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唯一留存的清朝邮政所

 黄之中 2024-02-2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大清邮政沪局

朱家角是上海地区发展最早的城镇。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代万历年间正式定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为镇名,俗称角里。朱家角以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遂成为江南巨镇。商业的发展,促成邮政通信的出现。中国邮政史虽长,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机构,直到1874年,中国海关成立邮务处,有了专门为邮务工作的专职人员。1878年,上海等五个地方的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4月30日,经清总理衙门批准,海关POST局改名大清邮局。现坐落于水乡古镇朱家角西湖街35号的“大渍邮局旧址”,经过多次修缮整理,已作为景点开放以来,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里有仿制的邮筒、柜台、家信、码头遥望从殷商起至清未民初的邮政史简解栈道,较为真切的反映了我国邮政发展的简史,成为上海郊区现存唯一的大清邮政机构旧址。

朱家角邮政的起始

图片

朱家角大清邮局,

清朝时期的邮差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青浦县沿袭古代邮驿制度,设有邮铺,由邮递官投递信件。当时邮使专递的都是官府、军队的政令、信件。据有关史料记载,朱家角最早的邮政驿站建于朱家角万隆斜沥桥旁,由里人张伯堂、张九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募建,作为官府邮递的驿站。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上海建县后,凭借水上交通优势,中外贸易日益兴盛,日渐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商务通信需求日益迫切,而邮驿一般都不办理民间通信。于是,专理民间通信的民信局应运而生。上海协源民信局最早在朱家角的代理铺就设在朱家角染坊隔壁,专事负责商家、民间信函递送业务,并雇用费安生、薛晓勤、钱伯琴等人,在夜晚对行沪朱之间,次日清晨即可到达,信扎每件收铜圆八枚,带送物件视值收费。这是朱家角历史上最早的通邮记载。

图片

清朝时期的邮筒

为统一中国邮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经光绪皇帝批准,正式成立上海大清邮政官局,先后在吴淞、高昌庙、松江等地成立分局。并在青浦、南汇、奉贤等地设置邮政代办所及信柜,形成上海邮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上海大清邮政官局改称上海邮局,5月,清政府成立邮传部接管全国邮政。6月,上海邮政总局改称上海邮政局,并脱离海关的管辖,独立经营,辖支局三十处,内陆局有四处,邮政分局十二处和内陆代办处四十二个,具有相当规模。

最迟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青浦县城、朱家角和泗泾等地选择殷实商铺代办邮政业务,涉及函件、包裹,办理汇兑,出售邮票,名为代办分局(后改称为邮券代办所)。据悉,朱家角邮寄代办所设在协源民信局内。

1908年,协源民信局停办后,大清朱家角邮寄代办分局(邮寄代办所)继续在协源民信局原址营业,清宣统三年(1911年)3月18日,朱家角镇正式成立朱家角分局,直属上海邮政局管理,在新建的二层楼房内营业,办理函件、包裹、汇兑、邮政等业务,门前镌刻“朱家角邮局”字样(即现大清邮局旧址)。辖沈巷、葑沃塘、安庄、朱家角四个代办所。

图片

上海邮政博物馆

现“大清邮局旧址”为仿西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约70平方米,楼房面街,坐北朝南,前有老街,后有河流,后门外用条石悬空筑有拾级水码头,门面中间有二扇大门,门首上方镶有从右到左书写的砖刻“朱家角邮局”门额,符合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上海由大清邮政官局改称上海邮政局,朱家角直属上海邮政局管辖的历史。该建筑系清代武举人徐福如出资建造。清宣统二年(1010年)建成,类似这样的建筑风格在朱家角还有多处,位于漕港滩处的珠浦电灯厂及漕河街5弄原雪香斋旁紫石弄口门头还能见到。座落在课植园的红房子和原济青中学旧址都已不复存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上海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大清朱家角邮局也结束了大清邮政的历史,中华邮政仍在原址经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家角邮局成为中国人民邮政的一部分。

