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是专业人士,但有些东西没有教给孩子

 靠谱的阿木 2024-02-28 发布于河南

虽然老师都是专业的教学人士,但是最近,自己学习过最新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的很少。可怕的是他们还不断重复地向学生灌输“画重点、背口诀、抄内容、反复读、集中学习、卡点复习、自由习惯”的学习观点,让人获得的学习效益很低,也从来不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基于以上现象观察,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发问,一个学生,如果学习期间,很听话,很勤奋,都照做了,最后学习结果却仍不如人意……你有何感想?

很显然,得到的答案,是没人给我答案。以此为契机,研究如何学习成了我的重点课题。通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献,结合大学老师给我的指导,正面管教、非暴力语言沟通的相关教育观念,我认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往往是舒服的。人在舒服的状态下,总会感到喜悦,在喜悦的环境中,总能学得更好。这是我研究如何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基本准则。

有效的学习是积极参与、主动用脑的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思考方式,不仅仅限于课堂中。有效学习有三步:

学前准备——干点儿喜欢的事情;

比如10分钟的打游戏、搜视频、听音乐……认真规划,增加动力。

主动用脑——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比如问一些为什么、换个方式会怎样……有序参与,增强效率。

当回主角——去梳理学过的内容。

假设自己是编书的、出题的,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处理内容……独立思考,劳逸适度。

有效果的学习、有独立的思考、有良好的习惯、有节奏的成长、有品质的生活是我的教学追求,希望你的学习也如此。

我可以告诉你,我搞教研的基本逻辑:

在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下,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逻辑地关联知识结构,以“大局观”横纵梳理及分析数学知识脉络,把握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明晰其结构与关联,同时从数学的概念、原理、法则、基本思想之间的联系出发,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在大框架中研究小问题。明晰学习方法的迁移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行动、创造、体验、感悟的具体过程中习得“三会”。

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个性化的解决思路、不同的结果都有相应的鼓励。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正向反馈、引导学生反思与进步。一句话,主线就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读本以及经典题目创新化解读!挖掘习题价值,关注解题策略,发展思维能力。引领同学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领悟方法策略;想清楚过程,弄明白道理,启迪多元维度看问题,完整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静下心来才行。坐享其成的智慧不是智慧,经历一段旅程后自己探索出来的才是。我想,学习也该如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