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中医,一开始先读《伤寒论》,能读得懂吗?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2-29 发布于甘肃

点开问一问,看完我的回答后,记得点个赞再走。

我的观点一如既往,不仅对于学中医从《伤寒论》入门,针对其他的学科,想快速入门,把握到学科的核心知识,都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是骗过大脑,让大脑熟悉看起来很陌生的词汇。大脑就想省能,看到陌生的词汇,会直接判定为困难,非不要不去学,因而产生困难的感觉,有的人干脆犯困、烦躁,坐立不安,只想找个其他的熟悉事物转移注意力,因而刷起短视频,打起游戏,看会儿朋友圈等等,总之,尽量逃离陌生词汇。

《伤寒论》里有很多陌生词汇,太阳病,瘛瘲,欲解时,啬啬恶寒……几乎每隔几行或者一两页纸,就充斥着极度费能的陌生词汇,你说哪个正常人类能够自学从这本书入门,最后攀爬到见病知源、思过半矣的境界?

除非对学医这门技能拥有极度的渴望,或者赋予伟大意义,比如有的医家亲人被庸医治死,或者他身体不好要自学来自救,否则极难极难看进去这本书。

有时候觉得古人比我们更幸运,能看到的书不多,因而对知识和方块字有本能的崇敬,敬惜字纸,笃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看几行看不懂,干脆使出绝招,大声朗读,每天都大声朗读,熟读成诵,居然就这样入门《伤寒论》。

朗读时要手拿着书,眼睛看书,嘴巴读出声来,耳朵听自己读出来的声音,不由得心里默默跟着读书声琢磨,等于把人类探索世界的感官工具都给用起来,啥叫学习要全身心投入,朗读就是,都摄六根,朗读声中蕴含入门一切知识的神秘法门。

我劝家里亲戚的孩子,理科不好,做题就走神,进步的入手点不是去理解概念,而是背书,每天增加早读数学、物理课本里的黑体字,熟读成诵,大脑对陌生词汇就熟悉,看书做题的畏难情绪自然消解,听课跟得上,成绩也就上来。

所以,想自学中医从《伤寒论》开始,我的看法,太值得推荐啦,只是先用遮法,谁讲的注解和课程都别看,直接花一年时间,每天读原文,读够365遍,效果宛如仲景亲临,手把手教你怎么看病。

原文不熟,看注解是不容易理解的,还是太多陌生词汇,妨碍思考。大脑要记下来的词汇,才能高效调用,就像电脑里的文件,先存入,才能调用,一个道理。词汇都做不到张嘴就说出来,还指望看注解,看古人用文言文讲道理,实在太痛苦。

注解看不懂,就像找哪些容易看懂的现代解说。我看过很多家,现代人讲,路子大略是这样:降低阅读难度,摒弃原文的深入探讨,直接告诉你公式,你看吧,这个症状加这个症状,就这个方子。然后给几个案例,告诉你谁谁谁就是这么看病的,还有哪个伟大医家说过一些名言,怎么样,就这样信,而不管信不信,这样的读书感觉是极好的。

嗨,原来读的书都觉得自己是个白痴,啥都不懂,有个人过来给你安慰,告诉你,有个捷径走一走,你就能懂,这感觉是一种超级快感,让人痴迷,以后读书都想要这种感觉——凡是我看不懂的书,都是不值得我费力去学的,进一步,凡是我看不懂的书,都是写得极其糟糕的。

君不见,就此批量出来一大堆自认为知道很多的中医粉丝,开口苓桂术甘汤,闭口真武汤,胆子大的开起附子,起手就是100克,硬着家人的目瞪口呆,硬灌进去,豪气冲天,博的就是命大。

大话讲得多,面子要维护,哪怕效果没出来,也不能说自己看错,或者看的书不对劲,不管是承认自己看病看不好,还是看的书、跟的老师水平不济,都是说自己眼光有问题,这种丢面子的事,谁愿意干呢?

所以,真是小白,干脆,不管现代人哪个讲的普及版本,一律不看,至少不会给大脑装进去一堆迟早要忘掉的烂货。电脑里的垃圾文件都要定时清理,大脑里的垃圾文件,其实也需要定时清理的。

回到这个问答题目,干脆回到古人的世界里,全世界就这本《伤寒论》,背下来之前,什么书都不许看,哪个注家的书,敢看就挖眼,这样子入门学的话,《伤寒论》是首选的入门书。

至于入门之后,该如何用起来伤寒方,倒是可以遍读历代注家的书——现代人写的普及书,如果跟历代注家的书摆在一起的话,干脆就是垃圾;现代人写的严肃注解书,也可以跟历代注家的书摆在一起,水平还有超越古人的地方。不要看普及书,我的意思就这个,不看比看还受益,切记。

入门之后,同时看医案,历代医家留下来的医案,汗牛充栋,宝贝太多,多看几个,每个伤寒方对应看够50-100个案例,看得多就掌握诀窍,别说古文看不懂,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看不懂意思就搜索,都能搞得懂。

大致就三步:读原文到可以背诵,算入门;入门之后再看注解,再看医案。至于往后的路,我想这三步都做到,你也知道该怎么往下走啦。

PS:本文全靠手打,未借助AI 辅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