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负薪救火:联合国决议如何激化冲突? | 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4-02-28 发布于天津

负薪救火:联合国决议如何激化冲突?

作者:Jacob D. Kathman是布法罗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内战、政治暴力和联合国维和行动;Michelle Benson是布法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组织、种族冲突、社会运动;Paul F. Diehl是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政治学系教授

来源:Jacob D. Kathman, Michelle Benson, and Paul F. Diehl, "Punching before the Bell Rings: United Nations Signaling and Pre-Deployment Violence in Civil War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67, No.3, 2023, sqad038.

导读

本研究关注:有关联合国维和意图的信号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反叛组织对联合国干涉的预期?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安理会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干涉地区冲突,保护平民安全的重要方式。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绩效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的时间标准与评判价值对此众说纷纭。本研究依旧专注于讨论影响维和行动绩效的潜在要素。但是,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并不着眼于评价维和行动的影响力,而是将研究中心落在了联合国安理会释放的信号上。作者指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内战的决议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它表明联合国注意到了正在进行的冲突,并且有意图对该冲突进行干涉。冲突地区的各武装团体在注意到联合国的信号后,不仅不会立刻放下武器,甚至可能出于改变区域战略平衡的目的激化冲突、攻击平民,直到维和部队进驻当地。以下是本论文的编译部分。

引言

维和行动是有效的。这是近期学术研究所达成的共识。这些研究表明,维和部队的部署能够稳定态势、保护平民。然而,上述积极效果往往出现于行动部署的过程中。但是,如果各参战方是讲究策略的行为体,为什么只会在维和行动介入后才修正他们的暴力行为?维和行动即将到来的可信信号是否会影响纷争?一个预期部署的维和部队能否减少暴行或者产生导致冲突升级的意外后果?

本研究检验了内战参战方对维和行动的期望在冲突行为中的影响。本研究认为,联合国针对正在发生的内战的决议能够成为表示其注意到焦点事件的信号,并且这些决议预示着联合国干涉的可能性有所提升。而在维和行动部署之后,战斗者们难以将战略平衡转为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因此,在维和部队到来之前,各参战方有动机通过运用暴力来提升他们的地位。但悲哀的是,许多武装团体通过袭击平民来增强自身力量和实现领土控制。这种战术更有可能在联合国表明其干涉动机且维和部队(蓝盔部队)尚未到来时被采用。

理论框架

(一)维和行动如何影响反叛团体预期

联合国维和行动能够有效地缓和正在进行的冲突。维和部队的存在能够降低战争烈度,建立长期维持的和平,甚至“冻结冲突”,减少或是消除任一冲突方取得胜利的概率,并且提升发起争端的成本。

考虑到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介入将导致冲突形势被冻结,各参战方有动机在维和行动部署前提升自身的实力。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参战方获取额外领土、削弱敌对势力以及袭击平民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在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之前,各冲突派系有立即改善其谈判地位的动机。而维和行动部署的现状有可能成为各方谈判或执行协定的基础,因为在维和部队抵达后,各参战方之间的现状平衡大致决定了和平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结果。各参战方期望维和行动的部署将改变区域动态,并且限制利用暴力实现目标的能力。即使武装团体不认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有效的冲突管理者,他们通常也了解两方面常识:其一,联合国代表国际社会;其二,维和行动在部署后从事何种活动。关于第一点,战斗团体一般希望与联合国部队保持良好关系,因为他们重视联合国承认所提供的合法性,特别是在冲突后治理方面。关于第二点,本研究假设,武装团体知道联合国将参与监督、执行停火、领土调解和其他各种任务。认识到这一点,各派应该预期,维和行动的到来意味着维和人员的目的是使各团体更难以使用暴力来实现其目标。

(二)安理会决议的信号作用

若要让反叛团体基于对维和行动的预期改变自身的行为,他们必须相信,联合国的干涉是可能的。否则,他们将继续保持当前的策略。那么,什么样的信号预示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即将到来呢?

