快。在气温为18-20℃时,乌头顶生总状花序开始出现小的绿色花蕾,花蕾逐渐变大,花蕾由绿变紫时开花,花期为9-10月。当气温下降至11℃左右时,乌头果实成熟开裂,随风散出大量种子,之后植株枯萎[1][6]
乌头的花和果实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向阳、肥沃疏松、平坦且便于灌溉排水的地块作为乌头的栽培地,然后深耕细耙、开沟作畦,并撒施拌有油饼及磷肥的堆肥于畦面,与土壤混匀整平[5]

育苗方法

块根繁殖

11月中旬挖出乌头,选取健壮无病的侧生块根作种,杀菌消毒后按行距播种,每畦可栽2行,每穴根据乌头大小可栽2-6个,栽后施入人畜粪水。当植株生长到12片叶时,摘除顶端1-2节的腋芽[5]
乌头块根

播种繁殖

11月中下旬撒播乌头种子,若土壤干燥可浇施猪粪水,浸透后再盖上一次厚的火土灰,上面覆盖稻草。翌年1月,种子发芽前揭去稻草,在10厘米地温达到9℃时,种子即可出苗[6]

养护管理

3月中旬乌头幼苗全部出土后,除去病株,不定期除草,再行补苗。一般施肥3次,采用腐熟人畜粪尿,穴边浇灌。第一次在3月中、下旬幼苗出齐后,第二次在春季修根后,第三次在5月上旬,这时气温渐高,块根膨大较快,应及时追肥。在幼苗出土后至5月上旬土壤干燥时浇水,6月后停止浇水,雨季注意及时排水[5]
修根可除去藤生的侧根,保证附子(即乌头的子根,及侧根)发育肥大,一般修根2次,分别在4月和5月进行。修根时用铲子把较小且多余的块根除去,每株留侧生块根。7月将植株基部叶片摘去2-3枚,以利通风透光。待植株生长至约50厘米时,及时去掉顶芽,以防止倒伏,促进块根生长。当腋芽萌发长约4厘米时,及时摘除顶端下1-2个节的腋芽[5]

病虫害防治

乌头的常见病害为白绢病、霜霉病、萎蔫病、白粉病等。白绢病和霜霉病发生时可喷施多菌灵、田秀才杀菌1号等药剂,防治萎蔫病需彻底去掉带病块根,栽种时用多菌灵胶悬剂浸种,白粉病发生时可喷施粉锈宁、波美石硫合剂等药剂[5]
乌头的常见虫害有黑绒鳃金龟、黑小卷蛾银纹夜蛾等。防治金龟子类害虫需在整地时用辛硫磷药剂喷洒土面再翻耕,防治黑小卷蛾需在乌头收获时,集中烧毁茎秆,杀死越冬幼虫。银纹夜蛾发生时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摇动植物,使虫掉在地下集中消灭,还可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抑太保乳油等药剂杀虫[5]

采收

乌头侧根作商品栽培时,可在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采收时,可先去掉须根,即为药品泥附子。同时把母株砍下,晒干保存,即为药品川乌[6]

用途

园艺观赏

乌头花形奇特,花色明快,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用于花境,或在灌丛、林缘等处作自然栽培,也可作切花[3]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乌头的母根、子根上的尖角均可入药,其母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治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寒疝作痛等疾病,也可用于麻醉止痛。其子根上的尖角具有吐风痰、祛寒止痛的作用,可治疗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等疾病[7]
乌头的医学药用

毒性

中毒原因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乌头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剧毒物质,乌头碱的人口服致死量约为2-5毫克,小鼠皮下注射中乌头碱的致死量为0.3-0.5毫克/毫升。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沸水或稀酸加热水解成为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减少,最后水解为乌头原碱、中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毒性为原来的1/150-1/1000[7]

中毒症状

据《浙南本草新编》记载,乌头中毒症状多在误服后10分钟到2小时出现,轻者会出现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呼吸紧迫等症状;中度患者会出现烦躁汗出,面色苍白,皮肤发冷,四肢抽搐等症状;重度患者会口唇指端发绀,神志不清或昏迷,以致循环或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8]

