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陈正兴 2024-02-28 发布于湖北

提起战国时的诸侯,人们必提起“战国七雄”。

至于小小的卫国,则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其实力不仅无法与战国七雄相提并论,比之中山国、宋国也有些差距。

以至于,卫国自己都不好意思以诸侯自居了。他先自己由公降为侯,后又主动由侯降为君,几乎自己把自己降为魏国的封臣了。

然而,如果说哪个诸侯国走出了最多的顶级人才,那么,如果卫国自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战国时国小位卑,窝窝囊囊的卫国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西周时,卫国本来是一个地位高、地盘大的诸侯国。

卫国首任君主康叔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让其建卫国,镇抚殷之余民。

卫之始封,兼三监之地,封城之本大。——《地理考实》.江永

当时的卫国,是诸侯中地盘比较大的,而且,朝歌、邯郸两座大城皆在其境内。

同时,卫国当时又是方伯之国,政治地位非常高。

不过,由于卫国国君不太会经营,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卫国迅速衰落下来。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到了战国的时候,卫国已是连遭大国欺凌的弱国,领地也只有濮阳一地了。

前356年,卫国国君自认为国小势弱,不敢顶着个“公”的名号,自贬为“侯”。

前330年,卫国国君又认为自己连个“侯”也不配,自己贬为“君”。

咱们知道,“君”这个封号,在战国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国封臣的号了。要知道,当时,另一个卫国人商鞅,也已经成了“商君”。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前252年,卫国囚杀卫怀君,以魏国女婿为卫君,由此,卫国实际上成了魏国下面的封臣。

后来,秦国夺取濮阳附近后,卫君又成了秦国的封臣。

当然,自己卑微起来,活得还比较久,后来,嬴政灭六国后,卫国一直存在,直到前209年,大秦帝国自己都不剩几年的时候,秦二世才废了卫君,卫国才灭亡。

所以,总体说起来,战国时的卫国,国小位卑,是一个大国连灭都懒得去灭的窝囊诸侯。

但是,卫国走出的人才,确是天下大势的塑造者!

卫国走出来的顶级人才

所谓顶级人才,就是能以自己的才能,可以使一国迅速昌盛,甚至由此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依这个条件,把卫国走出来的顶级人才列出来:李悝、吴起、商鞅、吕不韦、鬼谷子。

这些人,都是天下格局的塑造者!

战国初期的霸主,是魏国。

而魏国之所以强盛,功劳最大的者,莫过于李悝、吴起。

李悝变法,是战国初期成效最大的变法,使魏国最早“富国强兵”。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吴起领军,连破秦国,打破了秦魏在河西长期拉锯、僵持的局面,使魏国全取河西,甚至夺取了关中东部的部分地区,几乎有了灭秦的机会。

战国后期的强者,战国游戏的最后胜利者,是秦国。

而秦国走向强盛,关键靠的就是商鞅变法。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此后,战国后期,秦国在罕见地连续出现国君频繁更迭,幼主继位的局面时,又是吕不韦主持秦政,使秦不至于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国力大衰,实现平稳过度,为嬴政一统天下打下基础!

魏国初霸,秦国一统,影响最显著者,皆是卫国人!

而卫国顶级人才的影响还不止如此!

前面提到的吴起,后来离开魏国,到了楚国,主持变法,也一度使楚国强盛。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而卫国人鬼谷子,培养出了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而鬼谷子的这四个弟子,实际上成了魏、齐、燕三国命运的塑造者···

不夸张的说:虽然卫国窝窝囊囊的,但是,战国时期天下走势的塑造者,却多是卫国人!

小小卫国,为何能出如此多的顶级大才呢?

“学区好”:教育资源独一无二

卫国地方不大,但一直是“教育资源”密集的区域。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曾子、墨子、荀子都曾在卫国讲学,并多与卫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比如,孔子在离开本国鲁国后,外出讲学第一站就是卫国。得意弟子子贡、子路都是卫人。

现代的“教育强区”,常常是因为有名校,所以生源才好。

但此时的卫国是反过来:因为生源好,所以名校才扎堆。

这是因为:这里的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和基础。

当时,连纸都还没有发明,受教育的成本是很高的,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一般人连学会识字都很困难。

所以,在一般诸侯,能够接受教育的,多是贵族子弟,一般百姓,是没有条件接受文化教育的。

卫国这个地方的人民,是殷商遗民。殷商遗民最大的特质就是:驾牛车奔走天下,行商于天下。

如此,卫国的“生源”,也就特别好了。

1、有钱的“布衣”多。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由于经商之风浓烈,因此,在卫国,除了贵族之外,还有大量的有钱的商人。

有了钱,自然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条件,至少给得起学费,买得起当时还很昂贵的“教材”。

比如:吴起家,就“家累千金”。所以,人家才能自己“换专业”,学儒家被开除后又学兵家。

2、子弟求学的意愿强烈。

那时候做生意,可不是搞“底层经济”。一般人家自己养活自己就不错,哪里有什么购买力呢。

所以,当时经常,“客户”往往是各诸侯的贵族。商人奔走各地,把各种奢侈品转售给贵族们。

你做生意,首先就要和“客户”能聊到一起去。

所以,要是没有一点文化,层次太低,你和人家聊都聊不到一起去,这生意自然不好做。

所以,卫地的“布衣”,多有浓厚的求学意愿,愿意接受各种文化教育。

所以,卫地也就出现了“生源好-吸引名师-名师带动下生源更优质”的良性循环。

卫国人才特征:复合型、经世型

由此,卫国人才有了两个鲜明的特征。

1、盛产复合型人才。

由于各家“扎堆”卫国,因此,卫国子弟,有机会到各类学派。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吴起早年学儒家,后攻读兵家;后来,他以善战出名,在魏国成为顶级军事家;后来,到了楚国,又能以相才主持一国变法!