联合国安理会的关于部署维和部队的决议是最有价值也最为可信的信号。有关冲突的决议能够成为一种强烈的信号,并且内战中的参战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安理会针对决议通过与否的严格的投票规则,使得该信号的力度相对于其他源头而言独一无二。联合国安理会需要形成实质性协议,才能就解决内战问题达成一致。这意味着五大常任理事国必须同意通过决议,此外,联合国安理会全体成员的绝大多数必须支持通过。因此,通过的决议显示了负责部署维和行动的唯一联合国机构的关注程度。此外,考虑到投票规则,这些决议表明,负责部署维和行动的行为体的利益和观点是一致的。理事会成员的安全取向各不相同,在是否和如何处理正在进行的冲突问题上往往意见不一。因此,常任理事国往往对偏离其利益的安理会声明持谨慎态度。然而,他们必须找到能达成一致的领域,以便达成解决冲突的协议。考虑到通过决议的障碍,决议清楚地表示,安理会正在观察一场冲突,并发出强有力的信号,表明联合国越来越愿意采取行动。

决议通过是非常明显和容易被观察到的。因此,本研究预期,在部署维和行动之前,内战参战方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了解联合国的关注。其他证据表明,反叛组织通过他们的政治羽翼、与联合国的互动、媒体和其他渠道熟悉国际战争标准。因此,可以合理推断,反叛组织也知晓具体涉及其冲突的决议。

表1:安理会预先决议与维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来源:作者自制

联合国安理会一旦通过决议,就发出了即将部署维和行动的强烈信号。对于至少有一项决议针对的冲突而言,78%的冲突随后受到维和行动干涉。因此,参战方可以知道,联合国安理会的注意表明其可能进行干涉。此外,当冲突未得到决议关注时,这些冲突几乎不会受到维和行动干涉。因此,在维和部队进驻之前通过决议是部署行动的必要条件,而反叛组织也只有在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议,要求处理冲突时,才会预期联合国可能干涉冲突。

(三)反叛组织为何需要增强暴力?

反叛组织出于两方面原因需要增强自身实力。其一,军事实力的增强为反叛组织提供了筹码,使其能够就执行任何停火与和平协定的细节进行讨价还价。强大的行为体可以肆无忌惮地威胁恢复冲突,以迫使对手让步。即使内战重新爆发,加强自身的地位也可能在以后带来好处。其二,提升对领土的控制也有利于交战者,使得他们能对本土协议的执行、执法或选举管理产生影响。在自身势力范围内,行为体可以建立统治结构并提供公共服务,以提高该集团从其统治地区获取民用和自然资源的能力,并确保平民对本集团的忠诚。然而,维和行动一旦抵达,就可能造成领土上的长期僵局,因为维和行动往往在各派之间建立缓冲区。因此,交战方有动机巩固领土控制,使他们在武装冲突重新爆发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在维和行动到来以前,运用针对平民的暴力是扩大相对权力和强化领土控制的一项重要战略。政府杀害平民的目的包括减少反叛组织的来源,削弱平民对反叛组织的支持,惩罚控制区内的反对派并对其进行驱逐。反叛组织也有类似的动机。当反叛组织在无法获得民众的忠诚时,他们可能会以平民为目标。反叛组织还使用暴力作为决心的证明,以便在有争议的领土上获得支持或资源,并削弱国家的支持基础。此外,由于实力是相对的,各派系也可能通过攻击敌对势力的支持者来削弱其实力,从而动摇敌对势力的领土权威,巩固自身对所在地的控制。

图1:联合国决议与干涉前内战情况变化的逻辑关系 

来源:译者自制

研究设计与结果

结合维和行动的预期稳定作用、可能近期部署维和行动的信号以及由此产生的参战方提升其地位的动机,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针对正在进行的冲突的决议,会增加内战参战方对平民使用暴力的情况。

H2: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针对正在进行的冲突的决议所发出的信号越强,内战参战方对平民使用暴力的情况就越多。

本文选取依靠乌普萨拉冲突数据计划(UCDP)/和平研究所,奥斯陆(PRIO)武装冲突数据集(ACD)的内战编码作为数据来源,并将这些数据汇总为1989年至2014年期间所有内战的冲突月数据集。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内战中参战方对平民的单方面暴力行为。本文的自变量为联合国安理会所释放的信号。本研究编码了几个变量,这些变量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通过的形式反映联合国的信号。本研究生成的“决议”变量旨在反映联合国信号的两个概念元素。其一是信号的存在。联合国的信号必须足够显著,以便各派别注意并相信联合国会有更大可能性在后续进行干涉。“决议”(“Resolution”)是一个二分变量,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冲突的决议的月份,其值为“1”,否则为“0”。因此,“决议”表明了联合国安理会对冲突的关注,以及可能部署维和行动的直接信号。然而,在发出信号后,安理会可能经过数月或一年多才能授权维和行动。鉴于这种不确定性,参战方可以继续通过实施暴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直到维和部队进驻当地。为了测试决议信号的持续影响,本研究对“预先决议”(“Prior Resolution”)进行编码,使其在通过的月份以及内战持续的每个月的值为“1”,这样可以显示决议是否在之前的某个时间点通过。该变量是对“决议”变量的一种平衡。“决议”变量假设安理会决议对单方面暴力的影响是即时的,但“预先决议”指明了信号的影响力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或者至少在部署维和行动之前,信号都会产生影响。