解毒措施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乌头的炮制有水处理、干热处理和湿热处理三种类型,均能达到去毒的目的。但水处理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药效受到影响;干热处理总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药效影响较小;而湿热处理特别是热压蒸制,总生物碱含量高,双酯型毒性生物碱含量低,去毒效果好,生产周期短。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多采用水煮法或蒸法去除乌头毒性[7]。据《浙南本草新编》记载,乌头轻度中毒者,可用绿豆、黄连、甘草、生姜等用水煎服或鼻饲,严重中毒者可用大剂量阿托品解救,外加血液灌流[8]

主要变种

中文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不同点
分布
图片
黄山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var. hwangshanicum
叶质地较薄,草质,中央全裂片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小裂片较狭;花序轴极短,因此花序常似伞形花序[1]
分布在中国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地[1]
Aconitum carmichaeli var. truppelianum
花序轴和花梗有开展的柔毛。叶的中央裂片菱形,顶端急尖[1]
分布于中国浙江北部、江苏、山东、辽宁南部,生山地草坡、林边或灌丛中[1]
Aconitum carmichaeli var. pubescens
茎和叶背面密被短柔毛。叶的中央全裂片顶端急尖[1]
产于中国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秦岭一带,生于山地草坡[1]
深裂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var. tripartitum
叶片掌状分裂不达基部,至距基部0.5-1.5厘米处。叶的中央全裂片顶端急尖[1]
产于中国江苏南京和句容一带,生于山地草坡,松林边或灌丛中[1]

主要品种

乌头在栽培过程中变异类型较多,以叶片形状为基础,结合其他特征,已分离出数十个品系和品种。主要品种如下[6]
品种名
形态特征
川药1号(南瓜叶乌头)
叶大,近圆形,与南瓜的叶子相似;块根较大,圆锥形[6]
川药6号(丝瓜叶乌头)
茎粗壮,节较密,基生叶蓝绿色;茎生叶大,深绿色,薄革质,三全裂,全裂片的间隙大,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块根纺锤形[6]
川药5号(艾叶乌头)
叶厚,坚纸质,叶面黄绿色,无光泽,叶脉显露而粗糙;叶三深裂,基部截形或楔形,末回裂片再深裂,披针状椭圆形,块根圆球形[6]

相关研究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乌头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胸腔渗液,以及白细胞向炎症灶内的聚集,明显减少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总数。此外,乌头还具有镇痛和降血糖作用,乌头多糖腹腔注射可显著降低小鼠的正常血糖作用,但乌头多糖不能改变正常小鼠、葡萄糖负荷小鼠或尿嘌呤所致高血糖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也不影响胰岛素与游离脂细胞的结合,这表明乌头多糖的降糖机制不是通过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而在于增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7]

物种对比

乌头与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为同属植物,形态相近,极易混淆,其具体异同点如下[1]
物种
相同点
不同点
图片
-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上萼片高盔形,花瓣的瓣片大,在前面上部膨大[1]
叶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花序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萼片外面被短柔毛[1]
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叶的中央全裂片较狭,顶端渐尖或长渐尖。花序轴和花轴无毛,萼片外面通常也无毛或近无毛[1]
北乌头
北乌头

延伸文化

相传中国战国时期,苏秦为阻止齐国侵占燕国城池,劝道齐威王“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头籽一样”。齐威王听了苏秦的建议,将城池归还燕王。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历史学家认为关羽所中毒箭就是乌头[10]
西方国家也有关于乌头的传说,据说有一种能引起幻觉和中魔的药膏,就是用乌头碱和儿童脂肪制成。在《西方传说神明妖精简明词典》中记载有一种叫刻耳柏洛斯的地狱恶狗,当它回到阳间时见到阳光就害怕得发疯,并四处呕吐毒涎,毒诞滴到地上就变成了有毒的乌头树[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