商鞅在见秦公时,先后把王道、儒家全部拿出来试探一通,后又拿出法家学说来获取重用;再后来,又领军出征,击败魏国。

吕不韦,儒、法并用,也领军建功。

鬼谷子,则培养了天下最顶级的兵家、纵横家···

此外,这四个人,不光是能干,还能“教”,《吴子》、《商君书》、《鬼谷子》、《吕氏春秋》,他们都能将自己的思想系统性整理出来,留给后世学习!

这样的人才,当然是顶级人才!

由此来看,卫国的人才,绝不只是某一方面的专业型人才,而是博采众家所长的,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闲时又能著书立说,可谓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2、盛产经世型人才。

同样重要的是:卫国不但是名家扎堆,也是“走商”盛行。

他们的家族,驾牛车奔走各国,见多识广!

所以,他们不但能“读万卷书”,还能“行万里路”。

如此,知识渊博的他们,也都不是读死书之人,而是有着丰富社会经验和阅历,能够经世济用的大才!

所以,卫国虽然拥有顶级教育资源,但实际上诸子百家中的学者大家并不多,生产的多是呢个经世济用的实干之才!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比如:孔子弟子三千,但卫国人子贡,学儒家后成了儒商鼻祖,还成为政治家、外交家。

复合型+经世型,卫国能盛产顶级人才,自然不足为奇了!

特殊时代对顶级人才的特殊要求

当然,卫国人在战国时大才不断涌现,还有一个特殊的时代特征:变法时代!

战国是个大变革时代,列国纷纷变法。

所谓变法,首先就是要动旧贵族的蛋糕。

在这个特殊时代,诸侯对顶级人才的需求也就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1、好用“刻薄寡恩”之人。

这里所谓的“刻薄寡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人们所批判的“刻薄寡恩”,是对无权无势的百姓刻薄寡恩,对有权有势的人“情深意切”。

而咱们这里所说的“刻薄寡恩”,是敢于和有权有势的旧贵族正面刚!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嘻嘻哈哈,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和旧贵族们其乐融融,这个法肯定就变不成了。

只有“刻薄寡恩”,不近人情,才能大刀阔斧,替君王排除万难。

2、重视“法”。

战国时的变法,成效最大的,莫过于用法家思想来变法、治国。

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皆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其余各国的变法,即便不如秦魏一般有鲜明的法家特征,也通常含重视法度的内容。

因此,在战国时代,诸侯对于懂得“刑名”的顶级人才有着空前的需求!

而这一特征,又给了卫国人独一无二的机会!

卫国的独特传统

卫国本就是一个特殊的国家。

卫国的君主,是姬姓,但其所治的,是殷商七大部族。这与宋国相反:宋国的统治者是殷贵族,而所治者是中原旧民。

卫国首任君主上任时,得到的指示就是:因地制宜,以殷法治理殷民。

由此,在当时的天下诸侯中,卫也就有了两个独一无二的特征。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1、“寡恩礼,好生分”的民风。

刚强,多豪桀侵夺。寡恩礼,好生分。——《汉书.地理志》对卫地的评价。

卫的民风,保留了殷商时期的特征。

因此,与在周礼影响下“亲亲尊尊”,格外看重家族关系的周其他诸侯来,卫国自然就显得“寡恩礼,好生分”了。

所以,卫人做事,不过分为人情所困,该干就干,大刀阔斧!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成语“大义灭亲”的故事,正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卫国!

而商鞅、吴起身上,也都有着这种鲜明特质。

2、重刑名的传统。

比起以礼治国的周来,殷商则以刑治国。

卫既然以殷法治殷民,因此,卫国也一直有着重视法治的传统。

咱们知道,战国时有变法,其实,在早期,列国也有过一轮新政。

而当时,卫国新政是“减赋平罪”。

其中,“平罪”,也就是强调司法公正,清理冤狱。

由此来看,卫国一直有着对法治的强调,重视法治的思想。

卫国的人才,从小在这样的风尚、氛围下长大,自然对于法的理解有着天然的优势!

“寡恩礼”,则不受人情世故困扰,敢于打破旧势力的干扰,大刀阔斧。

“重刑名”,则能够以平生所学立法,塑造新的秩序,富国强兵。

卫人的这两个特质,使他们的顶级人才,能够在战国之世风云际会,呼风唤雨!

论战国,必论强弱胜负。

从这个角度看:

作为一个诸侯,卫国国小势微,自己都不敢以诸侯自居,可谓是卑微屈辱的。

但是,论历史,强弱胜负都只是一时的。

七雄并立又如何?最后不只有一个胜者吗?胜者又如何,不也是二世而亡吗?

所以,论历史,不能只论一时的强弱胜负,更应看中人家对历史的长远贡献。

作为一个诸侯,卫国能贡献如此多顶级人才,为整个中华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是光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