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也不怕当首富”

 天承办公室 2024-02-26 发布于北京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图片

图片

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但有人改变了一些事。

图片

宗庆后先生走了,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宗庆后的生平,他自己讲过不少。比如生于解放前,长在红旗下,人过不惑才开始创业,白手起家,不搞权钱交易,不搞暴利行业,“我不介意被人称作首富,也不怕当首富”。

如果粗颗粒地去理解,这些说法不出奇,但细细去想,你会发现,这并不是那一代人的典型属性,而是宗庆后难得的,超越某些时代性的企业家精神。

投中网最近对话了一位颇有成绩的顶级投资人,他有一句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当时杨晓磊问他,你成为今天的你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他想了想,回答说,除了高考,没有突变。我是想说,一个人的命运,在大时代面前,在很长的时间周期之下,往往是作为客体被塑造出来的,人的因素要摆的很靠后。

宗庆后有些不一样,一方面,他是把名字留在了时代的某些节点上的人。

1978年改革开放,宗庆后是这一年回到杭州,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都是共产党教育”,所以最初创业的想法不是经商,而是“单纯想做点事”;娃哈哈第一桶金,人们都知道是来自儿童营养液,契机也是从时代里来的:当时计划生育刚刚实行,很多家长宠爱子女,导致小孩偏食挑食,营养不均,而娃哈哈此时推出了儿童开胃产品营养液。

另一方面,宗庆后遭遇了,解决了不少超越时代的难题。放在投中读者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两次并购引发的故事。

例如,在1991年,准备扩大产能的当口,恰好杭州市委秘书长找到他,希望他接手资不抵债的杭州罐头厂,一百多亩地,6万多平米厂房,不要钱,只需要接收400-500工人。要知道,1991年邓小平还没有南巡讲话,领袖还没有替你说服大家,时代并没有全然准备好,宗庆后就要迎难而上了,兼并的阻力可想而知。而此时,宗庆后被市政府拉去罐头厂做演讲,他从经济效益、员工利益、干部利益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保证,最终拿下了这次兼并。

我想,投中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起如今PE投资人在并购案例里的实操心得吧,会想起业内对单伟建那句“并购交易要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讨论和意见。但宗庆后呢?没有前人,没有经验,没有教材,只能靠自己,只能跑在时代前边,去披荆斩棘。

宗庆后凭借的不只是热情,还有智慧。他当时并没有按照政府最初的提议,免费兼并,而是估算出8000多万的价格,花钱完成了这次至关重要的企业兼并。

达娃之争,是宗庆后替中国企业超越时代趟过的另一个坑。

1996年,达能-娃哈哈“联姻”。达能与百富勤成立金加投资,再与娃哈哈共同组建了五家合资公司。按照宗庆后的说法,当时中国企业缺乏对资本运作的理解,合资以净资产而不是市盈率计算,先在价格上吃了亏。此后,百富勤把股权转让给达能,导致达能持股合资公司的51%,成了大股东,这又是娃哈哈在股权结构上的经验欠缺导致的问题。

此后由于行业波动,达能在陆续购买了乐百氏、梅林、光明、汇源的股份后,又要求以40亿元的价格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遭遇强烈抵制,达娃纠纷爆发,双方展开了为期数年的官司战。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截至2009年5月,娃哈哈以23∶0领先达能。最终达能认输,以仅仅30亿元的价格卖出了51%的股权,此前曾要价500亿元。

宗庆后后来说,接到诉讼材料后比较紧张,因为从来没有打过国际官司,“后来我想,有理走遍天下,没什么好怕的”。

所以,无论是杭州罐头厂兼并,还是达娃之争,宗庆后都亲身向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证明了一个事实:你可以缺乏经验、缺乏方法、甚至在某些时候做错判断,但你不能没有勇气、没有原则、没有是非。遵守商业规则,尊重自己,先明后不争,过往走的每一步都经得起推敲,才是宗庆后和娃哈哈穿越周期30多年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但有人改变了一些事。以今天人们的观念去看,宗庆后在属于他的这一段商业历史里,打破了创业的年龄偏见,定义了最初的政商合作,校正了企业与资本的关系,展现了现代人缺乏的智慧与勇气。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并不容易,我们开始习惯于频繁埋怨时代的不公,大声指责他人的卑劣,轻易原谅自己的怯懦。但我不知道诸位今天再次见证宗庆后的“不吝”、“不怕”、“不甘”会作何感想,如果以宗庆后留下的人生为一面镜子,我们会从镜中照出怎样的一张脸呢?

谢谢宗庆后先生,谢谢您一生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