其二是信号的强度。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衡量,例如决议语言的强硬程度或安理会成员之间的投票一致性。本研究假设,更多的决议会加强最初决议发出的信号,增加行动被感知到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了三个变量以代表信号的强度,并以决议的通过数量作为指标。“决议计数”(“Resolution Count”)变量记录每个月通过的决议数。在没有决议的月份中,此变量为“0”。“累计决议计数”(“Resolution Count Aggregate”)变量统计了此前所有决议。例如,当通过初始决议时,“累计决议计数”采用值“1”。如果通过了第二个决议,则变量在该月份和随后月份的赋值为“2”。最后,本研究考虑信号强度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本研究根据每月通过的决议数生成一个以月为间隔的半衰期衰减变量“决议计数衰减”(“Resolution Count Decay”)例如,如果一个月内通过了两个决议,则该变量在未来3个月内的值将分别为2、1和0.5。如果在第四个月又通过了一项新决议,则第四个月的值将为1.25。

在完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与操作化后,本研究将“人口”(“Population”)、“政体类型”(“Regime Type”)、“死亡人数”(“Battle Deaths”)等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五种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表2:回归结果

来源:作者自制

假设1和假设2均得到验证,本研究认为联合国决议信号的存在与强度都和单方面暴力成正相关,并且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尽管各个模型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信号的存在或强度有不同解释,但结果显示,以上变量对平民受害情况始终有正向和显著的影响。模型1作为基线模型,包括了最简单的决议变量,后续变量是在该变量的基础上构建的。系数表明,联合国的信号会对参战方使用单方面暴力产生即时影响。模型2报告了类似的结果。该模型不测试决议的即时效果,而是考虑联合国信号对单方面暴力的影响是否在决议通过后的几个月内持续存在。模型3-5考虑了安理会决议信号的强度。模型3的结果表明,随着更多决议的通过,安理会的信号强度增长,其直接影响是导致针对平民的暴力有所升级。模型4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随着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信号的加强,参战方的单方面暴力行为有所上升。模型5将以月为间隔的半衰期衰减函数应用于决议计数。与前述模型类似,即使计算决议影响随时间推移而递减,联合国安理会发出的信号也会刺激参战方采取暴力行动。

结论与讨论

本文聚焦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信号”作用:维和行动即将到来的信号会引起内战各参战方对于冲突预期的变化,进而加剧各派系以平民为目标的暴力。

本研究对于维和行动绩效的评估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定领域做出了贡献。安理会通过决议是对国际关切作出反应的重要标志。不幸的是,鉴于两种原因: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是其部署维和行动的先决条件;参战人员可能视联合国的关注为其干预意图。联合国的决议可能会促使各行为体采取比其他情况下更暴力的行动。

研究结果还表明,联合国安理会花在通过决议上的时间越多,而这些决议没有落实到维和行动中,无辜平民面临的危险就越大。维和行动的一个改革方向是:一旦安理会决定进行干预,联合国就迅速部署人员,例如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进而弥补安理会决议和维和行动进驻之间的真空期。由于暴力会因为联合国的关注随之升级,因此,任何缩短最初决议、行动授权和部署之间的时间的努力都将有助于拯救无辜的生命。

最后,联合国安理会的审议和决议往往被视为仅仅是争论或清谈。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决议会产生重大影响。安理会对战争的关注影响了冲突的暴力程度,尽管这不是以联合国希望的方式实现的。决议的通过还是被冲突各方解读为干涉意图的信号,从而加剧了针对平民的暴力。

词汇积累

  peacekeeping operation(PKO)

维和行动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UNSC)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译者:潘天祥,国政学人编译员,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兴趣为国际组织、国际移民与难民。

校对 | 赵伶卓 黄凯越

审核 | 施榕

排版 | 郑可时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