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了卡梅伦连话都不敢说,米莱想学中国还差得远呢

 沐阳说 2024-02-27 发布于四川
由于特殊原因,很多不能在这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击下方卡关注我,获取更多
时隔30年,英国再次让阿根廷“哭泣”。
日前,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突然访问马尔维纳斯群岛,以纪念当年在马岛战争中死亡的英国军人,并称英国对该群岛的主权“不容争议”,希望该群岛将永远属于英国。
卡梅伦是30年来首个到访该群岛的英国外交大臣,也是2016年以来首个到访的英国内阁成员。登岛之后,卡梅伦参观了当年和阿根廷的两个战斗遗址,在一个英军墓碑前摆放了花圈,并与当地驻兵和官员会谈。卡梅伦这次行动目的很明确,就是表明英国政府对该群岛主权的强硬立场,告诉阿根廷想“收回马岛”绝无可能。
卡梅伦的行动把阿根廷政府打了个措手不及,米莱至今未作出回应,但反对党的地方省长迅速行动,宣布卡梅伦在火地岛省(此行政区划包含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不受欢迎的人”,而阿根廷媒体也对卡梅伦的行为进行了激烈批评,称其“无耻”。
米莱去年12月10日上任,距今已有两个多月,但他的表现并不算好。以所谓的“休克疗法”为例,不仅没有扭转阿根廷的经济状况,反而再次陷入了“贫困顶点”。
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去年12月的通胀率达到了惊人的25.5%,2023年全年累计通胀率更是飙升至211.4%,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的标志性产品牛肉,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翻了一倍。
面对经济的持续恶化,从今年1月份开始,阿根廷全国爆发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罢工,学校和企业被迫关闭,数百架航班停飞,逾五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高喊“我快饿死了”,要求米莱政府停止其改革方案。
在内政改革遭遇重大挫败之际,米莱开始尝试通过外交手段来挽回颓势。他首先选择在达沃斯论坛上“大放异彩”,直接抨击社会主义并警告西方正在面临危机,表达了自己对于维护“西方价值观”的坚定立场。
随后,米莱的行动更加大胆,他选择以色列作为第一次正式出访的国家,不仅宣布要将阿根廷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还到耶路撒冷哭墙边上“表演”了一番,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这一系列行为,无疑是在拉拢西方国家,强调阿根廷与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利益共同体。 
在马岛问题上,米莱的表现更加天真,他希望与英国建立对话桥梁,通过谈判来收回马岛,并提出了类似“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方案。在达沃斯论坛期间,米莱和卡梅伦还谈到马岛问题,英国外交部称两人“讨论的很愉快友好、互相尊重”。
费尔南德斯担任总统时期,阿根廷对于马岛问题寸步不让,整体也基本保持克制、理性,英国也在避免外交争端发生。然而米莱上台后,一心拥抱西方世界,这让英国看到机会,于是刚和米莱拥抱握完手,转头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其实在国际社会上,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声索拥有广泛支持,不仅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等重要国家和地区,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站在阿根廷一边。这种支持不仅基于历史和地理论证,也体现出对殖民主义遗留问题的共同关切,倒是米莱心心念念的西方国家,几乎没一个站在阿根廷这边。可米莱一上任,在阿根廷加入金砖组织“临门一脚”之时,突然宣布退出,只留下一句“时机不合适”就没了。
另一方面,米莱提出采用“香港模式”来解决马岛争端,这个构想确实不错,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在英国眼里,阿根廷可不是中国。英国对香港,是不得不放,但阿根廷不行。英国虽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但其军事和经济实力仍旧不容小觑。相比之下,阿根廷的实力根本不够看。    
不过话说回来,阿根廷一贯主张对马岛拥有主权,米莱上台后,也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马岛问题,一个多月前还和卡梅伦握手会面。但如今卡梅伦高调登岛宣示主权,米莱却不置一词,不排除是和英国达成了某些利益交换,但蒙在鼓里的阿根廷民众又会作何感想。40多年过去了,阿根廷人民不想再“哭泣”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