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古城北京,留有很多历史的痕迹,利用节假日细细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然后记录和分享,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和有意思的部分,自得其乐。 ![]() 宏恩观 上世纪40年代德国摄影师海达·莫理循在钟楼上拍摄的宏恩观俯瞰照片(来自网络): 宏恩观,位于北京钟楼正北面的豆腐池胡同23-25号(原娘娘庙胡同二号),后门开在张旺胡同4号。据清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所描绘,在如今宏恩观的位置,那时曾东西并排坐落三座寺庙:地藏庵、清净寺和天仙庵。宏恩观始建元代,明代修建,原为佛寺,到清末,有位敬事房掌玺太监(安德海死后,他接掌了安的这个职位)名为刘多生,又名刘诚印,人称“印刘”将其改为道观。刘多生是位道士,因天资聪颖又通晓经史,是慈禧的心腹之一。同治七年(1863年),他入白云观受戒,道号素云。作为虔诚的道教弟子,他在北京创立修缮了大小道观二十余座。光绪十三年(1887年),刘多生把这钟楼北面的三座寺庙整合起来予以重修,改建为“清净宏恩观”,重修的宏恩观雄踞高台之上,山门面阔五间,额书“重修清净宏恩观”。 刘多生特别重视太监们的福祉,也有意将宏恩观作为晚年退隐之地,不过在完工两年后他未至晚年便去世了,他没能在宏恩观颐养天年。后来,宏恩观一直是由太监住庙,收养年老出宫的太监,成为了北京城内的太监养老义庙。民国时,宫里的太监都被赶出了紫禁城,很多无家可归的太监就把宏恩观当成容身之所。 ![]() ![]() ![]() ![]() 解放后,宏恩观西跨院改为标准件二厂,原有建筑被陆续拆除;那时东跨院尚保存完整,但也改成公共浴室和宿舍,中路山门、后墙庭院、走廊、正殿、后殿、廊房等皆存。上世纪8、90年代,工厂迁出,这里变成了拥挤的大杂院儿。后来宏恩观被辟为菜市场(山门及大殿)和工厂仓库(后殿),上图宏恩观改为菜市场时的样子我现在还有印象,里面台球厅、美容院、棋牌室一应俱全。2017年,政府启动了宏恩观内居民房屋腾退工作,后来宏恩观的大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2022年,这里开始进行整修,如今,被称为中轴线上的“龙尾之要”的宏恩观已变身“观中”中轴线文化博物馆,中路三座大殿和部分配殿均有不同功能并向公众开放了。山门,想当年里面应该是“四大天王”吧,但现在这里是“山门来吧·数字艺术馆”,里面墙壁上光影流动,龙腾花海,绚烂夺目。![]() ![]() ![]() ![]() 在山门(天王殿)和帝君殿之间,原来还有华丽的垂花门,二门名为“宏恩门”,现在这里是一个大院落,进入山门直接就看到正殿帝君殿了。帝君殿现在是“观·书殿”阅读空间,可以在这里静享阅读的美妙。帝君殿是宏恩观的中心建筑,面阔五间,檐下斗拱雀替仍留有历史痕迹,虽斑驳褪色但沧桑美丽,东西山墙上的菱形琉璃方砖上分别写有和“元运赞燮”和“万古长春”,后山墙的琉璃方砖一边写“赞燮”,一边书“长春”。清嘉庆年间敕封吕洞宾为“燮元赞运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燮”为协调,“元”为阴阳造化,“赞”为辅助,“运”为命运,即求祈道家全真派祖师吕洞宾护佑,使阴阳造化协调,避天灾,助国运。历史照片垂花门(来自网络): ![]() 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02 ; 东西山墙琉璃砖拼图: ![]() ![]() ![]() ![]() ![]() ![]() ![]() ![]() ![]() ![]() ![]() ![]() ![]() 图片拍摄于2024年2月16日 ![]() 【本号第504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