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穴】阳谷穴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4-02-27 发布于上海

    阳谷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阳谷是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谷指山谷,此穴在腕横纹外侧端骨隙中,如处山谷,故名阳谷。

    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腕背侧动脉。

图片

    阳谷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阳谷是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谷指山谷,此穴在腕横纹外侧端骨隙中,如处山谷,故名阳谷。

【腧穴释义】

    阳谷。阳,阳气也。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

    小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图片

【取穴位置】

    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解剖】

    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功能主治】

功能:生发阳气。

主治:

    1.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

    2. 头痛、目眩、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3. 热病;

    4. 癫狂痫。

【穴位配伍】

    配曲池、外关主治腕痛;

    配百会、涌泉主治癫痫。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尺神经痛、腮腺炎、齿龈炎、精神病、癫痫等。

    阳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阳谷穴具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癫痫、癫狂等作用。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阳谷穴位位置图、准确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阳谷穴的功能特性】

    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主治疾病】

    阳谷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热病汗不出,齿痛,龋齿痛,颔肿,小儿瘈疭,癫狂,妄言,痫证,臂,腕尺侧痛,腮腺炎,精神病,神经性耳聋,口腔炎,尺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疾患,小儿惊风,颈颔肿,项肿,胁痛,臂外侧痛,手腕痛,癫痫,齿龈炎等。

    阳谷穴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阳谷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及神志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齿痛、颔肿、小儿瘈疭、癫、狂、痫证及臂、腕尺侧痛等。

    现代又多用阳谷穴治疗腮腺炎、精神病、神经性耳聋、口腔炎、尺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腕关节软组织损伤等。

    阳谷穴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齿痛颔肿,癫狂瘈疭,腕关节疾患等。

图片

【阳谷穴位位置图】

    阳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阳谷穴2~3分钟,每天坚持,能够明目安神、治疗手腕痛。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治牙痛、肩痛。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阳谷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热病无汗、疥疮、神疲力乏等。

【针灸疗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阳谷穴归属手太阳小肠经,为小肠经之经穴。具有清热明目,清心宁神,聪耳镇惊,舒筋通络的作用。本穴首见于《灵枢·脉经》。阳,阳气也。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

【定位】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如下图

每日一穴——阳谷穴

每日一穴——阳谷穴

【解剖】当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方法】正坐屈肘仰掌,半握拳,三角骨后缘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中是穴。

每日一穴——阳谷穴

【主治】

(1)头面五官疾病如颈颌肿痛、头痛、牙痛、目赤肿痛、舌根痛等痛证及眩晕、耳鸣、耳聋等。

(2)热病

(3)手腕痛、腕部腱鞘炎。

【操作方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及腕部酸胀,可灸。

【注意事项】本穴刺激性大,孕妇不宜针。

  1. 取穴方法

    阳谷穴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2.功能主治

    明目安神,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热病汗不出,齿痛,龋齿痛,颔肿,小儿瘈疭,癫狂,妄言,痫证,臂,腕尺侧痛,腮腺炎,精神病,神经性耳聋,口腔炎,尺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疾患,小儿惊风,颈颔肿,项肿,胁痛,臂外侧痛,手腕痛,癫痫,齿龈炎等。

    《针灸甲乙经》:狂癫疾,阳谷及筑宾、通谷主之。《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胸痛不可息,颔肿,寒热,耳鸣,聋无所闻,阳谷主之。泄风汗出,腰项急不可以左右顾及仰俯,肩弛肘废,目痛,痂疥,生疣,瘛疭,头眩目痛,阳谷主之。胸满不得息,头颔肿,阳谷主之。风眩,惊,手腕痛,泄风,汗出至腰,阳谷主之。肩痛不可自带衣,臂腕外侧痛不举,阳谷主之。上牙龋痛,阳谷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阳谷主风眩,惊,手卷,泄风汗出,腰项急。阳谷,主疟,胁痛不得息。《针灸大成》:主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耳鸣,齿龋痛,臂外侧痛不举,吐舌,戾颈,妄言,左右顾,目眩,小儿瘛疭,舌强不嗍乳。《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齿龋痛,臂腕外侧痛不已。

