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春秋(86)盐业银行

 糊涂书屋 2024-02-26 发布于天津

小楼春秋【86】

盐业银行:“北四行”之首(图)


季诚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4-02-06/12/p4_b.jpg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4-02-06/12/p5_b.jpg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4-02-06/12/p6_b.jpg

扫此二维码,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12号,矗立着一座高大宏伟、极富古典主义气息的金融建筑——原盐业银行大楼。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食盐如今已经是生活中普通的调味品,但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却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其财政收入不亚于田赋,有时甚至能撑起半边国库。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对盐业生产的监管,推行垄断性专卖制度。天津地区濒临渤海,是我国北方重要产盐区。自元代开始便在三岔口、大直沽一带设盐使司,组织乡民设灶煎造。辖区历代多有变动,下辖盐滩统称“长芦盐区”。1915年,曾任长芦盐运使的袁世凯姻弟张镇芳向北洋政府提议,建立一家盐务专业银行,以抗外资。时任民国总统袁世凯认为“盐款为财政大宗,急宣专设银行,藉以维持盐业,活泼金融”,遂予以批准。

  盐业银行于1915年3月成立,总行设于北京。原拟实行官商合办,其主要业务是经收全部盐税收入,为盐务提供服务并代理部分国库金。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其中盐务署拨款200万元作为官股,其余由张镇芳及银钱业知名人士等集资。由于财政官员抵制,开业时盐务署仅拨款10万元。同年5月,由总行分拨20万元作为营业基金,设立天津分行,业务以存放款为主,汇兑为辅,间亦买卖证券、金银货币。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盐务署不仅不再拨款,还将前拨资金调回,自此盐业银行全部改为招商股,成为一家普通商业银行。1917年,张镇芳因参与“张勋复辟”被捕,总经理由吴鼎昌担任。盐业银行利用北洋背景,业务发展迅速,一时成为全国中资商业银行之冠,与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并称“北四行”。

  1926年,坐落在原天津法租界水师营路(今赤峰道)北侧的盐业银行天津分行大楼建成。建筑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由华信工程司建筑师沈理源设计。沈理源(1890—1951),名深,字锡爵,浙江杭州人,1909年考入意大利拿波里奥工业大学深造,1915年回国,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执业建筑师。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沈理源先生在留学期间沉浸在西方古典建筑的环境与氛围中,同时也接受了建筑革命新思潮的冲击。盐业银行大楼便是沈理源在西方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元素的重要实践作品之一。

  盐业银行用地位于大法国路(今解放北路)与第十一号路(今合江路)之间的路段,只有南侧一个沿街面,朝向赤峰道。用地西端虽临近有东方华尔街之称的解放北路,但仍有约六十米的距离。建筑师将建筑与西侧用地相接的部分局部退后,使整个建筑平面成为一个不规则的“刀把”形,增加了一段沿街面。再将西南角部分处理成折角形态,在转角处设主入口。建筑竖向呈典雅的三段式划分。底部高高的基座在主入口形成气派的大台阶,台基上一对超大尺度的巨柱和一对装饰性方壁柱直冲顶部,托起巨大的三角山花檐口。额枋上“盐业银行”四个大字十分瞩目。柱廊向内凹入,上部是楼梯厅的方窗,下部是一组拱券式造型下嵌套三角山花的复杂门头,窗槛墙上堆砌各种线脚和雕花装饰。这一番设计有如神来之笔,让整座银行变成了解放北路上一座沿街建筑。当人们行走在解放北路时,来到赤峰道路口附近,目光绝对会被盐业银行大楼雄伟华丽的主入口吸引,极大提升了地块的商业价值。

  主入口两翼的立面微微凸出主墙体,向两侧翻折,底部基座和顶部挑檐依势转折。中段从上至下一组圆窗、两组方窗被装饰繁复的窗套、线脚、山花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过渡到西立面与南立面。南立面本就是整座建筑唯一的沿街面,建筑语言颇为华丽。基座部分用仿石材砌筑的横向凹槽装饰,地下室的方窗外嵌黑色铁艺护栏。中间段向内凹入,6根与主入口相同的巨柱,营造出超大尺度的柱廊。柱廊下部是营业大厅的长拱窗,上部是方窗,窗槛墙饰以精美的线条和浮雕花饰。顶层同样凹入形成柱廊,柱体为扁方柱,柱身饰以十字形浮雕,柱顶卵箭饰托起叠涩线脚作为柱头。建筑东南角也设置了与西南主入口相呼应的折角。利用相似的立面处理,在赤峰道通向海河岸的方向,同样形成了视觉焦点。

  整栋大楼远看气势磅礴,近看细腻精美。仔细品读这座宛如欧洲古堡般的建筑,会发现其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承托起整栋大楼外檐的10根巨柱,远观酷似罗马混合柱式,但柱身没有凹槽,柱头处茛苕叶饰上的螺旋纹饰被替换成颇具中国风的方形“回”字纹。顶部方柱上的十字浮雕和圆窗两侧的花饰,似中式垂花样式。楼梯间里欧陆风情的比利时拼花玻璃窗,透露出教堂花窗般的神圣气质,内容却描绘了中国盐工制盐运盐的场景。中、西方元素穿插、碰撞,融合出无比和谐的戏剧性效果。

  1928年8月,因国民政府南迁,盐业银行总行从北京移至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逊清小朝廷偷偷抵给盐业银行的一批珍宝被日本人觊觎,岌岌可危。其中有一套曾作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贺礼的金编钟,更是稀世奇珍。时任天津盐业银行经理的陈亦侯先生为保护国宝,冒着生命危险与日本人斗智斗勇,被传为佳话。1934年6月,盐业银行总行迁往上海。抗日战争期间,盐业银行大楼被日军强占,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复业。1952年12月,盐业银行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原盐业银行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使用。

  ●《小楼春秋》解说词:

  由于诞生在近代天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盐业银行大楼豪华气派,大厅的地面、廊柱、座椅等皆由海运来的高级意大利石材砌成,楼梯间的比利时玻璃彩窗上描绘着长芦盐场兴旺的景象。在这座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地下,有着固若金汤的金库,这成了金编钟的藏身之所。(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