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1什么是神圣?

 都变成礼物 2024-02-27 发布于北京

神圣的生命,离不开全部的生命。 

全部的生命除了外在生命所看到的一切,还有一个更深、看不到的内在的部分。 

这个内在的生命,其实远远大于我们通过人 生所可以体验的外在世界。

它本身含着无色无形,或绝对的部分。 

可以这么说-外在世界是局限,而内在生命是无限。

外在是种种条件的制约,内在没有条件。

外在有生有死,是无常,内在没有生过,是永恒。

外在通过“动”组合而成,内在-最多是通过“在”去体会。 

全部的生命,是外在再加上内在所组合而成的生命。 

我们也可以把“内在生命”称之为“生命的背景”或“因地”。通过这个背景(因 地),才可能衍生生命的外在或前景。

假如,把生命的前景当作人生的变化或内容,那么,背景就是架构。

有这个生命的架构,才可能有这个世界,有我们这个生命,也才有人间。

活一个神圣的生命,也只是清醒地活在每一个瞬间,而可以通过每一个瞬间欣赏生命的一切。

神圣的生命,随时在等着我们。 

只要把局限的脑放下,我们竟然就落到它身边。

因此,我们不需要去找神圣的生命。只要把念头放下,把对立挪开,它自然就在眼前。

我们就轻轻松松地存在,在宁静。只要有宁静,外在与内在也就合一了。 

全部的生命,本来就是神圣的,通过我们而把神圣的一切带到人间。

也就好像全部的生命想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知道它自己本来就有的神圣的一面。

这种意识的转变,怎 么挡都挡不住。最多,我们只能配合它。

~~~~

1,什么是神圣?

神圣的生命,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把神圣的生命找回来。 

“神圣”(sacredness)这个词,一般是代表很珍稀、很美,不属于人间或世 界所见的特质。它本身带着一种永恒的观念。 人间所见的种种,都是无常,早晚都会生死。本书所称的神圣,则不受人间法则所影响。它既是永恒,又是无限大,也就不受时空所带来的限制。 

不论古今,人类都希望通过这些理解,找到生命更深、更大的价值,把生命真正的意义找回来。 这本书不是要谈任何宗教,更不是要强调任何神圣的形式或形相。其实,真正的神圣可以跟宗教不相关。因为,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神圣,并不靠一套信念系统或学问来证明。 

年轻的时候,我对于神圣的几何特别感兴趣。大概二十年前,我就把神圣几何的知识,包括生命之花介绍到华人圈子,重新整理这套科学,还做了种种的说明。光是这个主题,用整整一本书来谈,都远远不够。 然而,这些也不是我这本书想谈的。

《神圣的你》想探讨的是生命更深的层面-通过“神圣”这个主题,把我们的全部找回来。

这个题目更有意义,也是这个时代更迫切需要的关键。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带给你一种安慰,一种解答,一种信心。这是任何其他的观念、学问不太可能触及的。 这本书,没有什么信息可以给你。假如你想追求更多的信息,可能会失望。也许,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所能知道的更少了。甚至,种种知识的累积与鉴别,也自然消失了它的重要性。 

这本书的用意,其实也只是带着你,转变意识的焦点。也只是通过文字,移动你现在看世界的意识,到更大的、全部的整体意识。从局限、有条件的意识,彻底转向无限的一体意识。 这个过程,跟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内容并不绝对相关。每一个字,也只是生命的门户,倒没有什么信息的价值。只是,通过这些生命的门户,人可以得到生命最深层所带来的安慰、解答与信心。 

正因如此,我才敢大胆地说:“假如你让这本书的每一句话带着你走,甚至 带着你进入全部的生命,你这一生,会有彻底的转变,会彻底把自己找回来。而这个找回来,跟任何形式、形相、物质、念头的变化,都不相关。” 

同时,我也保证,只要你投入,也就没有退路了。

我敢讲这些话,是因为我知道-生命本身是神圣的。而你,本身也只可能是神圣的。

只是我们通常被世界、被人间带走,而错过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把我们的生命落入了局限的人间。 活在神圣的你,也只是把你本来就有的美、喜乐、平安、自足找回来。要找回这些生命中最根本的价值-其实它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比你想象的更简单。甚至比任何要做、可做的事,都更不费力。生命的一体本来就是这样子,也不可能离开这个最根本的道理。

 因此,我才充满了信心,转达出这本书。通过这本书,将这份生命最珍贵的礼物,传递给你。 彻底把生命找回来,一个人自然进入神圣的生命。

传统的神圣

 “神圣”这两个字,离不开任何宗教。每一个宗教都有它神圣的经典、信 物、仪轨、音乐、传承。试着通过这些种种的形式、形相,甚至念相(thought-form)①接近本性,或说更靠近主、接触到上帝。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这些神圣的东西或说法,本身就是一个门户(portal),让我们在人间找到生命更深的层面-上帝、佛性、本性、道、宇宙、一体意识或是整体。 

任何东西或想法只要被指称为“神圣”,都可以流传下来,让人类可以通过 它们,找回最原初的记忆。时代的变迁不见得会留下痕迹,但是,“神圣”的东西、“神圣”的话、“神圣”的仪式或“神圣”的遗迹,通常会集中人类集体的注意力,通过集体的筛选,保留给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人类所谓“神圣”的任何东西,其实也离不开念头。只要我们在念头的层 面,认定为神圣的,自然会在行为上对它另眼看待,让念头所赋予的“神圣” 特质自然包括这个东西,造出一个“神圣”的气氛,而让我们想尽办法保存下去,建立一个“神圣”的传承······很自然地,圣物就出现了。 可以说,“神圣”的传承,离不开人类的文明。 神圣,早期是宗教专属的。到后期,神圣这两个字也变得普及,而不仅限于宗教的范围。任何东西,只要比较有灵性或带来一种灵感,也会以“神圣”来形容,例如:很多人听过的“圣心”(sacred heart)、神圣几何、神圣的音乐、 神圣的饮食、神圣的水、神圣的名字······一切神圣的形式与形相。用“神圣” 这两个字来指称,也只是想表达-通过这些神圣之物,我们可以找到更深层面的生命。

这意味着,这些种种的“神圣”之物,它不光是表面的存在,还有 一个更深的意义所在。

①念相(thought-form)这个词,是通过贝赞特夫人(Annie Besant)与李必特(C. W. Leadbeater)两位英 国人在1901年出版的作品书名而带给世人的观念。然而,这个词所含的理念,其实离不开东方流传了上千年的“幻相”观。这两位专家提出了很有意思的想法,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是全新的见解-他们认为念头带来的振动和能量不完全是虚拟,和一般可见可触的具体形相是一样的,甚至还有密度。用这个角度来解释,念头可说是一种心理物质(mental matter),有它的振动频率。而情绪的变化,也就是一种能量频率的变化。我在《全部的你》和《神圣的你》这两本书谈的念相,虽然用词相同,说的却是如何走出念相世界的痛苦,回到全部神圣的生命,已经不再着墨于能量的境界,也就是不再通过能量、频率这些观念去合理化念相世界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