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裕华纱厂的公私合营之路

 人文武汉 2024-02-29 发布于湖北

 1946——2024

编者按: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团队主要成员周启志先生2月12日(初三)驾鹤西去,享年78岁。周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此深表哀悼。

公私合营裕华纺织公司鄂厂胸章呈圆形,底部是白色烤瓷,外圆镶边。章的上方呈弧形从左至右分两行排列繁体字:“公私合营裕华纺织公司鄂厂”。裕华纺织公司鄂厂即武昌裕华纱厂。章的下方是寓意纺织工业的图案:椭圆形红齿轮和交叉的木梭纱绽。

建国初期对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这场变革,国家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它是在一种和平的方式下实现的社会改造,裕华纱厂的这枚胸章记录的便是这段历史。

“裕大华”的创建

武昌裕华纱厂创建于1919年,全称为裕大华股份有限公司裕华纱厂,裕大华集团的前身是楚兴公司。

1892年到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开设官办湖北布、纱、棉、麻四局。当年,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设备有些是以旧充新的二手货,加之对企业进行封建官僚衙门管理,“造成机器运转很坏,浪费严重”(《湖北工业志》语)。虽然所办“四局”开创了湖北机器棉纺织之先河,棉纱年产量达到2.058吨,棉布52万米。但至1899年,由于纱布质量敌不过洋货,造成年年亏损,难以维持生产。

“四局”官办失败后,从1902年起改招商民间资金承办;一直到19384月,前后计有8个公司承租经营,其中,以楚兴公司经营纱、布局的十年间(1913——1922年)获利最多,共计1.400余万两(合银元2.000余万元)。由于大利所在,让人眼红,引得当时的军人政客、殷商大贾互相倾轧,争夺承租权空前激烈。基于这一态势,楚兴公司的股东们另寻出路,于1919年由商人徐荣廷、苏余汰、张松樵、姚玉堂、黄师让集资136万两白银,选址武昌下新河创建裕华纱厂,该厂1921年动工,1922年投产,总计纱锭3万枚,布机500台。他们同时还在石家庄建大兴纱厂,这就是“裕大华”的来由。

“裕大华” 公私合营后的优秀企业

1913年组织楚兴,承办“四局”到1951年实行公私合营止的近四十年时间里,裕大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最后发展成中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集团所属企业中除永利银行和华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解放前倒闭外,其他均幸存下来。

1949年裕华纱厂工人学校学员合影

195111月,裕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主动申请实行公私合营。裕大华所属各企业实现公私合营的时间不尽相同,其中最早实现公私合营的是裕华、大华和利华公司,1951年申请,11月实现合营,大兴公司则是在1954年实现公私合营。

1951年进行公私合营时,没有进行清产核资。1954年,核定裕华资产为2050万元。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市政府收买该厂的股票,公股占武昌裕华厂股权的比例为30%。

合营初期,分发股息红利仍沿用私营时期的章程。用“四马分肥”原则来衡量国家所得税,股息红利偏高,公积金,职工福利偏低;而1952年实际分配,将利润的大部分作为了扩大再生产增开纱锭的投资,私方的股息、红利都做了“五反”退补款和购买公债,没有分到现金。1954年整顿公私合营企业时,纠正了这一偏差,规定公积金占30%,私股股息不低于25%,福利奖金占10%左右,国家所得税占35%左右。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裕华纱厂后来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轻工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56年12月,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看望武昌裕华纱厂的干部工人。1957年9月6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亲临裕华视察。

2009年,武汉市地铁施工征用武昌裕华纱厂主要生产厂房,企业按照市政府“边改制、边搬迁、边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厂房、办公楼等全部拆毁殆尽,现在,已难见武昌裕华纱厂的痕迹。

现在,裕华纱厂老字号得到传承,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凤凰山开发区的武汉裕大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这百年老厂的“子孙后代”,其产品有纱线、坯布、家纺。

裕华纱厂的最后影像

2009年,裕华纱厂近百年的老厂房,因地铁过江隧道施工即将拆除。当年9月,《人文武汉》网友一行前往寻访,用相机记录了裕华纱厂的最后影像。

裕华纱厂办公楼顶上的警报器。解放前,这一带的警报器就安放在左边这座小房子里

裕华纱厂大门。门楣上方“裕大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至今一直得到传承

裕华纱厂大门二道门内的罗马大立柱

二道门内的老警钟

与老裕华同龄的水塔一直使用到工厂被拆除

裕华纱厂办公楼

裕华原有四座大仓库沿江一字排开。武汉沦陷时,仓库被日军占领用作军营。解放后修临江大道时拆除三座,照片上这座也于2011年拆除

裕华纱厂建有四个临江码头,分别是1号综合码头、2号成品码头、3号棉花码头、4号煤炭码头。图中为3号码头,远处防水墙上的两根立柱是原纱厂通往码头的大门。持相机者为网友理由

摄影王炎生

作者简介

周启志  网名:村学究

男,1946年11月出生,副研究员,湖北新洲县人氏,楚爱莲堂嫡裔。长期从事通俗文学理论、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谱牒文化等研究,业余以文史研习为主,至今在《求是》、《探索与争呜》、《苏州大学学报》等学术论文20余万字。1992年在台湾出版论著《中国通俗小说理论纲要》,有多篇作品在台湾《历史》等刊物发表。有多年丰富的编采及管理经验,现主要研究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史及相关家谱。

周老师女儿的悼文

我敬爱的父亲周启志于公元2024年2月12日驾鹤西去,享年78岁。

先父周启志生具仙骨、历世修炼,诚心以立其志,苦节以行其事,精思以彻其感,忘我以契其真。先父周启志文德彪炳、著作等身,钩沉文史发幽古之思,纂修方志察寰宇之理。先父周启志坚韧刚毅、率真挚诚。泽被子孙后代,深受爱戴。福荫乡里邻间,广为称颂。

花雨满天今别去,云鹤不忍又归来。愿先父周启志大人早得正果,回归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