3.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4.穴名解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谷指山谷,此穴在腕横纹外侧端骨隙中,如处山谷,故名阳谷。

    阳,在此意指上肢外侧。谷,泉出通川曰谷。以其在腕关节阳侧凹陷中,穴属手太阳小肠之经火穴,《针灸甲乙经》有:“阳谷者,火也。”穴为手太阳经之原穴,居于尺骨小头高超处之凹陷中,对阳痿病有效。《金针梅花诗钞》阳谷条:“阳谷能兴阳事萎”,是因其位置与功用而得名。

    在中医观念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那么,如何找到不通的位置呢?很简单,在刮痧时会发现,疼痛的区域会显现出淤血点,表示气血堵塞在那里。

图片

    一个能够通经活络的重要穴位——阳谷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按摩,身体一些疼痛都得到缓解。是否突然发现手腕疼痛,无法施加力量?同时伴随耳鸣、耳聋,无法听到外界声音,或者头脑中充满嗡嗡声。实际上,这些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是体内火气过重导致的。手部韧带的火气过重会引发炎症,导致剧烈疼痛。如果这股火气蔓延至耳部附近,会对耳朵造成损伤或麻痹,甚至引发头痛。

    阳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经”指的是它不停地运行。在这个穴位,气血会吸收经过此处的湿热之气,以热胀散的方式将火气分散到其他部位。通过刺激阳谷穴,可以调动身体的阳气,促进经络的畅通,缓解体内的火气。

图片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用拇指的前端按压阳谷穴,向下按压并揉动,使刺激达到穴位的深处,激发穴位的功能。当感到酸、麻、胀、痛、热等感觉时,表示穴位已经被激活。

    第二步,按揉完阳谷穴后,用大拇指的指甲掐按穴位。将大拇指的最后一节弯曲,用食指托住穴位下方的手腕,稳定手的位置,然后用大拇指的指甲掐按穴位。

    第三步,每次敲击50次,可以在空闲时做这个动作。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缓解手腕疼痛。

稳定心神的“平心丸”

    常常感到内心燃烧如火,仿佛是一个暴躁的火药桶即将引爆?问题的根源在于气血运行受阻,心中积聚过多的火焰,消耗了大量的心神,自然而然地造成整个人状态不佳。这时往往会感到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时可能还伴有呕吐的问题。

    使用阳谷穴,阳谷穴主要治疗头面疾病,擅长明目和安抚心神,它犹如阳气的发源之地,通过推动阳气的运行促进气血畅通。失眠、肩痛、精神萎靡、头痛等不适都可以寻找它的帮助。

    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让阳气流向全身各处,辅助五脏六腑的运行,促进气血流动,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只需点燃艾条后对准需要艾灸的部位,距离皮肤约2~3厘米,让皮肤感到温热而不是烫感为最佳。一般艾灸的时长为10分钟,当皮肤感到温热微红时即可,灸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其他部位微微凉爽,这是因为艾灸是顺着经络散发的。

    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务必坚持一段时间的艾灸。

人体自带的“口腔护卫”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主要由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以及肝寒犯胃所致。如果你经常失眠,心中不安,喜欢食用上火的食物,导致口腔溃疡,那很可能是心火旺盛导致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口腔溃疡,阳谷穴是非常适用的。阳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具有火的属性,而心在五行中也属火,因此在刮痧阳谷穴时,还可以顺带泻去心火。

    第一步,在刮痧前可以先喝一杯温水,平静呼吸,然后轻轻按揉阳谷穴20圈,使皮肤下的气血活络起来。

    第二步,将手指握拳,用刮痧板从上至下对阳谷穴进行刮痧,力度要适中,每次刮约50次(刮痧时要避开手腕处的骨头)。皮肤会呈现淡淡的粉红色。

    如果你最近有聚餐并且患有口腔溃疡,通过刮痧可以帮助溃疡更快地好转,但不要每天刮痧,可以间隔3~5天进行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