朱家角邮址的变迁

图片

经历了100多年风雨历程,“大清朱家角邮局旧址”的历史地位终于由专家予以重新勘定。作为民信局,它至今已有130年历史,作为朱家角代办分局(邮寄代办处)至今也已有100余年历史,而作为大清朱家角邮局,至今也有90多年的历史,因此,无论从年代上讲,还是从邮政史角度看,朱家角大清邮局旧址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

从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1897年)上海大清邮局成立至宣统三年(1911年)止,上海大清邮局在上海和郊县共建有30个邮政局,其中包括现在属于江苏省的海门、昆山、太仓、浏河、沙头、北新镇、支塘七个分局,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许多大清邮局建筑烟消云散。上海大清邮局管辖的30个大清邮政支局、分局、内陆局,能完整保存至今的实属凤毛麟角,上海郊区目前只发现朱家角存有如此“大清朱家角邮局旧址”,堪称“历史完壁”。

图片

邮局内景

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朱家角代办分局(邮寄代办所)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原来的大清邮局所在地的西湖街虽在,但许多建筑已面目全非,要找到当初的大清邮局旧址,非常困难。经过邮迷及有关人士的实地考察,采访了当地老年住户,才基本理清了朱家角邮址的变迁。

根据上海协源民信局在朱家角西湖街染坊隔壁之说,人们找到了西湖街西头“德昌染坊”旧址,它的工场就在河边,沿河建有码头,供来往船只停靠,工场对面是染坊的店铺,接待顾客。现在染坊工场间已无踪迹,但店铺建筑还在,已改成民房。协源民信局设在染坊店隔壁,大致是西湖街102号,这里还曾是《大公报》报纸发送处,大清朱家角代办分局(邮寄代办所)成立时也设于此。

图片

以后,朱家角邮局曾多次搬迁。抗战时期,朱家角遭受日军侵占,邮局一度停办业务。抗战结束后,邮政代办所从西湖街102号搬迁到现“大清邮局旧址”斜对面的34号,向沈家租借铺面开设邮政代办所。沈德吾老人,曾回忆起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后来,徐福如将现“大清邮局旧址”卖给里人杨善龙。杨一直在上海开香烟厂,赚了很多钱,解放前已去了香港,民国政府接管邮政后,租借了现“大清邮政旧址”,恢复各类业务,直至解放。

解放后,朱家角工商贸易业已成规模,成为江浙沪周边地区的集散地,有9条老街,居民繁多,水运发达,公路也于1952年通了车,邮局在西湖街经营已感不便,所以搬迁到北大街东口163号放生桥口。听老人们回忆,朱家角是先有东西湖街港,后有大新北大街,所以讲几处邮局设在西湖街也是理所当然的。邮局的搬迁使镇上居民用邮不便,所以在西湖街39号,现大清邮局栈道旁,原叫“溪新杂货店”业主徐介祥处设一代办所,代卖邮票,收寄信函,有老邮戳一具,直至关闭。

对“大清邮局旧址”的重新认识

图片

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大清邮局旧址”并非清代邮局遗址,但这里作为邮局,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营业室过很长一段时间,邮局建筑风格保存完好,这是上海郊区历史上甚称希罕。清未朱家角民信局和朱家角分局,民国时期的朱家角邮局,以及解放初期的朱家角邮局,都在朱家角西湖街上(102号、34号、39号、35号),西湖街沉积着丰富的邮政历史。

友人说:“到朱家角,如不去'大清朱家角邮局',就等于朱家角勿辰到”,这无疑给了这个上海唯一的郊游景点很高的评价。1998年,朱家角举办首届古镇旅游节时,着重推出了“大清邮局旧址”,成为朱家角镇上独具特色的,饮誉海内外的参观项目。

在沉寂了百年后,人们突然发现水乡朱家角活了,水乡朱家角变年轻了,除了为中国百年邮政提供了鲜活的实证。“大清朱家角邮局旧址”还是一项很重要的旅游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